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社会的阶级固化有多严重?

回答
日本社会的阶级固化问题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并且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得相当明显。要详细讲述日本社会的阶级固化,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 定义与表现:

首先,理解什么是“阶级固化”。简单来说,阶级固化是指社会成员在其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上,难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向上流动,或者其后代也难以超越父辈的社会经济地位的现象。在日本社会,这种固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地位的继承性: 这是最直观的表现。父母的经济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子女的成长环境、教育机会和未来收入水平。富裕家庭的孩子更容易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接触到更广阔的社会网络,从而在毕业后更容易进入高薪、稳定的职业。而贫困家庭的孩子则可能面临教育资源不足、经济压力大、职业选择受限等问题,向上流动的门槛更高。
教育机会的不均等: 日本拥有高度发达的教育体系,但教育机会并非完全平等。
塾(补习班)文化: 日本存在根深蒂固的“塾”文化,尤其是在升学竞争激烈的初中、高中阶段。家庭经济条件好的父母能够负担得起昂贵的补习班和私塾,为孩子提供额外的辅导和升学指导,从而增加他们进入名牌大学的机会。而经济困难的家庭则难以负担这些费用,孩子在教育竞争中处于劣势。
名牌大学与就业的关联: 日本社会普遍认可名牌大学毕业生的能力和潜力,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更容易获得进入大型企业、政府部门等“黄金职业”的机会。这种“学历至上”的观念进一步加剧了教育机会不均等带来的阶级固化。
地域差异: 城市和乡村在教育资源和升学机会上存在明显差距。大城市拥有更多优质的学校和教育机构,而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职业的世袭性与稳定性:
企业内部的阶层: 大型企业内部存在明显的层级结构,一旦进入公司,晋升机会很大程度上与入职时间、学历以及与上级的关系有关。而中小企业、服务业或非正式雇佣的劳动者,其职业发展空间和稳定性往往较低,也更难实现向上流动。
传统行业与家族企业: 某些传统行业和家族企业存在一定的“职业继承”现象,即子女继承父辈的职业或事业,这种模式也可能导致阶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延续。
非正式雇佣的扩大: 近年来,日本的非正式雇佣(如派遣、合同工、アルバイト)比例不断上升。这些雇佣形式往往缺乏稳定性、福利待遇差、晋升机会渺茫,使得一部分人群的经济地位难以改善,形成了一个相对固定的“低收入群体”。
社会网络的差异: 父母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子女从小接触到的社会圈子。富裕家庭的孩子可能通过父母的介绍进入更好的实习机会或接触到有影响力的人脉,这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软资源”。
价值观与文化认同: 长期生活在特定的阶层环境,会形成相似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文化认同。这种“同质化”的群体特征,也可能在无形中阻碍了跨阶层的交流和理解,进一步加剧了固化。

二、 导致阶级固化的深层原因:

日本社会的阶级固化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历史、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经济的长期停滞与“失去的十年/二十年”: 日本经济在泡沫经济破裂后陷入长期停滞,整体经济增长放缓。这使得原本就有限的向上流动机会变得更加稀少。在高失业率和低增长的背景下,保障现有优势地位的动力更强,改革的阻力也更大。
终身雇佣制与年功序列制的变化: 传统的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员工的稳定性和福利,但也可能导致创新活力不足,并使得中途转职实现快速晋升变得困难。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这些制度也在逐渐瓦解,但其残留的影响仍然存在,并且新的流动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日本独特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
“集团主义”与“同质性”: 日本社会强调群体认同和和谐,鼓励成员保持相似的行为和思想。这种“同质性”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个体差异和多元化的发展,也可能使得人们更倾向于留在与自己相似的群体中。
对“失败”的恐惧: 日本社会对“失败”和“不确定性”存在较高的敏感度,人们倾向于选择风险较低、稳定性高的道路。这导致了对名牌大学和大型企业的执着追求,以及对非正式雇佣的排斥。
“低欲望社会”: 有观点认为,日本正经历“低欲望社会”,年轻人对于高消费、激烈的竞争失去兴趣,更倾向于追求稳定、简单的生活。这虽然带来了社会稳定,但也可能降低了向上流动的动力,加剧了“躺平”心态下的阶级固化。
教育制度的惯性: 如前所述,日本的教育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阶层固化的重要驱动力。虽然政府也在努力推动教育改革,但要彻底打破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仍然任重道远。
贫富差距的扩大(虽然相较于其他国家仍不算特别大,但趋势值得关注): 尽管日本的贫富差距尚未达到一些西方国家的程度,但近年来也呈现出扩大的趋势。这使得原本就存在的社会经济差异更加显著,向上流动的难度也随之增加。
性别不平等: 女性在日本社会中仍然面临就业和职业发展上的诸多障碍,尤其是在生育后,许多女性被迫退出职场,或者只能从事兼职、非正式工作,这进一步加剧了家庭经济状况的差距,也影响了代际的流动性。

三、 阶级固化的具体表现和“证据”:

要量化阶级固化有多“严重”,可以参考一些研究和统计数据:

代际收入弹性: 这是衡量阶级固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即父辈的收入对子女收入的影响程度。如果代际收入弹性高,说明父辈的收入对子女的影响大,阶级固化严重。一些研究表明,日本的代际收入弹性在发达国家中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表明一定程度的固化存在。
学历与职业的关联性数据: 通过分析不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和收入水平,可以清晰地看到名牌大学与高收入、稳定职业之间的强相关性。
贫困家庭子女的辍学率和就业状况: 关注贫困家庭子女在教育和就业方面的数据,可以反映出他们向上流动的困难。
非正式雇佣劳动者的比例及其生活状况: 非正式雇佣的增加及其低收入、不稳定等特点是阶级固化的一个重要体现。
“啃老族”(尼特族)现象: 虽然“尼特族”现象与经济压力、社会适应问题等多种因素有关,但其背后也可能隐藏着一部分因为缺乏向上动力或机会而选择“躺平”的年轻人,这也可以看作是阶级固化的一种侧面反映。
社会流动性相关的调查: 一些社会学研究会定期进行关于社会流动性的调查,通过对比不同世代的社会地位变化来评估固化程度。

四、 如何看待日本的阶级固化:

程度的相对性: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日本存在阶级固化,但与其他一些社会阶级分化更为严重的国家相比,其固化程度可能并非最高。日本社会依然存在一定的流动性,只是向上流动的门槛和难度正在增加。
并非铁板一块: 日本社会并非完全的阶级分化,仍然存在许多中间阶层。但是,从中下层向上层流动的难度加大,以及下层向上层流动的机会减少,是值得关注的趋势。
文化与制度的交织: 日本的阶级固化是经济、教育、文化和制度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因此解决起来也需要多管齐下的方法。

总结:

日本社会的阶级固化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它主要体现在经济地位、教育机会、职业发展和人脉资源等方面的继承性,并受到经济停滞、教育制度、传统价值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虽然其固化程度可能并非绝对最高,但上升通道的变窄和向下流动的风险增加,已经成为日本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理解这一现象,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根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桥大学的森口千晶教授去年11月刚发表过一篇新鲜热辣的论文,就是专门讨论这个问题的。可以拿来参考一下,其中我认为有偏颇的部分会详细说明。

