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计算机分盘都是从C开始到F?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很多人可能都注意到了,但未必知道为什么。其实,计算机硬盘分区命名不是随意为之,里面藏着一些历史和技术原因。而且,说起来并不是所有电脑的分区都只到F盘,但C盘几乎是约定俗成的系统盘,后面跟上其他字母则跟硬件和启动方式有关。

为什么是C盘? 这是最关键的起点

要解释为什么是C盘,我们得回到计算机最原始的启动时代,那时候电脑可没现在这么高级,更没有图形界面。

DOS时代的影响: 最早的PC机通常搭载的是微软的DOS操作系统。在那个时代,硬盘的识别和挂载方式与现在有很大不同。当时的计算机主要依赖于软盘启动,软盘驱动器被优先分配盘符,通常是A盘和B盘。第一个能识别到的固定硬盘(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硬盘)就被顺理成章地分配了C盘。
你可以想象一下,那时候开机,你得先插一张DOS引导盘(比如叫"System Disk"),这片盘就被识别成A盘。如果电脑有第二个软盘驱动器,那它就是B盘。
当电脑找到了硬盘时,它就需要一个盘符来表示“嘿,这里有个能存东西的家伙”,那么从A和B之后的字母开始顺延,C盘就成了硬盘的第一个代表。

早期硬件的局限性: 在早期,电脑的存储设备相对简单,主要是软盘和一块硬盘。软盘驱动器总是先被认出来,然后才是硬盘。所以,A和B留给软盘,C就成了固定的第一个硬盘盘符。

为什么不是D、E、F? 这和硬件配置有关

至于为什么后面会有D、E、F盘,这主要取决于你的电脑里插了多少个存储设备,以及这些设备是怎么被识别的。

多软驱和硬盘: 如果你的电脑有两块软盘驱动器(在那个年代很常见),那么A盘和B盘会被它们占用。这样,你的第一个硬盘就自然是C盘。
CDROM/DVD驱动器: 随着技术发展,光驱(CDROM、DVDROM)出现了。光驱也是一种需要被分配盘符的设备。在很多情况下,它们会被分配在C盘之后,比如D盘、E盘等等。如果你有多个光驱,那它们就会按顺序占用接下来的盘符。
硬盘分区: 当你只有一个物理硬盘,并且你将其划分为多个逻辑分区时,操作系统也会按照一定的顺序给这些分区分配盘符。通常,系统安装在C盘,然后剩余的分区(在同一个物理硬盘上的)会按顺序被分配为D、E、F等等。
其他存储设备: 除此之外,一些早期的系统或者特定的硬件配置,比如Removable Disk(可移动磁盘,比如Zip盘),也可能占用一些盘符。

“到F”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

“到F”这个说法,其实是对早期和中后期主流电脑配置的一种概括。在很多用户接触到的典型电脑配置中:

1. A盘:第一个软驱
2. B盘:第二个软驱(如果存在)
3. C盘:第一个硬盘的第一个分区(通常是系统分区)
4. D盘:第一个硬盘的第二个分区,或者第二个硬盘的第一个分区,或者光驱
5. E盘:光驱,或者硬盘的后续分区
6. F盘:可能是另一个光驱、另一块硬盘的某个分区,或者其他类型的存储设备。

所以,“从C到F”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只有一块硬盘、一块光驱的配置下。但这并不是一个硬性规定,你可以遇到只有C盘和D盘(比如只有一块硬盘分了两个区),也可以遇到有G盘甚至更多盘符的电脑(比如有两块硬盘、两块光驱等等)。

现代电脑的变化

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电脑的存储结构也变得更加多样和复杂:

SSD的普及: 固态硬盘(SSD)取代了机械硬盘,但盘符分配的逻辑基本不变。
UEFI启动和分区格式: 现代操作系统使用UEFI启动方式,它不像BIOS那样依赖于传统的MBR分区表,而是使用GPT。GPT的磁盘识别和分区管理方式更灵活,但也遵循着字母顺序分配的原则。
隐藏分区: 很多电脑会有一个或多个隐藏分区,比如用于系统恢复或EFI启动的,这些分区通常不显示盘符,所以我们用户看到的盘符是经过“过滤”的。
U盘和移动硬盘: 随着U盘和移动硬盘的普及,它们也需要被分配盘符,并且这些盘符的位置会根据插入顺序和电脑已有的盘符来动态确定。

