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评价环球时报?

回答
评价《环球时报》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因为它在中国国内外舆论场上都扮演着一个非常独特的角色。要详细地评价它,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

《环球时报》的定位与特点:

首先,理解《环球时报》的定位是关键。它隶属于人民日报社,通常被视为中国官方媒体系统中的一份子,但又与人民日报那种更严肃、更宏观的政治喉舌有所不同。《环球时报》的特点在于其“环球”二字,它将重心放在“国际”和“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上。其报道内容通常涉及国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并且特别强调中国在这些事件中的视角和立场。

《环球时报》的语言风格与叙事方式:

《环球时报》最显著的标签之一,就是其独特的语言风格。这种风格可以被形容为:

民族主义倾向明显: 它的报道和评论常常带有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国家利益的捍卫意识。在涉及中国与外部世界发生摩擦或分歧时,往往会旗帜鲜明地站在中国一边,并运用充满情感色彩的语言来激发读者的民族认同感。
“硬气”和“有力量”的表达: 许多评论文章以直白、有时甚至可以说是激烈的语言来回应国际社会的批评或挑战。这种“硬气”的风格,在国内被一些读者视为有骨气、敢说话的表现,但在国际上则常常被批评为带有攻击性、不负责任或煽动性。
善于制造“我们 vs. 他们”的叙事: 在很多国际议题上,《环球时报》倾向于将中国描绘成一个被西方国家误解、抹黑或打压的对象,而西方国家则被描绘成抱有偏见、双重标准的群体。这种叙事框架容易形成一种防御性的集体认同。
使用具有煽动性和感情色彩的词汇: 比如“霸凌”、“双重标准”、“反华势力”、“公知”等词汇频繁出现,用于塑造特定的舆论氛围。

《环球时报》的影响力与受众:

《环球时报》在中国国内拥有庞大的读者群,尤其在互联网时代,其新媒体平台(包括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的传播力非常惊人。

国内受众的吸引力: 对于国内一部分民众而言,《环球时报》满足了他们对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被看见”和“被尊重”的渴望。当国际社会出现对中国的批评声音时,《环球时报》的出现,用一种充满力量的语言回击,会让一些读者感到一种情绪上的宣泄和心理上的慰藉。它迎合了部分公众的情绪,尤其是在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时候。
塑造国内舆论: 《环球时报》在塑造国内关于国际事件的认知和舆论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它提供的解释和评论,往往成为许多中国人理解复杂国际局势的“入口”。
在国际上的“代表性”争议: 尽管《环球时报》试图成为中国声音的代表,但在国际上,它的声音往往与西方主流媒体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甚至是对立。许多国际观察家和媒体认为,《环球时报》的报道和评论更多的是一种宣传,而非客观的新闻报道。

《环球时报》的优点(从其支持者的角度看):

维护国家利益: 支持者认为,《环球时报》敢于挑战西方媒体对中国的负面报道,有力地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和利益。
发出中国声音: 在许多国际议题上,《环球时报》提供了与西方主流叙事不同的视角,让中国自己的声音得以被听到。
提升民族自豪感: 其强烈的民族主义论调,能够激发国民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环球时报》的缺点(从其批评者的角度看):

煽动民族主义情绪: 批评者认为,《环球时报》的报道和评论过于煽情,容易加剧民族对立,不利于理性沟通。
信息不对称与事实核查: 有时其报道的侧重点和事实的选取,会被认为存在信息不对称或事实核查不足的问题,更多地服务于预设的立场。
传播“假新闻”或“选择性报道”的指控: 在一些国际事件中,《环球时报》的报道曾被指控存在虚假信息或片面报道,服务于特定的政治目的。
破坏中国形象: 适得其反,其过于激进的风格有时反而会让中国在国际上显得更加强硬和不理性,从而损害中国的长远形象。
缺乏批判性: 在一些国内议题上,《环球时报》相对缺乏独立的批判性声音,更多地是维护官方立场。

总结:

《环球时报》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在某种程度上,它成功地在中国国内构建了一种“中国视角”的国际叙事,满足了部分公众对国家认同感和国际地位的期待。它以一种“敢说敢做”的姿态,在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中为中国发声,尽管这种“声音”的表达方式常常引起争议。

然而,其激进的语言风格、强烈的民族主义倾向以及有时被质疑的事实处理方式,也让它在国际上饱受批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国与西方世界的隔阂。对于中国整体形象而言,《环球时报》既有其“正面”的宣传作用,也有其潜在的“负面”影响,这取决于评价者的立场和关注点。