因为每6个儿童中就有1个是贫困儿童,以及领取救助的人数达到战后最高峰,所以关于一亿中产社会早已崩溃这一点,日本社会算是达成共识了。媒体在讨论原因时,最常见的说法是全球化和放松管制引发竞争加剧,从而导致了阶级固化。尤其是《21世纪资本论》出版后,更是聚焦在了财富向顶层集中的现象上。

森口本身认可日本已经形成了格差社会,但认为媒体的报道出了偏差,日本的贫富分化主要表现为贫困层的贫困化,而非富裕层的富裕化。

根据这张表显示,确实日本(红线)不管是TOP 1%还是TOP 0.1%都没有发生美国这么急剧的财富集中现象。但请注意,森口使用的数据是2010年的,而日本富裕层的增加是从2013年开始的,之后一直在增加,2015年比2013年增加了20.9%(新闻链接在底部)这和明显偏向资本的安倍经济学开始时间非常吻合。顺便这帮富人漏税情况也很严重,国税厅2016年出报告说15事务年度漏税环比增长30%,他们调查的富裕层里80%都漏报了(新闻链接在底部)

这里稍微扩充一下,事实上日本战后一共发生过四次比较明显的贫富分化。

  • 高度成长期:
    • 大都市圈和地方圈的经济和所得差距拉大
    • 政府对策:国土均衡发展、地域产业振兴
  • 泡沫期:
    • 股价和地价飙升导致的资产所得差距拉大
    • 政府对策:地价抑制政策
  • 小泉·安倍政权时期:
    • 结构改革导致的收入和雇佣差距拉大
    • 政府对策:再挑战政策
  • 第二次安倍政权时期:
    • 安倍经济学导致的资产所得、收入、雇佣和地域差距拉大
    • 政府对策:通过加薪生成良性循环、地方创生


可以说安倍经济学导致的贫富分化就是前面三次的大集合。

我记得当年和导师讨论的时候,他说他带的学部生,一开始几乎一致认为安倍经济学成功了,原因就是当时QE的钱大量进入股市带节奏,一帮人暴富,社会上充斥着奢侈品大卖的新闻(注意是奢侈品,时间早于中国游客的爆买,同时激安超市之类的也红红火火,是非常明显的消费分级,即奢侈品和廉价品的消费都在激增,而中价位低迷)后来又加了个虚拟货币乱象,金融厅一开始明显监管不力,Coincheck事件之后才开始整顿。

我导师是个非常温文尔雅的人,说话不紧不慢,我几乎没见过他情绪波动,即使他不认同一件事也不会急于反驳,而是慢慢讲道理,所以他让学部学生们在seminar上一起阅读了『デフレーション:“日本の慢性病”の全貌を解明する』这本书,我也在他的推荐下买来看过。

市面上和安倍经济学相关的书很多,但搜日亚就知道,大量充斥着只要屁股不要脑子的左右之争,左翼无脑黑,右翼无脑吹,双方都用词激烈,怎么煽动情绪怎么来,和地摊畅销读物/朋友圈爆款软文没有区别。上面这本著作是非常难得在认真分析的,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是从剑桥方程式开始解释日本的通缩现象,同时从理论上预测了安倍经济学的失败(注意书是2013年1月出版的,很超前了)

对森口的反驳到此结束,虽然17年11月写论文却试图用7年前的数据证明财富没有向顶层集中,有一丢丢为富裕层洗地的嫌疑,但撇开这点,其他部分还是值得一看的。相比之下瑞穗2015年8月出的报告就洗得更难看了,也用2010年的富裕层数据就不提了,连再分配前所得都用的是双人户及多人户的数据,以此证明收入差距没有扩大。拜托,日本那么高的不婚率和单人户比例,你不能因为年轻单身狗太穷影响到了日本的数据,就直接排除在外啊。

这种以双人户为单位的落伍计算方法正是森口所批判的,来看看他的逻辑。

日本特色平等社会的2大特征:

①属于以标准家户(男性正社员+主妇)为单位的平等,而非个人间平等(事实上日本的性别间收入差距一直都很悬殊)

高龄少子化、家户结构变化、经济不景气导致的无业和非正规雇佣的持续扩大,都对上述标准模式造成了冲击。

②属于再分配前的市场所得平等,而非北欧福利社会式的事后平等

一般社会保障是指社会保险(高龄、疾病、残障、失业等)和公共援助(扶贫),但日本因为在1亿中产时期,主要是企业向男性正社员提供丰厚的报酬和雇佣保障而实现了事前平等,并不需要政府大力提供再分配,所以日本的社会保障一直集中在社会保险这一块。这种方式当年行得通,但在贫困层日益增加的当下就明显跟不上了。

很多人特别爱引用日本的基尼系数来表示日本有多平等,其实我以前就写过一个回答(日本的贫富差距为何这么小?基尼系数为何这么低?)重要的话再重复一遍。

日本再分配前的市场收入差距是在不断扩大的(最上面的实心黑线),在14年就接近0.6。而政府介入再分配后虽然看起来光鲜亮丽(中空的黑线),但受益者主要是老年人,年轻的贫困群体受益有限。

这张图更明显,同样是相对贫困率,老年人(最后两条)在再分配后改善极为明显,而年轻人则不然。

为什么?因为政府再分配的方式主要是医疗保险和年金,和年轻人基本无关。至于公共援助这块,理论上是有的,但法律规定了贫困层必须先自力更生,或找亲族抚养,这两点是先于政府生活补助的,所以要想申请必须通过极为严格的审核。不得不说出发点是很好的,避免了扶贫扶出一堆懒汉的现象,但审核的过于严苛也导致了拿到援助的只占需要援助的10-20%,这对真正急需帮助的家户来说很残忍,尤其是单亲妈妈的家庭。

母子家户在再分配后的相对贫困率是48.2%,紧随其后的是单户高龄女性。

单亲妈妈没钱,最惨的就是小孩。2015年的时候,埼玉县一所公立中学宣布三个月不缴纳伙食费的一律不提供午餐,引发热议。当时网上基本是集中火力在骂家长道德败坏,因为这里面确实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是非常有钱但就是要占公家便宜的无赖,但也有确实交不起的学生成为了「欠食児童」。

有人上电视说过自己的经历,每天中午到了开饭时间,老师就让她出去,她只能一个人坐在操场上等同学们都吃完了才回教室。还有的孩子早饭也没吃,饿得不行会跑到保健室去要冰块充饥。

综合①②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最大的输家是谁:非正规雇佣增加、收入差距拉大,年轻人+母子家庭本来就够悲催了,偏偏政府职能的缺位导致再分配体系也没他们什么事。

至于年轻男女哪边更倒霉,社会舆论一般聚焦在年轻男性上,因为他们以前的标准人生轨迹是成为正社员,现在沦为非正规雇佣的比例却在增加。但森口认为年轻女性也一样,或者说更倒霉。