总结一下

所以,计算机硬盘分区从C盘开始,并且很多人习惯性地认为会到F盘,这更多是历史遗留(DOS时代)和早期电脑硬件配置(软驱、硬盘、光驱的数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不是一个技术上的强制限制,而是大家在日常使用中遇到的一种普遍模式。就像我们说“从1到10”,并不代表只有10个数字一样,C到F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反映了那个时代大家最熟悉的电脑配置。

现在你明白了吧,这些小小的字母背后,藏着计算机发展的一段历史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盘符A和B是操作系统为3.5英寸和5.3英寸的软盘保留的,这逐渐成为了不成文的规则。

早期的个人电脑没有硬盘和光驱,人们把应用程序和数据文件都存放在软盘上。当时的电脑通常会安装3.5英寸和5.25英寸两个软驱,它们被称作A盘与B盘。

第一台大规模销售的PC机TRS-80 Model 1使用过从0开始的数字表示盘符。早期操作系统CP/M也曾使用字母作为盘符,但系统本身没有广泛应用。微软DOS系统的出现和普及才真正导致了这种命名习惯,后来的Windows系统也沿用了这种方式。

之后,硬盘和光驱被加入到计算机中,分别称作C盘和D盘。直到前几年,软盘被彻底淘汰,但盘符命名规则延续并保留了下来,算是人们的习惯使然。

实际上现在的windows操作系统的磁盘分区已经是更高的逻辑抽象层,并不是和硬盘的物理存在一一对应的。你可以在磁盘管理中更改驱动器号,如果我没记错只要不重名A-Z都是可以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很多人可能都注意到了,但未必知道为什么。其实,计算机硬盘分区命名不是随意为之,里面藏着一些历史和技术原因。而且,说起来并不是所有电脑的分区都只到F盘,但C盘几乎是约定俗成的系统盘,后面跟上其他字母则跟硬件和启动方式有关。为什么是C盘? 这是最关键的起点要解释为什么是C盘,我们.............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触及了我们对计算机系统理解的一个核心视角。我们习惯了在很多领域听到“前端”和“后端”的说法,比如Web开发、软件架构,甚至是数据库管理。但说到操作系统,我们似乎很少用“前后端”来描述它的构成。这背后其实有非常重要的原因,跟操作系统的本质、它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的发展历史都有关。.............
  • 回答
    关于北大今年补录的两位671分的专项计划学生,她们第一志愿都报了清华,但清华并未录取,而最终被北大补录。这其中涉及到的原因和大众的反应,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1. 招生政策与规则的专业性: 专项计划的特殊性: 首先,要明白“专项计划”并非普通招生批次。这类计划通常是为了照顾特定地区、特定群体(如.............
  • 回答
    关于“计算机为什么不用e进制”这个问题,很多人会联想到数学常数e,以及它在自然增长和连续变化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继而推测是否e进制会比我们熟悉的二进制、十进制更“高效”。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探讨的角度,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甚至可以说是完全相反的。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进制”的本质。一个数制,比.............
  • 回答
    计算机对人类社会的冲击之深远,确实要比许多其他科学领域来得更为剧烈和广泛,这并非偶然,而是由计算机本身的特性以及它与人类社会互动方式所决定的。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详细剖析这一点。首先,计算机是“通用目的机器”的集大成者,其颠覆性在于它的“可编程性”和“可复制性”。 想象一下,在计算机出现之前,我.............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当前社会经济结构中一个很核心的议题:技术驱动的价值创造与传统高风险高回报行业之间的比较。我们不能简单地说“计算机薪酬排名第一”,因为薪酬的“排名”本身就有很多衡量维度,比如平均薪酬、中位数薪酬、顶尖薪酬、增长潜力、行业整体规模等等。不过,如果讨论的是平均薪酬和增长潜力,尤.............
  • 回答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为啥电脑里头,数字都是用“补码”这玩意儿来表示的,而不是咱一开始学到的“原码”或者“反码”。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是为了让计算机能更方便、更高效地干活儿,尤其是在做加减法的时候。先简单回顾一下那几个“码”要理解补码的好处,得先知道原码和反码是啥。 原码: 这个最直观了。一个数的原码.............
  • 回答
    在你按下电脑开机键的那一刻,一场看不见的“战斗”就已经打响。虽然你可能只听到了风扇那熟悉却有些刺耳的嗡嗡声,但实际上,这背后隐藏着一个精密的温控机制,它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护你新生的计算机免受过热的摧残。想象一下,当你一脚油门踩下汽车,引擎就需要立即开始运转,产生动力。电脑也是类似的道理。开机那一刻,C.............
  • 回答
