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法国人Antoine在妻子恐怖袭击遇难后发表「你们休想得到我的恨」的表态?

回答
法国人Antoine在妻子在恐怖袭击中不幸遇难后,发表“你们休想得到我的恨”的表态,这无疑是一次非常深刻和动人的回应。要评价他的表态,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和解读。

首先,这是对仇恨循环的有力抵抗。恐怖袭击最根本的目的之一,就是制造恐惧,煽动仇恨,让受害者及其亲属陷入无尽的报复与憎恨之中,从而加剧社会的分裂和对立。Antoine选择不恨,这是一种对恐怖主义价值观的直接否定。他没有让自己的个人悲剧成为仇恨滋长的温床,而是选择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应对方式。这并非意味着他没有痛苦,没有悲伤,更不代表他原谅了施暴者。恰恰相反,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坚韧和勇气,他拒绝让仇恨成为定义他和他的生活的主旋律。

其次,他的表态体现了一种对人性光辉的坚持。在经历了如此巨大的创伤后,选择不沉溺于恨,而是去寻找和守护内心中的善与爱,这是一种极具力量的声明。它提醒我们,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人依然可以选择善良。他的这种态度,可能源于他对亡妻的爱,他对生活美好事物的珍视,也可能是一种对未来世代的责任感,他不希望自己的悲伤将下一代也卷入仇恨的泥淖。这种“不恨”的选择,不是软弱,而是为了保护自己内心深处最宝贵的东西不被摧毁。

第三,从社会层面看,Antoine的表态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在面对极端暴力时,社会需要的是团结而非分裂,是理性而非情绪化的报复冲动。他的声音,能够穿透恐惧和愤怒,触及那些正在被仇恨侵蚀的心灵,提供一种建设性的思考方向。这或许能激发更多人反思,在遭受痛苦时,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回应,才能真正走出阴影,重建未来。他的言论,可能是一种呼唤,呼唤大家共同抵制仇恨文化,共同守护和平与理解。

当然,我们也需要理解,每个人的经历和情感反应都是独特的。Antoine的选择是他个人面对悲剧的独特方式,我们无法强求所有经历类似不幸的人都做出同样的反应。有些人选择愤怒,选择追究责任,这都是人之常情,也是他们处理悲伤的方式。然而,Antoine的“不恨”之所以令人动容,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超越个人痛苦的视角,一种对普遍人性的关怀和对未来和平的期盼。

总而言之,Antoine在妻子遇难后选择“不恨”,这是一种饱含力量的抗争,是对人性善的坚定守护,也是对社会和谐的深刻呼唤。他的表态,让我们看到了在绝望中依然可以存在的希望,以及个人选择对整个社会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这是一种将个人悲剧转化为集体力量的典范,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尊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他们要你的恨干什么,真看得起自己,他们只要杀光你们。

而对我们解放军来说,战争早就跟恨没关系了。我们很专业的,杀人就杀人,恨什么呀?

恨又没用对不,恩?

user avatar
丧妻法国人对恐怖分子的回应 - 没处答的一些话 - 知乎专栏

我最近在上面的专栏里翻译了这篇文章,原因就是广为流传的版本曲解了文章的意思。

P.S. 我 2015 年 6 月 17 日后的文章和答案全部放弃版权,可凭良心任意转载。

比如,原文标题是:Vous n’aurez pas ma haine.

如果直译成英语,是 You will not have my hatred. 我的翻译是「你们休想得到我的恨」。

广为流传的中文翻译是「我不会仇恨你们」,对应的英语是 I will not hate you。

我认为 I will not hate you 和 you will not have my hatred 完全是两个级别的感情。

另外流传的翻译中有多处典故理解错误,比如「神依自己形象造人」被理解成「神向我们显形」。

看我专栏下的评论及这里的许多答案,觉得中国语文教育实在是太失败了。

这位家属,以「休想得到我的恨」为题,表达的明明是对恐怖分子最强烈的憎恨,所以他才拒绝让自己陷入无谓的仇恨。这是他,一个文明社会中的普通人,能对恐怖主义做出的最坚强的姿态,最有力的反击,是名副其实的「以直报怨」。事实也表明,他的文章在反恐宣传中,无论是激励反恐前线将士,还是抚慰受害者,都是有效的一环。

躲在电脑后面辱骂他,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他,臆淫什么亲自报仇雪恨,却急不可耐地为恐怖分子在受害者心上再加一刀……这是「爷们」?这和只敢针对平民的恐怖分子一样是懦夫的行径!