现在年轻男性因为经济拮据/观念变化而选择不婚的人在增加,这就直接影响到了那批想通过结婚来抬高平均收入的女性。成为专职主妇的路越来越难走了,还剩一条路就是自己打拼。日本职场有多歧视女性我就不多说了,例子一大把,而且日本对于女性的长期正规雇佣本来就是始于泡沫期的膨胀,现在不景气到连年轻男性的正规雇佣都越来越没有保障,大部分日本年轻女性就更别说了。

所以森口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直面人口结构的变化,以男女平等为前提,以个人而非家户为单位,重新设计雇佣和社保体系。提高社会创新力,真正阻挡中层跌向底层的趋势。


上面主要讨论了贫富分化导致的阶级固化,但因为贝克街亡灵被央妈钦点的关系,很多人也比较关心日本的世袭问题,其他数据没找到,但有一篇专门分析世袭议员的论文值得一看。虽然数据非常老,是13年前的,但还挺有意思的。


被喷得最厉害的自民党在05年居然比全党派的世袭比例要低,但我记得后面应该增加了,查到的数据说09年是42%。


不管是平均当选次数,还是得票率差,再选率,世袭议员都远远高于非世袭的。


不出意料,城市化程度低的地方,世袭率就高。



差距最大的一张图,阶级固化什么的,归根到底果然还是和钱有关啊……


评论里收到这么一条,稍微回应一下

我写这个回答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嘲笑日本,而是因为中国目前的阶级固化问题同样严重,研究日本对我们自己非常有启发意义,这才是真正的睁眼看世界。知乎是个讨论的地方,觉得不赞同可以写下自己的观点,非要酸上这么一句只能说明你的预设立场太厉害,已经失去了客观探讨的基础,何尝不是你自己口中的「只愿意看自己愿意看到的。」

顺便跑题说一句,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开始关注阶级固化的原因,总觉得近年来各国/地区表现此类话题的佳片越来越多,比如大陆的《暴裂无声》,台湾的《大佛普拉斯》,日本的《非自然死亡》E04,美国的《瑞克和莫蒂》S03E07,英国的《黑镜》S01E02,韩国的《恐怖直播》,泰国的《天才枪手》,印度的《误杀瞒天记》等等。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毕竟比起冷冰冰的数据和论文,还是优秀的文艺作品更能引发关注和思考。

可以和这个回答一起看:


参考文献:

ier.hit-u.ac.jp/Common/

日本の富裕層は122万世帯、純金融資産総額は272兆円 | 野村総合研究所(NRI)

nikkei.com/article/DGXL

jstage.jst.go.jp/articl

user avatar

El Dorado老师的图里没有我们中国,不方便对比,我从喂鸡上抓了张包含中国的图片,数据是2012年的,大概是这样:

横轴是Gini系数,越往右表示不同阶级收入差距越大。

纵轴为“代际收入弹性”,越往上阶级固化越严重。

可以看到,日本两项指标都可以说是优秀了。

user avatar

说句实话,日本人的生活,就是大部分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生活方向。都说什么阶级固化,精英教育让社会流动性变弱,一直重复这样的字眼是否有想过这是官方媒体和社会学家定性的词汇,平民们跟着被官方定性为不好的舆论走,已经忘了自己的过好生活的初衷是什么了。

在国内很多人可以通过高考进入不错的学校融入不同的圈子,而事实上每年也就固定比例的学习能力优越的人可以进,平民所谓通过高考能改变的东西没有多少,无非只是从形式上和参考竞争人数比上更加公平罢了。但结合国情来看,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很普通,大部分人不读书无法找到好工作甚至阶层滑落,但读书的意义在于让自己能够有一份工作,在社会中能生存能满足个人需求和权利,可以享用基本的基础设施和福利待遇就足够了。因此,中国人读书只是大部分也只是为了过上小康生活,甚至连日本人的普通人民都不够,那么在没达到这个事情之前,中国人天天叫嚷所谓的阶级固化无非只是一种杞人忧天的想法。解放战争之后的革命运动,已经把中国的过去阶层差夷为平地,社会虽然涌现新的精英,但根本不存在和印度那种身为婆罗门永世不得翻身的宿命身份。高考的卷的程度和西方国家的竞争优秀藤校、日本竞争东大的程度相当,而即便展开素质教育,中国也只是释放了大部分人的内卷程度,不影响高考头部的竞争,因为很多东西终究是能力、资源优厚者拥有的游戏,平民能够选择过上自己安慰的小康生活和享受福利待遇才是民生根本啊。

而在如今天天抱怨996、内卷和劳动法不合理以及担心职业生涯不稳定、社保养老金太少的中国人来说,日本未来的社会恰恰就是大部分中国人所期待的可以选择躺平、终身雇佣制、高福利待遇的国家。可能会有人和我讨论说什么躺平的平成废宅和终身雇佣制带来的社会缺乏活力,但这不就是现在的人所期待的人人具有编制和满足个人生活的社会吗? 这甚至就是社会主义的平等生活啊!

所以说,在一个连过上一个满意生活都还没达到的国家,一直担心一个已经人人小康却因为没办法成为富翁的社会阶级固化问题,显得未免有点好笑。

user avatar

一般的阶级固化是:缺乏上升渠道

日本的阶级固化是:缺乏上升动力

原因是日本中低层人民有一下两个根深蒂固的观点:

  1. 现在的日本一分收获需要一分努力,两分收获需要十分努力,三分收获需要百分努力,想要三分收获的人怕不是傻啊?
  2. 我现在过得挺好的,上层人士过的什么生活我也不清楚,应该挺一般的吧,为什么要上升

先来说第一点,我们来看看日本年收入排名最高的职业:

前三的飞行员是2048万(约136万人民币),医生是1161万(约77万人民币),大学教授是1081万(约72万人民币)。

我们都知道飞行员是天赋+努力都要极高的人才能当,医生则需要多年的学习和超高的医学院学费(付得起学费需要至少两代人的努力),大学教授也是需要非常多的付出。

接下来看排名90-100的职业:

很多是流水线工人等不需要高教育水平的职业,年收入在350万左右(23万人民币)。

也就是说,即使你拼尽天赋家世最终当上了医生、大学教授,工资也只是高中毕业后去工厂工作的人收入的3倍左右。反过来说,即使你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接受高等教育,还是能拿到最努力的人1/3的收入的。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很多人觉得一分努力一分收获,百分努力三分收获了。

接下来说第二点,在日本做一个富人真的没那么大的吸引力。

如果你爱吃牛肉,有钱人吃300g约600人民币的的A5和牛,穷人吃300g约60人民币的澳洲美国牛肉,幸福感真的差不了太多。蔬菜水果吃不起国产的,中国进口的绝对可以让你吃撑。衣服家具日用品基本都有价格合适质量优良的选择。

奢侈品看日本综艺的人应该知道的irumania,他是靠开垃圾车的生活,但是自己用的是雷克萨斯。一个不需要太多技术含量的工作也是可以让人维持体面生活的。加上二手产业的发达,可以用一件优衣库的钱买到品相不太好的二手奢侈品。

如果你得了癌症,收入低的人可以享受高额疗养费制度,基本每月医疗费支出可以保持在月收入的1/4以内,如果70岁以上会更低,不会治不起。

当然也会有人拿新闻报道的网吧难民,贫困女性来举例。这些人基本和三和大神差不多,不愿找稳定工作自己有没有特长,赚到钱马上就花不懂储蓄,明明有很多援助制度却不去利用,这种人也要保障他们的体面生活还真是需要共产主义社会了。现在日本缺人手到基本便利店快餐店都是越南人在打工,日语磕磕绊绊都能顺利工作,身为日本人难道做不了吗?

