汉-寿亭侯必然是错的,三国时代的封爵中,从来没有什么侯还挂着一个汉朝的汉作为前缀的,而X寿在汉末是常见的地名:汉朝有汉寿县,魏朝有魏寿县,晋朝有晋寿县。其他的寿也有,比如于禁是益寿亭侯,显然不存在所谓的“益”朝。汉寿作为地名是无疑的。并且三国志里也没有『降汉不降曹』那一套说辞,所以曹操特意为关羽破了东汉两百年的成例,非要冠一个空前绝后的『汉』字的说法也很难成立。
以上应该回答了答主的问题的一半,但是真正的疑难问题在于,到底应该读作汉寿-亭侯,还是汉寿亭-侯?一周前,这个答案对我来说是显然的,读作汉寿-亭侯,汉寿为县名,汉寿亭侯即是汉寿县的亭侯。汉寿县就在武陵郡,貌似非常完美的解释。
这里需要插播一下汉末三等侯爵:县、乡和亭。县最大,乡次之,亭最小。 所以相应的县侯等级最高,乡侯次之,亭侯再次之。但是要注意的是,乡和亭之间只有大小关系,并没有统属,而县是更高一级的行政单位。
但是先前读『三国志集解』就已经发现有这么一段:
亭侯之号,不得袭用县名。
就已经让我之前的解释感觉有些站不住脚了。而上周读了鸿庵杨氏的一篇67页的长文『东汉列侯制度的相关问题』,感觉自己二十年来的信念彻底受到了颠覆,此文详细的陈述并分析了东汉所有的侯爵的升迁转进。读完之后,不得不承认汉寿县的亭侯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因为这面临一个问题,为什么亭侯前面要冠一个县名?在东汉开国的时候,没有亭侯冠县名的,那么到东汉末年,除了汉寿亭侯之外,其余的一些魏国将帅的亭侯爵位:
于禁-益寿亭侯 荀彧-万岁亭侯 荀攸-陵树亭侯 李典-都亭侯 郭嘉-洧阳亭侯 孙礼-大利亭侯 庞德-关门亭侯
都找不到对应的县名,那么关羽的汉寿亭侯,仅仅因为有一个汉寿县的存在,就解释为汉寿县的亭侯就不是那么站得住脚了。事实上汉朝县乡亭同名的屡见不鲜:
比如长安是县名,但是:
《史记》: 张章,父故颖川人,为长安亭长, 失官 《后汉书》: 及即位, 以定策封长安乡侯 六百戶
可见有长安亭,有长安乡。再比如安陵也是县名,但是在《续汉书》郡国志里面则写到:
汝南郡召陵县有安陵乡,汝南郡征羌县有安陵亭。
所以有一个汉寿县,不代表没有汉寿亭,并且汉寿亭是不是在汉寿县,很遗憾,现在除非有出土文献能够明确指出,那么无法考证。并且,就算有出土文物显示,汉寿县存在一个汉寿亭,那么这个汉寿亭是不是关羽的封地,依然两说。所以除非有文献真正的指出关羽的封地在某某之南,某某之北,然后在当地附近发现一个汉寿亭,那么才能真正确定关羽的封地在何处。
不严格的类比一下,法国很多很多城市里面都有如下地名: Jean D'arc、 Jean Jaures、Carme... 当封侯的时候,封号不会写卡尔卡松县的Jean D'arc(贞德亭),而是只写Jean D'arc(贞德亭侯),省略掉前面的县名。结果就导致除了县侯之外,其他的亭名和乡名基本不可考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都亭侯和都乡侯,东汉历史上有几百个。
这个就是典型的省略,都亭和都乡,当是指某县的治所所在的亭或者是乡,一般人口比较稠密。所以封都亭侯其实只能表明这个人的封地是某个县的都亭,全称应该是比如说平寿县的都亭侯,朱虚县的都亭侯…… 但是书上只记载了都亭侯三个字。
最后,还有一点点微弱的可能,关羽其实一个乡侯,是汉寿亭乡的乡侯。因为有些乡的名字就叫做XX亭,因为行政区划是可能变动的,一个地方原来叫做XX亭,后来政府决定改为一个乡,那么这个地方就叫做XX亭乡,比如东汉年间的颖川人丁夏的封爵就是马亭乡侯。不过这个可能性比较微弱,没有过硬的证据只能是可备一说。原因有二:
1. 关羽为曹操所建的军功,似不足以支撑一个乡侯的爵位,曹操早期封的侯爵还是非常少的,封了也多为亭侯,比如于禁是益寿亭侯,而张辽不过是比亭侯更低,连封地都没有只能吃俸禄的关内侯(不过辽神一生都在奋斗,后来从关内侯进爵都亭侯,曹丕当皇帝之后更是封了晋阳县侯,达到了人生的顶点,再往上就不是人臣所能及了)。
2. 刘备进位汉中王之后,和关羽地位相仿但略低的张飞封号为新亭侯,比照关羽的汉寿亭侯,应该都是同一个档次的封爵,而张飞进爵西乡侯(这又是一个公案,张飞的西乡侯到底是乡侯还是县侯?诸葛亮的武乡侯到底是乡侯还是县侯?我以后会继续写)则是关羽败亡之后的事情了。
这第二点还是值得额外的说一下的,很多人——包括以前的我用来支持汉寿亭侯即为汉寿县的亭侯的证据就是刘备改葭萌县为汉寿县的故事。这个解释应该来自于清朝人写的一篇『关壮缪封爵考』中的一句话『殆先主以公赐名汉朝,因之不改,特建置一县为公奉邑』。汉朝的爵位确实是值钱一些,但是为了关羽改汉寿,这个说法并没有其他史料支撑(也可能是为了自己登基称帝而改的),同样只能说是可备一说。定论需谨慎。
所以关羽其实是封地在汉寿亭的亭侯。全部写下来就是汉寿亭亭侯。每次读两个亭显然是不合理的,于是查两汉文献,不仅仅是县侯,乡亭侯也会省略一个字,甚至于省略两个字,下面的例子中,第二排和第三排都见于史料:
杨邑乡乡侯 - 杨邑乡侯 - 杨邑侯
马亭乡乡侯 - 马亭乡侯 - 马亭侯 (这个最坑,如果不是有全称,我们几乎无从得知此人其实是乡侯!)
阳泉亭亭侯 - 阳泉亭侯 - 阳泉侯
安国亭亭侯 - 安国亭侯 - 安国侯
如果你认为省略的那个『亭』是第一个,也就是汉寿亭的亭,那么就读成『汉寿-亭侯』,如果你认为省略的那个亭是第二个,那就读成『汉寿亭-侯』,或者干脆两个都省略直接称关羽为『汉寿侯』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
补充一下:
亭侯虽然爵位低,但是户口未必比乡侯和县侯低,比如苟或的万岁亭侯就是两千户,而文聘的新野县侯也就一千九百户,夏侯尚的昌陵乡侯才九百户。不过苟是个例外,平均来说,还是县侯户口最多,乡侯次之,亭侯最少。
汉寿/亭侯
汉寿的地名,亭侯是侯爵级别。
很浅显的历史常识,没什么值得争议。
是汉寿↑亭/侯啊。
上面说的很好啦。
我补充一个差不多的知识。
一开始以为诸葛亮功劳赫赫,最后只封武乡侯,才是乡侯,感觉很震惊,连县侯都不是。后来才知道,诸葛亮爵是的武乡县侯,武乡就是县。诸葛亮就是最高爵位的臣子。
所以,枣庄、台儿庄、石家庄不是庄,新乡不是乡,景德镇不是镇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