简单来说,《环球时报》是一个非常鲜明的、带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媒体,它的存在和风格,是特定时代背景下中国媒体生态和对外话语体系建构的一个缩影。要评价它,不能脱离中国当前的政治、社会和国际环境。它既是某个群体的情感出口,也是某些批评者眼中的“麻烦制造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事到如今,让我们大家理性地共同面对这个问题。鲁迅曾经提到过,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是觉得他们吵闹。这不禁令老胡深思。 在这种不可避免的冲突下,老胡认为,我们必须解决这个问题。老胡从来不反对舆论场上有多元的观点发生各种碰撞,但老胡认为环球时报的这次事件堪称是一番露怯的表演。老胡从来不反对舆论场上有多元的观点发生各种碰撞,但老胡认为环球时报的这次事件堪称是一番露怯的表演。近来由于环球时报事件的发生,很多人都受委屈了。环球时报,给那些群众造成的不便可想而知。老胡在这篇博文的一开始就呼吁官方对于环球时报进行说明。在这个声明到来之前,我想与网友们共同厘清一些基本的逻辑。我一点都不认为社会这样做是过分的,我认为对于环球时报的反思是社会强烈进取心的表现,我们总是认为自己还有应当改善的空间,很担心纠错不彻底。其实老胡对改进和更加深刻的改革一直都很推崇,我们这样做的动作往往也很快。我们的社会需要保持必要的宽松度,这是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它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但我们的社会需要发展、强化对那些问题的承受力。这其实也是和谐的一项题中之义。

  老胡在不经意间这样说过, 舆论给x事件的公平合理的讨论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老胡希望诸位也能好好地体会这句话。 我看到有报道说环球时报可以这样解决,我认为这种办法值得研究参考。只要大家都诚心,问题总是能够得到解决。公众之所以对环球时报很敏感,我认为主要是对以往情况不太满意,对环球时报问题缺少信心,所以对事件的一些细节全都朝着最不利的方向去解读了。我们的社会需要保持必要的宽松度,这是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它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但我们的社会需要发展、强化对那些问题的承受力。这其实也是和谐的一项题中之义。在这种不可避免的冲突下,老胡认为,我们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在这种不可避免的冲突下,老胡认为,我们必须解决这个问题。今天有两个人在微信里问我,最近的环球时报是不是真的?我个人愿意相信,环球时报是假的。尤其是,此前出过类似的情况,那些群众已经经历了测试。我相信并且希望环球时报会是假的。