至于那些拍AV的女生,你真的以为她们是穷到吃不饱饭才去做的吗?她们的一个名牌包价值估计比一般上班族的月收入都高。想赚快钱又不想努力,选择只有风俗业了,无关社会,个人选择罢了。

总而言之,日本贫富差距太小(基尼系数低),社会保障太好(全民医保,生活保护制度),有钱人维持资产成本太高(固定资产税等),资产传给下一代成本太高(遗产税等)这些都是导致日本人缺乏上升动力,进而阶级固化的原因。

user avatar

另外一个回答只接点了我的名说我夸大其词。

我一看那位仁兄的回答,把我笑毁了,什么叫做张嘴就来。

一个月三万能住的滋润,不算吃饭,只算上租房的费用私立大学一年150万足够。

我的回应如下:

我随便选了所算是比较不错的私立大学,然后选了一个不是很热门线路的车站,用这个条件在房屋中介网站做了一个模拟。

我的结论是:租金三万的房子肯定有(离车站不会太近,房间也很小,房子也比较旧),但是算上水电煤气网等周边费用一个月怎么也得四五万,除非你住学生寮,但是学生寮的条件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算“滋润”。如果说总花销三万一个月想在东京住的滋润,反正我是办不到,谁办到了受在下一拜。

具体内容参照该链接zhuanlan.zhihu.com/p/15

@天涯明月刀

所以我现在把问题丢给你,独居单间,合租甚至也可以,虽然我觉得合租这种严重依赖室友人品的选择根本就和滋润两个字不沾边了,还是可以放宽,但是至少要做到卧室数量和人数一样(租个1ldk一个人睡厅里一个人睡卧室这种首先就out),否则隐私都没有和学生寮没区别了,带卫浴厨房,车站步行20分钟,到中心城区40分钟,每月总预算三万日元,我倒要看看你找得到个什么样的。

-----以下是原回答-----

看到有人说日本大学生毕业起薪多高,日本房价多低,我也是醉了。

首先,一个非东京都圈孩子要是读私立大学,一年生活费不算,房租加学费200万挡住算好的了,(日本人学费减免和奖学金没有中国人好申,私立能申下来的凤毛麟角。至于东京都圈国立大学,东大东工筑波一桥千叶琦玉横国,一个比一个难考,你以为能考上首都圈国公立的家里不下血本让孩子上私立高中和补科班?为什么不上国立,你为什么不上天呢?私立奖学金和减免申不下来学费一年一百万行价,房租一个月五六万一年一百六七十万出去了,再加上交通费,一年是不是小二百万?大一大二课那么紧,一周五天四天都是几乎满课的状态,剩下的三天不眠不休的打工能有几个钱?大三大四就职忙成狗,零敲碎打的打打工能填平学费?上位私立的绝大多数日本人打工就是为了零花钱,谁还想着养活自己了?)四年大学零零碎碎一千万日元,家里一个孩子还好,两个呢?三个呢?这还不算把孩子拉扯到大的成本吧,你以为负担的起这种成本的能是什么屌丝家庭?

其次,日本的物价在发达国家不算高,但是横向对比起中国一线城市也是翻两三倍的,二三线城市那就别说了。

再次,你要知道日本大学生就业,如果不是理科或者技术岗位,那基本就是一个卖身契了,差不多一辈子都得在这个公司干了,考虑到这一点,您还觉得这个起薪很合算吗?

此外,五年工资买房那是理论值,但是你买房之前租房住首先得花钱吧?吃喝花钱吧?孩子花钱吧?你要是说一小时电车干到琦玉千叶乡下车站到家走十五分钟的二手房五年十年我信。有那么些爱吹水的,我现在就问了,你们可知道日本新居最常见的房贷年限是多少年吗?35年!一般中产上班族去申请房贷最好通过的就是这个年数,还到退休还不完。别相信那些人吹得什么五年十年盖小二层的牛逼。

上流社会世袭往复那就不用说了。
中产阶级上班族倾尽全力结婚绳子买房买车供孩子上大学,孩子毕业了一样就职当中产结婚生子买车买房养孩子,突破父辈阶级了吗,这叫不叫阶级固化?

至于哪种觉得在乡下开个拉面店就觉得人生无忧的了,要么不知道日本饮食业竞争多残酷,要么就是不知道饮食业劳动强度多大,拿拉面店为例,十一点开店六七点就得去人开始熬汤,干到晚上十一二点闭店,一周最多休一天,节假日基本别想,吃饭时间还严重不规律,这活是知乎你们这帮小布尔乔亚看得上的?有这个精力干点什么不比那个赚钱?
拿三叶举例子那个更是脑抽,三叶她们家可是地方地主,神社祭主,他爸是地方长官。你随便上日本地方看看,地方议员,地方行政长官,地主,地方宗教法人,哪个不是在地方上有头有脸的人物,你以为她三叶是个乡下妹子就自然是阶层比你低?随便拉一个长野县叫得上名字的地方的头面人物,爆那些给人当社畜的上班族几条街好吗?三叶上京那不叫突破阶层,人家本来就是大小姐,换个环境生活而已

不光日本阶级固化,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这样。没钱上不起私立学校,上不起补习班,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毅种循环生生不息。

中国和这些国家比起来,相对来说阶级固化确实没那么严重。

但是我倾向于认为这还是因为我朝仍处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在可预见的未来,还是会有很多风口上的清真动物突破阶层的。

user avatar

笔者发现(请忽视我是怎么发现的),日本拍AV的妹子呈现出越来越多、越来越漂亮、越来越年轻的趋势。是拍AV很挣钱吗?

答案是否定的。普通素人RMB1K—6K/片(具体看人,你懂的);知名女优RMB8K—2W/片不等;顶级女优RMB2W—8W/片不等。(数据来源网络)

可是,别说成为顶尖女优,即使成为知名女优都是非常困难的。毕竟,连AKB48,SKE48里的落选女团都会下海,可见竞争之激烈。所以,大多数女优并没有长远的打算,只是靠这个改善一下目前的生活状况。

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拍了AV,都有嫁不出去的风险。这里面暗藏了一个经济博弈:这些妹子找不到理想的长期饭票(嫁人),于是她们放弃了寻找长期饭票。(注意,是理想的长期饭票。所以愿意娶苍老师的屌丝可以洗洗睡了,人家苍老师不一定愿意。)

不仅如此,用AV这种方式作为短期饭票,这还说明,连理想的短期饭票(包养)都不多。

那么,给这些出身底层、年轻漂亮、愿意出卖色相的女性,提供少量长期饭票(结婚)和大量短期饭票(包养)的男性,是哪些人呢?当然是暴发户啦,俗称“凯子”,洋称new-rich。只有这些人,才有可能娶个花瓶回家,才有可能花大价钱养妹子。

短期饭票和长期饭票供应的减少,说明一个问题:日本的暴发户越来越少了。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

郭MM那长相,被抓之前是十几万。。。

马R那个长相,至少也要分强哥一个亿吧。。。

翟XX那长相,也已经骗了五千万了吧。。。

不产生暴发户,才是阶级固化的最重要的标志。

===============

谢谢大家的点赞!!!对于大家比较关心的“你是怎么发现的”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

向老师们学习结束之后,要充分利用自己的闲着(贤者)时间多看书、多思考。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别想歪),想象力自然也会丰富许多。

===============

欢迎关注专栏:西游记释疑

更多回答:猪八戒真的是错投猪胎吗?