user avatar

这货还算正常的,因为他有原谅的权利,但是下面这货就无药可医了,自己怎么不拿花和蜡烛跟恐怖分子面对面过招啊?不教自己小孩子怎么逃生,为了上电视,居然忽悠自己小孩子“花朵和蜡烛可以保护我们”,教他小孩子拿花朵当防弹衣吗?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初晓慧】巴黎恐怖袭击发生后,很多人为缅怀被杀害者到事发现场送花纪念,在巴塔克兰剧院外,一对亚裔父子在接受法国电视台现场采访时一段关于“枪”与“花”的交谈温暖全世界。这段视频在 Youtube 点击量已超百万,网友纷纷给这位父亲点赞,父亲的引导和小男孩对“花”的最终认知温暖了全世界。

  当被问到“能不能理解那些人为什么这么做?”时,小男孩坚定地认为恐怖分子很坏很坏,还有枪,他要搬走,这时父亲对他说了一段非常暖心的话:“坏人哪都有,他们有枪,但我们有花 ... 每个人都有花,在与枪作斗争”。最终小男孩认为“花朵和蜡烛可以保护我们” ,一颗受伤恐惧的小心灵这样被安抚了。



PS:看大家的评论,我再发表一下我看法,

1.这个小孩到了有点懂事的年纪了,因才害怕进而要搬离这里,一是说明这个小孩子在思考,二是这一家很可能不是法国人(比如在这做生意)

2.这个爸爸是为上电视表现政治正确来讲这句话,法国人信吗?信的话为在惨案发生地一个灯泡爆炸大家就一轰而散?而不是端出自己花来蜡烛来?哪怕有一个人来站出来说高呼"大家不用怕?“,

这话这个爸爸自己都不信吧?或者只为让孩子不害怕撒了一个童话式的谎言。

3.这个小孩其实也不信,但是作为两个男孩的父亲我清楚这个年纪,爸爸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是因为对爸爸绝对信任才接受这个论点,这个可以看一下当视频小孩子的表情,是半信半疑环看四周而非坚定地点头确认。

4.这个教育很可能害了这孩子,因为这位小朋友并不什么都不懂,因为他知坏人并且害怕要躲开,但这爸爸用这虚无飘渺的话会误导他,在危险时不躲来,而且搬出他爸爸这套理论,后果是。。。。

user avatar

有的人已经忘了蔬菜是长在地里的,总以为蔬菜都是产自超市。

user avatar

要不怎么说西方人觉悟高呢?我国的受灾群众就只会纷纷表示情绪稳定。


什么?受灾群众不应该情绪稳定吗?当然应该情绪稳定啊。对嘛,情绪稳定,积极地面对未来,才是正确的态度啊,正能量满满的。



从这里也能看出我国的新闻工作者还是要学习一个,群众纷纷表示情绪稳定,也需要具体事例的支持,建议把这份文件抄送各县级政府宣传部门,仔细研读,提高群众觉悟,争取以后报道的时候,可以结合具体灾民的表态和声明来加强说服力。

诸如:

台风啊,你休想得到我的恐惧

地震啊,你休想夺去我的家园

等等

================================================================

鉴于很多人看不懂这个答案,我就简单说一下。

你们休想得到我的恨,其实本质上只是自说自话,为对方(恐怖分子)树立一个假想的目标并击碎之来假装完成了复仇和救赎。

这一点很多人已经讲了,恐怖分子的目标不是为了制造恐惧和仇恨,他们就是单纯的反人类而已,你们愿意叫他们圣战还是恐怖分子都好,恨也好,复仇也罢,他们并不care,他们已经完成人生的终极奥义去他们想象中的天堂享乐去了。

这一点已经很多答案讲过了。

这个答案讲的是另外一点。

这个表态是一种正确但不正常的行为。所谓的休想得到我的恨并不是一个正常人的正常反应

我们当然不崇尚暴力,不鼓励复仇。但是仇恨和恐惧才是正常人的正常反应,有人产生了仇恨,有人产生了恐惧,这才是真实的世界,尽管它不正确

而试图通过渲染这些正确但不正常的言论和表态,来掩盖真实的仇恨和恐惧,本质上和人民群众纷纷表示情绪稳定一样。

因为我们都知道所有人都情绪稳定是TM不可能的事情,正常人在这种情况下情绪不稳定是可以理解的。同样的,所有人都通过自我反思和救赎破除仇恨和恐惧同样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我们对着新闻里的情绪稳定吐槽的时候,我们并不是蔑视任何真正情绪稳定的人。而我们今天看到这些左媒丑态百出的时候,我们嘲笑的也是这些媒体,而非真正能够控制自己情感的人。

user avatar

如果有一天,恐怖主义真的胜利了,大概就是从这样的人开始被抨击开始的吧。今天是2017年7月1日,附一则才在Facebook上看到的新闻。在英国,一个穆斯林男性跟他表妹在街上走着,被一个陌生人在街上泼了硫酸,严重损伤。致被采访时为止,获得的主要是沉默,估计警察也觉得处理起来比较棘手吧。此处附上他在结尾时的“控诉”。