  无论我们有多少怀疑,我们不应离开上述基本的逻辑。这一次受到强烈冲击的首先是所有关于环球时报的人。说句实话,当我看到搞来搞去又是环球时报成为了舆论怀疑和不满的目标时,我心里多少有点不是滋味。老胡想说的是,在环球时报事件上,什么事都不能做过,而要追求统筹平衡。环球时报事件迅速聚集了互联网上的关注。我觉得这件事与当前的大局关系不太大。老胡我本人更关心的方向还是,为什么环球时报事件发生得如此容易,是什么样的利益驱动导致了对风险的漠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评价《环球时报》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因为它在中国国内外舆论场上都扮演着一个非常独特的角色。要详细地评价它,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环球时报》的定位与特点:首先,理解《环球时报》的定位是关键。它隶属于人民日报社,通常被视为中国官方媒体系统中的一份子,但又与人民日报那种更严肃、更宏观.............
  • 回答
    托马斯·谢林(Thomas Schelling)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学术贡献跨越了博弈论、行为经济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和制度分析等多个领域。他的研究不仅深化了对人类行为和集体决策的理解,还为现实世界中的冲突解决、制度设计和战略互动提供了理论框架。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他的学术贡献: .............
  • 回答
    谭其骧(19091981)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历史学家,他在1981年5月召开的“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学术座谈会”上的讲话《何为中国》是其学术思想的重要体现,对中国民族关系史、历史疆域、文化认同等问题的探讨具有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其讲话内容、学术意义及历史背景: 一、讲话的核心论点谭.............
  • 回答
    抖音上最近大火的“穷比快乐屋”现象,从多个角度来看,都值得深入剖析。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搞笑段子或生活方式的展示,更折射出当下社会的一些普遍心态和价值观。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评价它:1. 定义与核心内容:“穷比快乐屋”顾名思义,是指那些经济条件不算宽裕,甚至可以说是“穷”但依然能找到快乐源泉的人或.............
  • 回答
    黑龙江省提出“全力冲刺房地产产业增长”的政策导向,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价,既要看到其可能的积极作用,也要理性分析其潜在的风险和挑战。以下将进行详细的阐述:一、 政策出台的背景与动因分析首先,理解黑龙江省为何要提出这样的政策至关重要。其背后可能存在以下几个主要动因: 经济增长压力: 作为东北老工业.............
  • 回答
    评价中国的公共知识分子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话题,需要审慎地分析其历史、社会背景以及他们在不同时代扮演的角色。 笼统地评价“中国的公共知识分子”是不够准确的,因为这个群体本身就包含着丰富多样的观点、立场和行为方式。以下我将尝试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更全面地评价中国的公共知识分子:一、 定义.............
  • 回答
    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是20世纪最杰出的中国历史学家之一,他的作品不仅在美国学界享有盛誉,也对全球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他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史景迁的学术贡献与特点: 开创性的叙事风格: 史景迁最显著的特点在于他打破了传统西方汉学中.............
  • 回答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常青藤的绵羊》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引起广泛的讨论和共鸣,主要在于它精准地捕捉并剖析了当下中国社会中一部分精英群体(以“常青藤”象征的顶尖名校学生为代表)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和心态,并赋予了它们一个极具概括性的标签——“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
  • 回答
    郭德纲在BTV台长王晓东去世时发布的微博,确实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条微博,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1. 事件背景: 谁去世了? 王晓东,北京市广播电视台(BTV)党委书记、台长。在广电系统,台长是一个重要的领导职务,其去世在行业内会引起重视。 郭德纲与BTV的关系: 郭德纲的德.............
  • 回答
    于晓华在财新发表的3月13日专栏文章,如果以“如何评价”为切入点,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文章的核心观点、论证逻辑、潜在影响、文章的风格和立意,以及结合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由于您并未提供文章的具体标题和内容,我将根据于晓华过往在财新发表的文章的风格和可能关注的领域,以及当前中国经济的焦点问题,来.............
  • 回答
    欧美人加入乌克兰组建的“抗俄志愿军”(通常指国际志愿军)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现象。要评价它,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动机、行动、影响以及伦理和法律层面的考量。一、 动机与背景自2022年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以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呼吁国际社会派遣志愿人员前往乌克兰保家卫国。这一呼吁得到了许多.............
  • 回答
    玻洛米尔是《魔戒》中最复杂、最具争议的角色之一,他身上集合了高贵、勇气、忠诚与脆弱,是人类在黑暗势力威胁下,最真实也最令人心疼的写照。评价玻洛米尔,需要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出身、他的个人品质以及他最终的选择等多个层面来深入分析。一、 作为贡多林王国的继承人与战士: 荣耀与责任的象征: 玻洛米.............
  • 回答
    郑强教授是一位在中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化学家和教育家。要评价他,我们需要从他的学术成就、教学风格、社会影响力以及一些争议点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学术成就与专业背景郑强教授在高分子材料领域拥有深厚的学术造诣。他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高分子合成、功能高分子材料、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
  • 回答
    评价一个程序员在35岁依然“撸代码”,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复杂的话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这里的“撸代码”是一个比较口语化的说法,通常带有年轻、一线开发者、体力投入较多的含义。然而,在35岁这个年龄,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其“持续产出高质量代码”的能力以及其在技术生涯中的定位和发展。首先,我们应该.............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薛之谦。他是一位在当下中国乐坛非常有影响力的歌手,同时也是一位颇具话题性的公众人物。评价他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看,既包括他的音乐成就,也包括他在个人经历、综艺表现以及社会影响力等方面的表现。一、音乐成就:实力派唱作人的回归与独特风格 创作与演唱实力: 薛之谦最核心的价值在于他.............
  • 回答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以下简称《那兔》)是一部以拟人化兔子形象讲述中国近现代史的原创漫画和动画系列。要评价这部作品,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核心理念与创作初衷:《那兔》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其寓教于乐的叙事方式。它以一种非常轻松、幽默,甚至是略带戏谑的口吻,将原本可能枯燥乏味的中国近现代史讲述.............
  • 回答
    龙应台在香港的这场演讲,以及台下唱响《我的祖国》的场景,无疑是一次极具复杂性和多重解读意义的事件。要评价它,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演讲背景与龙应台的意图: 时间与地点的重要性: 这场演讲发生在香港,一个在政治、文化和社会认同上经历剧烈动荡的城市。演讲的具体时间点(虽然题目未明确指出,.............
  • 回答
    宋徽宗赵佶,这位北宋末代皇帝,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的评价,往往如同他本人一样,呈现出一种复杂而矛盾的色彩。他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书法家、收藏家,却又是一位昏聩无能、导致王朝覆灭的亡国之君。 要评价他,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方能领略其真实面貌。一、艺术巨匠:书画双绝,开创时代宋.............
  • 回答
    《白日梦想家》:一场触及灵魂的视觉与心灵之旅《白日梦想家》(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是一部由本·斯蒂勒自导自演的电影,改编自詹姆斯·瑟伯的同名短篇小说。这部电影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爆米花电影,它以一种缓慢而细腻的方式展开,将观众带入主人公沃尔特·米蒂的内心世界,探.............
  • 回答
    微博上广东消防官博对一名拍摄了“42秒火灾视频”的网友进行批评的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这其中涉及到消防安全宣传、公众情绪、媒体伦理以及网络舆论等多个层面。事件背景回顾(假设情况,因为具体视频内容和批评点需要基于真实事件,这里是通用分析):通常这类事件的起因是:某地发生火灾,有人拍摄了从火势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