地仙之祖镇元子到底是什么级别?

曹不空:西游记有哪些隐藏剧情?

user avatar

日本人自己黑一下,我们就像捡到了个宝。

衡量阶层固化,最重要的两个指标:

一个是基尼系数,

一个是财富的代际传承。

一般而言,基尼系数超过0.4,就认为不平等了,而且是到达了一个危险的警戒线了,超过0.5就非常危险了,一般都是非洲的动乱国家和完全拉美化的国家才会超过0.5。去年某些城市也超过了,发生的事情大家也都看到了。而日本这个水平只有0.37,低于警戒线,北欧一般低于0.3,美国到了0.48。

财富代际传承,指的是子女的收入和财富,跟他们父母的相关性,如果完全不相关,就是0,完全来自于父母就是1.

最近,我读到了一本书《人类网络》,里面提到了2016年的这个数据,日本的排名也不高。当然,为了不刺激大家,我把倒数第二打码了。

最后,由于经济发展缓慢,日本整体的机会变少了。

就是日本的财阀们日子过得也不好,世界500强占比越来越少,

财富榜上榜的人也越来越少。

草鸡变凤凰一般都需要经济中高速发展。

我们看起来一直都不缺少财富神话,其实也是分行业的。

第一波是商业,第二波是地产,第三波是互联网,第四波是移动互联网,除了在合适的时机进入合适的行业,还有几个机会?

我是时代之,茫茫人海,我们终会相逢,祝你幸福。

user avatar

【各打五十大板预警】

大佬说过“一切争论都是名词之争”,这个问题下也是。有人列数据,有人讲经历,试图说明日本比中国(或反过来)阶级更固化。但是很遗憾,他们说的不是一个东西。

首先,在中国语境下,什么是阶级跃升? 刘强东这种农村出来的亿万富翁固然是。但是,农村小伙成为县城的文员,县城个体户子女在省会安家,中部省会市民子女在北上广当了白领等等等,这些我们也称之为阶级提升。中国地域发展,城乡发展严重不均衡,所以每往上走一个台阶,大家都认为是阶级提升。所以,很多人觉得在国内通过努力,是可以让自己阶级提升的。或者说,中国这些人之间是有台阶的!

然而日本呢?作为一个发达国家,从北海道农民到东京的普通员工,他们之间根本没有任何障碍。换句话说,上段说的种种“中国式阶级提升”,在日本根本算不上阶级提升,因为他们根本就是一个阶级的!没有台阶,也就自然没有上升了。所以日本在数据上,代际收入弹性和基尼指数也都远远优于中国。


然而,日本阶级固化问题严重只是谣言吗?答案是否定的。什么是中日语境下共同的阶级跃升?从普通中产继续往上,进入医生律师企业高管这一“金领”阶层,再往上进入资本家政府高官这个阶层,在日本的情况则远比中国绝望。下面有答主列出了日本高昂的大学学费,就是这个道理。在日本相当一般的社员,甚至高中文凭就能办到,然而医生律师工程师或进入大企业,就需要经过知名大学的筛选以及残酷的企业就职了。大学学费这一项,就足够将无数学子拦在了门外。而医生律师这两大职业,更是能让无数普通家庭望洋兴叹。

那么再往上呢?日本议员的“世袭选区”,或是各种“夫妻议员”“父子大臣”“爷孙总理”,都已经说明日本政坛已经完全割裂了政治世家和普通人。世袭政治家们对政治的垄断在所有发达国家中都是独一无二的。中国目前的政坛在快速走向固化,然而,当你看到几届常委的出身,以及那些你们平时笑话的“土包子”一样的低学历市长县长的时候,就会发现在这一点中国虽然正在变糟,但是完全有嘲笑一下日本的资格。中国式的用人唯亲,比起血统,门生同乡同学以及个人培养的亲信更加看重。

说了这么多,上一副我的渣手绘吧,手里只有没有鼠标的笔记本,大家见谅:

最后额外说一点,中国无论是企业,公务员,还是强力机关,都有个巨大问题那就是晋升不透明。日本的确做的比较好,但是放出来就比较残酷了。

普通公司内部分晋升组合非晋升组,公务员体系通过不同级别考试的人也会完全不一样。比如都是警察,大多数警察是从普通巡查开始干,但是通过“国家公务员I级试验”则可以连跳3级,从警部补开始,而且晋升享受优惠。就如同就日本陆军陆大毕业的天宝钱组和陆士毕业的无天组一样,人事上不同群体泾渭分明残酷的差别对待,也是大家印象中日本阶层更加固化的原因之一了。

-------------------------------

时隔一年多补充一个事,很多人以为“: 认真努力学习工作” = “奋斗”。但本文中的“奋斗”指一切不依赖天生条件的手段。还包括但不限于: 利用同乡师生同门关系,拉帮结派,讨好上司,栽赃陷害,挑拨离间,虚报政绩,行贿买官等等等等。也就是除了利用你亲戚的能力,一切都算。换句话,只要没被血缘锁死,那就还有出路。当年唐朝牛李党争,科举出身的牛党面对李党的世家子弟,手段可是肮脏龌龊的很呢。但也就是这种行为,把世家子弟从此几乎彻底逐出了中国封建时期的政治核心。说实话,一个人要是只会认真学习工作不会来事却还想从政,扔ta去世界任何一个体制的国家都该洗洗睡了。

user avatar

本精日杀到,楼上居然说没有阶级固化的.....23333333

咱举个例子,日本社会地位最高的两个职业,医生和律师,有希呢是学药的,一外是日语因此长期被提留去参加研讨会,有幸和诺贝尔奖得主大村智先生聊过......

不说废话,乃们知道日本私立医科大学学费吗

在日本想学医要么考私立要么读国立大学,先说国立大学国立大学虽然便宜平均50万一年,问题是录取人数很少,而且要分极高,你考个偏的鸟不拉屎的琉球大学医学部(在冲绳的),录取的都往往是考东大医学部掉下来的。那读私立吧,您看看价格咱懒得说了。普通人家的孩子读得起?这算不算阶级固化。

再说户口,先说说楼上某位比有希还日杂的日杂

呵呵你知道日本户籍制度多松吗,今天我去大阪东京租一套3万日刀一个月的房子,明天就可以拿租赁契约书去役所改户籍,真正在日本住过的应该都知道。

这是新宿区的户口转入手续 只需要台帐也就是户口本,个人番号卡(身份证),个人证件比如驾照就可以,你只需要有一个新宿区的地址就可以迁过去,成功率100%。

真正象征身份的是房价您在新宿买房试试?