文明社会是如何被恐怖主义摧毁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问问自己,有为恐怖主义添砖加瓦吗?

user avatar

=======2020.10.19更新=========

最近法国发生的事让这个问题的热度又高了一点,也因此又引来一波私信。

时隔多年审视这个回答,我的观点保持不变:与野兽搏斗,不意味着自己也要化身为野兽。家园被豺狼闯入,拿起猎枪冲入深山是一种战斗方式,于废墟中重铸平定的生活则是另一种战斗方式,需要的勇气丝毫不少于前者。在选择自己的战斗方式之前,先要保证自己不被仇恨蒙蔽双眼。

我从不反对斗争。

以上观点我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不必赘述,今日补充是因为——

当初写这个答案,是因为当时这个问题下充斥着对受害者的谴责。观点的异同其实无所谓:你大可以认为我对恐怖分子的分析不对、认为放下仇恨就是低头认输。但当一位恐袭的受害者、悲痛中的丈夫和父亲表示自己唾弃恐怖分子的作为、不肯向仇恨低头时,绝不应该——仅仅因为对方的行事方法与你不同——对其进行恶意的揣测和鄙夷。

枪口是不该对着无辜者和自己人的。

斗争是必须的,但斗争中不能忘了对弱者和受害者的悲悯,不能苛求旁人和自己同路,不能变成会让自己唾弃的那种人。否则斗争反而会变成敌人分裂我们、孤立我们、打击我们的推手。

这是我的原则。当年如此,如今亦然。

========以下原答案2015.11.23=========

对知乎er挺失望的。

你们把这叫圣母病吗?

你们浅薄到一定地步了。

恐怖分子发动一次又一次恐怖袭击的目的是什么?是杀人本身吗?他在某个地方放一个炸弹,目的就是炸死这个地方的人吗?

恐怖分子之所以叫恐怖分子,是因为,他的目的,是制造恐慌。为什么要制造恐慌?因为恐慌会唤起人最强最自私的自救本能,挑拨起怀疑和仇恨----而后两者,可以毁灭一个民族。

说实话,一次恐怖袭击最多能杀多少人?几百?几千?靠着一次又一次恐怖袭击,多久才能把人杀完?没用的,亲爱的,死人只是一个杠杆,利用死人煽动起风暴才是最重要的。煽动起风暴了才能杀死更多的人,才能制造更大痛苦。

好吧,让我换个方法来说。

恐怖分子不是一般的杀人凶手,他们其实是变态杀人狂。他们的目的不是杀人本身,他们想用杀人来让你恐惧,让你屈服,让你惶惶不可终日而做出不理性的举动。他们想借由恐惧驱赶更多人拿起屠刀,把更多无辜的人逼上绝路。

你仇恨、恐慌、怀疑、悲痛?

正中下怀。

各位,假如你被变态杀人狂抓住了,他要杀了你全家取乐,你打算用你的惊慌带给他最大的欢愉吗?你还要用你的恐惧成为他的帮凶吗?

反正如果是我,我不会的。

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不会反抗。

不去仇恨,不代表我不想让作恶者受到惩罚。我希望军队把恐怖分子的老巢扫平,我希望他们被送到法庭上审判,我希望匕首可以插进他们的心脏,他们万死都不足以偿还罪孽。

但是这和我们的平静是两回事。

你以为你杀了我的亲人,就能看到我流泪,看到我惊慌,看到我如同受惊的野兽一样露出獠牙徒劳地撕咬抓不到的敌人,你就好在暗处发笑自以为奸计得逞了?

休想。

我们就在这里,没有疯狂,没有仇恨,没有怀疑,没有猜忌。我们的平静就是我们的铠甲。你们尽管恐吓我们,煽动我们,威胁我们,可是你们只是跳梁小丑,你的所作所为除了会让你自己受到惩罚之外根本不会有任何作用。

没人理你。

你伤害不了任何人。

你煽动不了任何人。

你欺骗不了任何人。

你连一滴泪水也看不到,我绝不会给你机会,让你享受折磨我的乐趣。

不是只有以牙还牙地杀回去才叫反抗,让他们的险恶用心不能得逞才是最坚定的反抗。

就是这样。

这才是作者想表达的东西。

假如有任何人依然不能理解,认为这叫圣母心?