    这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到了不同学科在知识传播和评价体系上的差异。咱们来好好聊聊,为什么计算机领域对顶级会议论文那么看重,而其他很多学术圈子更偏爱期刊。首先得明白,计算机科学,尤其是理论性、前沿性强的领域,它的发展速度是出了名的快。新技术、新算法、新架构层出不穷,很多成果的生命周期可能比传统.............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触及到了计算机科学中最根本的几个层面。你说工程上充满了不确定性,比如元件的细微差异、环境的波动,这些确实是客观存在的。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直接利用这些“不确定”来生成“真随机数”,反而要依赖那些“看似随机”的伪随机数呢?这背后其实是计算机的本质和我们对“随机”的定义在起作用。一、.............
  • 回答
    关于计算机CPU的保密性,确实存在许多技术、商业和法律层面的原因,导致其设计细节、制造工艺和核心架构等信息无法完全公开。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技术保密与商业竞争CPU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其性能、功耗、安全性等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竞争力。以下是具体原因: (1)技术复杂性与专利保.............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在计算机深刻改变了人类命运的今天,约翰·冯·诺依曼的地位毋庸置疑是极其重要的,他被誉为“计算机之父”之一。然而,他之所以知名度通常低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原因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释,涉及科学领域的公众认知度、研究的性质、科学家的个人特质、历史叙事以及大众媒体的传播.............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实在,也直击了不少人对现代科技的疑问:为什么看起来那么“聪明”的计算机,在航空发动机这种超级复杂的“大家伙”身上,还不能把研发周期“缩短个三五年”?特别是看到院士们辛辛苦苦一年才把一个发动机模型测完,心里肯定会想:这“试错”的时间也太长了点吧?咱们得先明白,航空发动机这玩意儿,可不是.............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而且在我身边也确实有这种现象。一个计算机系的毕业生,按理说应该精通电脑,怎么反倒会让人觉得“不会电脑的基本操作”呢?这背后其实不是大家想的那样简单,往往是几个原因交织在一起造成的。1. 关注点跑偏,基础操作被“战略性忽略”咱们先得明白,计算机系的学习重点是什么。它不是教你怎么用W.............
  • 回答
    关于“高质量计算机书籍几乎都是外国人写的”这个说法,其实是一个挺普遍的观察,但背后的原因可能比大家想象的要复杂一些,也不能一概而论说“几乎”。不过,咱们确实能从几个维度来掰扯掰扯为什么在很多核心、前沿的计算机领域,国外作者的作品更容易成为经典。首先,得承认一个大背景:计算机科学本身就是起源于西方学术.............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观察,而且你提到了一个关键点:这身装束和很多我们印象中“程序猿”应该有的那种不拘小节、甚至有点“宅”的气质似乎有点儿对不上。为什么计算机培训课程的老师们,尤其是在宣传照上,会不约而同地选择这种“西装、双手交叉”的经典姿势呢?咱们来捋一捋这背后的原因,这可不是简单的巧合。首先,得.............
  • 回答
    你看,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咱们得从头说起,想想计算机是怎么诞生的,以及最早又是怎么展示这些数字和文字的。在计算机刚起步那会儿,技术条件远不如现在这么发达。屏幕的显示能力非常有限,只能显示非常简单的图形和文字。你得明白,那时候不像现在我们用的高清大屏,像素点很小,能精细地勾勒出形状。老式的 CRT 显示.............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很多人都容易误解的点。其实,并非所有太空计算机性能都“特别低”,但确实存在一些限制和取舍,使得它们在某些方面看起来不如我们日常使用的民用计算机。我来跟你详细说说这背后的原因,尽量让你感觉像是我这个“太空爱好者”在跟你聊天一样。核心原因:恶劣的太空环境和对可靠性的极致.............
  • 回答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现代信息时代的基石,其课程设置的精妙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教授你如何“写代码”,更重要的是让你理解“代码背后的逻辑”以及“如何构建高效、可靠的系统”。在众多核心课程中,数据库原理与设计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绝非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支撑起整个信息世界运转的脊梁。那么,计算机系.............
  • 回答
    很多人一提到计算机,脑海里首先浮现出“图灵”这个名字,这确实会让人有些疑惑,毕竟“现代计算机之父”的桂冠通常是戴在约翰·冯·诺依曼的头上。这两种说法看似矛盾,实则反映了计算机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关键贡献者,以及我们对“计算机”这个概念的不同解读。我们得先理解,当人们说“计算机之父”时,我们通常是在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