日本一个普通家庭一年收入300-400万日元,您看看这是多少年的收入。别忘了鬼子的地税房产税

咱再说您知道日本企业怎么雇佣的吗?

提前半年内定,也就是说求职者大四上学期就开始找工作,然后参加用人单位的考试,通过就叫内定,然后您安心回去上学,毕业了直接去上班就可以。

这样的员工入职之后公司是不会随便开除,所以日本人学生以进所谓的大手企业为荣,自我创业的极少。这也是日本今天衰落的原因,您看看在中国,中国企业敢提前半年就内定员工吗?这算不算阶级固化,一个在九州比如熊本某私立大学毕业的小青年拿着每个月18万的工资把自己的户口转到东京,然后交着6-7万一个月的房租(一般就这个价),多少年能在东京买得起房?能有老婆?

那些东京大手企业管理人员的孩子不用担心这些....人家的孩子读得起预备校(这叫精英教育),日本就是一个典型教育减负导致社会阶级固化的例子,高三没晚自习的,经常看动漫都知道人家放学就去预备校补习,但日本高考不比中国简单。

小地方的穷孩子家里,有希不认为自己有资源能够干得过大城市中产阶级的孩子,日本的大学又分三六九等,顶层的什么上智大学,早稻田,东大,东工,就职率高得发指

最垃圾所谓大东亚帝国(大东大学 东海大学,帝京大学,国士馆大学)的毕业生,毕业就等于失业,要不然就去当派遣员工(临时工)。有人说日本没有阶级固化....2333333

也不想想这个国家被中国超过的原因,反正十年前叱咤风云的三洋,夏普,松下,今天都被续了....

蚣匠精神.....


那种自称加上老婆工资千万的先不说真假,你学学标准的日本男人生两孩子,然后老婆在家当主妇看看......这才是标准的日本家庭的玩法

不要吹什么我老婆多牛逼,我们小两口如何....

还有说东大医学部掉的......日本一浪,二浪打死都要考个医学部的老娘见多了.....

顺便贴一下吧,日本最有名的东进私塾的费用(进东京大学的意思)

这是直接指定某个大学的,专门对某大学的出题进行针对训练的,日本除了中心测试(我们的高考),还有一个校内考....这个项目就是干校内考的

这是讲课次数的收费

想想吧一个在比如山梨县或者静冈县的家庭,老公是社畜,妈妈在家里,两个读高中的子女,你跟我说阶层不固化,不信你家能飞金凤凰.....

早稻田的法学部,东大医学部,庆应医学部放那里啊

顺便觉得新宿房子便宜的,有希是留了情,顺便你日房价不涨价哦,这么多年温吞水,买房是要收房产税的。

有本事拿虹口大战千代田嘛

user avatar

日本阶级的固化,不仅是上升通道的减少,

更加重要的是即便在普通民众心里,

也丧失了改变的勇气。


这一点,从日本卡通可以见微知著。

在“永远的小学生柯南”里面:

青山刚昌借动画说出了日本的现状,

从这个角度看,作者对于日本阶级的固化,年轻人缺乏上升通道,也是非常不满的。


但是,如果我们跳来看,会发现这么一个问题。

工藤新一,为什么推理能力这么厉害?



是因为长不大吗? 不是。

是因为他的爸爸厉害啊!

工藤优作,日本漫画《名侦探柯南》中的人物,职业是推理小说家
(本动漫中包括新一在内,所有人中推理最强的角色)


看吧,青山老师喷了别人一大圈,

结果却是自己根本都没有跳出这个圈子:

推理能力最强的侦探小说家的儿子,成为了名侦探。


为什么要这么画呢?

或者说青山老师为什么不自觉的就画成这样了呢?

那是因为在日本民众心里,没有缘来的小孩子不会那么厉害,

老子英雄儿好汉,

这种血统论是自然而然的。


类似的东西,在日本动漫作品中,比比皆是



全职猎人

富坚义博的猎人,开篇就交代了小杰要追寻父亲的脚步。

金·富力士。发现许多世界遗迹而被许多猎人崇敬的猎人。其功绩足以当上三星猎人,不过因为本人嫌麻烦而没去申请。根据尼特罗说法和比司吉转述,其程度足以排进世界前五大念能力者。是猎人协会十二支中的“亥”,代表十二生肖中的“猪”,后来主动申请退出十二支。



钢之炼金术师

冯·霍恩海姆,《钢之炼金术师》人物之一。被时间遗忘的炼金术师爱德和阿尔的父亲。心中怀着深沉的过去离开自己所深爱的家人。当他看到自己所追寻的愿望时,却发现已失去与自己立下的重要约定和自己最珍惜的人。与黑暗势力有着深切的关系,并且知道一切内幕。



幽游白书

浦饭幽助厉害是因为他的先祖是雷禅


死神

黑崎一护的父亲

黑崎一心,日本漫画《死神》及其衍生作品中的男性角色,主人公黑崎一护的父亲,为人低调,实力强大。黑崎一心原是尸魂界护廷十三队十番队队长,后隐居于现世,其妻子黑崎真咲是灭却师,有一儿两女分别是黑崎一护、黑崎夏梨黑崎游子


海贼王

蒙奇·D·龙是日本动漫《海贼王》中的角色,是男主角蒙奇·D·路飞的父亲。性格沉稳,充满野心,因为倡导颠覆世界政府的革命思想而被政府认定为“世界最凶恶的罪犯”,被认为是唯一能直接打倒世界政府的革命军领导人。他秉承自由的思想壮大起来,连续推翻了几个王国,已经成为了世界政府的头号罪犯。是非常神秘的男人。


号称热血动漫,

火影忍者,屌丝鸣人的逆袭?

他的父亲是四代火影。

火之国木叶隐村的四代火影,木叶三忍之一自来也的弟子,主角漩涡鸣人的父亲。拥有冷静睿智的头脑,擅长开发改进忍术,实力高超,速度冠绝忍界,被誉为“黄色闪光”。在九尾袭击木叶事件当中,为保护村子,封印九尾使用尸鬼封尽而牺牲。


甚至看到过有人分析火影忍者之中的阶级固化现象:

链接:

火影忍者的阶层固化有多严重?熬出头的屌丝只有一个!

在日本的这类精神潜移默化的摧残下,

一批批的平成废男,就这样诞生了。



当然,漫画中也是有很多反例的,

答主只是指出这种存在心理现象,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正列举/反列举。


文末小广告,答主其他回答:

麦托什:代开发票是靠什么牟利的?

麦托什:如何评价索罗斯等 400 名美国富人致信国会,反对减税?

麦托什:消费者如何机智应对饭店找借口不开发票?

麦托什:中国和日本怎样才能消弭百年来的宿怨?