那我只能说你不理解真正的坚韧是什么意思。

Ps:

不要让我举例说明,我的身边天天充斥着各种煽动民族仇恨的言论,我相信大多数人也多少接触过一些。可能有些人很相信这些言论,有些人能看清它们的恶果,有些人情绪激昂,有些人在抽身事外。

每天大家都在争吵,都在争论,有些人在谩骂,有些人在不管不顾地把一切不安全因素推离自己。不管怎么说,我相信你们都看到结果了:恐怖分子成功了,亲爱的们,他们分化了我们。

分化就是目的。裂痕足够深了,总会有人拿起屠刀的。

站队吧,贴标签吧,仇恨吧。

他们乐见其成。

我不会让他们得逞。

问题描述已被改为更精确的翻译,所以在此不再引用一遍 @Dr How 的翻译了。和大家分享另一位知友 @沙永夏 的一个答案。

全文链接:如何评价法国人Antoine在妻子恐怖袭击遇难后发表「你们休想得到我的恨」的表态? - 沙永夏的回答

此时此刻你可能很想要拿起武器去战斗。如果你选择这条路,你需要加入军队。这没有其他办法。你并没有发动自己的战争所需的权威、训练、器材或信息。你不知道谁是目标,以及如何针对他们。但是,在你走向最近的征兵办公室之前,想一想这个决定将对你的人生以及你所爱之人的人生产生的影响。想一想你是否决定把自己的家庭留在身后——也许为他们好。想一想你将要放弃什么。简单来说,想一想牺牲。确保你在做决定之前和别人谈一谈。我这么做了。我和老兵谈话;我和我父母谈话;我和现役的人谈话;然后我认为这不是一个最优的选择。你需要做的是一个私人的决定。

你最好的复仇——不管你是否参军——是捍卫受害者所属的社会的准则。在法国,这些体现为自由,平等,博爱

自由意味着你将自由自在地继续自己的生活。你不会屈服于恐惧而让昨日的渣滓胜利。那是他们的目标。至关重要的一点:他们希望你吓坏并基于这种恐惧来行动。他们想要你做出理性的人不会做的决定。你不能向恐惧臣服。

平等意味着你将在法律面前尊重平等的权利。和ISIS不同的是,我们的法律不区分信仰者和非信仰者。你将平等待人。不要给他人一个理由,让他们觉得最好还是去支持ISIS。这正是ISIS想要的。他们想要你将更多的人逼上他们的绝路。别这样做。

博爱意味着你将友爱行事。你和那些反对暴政的人站在一起。其中包括穆斯林,这回到了我之前的观点。这也是quora.com/profile/Yves-正确的地方:不要孤立人们并促使他们反对我们的生活方式。

向恐怖分子展示我们不会屈服。我们不会背叛自己的原则。我们的生活方式从根本上就比他们的好。这让他们气急败坏。这是你为任何一个恐怖袭击牺牲者复仇的最好途径。这并不是什么软弱无力的圣母表自由党人的胡扯,这是以一种意识形态来对抗另一种意识形态的战争。


一般来说,假如一个明显和我三观不合乃至互相认为对方是“哔----”的人和我争论,我会有一个建议:我们平心静气地,沉默五分钟,重新思考一下对方的观点,最好重新读一读对方的话,想想有没有自己没看懂或者误解了的地方。假如五分钟之后我们彼此有所认同,就不必争论下去了。假如五分钟之后我们依旧认为对方是“哔----”那继续争论下去也并没有用了。

user avatar

我不知道作者文中指代的“仇恨”的对象是什么,只说说自己的想法:

我痛恨ISIS,对于这些处心积虑送人下地狱的傻逼,我很想直接送他们上天堂。但是,正因为如此,我不会仅仅因为一个人是穆斯林就对他/她进行区别对待。我不会散布一些“只要是XXX就该XXX”之类的言论。恐怖分子的目的就是要造成族群对立,就是要让所有人,无论穆斯林还是非穆斯林,纯粹因为族群不同就拔刀相向,他们就是要所有人都变成和他们一样的魔鬼。


你们对一般穆斯林的仇恨就是在为将来的恐怖袭击准备兵员。ISIS的军功章有你们的一半。


请你不要让ISIS如意。不管你是穆斯林还是非穆斯林,只要你认为ISIS所为是错误的,请你不要让他们如意。请你不要因为他人身上简单的标签就对他们散播恶意,请你不要因为自己给自己贴上标签就肆意妄为。如果你这么做了,你真的是在为敌方的势力添砖加瓦,你的行为正正的符合了他们的预期——不管你站在哪一边。


另外,尊重是相互的:请不要以身处弱势、少数群体为借口,压缩公共空间,干涉他人自由。不管你凭此得到多少眼前的利益,长远看,你的行为必将有害自己,也有害群体。

为避免可能的误解,我啰嗦几句。我对真正战斗在抗击ISIS前线的英雄(他们大多也是穆斯林,或是与穆斯林并肩而战的非穆斯林)致以真正的敬意,他们是前线的士兵、情报人员、警察、医护人员等等。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动机,这种行为本身捍卫了人类的文明。平等对待身边的穆斯林是另一种战斗,需要另一种勇气,或许这比不上前线牺牲生命的士兵,然而这绝对胜过后方只会散播仇恨的键盘侠。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