欢迎大家关注一波。 (๑*◡*๑)

user avatar

现有的研究证据都表明日本的阶级固化程度在世界上算中等偏下程度,总体来说略高于欧洲国家。主要原因在于日本并没有一个遍布整个社会的、广泛的贫困圈。

看了一下,所有的高票都没有在日本生活过,所以简直是错到我怀疑你们遭受了替身攻击。

(1)教育问题

先说一下 @薛夫 的答案:“首先,一个非东京都圈孩子要是读私立大学,一年生活费不算,房租加学费200万挡住算好的了”。按照日本政府官方指南,关东地区的平均生活费大概是87000日元,包括住宿费。东京略微高于平均水平大概能到100000日元,然而东京顶级大学基本上都有关东校区,例如我曾经去过工科堪比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的东京工业大学,就是在横浜校区,在那里基本上和近畿地区消费水平差不多,基本上80000日元属于一个周可以下馆子的生活水平。

这个人“房租一个月五六万一年”指的应该是ワンルームマンション,相当于在上海租了个一室一卫开门厨房的小单间,在我住的上海这个价格基本上3000人民币一个月起,这个估计比中国大学的留学生公寓都豪华的多。基本上大部分人要租房子也都是共用的房子(キッチン、トイレ等共同的类型),在东京的话基本上30000日元左右可以解决。大部分人去私立大学都是读法、商、经济,而日本的私立学院的法、商、经济平均学费大概是884,841日元每年。

所以实际上,你如果在东京一年9个月上学非常省的话——中国人可以做到官方指南的3/4以下,而且像我一样从来不打工赚钱,大概最低只需要150万日元,比较爽的的活大概200万就够了。由于日本的人均中位收入大概是310万日元,所以实际上大部分家庭想让你上学非常轻松。绝大多数情况下,家庭没有办法供得起的是私立大学的艺术类等等(1,390,960 日元),极少数情况下是私立大学医/牙类(350万日元+),你非要读最热门的还要去私立大学,这真的是没人救得了了。

大多数情况下日本家庭都是去有财政支持的国立大学/公立大学等,最好的私立大学庆应大学也就是勉强能进前5的水平(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东工、一桥大学、大阪大学)。庆应大学最拿的出手商科也不会比东京大学、一桥大学、京都大学更好;即使你非要拼商界人脉,一桥大学、东京大学还是人脉关系更好。通常情况下,普通人根本没有理由去私立大学。

按照我比较了解的京都大学为例。本科的学费算是国立大学/公立学校比较贵的,学费为535,800日元。一般来说近畿地区的平均生活费是81000日元,京都经济水平算是近畿地区比较低的了,所以应该还要低一点。还是要强调一点,81000日元是每个周可以下馆子的水平,通常来说一个人住单间大概50000日元,合租一个月30000日元不到。如果你很省,一个月60000日元也可以拿下来。所以一个京都大学的学生你比较爽的活,一年大概只需要125万日元左右,你比较省的话只需要100万日元就行了。

由于日本的相对贫困人口(收入低于中位收入一半)大概占了16%,所以如果你属于贫困水平其实就可以申请“授業料免除”、廉租房、奖学金,如果这样子贫困生平均也就是一年40万日元就够了。


由于日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大概在310万日元左右(OECD Better Life Index),所以实际上你只需要40%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就可以上一个非常好的大学,然后还可以过比较爽的生活。

而中国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22000人民币,大学学费按照5000人民币算,住宿费1000人民币。活得比较爽的话大概一个月1000人民币吧,那么一个学生一年也要花15000人民币,反而需要65%以上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才能上学。由于中国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1000人民币,这一部分依旧占总人口40%以上,就不用说了。另一方面,如果你是5年前上的大学,那么这个比例会更加难看。

实际上除了中国人非常喜欢去的美国、澳洲、英国外,基本上所有发达国家的教育获取难易程度都远远低于中国。当然中国人非常喜欢去以上的几个教育产业化国家,当然自以为自己的教育低廉可以打败发达国家。少数去其他国家留学的国家,难道不知道留学生交钱多,不能拿来判断本地人的获取教育难易程度?

另外买房问题,我哥哥就是千叶大学毕业第四年结婚然后在东京买房的,园艺公司也就是平均社畜的收入300万日元。买的属于东京的平均水平(或许还偏下),4000万日元不到的,那个7000万日元的新宿区房子才是身份象征的可以来喷我一下。你不爽,可以在上海徐汇区买房,我还在上海的时候听说是1000万均价,不知道有没有涨,欢迎提醒我一下,我晚上做个美梦。


(2)流动性问题

实际上现有的研究表明,日本不仅平等程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代际流动性依旧高于平均水平。很多人以为中国、美国是代际流动性更高的——例如获得赞数最多的,错的没边了,欧洲、日本反而是更高的。很多人也拿盖茨比曲线来说明了,日本的intergenerational income elasticity略低,说明一个日本人继承父母地位的可能性更低。

欧洲和日本更加平等的秘诀在于政府转移,虽然欧洲、日本、美国的第一次分配基尼系数都是相近的,但是第二次分配后美国就成为了世界上最不平等的发达国家。

而日本和欧洲代际流动性更大的原因则在于在欧洲和日本没有一个遍布整个社会的庞大贫困群体,而在中国和美国这一个群体的规模远远超出想象,由于这部分人上升可能性极低,所以实际上看似诞生一个一个财富神话的中国和美国流动性反而是世界上差的国家之列。

在美国一个典型的贫困人口形象就是西班牙裔、非裔的单亲家庭,在中国就是一个偏远地区的农村居民。美国的单亲家庭少数族裔通常收入不会超过15000美元,基本居于贫困线以下。在中国农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城市的30%,在10年以前这个数字甚至只有24%,如果按照OECD的贫困线标准——那么中国的相对贫困率高于30%。

在美国这一情况表现为,阶级固化表现为最后的20%进入最前的20%的可能性只有8%,如果你仅仅看美国新诞生的科技富翁,肯定会误以为美国流动非常顺畅,然而事实上绝大多数底层连爬上去上一个20%的可能性都不会超过一半。一个事实是实际上美国最低层的20%群体只有9%能取得大学学位,而美国的平均水平是32%。

鉴于知乎现在的环境不便于探讨我国问题,免得被攻击。但是必须要说的是,为什么中国人感觉不了自己的阶级固化程度?

一个原因是忽略了继承父母地位的程度,如果你父母年轻的时候赚100人民币——当时排20%,你现在赚6000人民币——依旧排20%,本质上没有出现阶级流动。同理如果你早年你父母在上海有套房,你小学还没上就有计算机,现在你去硅谷,很大概率你也没有提升你的阶级地位。

另一个原因是生产率快速提升带来的年轻人收入更高,产生的错觉。只有在中国、印度等极少数生产率快速提升的国家才可能出现年轻人群体的收入要高于老年人群体的收入,因为这些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每年提升速度高达5%,每一代人的收入水平都会提升一倍;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提升速度只有1%,所有发达国家都是老年人收入更高的。这很容易让人产生幻觉,实际上你应该看看你父母在那一代的百分比和你在你这一代的百分比。

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这些人能上网:如果你能上网,那么你基本上可以确定是利益集团。如果你是一个城市居民,你肯定是利益集团。比较可笑的是利益集团往往批判XX要垄断知识、堵塞上升通道。例如吴恩达B站被举报事件(如何看待在哔哩哔哩上搬运Andrew Ng的课程Deep Learning?),通篇都是扯什么“踹下车”等等。

然而事实是什么?真正贫困的人上大学都上不起,连计算机都买不起,更别说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了。深度学习的话起码要买GPU吧,难道真的会有弱势群体买这个?绝大多数讨论都是集中在高收入群体之间——在中国如果你是10万元收入都是绝对意义上的高收入群体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日本社会的阶级固化问题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并且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得相当明显。要详细讲述日本社会的阶级固化,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定义与表现:首先,理解什么是“阶级固化”。简单来说,阶级固化是指社会成员在其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上,难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向上流动,或者其后代也难以超越父辈的.............
  • 回答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唯物史观的视角,为我们理解日本社会曾经盛行的女性专职主妇制度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分析框架。在这个框架下,我们可以深入探讨这一制度是否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其合理性问题。唯物史观下的女性专职主妇制度分析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物质生产活动的基础,而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
  • 回答
    我认识的一些日本朋友,在互联网使用体验上确实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尤其是在一些中美非常普及但日本普及度不高的功能上。这些痛点很多都源于日本社会的一些独特之处,或者说是文化和发展路径的差异。我来试着详细说一下,尽量不让它听起来那么官方,就好像我跟你在聊天一样。最明显的一点:购物与支付的“不便利”感 .............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时间回溯到19世纪中叶,那时,许多亚洲国家都面临着来自西方列强的强大压力,不少国家因此陷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的泥沼。然而,日本却成功地避免了这一命运,并开启了明治维新的现代化进程。这其中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种历史、政治、社会和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日本的国家认同和中央.............
  • 回答
    在现代日本社会,一个人的姓氏确实可能对其在某些方面产生微妙的影响,但笼统地说,对源、平、藤原、橘、德川、武田这些人比对田中、井上等人“微微高看一眼”的说法,需要非常谨慎地看待,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高看”是基于历史的联想和一种文化上的认知,而不是直接的社会地位上的优越感。要详细地讲述这一点,我们.............
  • 回答
    中国护士在日本旅游期间,挺身而出救助突发癫痫的日本学生,这原本是一件充满人性光辉的事件。然而,一些日本网民的言论,却意外地触及了日本社会和法律体系中一些值得深思的层面。要深入理解这些言论背后所反映的问题,我们需要剥开表面的赞扬或质疑,去探究其更深层次的根源。首先,从部分网民的言论中,我们可以窥见日本.............
  • 回答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事件,确实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但“大力反对”的程度并非如某些人期望的那般,这其中涉及了多方面的原因。要详细解释,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1. 科学评估与安全标准的考量: 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 的评估报告: 这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IAEA 作.............
  • 回答
    日本社会是否“右倾”以及民众如何看待“右翼”,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这个问题牵涉到历史、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变迁的方方面面,而且“右倾”和“右翼”这两个词本身在不同语境下也有不同的解读。日本社会是否“右倾”?要判断日本社会是否“右倾”,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看: .............
  • 回答
    上海之所以在日本社会心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绝非偶然,这背后是历史、文化、经济以及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剥开层层历史的迷雾,细致地梳理其脉络。首先,历史的印记,尤其是租界时期,是塑造日本对上海认知的关键。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因其开放的港口地位,成为列强在华势力交.............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日本安保法以及国际社会为何普遍持支持态度这件事。首先得明确,所谓的“安保法”,实际上是指日本在2015年通过的一系列与安全保障相关的法律的统称,核心是为了让日本自卫队能够更灵活、更广泛地参与到国际维和、救灾以及应对可能发生的对日本或盟友(特别是美国)的攻击。它并不是一本独立成册的法律.............
  • 回答
    日本社会确实存在一些关于老年人福利的讨论,以及由此引发的一些担忧,包括所谓的“厌老风气”和一些极端的声音。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首先,我们得承认,日本是一个超高龄化社会。这意味着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非常高,并且还在持续增长。这种结构性变化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就.............
  • 回答
    关于“日本料理难吃得要死”和“日本社会压抑得要死”的说法,这是一种非常主观且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评价,并且可能存在以偏概全的误解。事实上,日本料理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其精致、健康、注重食材原味和季节性的特点深受许多人喜爱。同样,日本社会虽然存在一些普遍被认为具有挑战性的方面,但也并非所有人都感到压抑.............
  • 回答
    在中国,近年来,“佛系青年”的说法悄然兴起,并逐渐成为一种引人关注的社会现象。许多人将其与日本曾经经历过的“低欲望社会”联系起来,并担忧中国是否也将走向类似的境地。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仔细审视“佛系青年”的内涵,理解其出现的社会背景,并将其与日本“低欲望社会”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才能得出一个.............
  • 回答
    看完《热血高校》,你可能会对日本社会中的“不良团体”和黑社会产生一些疑问。它们在日本究竟是不是个严重的问题?简单来说,“不良团体”在《热血高校》这样的作品里被戏剧化了,但其背后反映出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在过去,确实是真实存在的,并且有其复杂性。而黑社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暴力团”,在日本至今仍然是一个.............
  • 回答
    日本首相的实际任期之所以普遍较短,并且首相/内阁更替频繁,是由其政治体制和历史演变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背后既有制度层面的原因,也有政党政治和国民舆论的影响。这种频繁的更替确实会对日本社会、经济等产生多方面的不利影响。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和影响: 日本首相实际任期短的原因:1. 政党政治的特点与党.............
  • 回答
    在日本,高中生性行为的议题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话题,并没有一个简单统一的看法。主流社会对于这个问题的态度,可以说是从担忧、理解到务实的考量交织而成。以下我将尝试从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阐述:1. 普遍存在的担忧与道德教育的强调首先,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日本社会的主流依然普遍存在着对高中生性行为的担忧。.............
  • 回答
    日本和韩国如今的社会状态,究竟是不是东亚实现工业化后的“必然”结果,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值得好好聊聊。要说“必然”,恐怕有点绝对了。历史从来不是一条笔直的轨道,充满了岔路和变数。但如果说它们所经历的,以及现在所展现出的许多特征,确实是工业化浪潮席卷东亚后,在特定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孕育出的、具有.............
  • 回答
    .......
  • 回答
    要回答中国女性和日本女性谁的社会地位更低这个问题,确实需要深入探讨两国各自的社会文化背景、历史演变以及当下所面临的挑战。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简单的非黑即白答案,因为“社会地位”本身就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家庭等多个层面,而且不同群体之间也存在差异。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比较一下:一、 经济层.............
  • 回答
    日本和韩国社会中所谓的“孤立个别人”的现象,其实是一个复杂交织的文化、社会结构和历史因素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抛开一些刻板印象,从更细致的角度去审视。与其说是“喜欢”孤立,不如说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个体行为与集体规范之间可能产生的张力,以及由此衍生的某些社会动态。1. 极强的集体主义文化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