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女权主义者为什么从来不号召男女退休年龄平等?

回答
在中国,关于性别平等的讨论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议题,而男女退休年龄的问题,作为其中一个环节,其背后牵扯着历史、社会经济发展、人口结构以及不同利益群体诉求等诸多因素。

要理解为何中国女权主义者(或者说,在这个语境下更广泛的关注性别平等的社会倡导者)没有将“号召男女退休年龄平等”作为最核心或最首要的议题,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去梳理:

1. 历史背景与现状的延续性:

历史上的“男主外,女主内”: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和观念深受传统文化影响,女性更多被定位在家庭和生育角色上,而男性则承担主要的经济生产和养家责任。这种分工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在了劳动制度的设计上。
现行退休年龄的由来: 目前中国实行的男女退休年龄差异(男性通常60岁,女性干部55岁,女工人50岁)并非完全是“不平等”的刻意设计,而是有其历史渊源。这与早期社会对女性体力劳动强度的考量,以及女性普遍承担更多家庭照顾责任的社会现实有关。虽然时代在变,但制度的调整往往需要时间和过程。
“保护性”的解读: 过去,较低的女性退休年龄在一定程度上也被视为一种“保护”,认为女性在体力劳动领域承受的压力更大,需要更早的休息。当然,这种“保护”在今天的语境下,很多人认为已经成为一种限制。

2. 现实的利益考量与优先级:

更紧迫的议题: 相比于退休年龄,中国社会中女性面临的更普遍、更直接的“不平等”体现在就业歧视(招聘、晋升、同工不同酬)、职场性骚扰、生育惩罚(产假后被边缘化)、家庭暴力、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如教育、医疗中的性别偏见)以及性别刻板印象等方面。这些问题对女性的日常生活和职业发展有着更为即时和广泛的影响。
退休年龄调整的复杂性: 提高女性退休年龄,虽然从理论上是性别平等的体现,但它也意味着女性需要工作更长时间。这对于那些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者在家庭中承担更多照料责任的女性来说,可能并非一个单纯的“利好”消息。她们可能更希望的是改善当前工作环境、缩短劳动时间,或者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来缓解家庭压力。
群体利益的分化: 即使是关注女性权益的群体,内部也存在不同的声音和关注点。一部分女性可能更关注职业发展和经济独立,她们会希望与男性拥有相同的退休年龄以获得更长的职业生涯和更高的养老金;而另一部分女性,尤其是有家庭负担的,可能更在意工作强度的降低和退休后的生活质量,她们对提高退休年龄的态度可能更为谨慎。

3. 政策调整的路径与策略:

渐进式改革的现实: 很多社会改革在中国往往采取渐进式的策略。直接喊出“男女退休年龄平等”可能会遭遇较大的阻力,尤其是在尚未做好充分的社会配套(如养老金体系的改革、对高龄劳动者的职业保障、延长育龄女性劳动生涯的支持等)的情况下。
“延迟退休”的主流叙事: 近年来,中国社会讨论的焦点更多集中在“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上,这是一个涉及全民的议题。在这一框架下,男女退休年龄的逐步统一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将男女退休年龄平等纳入“延迟退休”的大语境中讨论,可能是一种更符合现实政策制定逻辑的策略。
“后发”议题的战略选择: 许多社会运动和倡导,在初期都需要明确最核心、最易引起共鸣的议题,以便汇聚力量。当更普遍、更基础的性别歧视问题尚未得到充分解决时,将焦点放在一个相对技术性、且影响范围可能较为集中的议题上,可能不是最佳的战略选择。

4. 倡导者的关注点转移:

聚焦具体歧视: 很多中国女权主义者和关注性别平等的行动者,更倾向于从具体的、可操作的层面去推动改变。例如,她们会去关注企业的招聘启事中是否存在性别歧视的词语,倡导修改相关法律条文以禁止职场性别歧视,或者呼吁增加对受家暴女性的保护。
赋权与能力建设: 另一部分倡导则侧重于赋权女性,提升女性的经济能力、社会参与度和自我意识,让女性能够更有力量去争取自身的权益,包括在更长的工作年限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总结来说,中国女权主义者(或关注性别平等的倡导者)未将“号召男女退休年龄平等”作为最突出的口号,并非因为不关注,而是因为:

更紧迫、更普遍的性别不平等问题层出不穷,需要优先解决。
男女退休年龄的调整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广泛利益的政策议题,需要与更宏观的社会经济改革(如养老金、劳动力市场)相结合,并考虑不同女性群体的具体诉求。
倡导策略上,可能更倾向于在“渐进式延迟退休”的大框架下推动性别差异的缩小,或者将精力集中在更直接、更具象化的性别歧视行为的纠正上。

当社会对性别平等的认知不断提升,当国家在养老、劳动力等政策层面进行更深入的改革时,男女退休年龄的真正平等,以及围绕这一议题的更广泛的社会讨论,自然会浮现并获得更多的关注。这是一种循序渐进的社会进步过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问题不成立,因为你只要搜知乎就能发现问题“为什么说女性退休年龄比男性早是对女性的歧视?”

然后不出以外地,很多回答的结论是“这是女权主义者的没事找事”:

所以在知乎的情况是一个非常搞笑的打脸,如果女权主义者不要求退休年龄平等,那么就会有这个问题出现大家一起嘲讽女权“要特权”,如果女权主义者要求女性退休年龄平等,就会有如上问题的回答来嘲笑女权主义者“没事找事”,“政治正确”。

emmmmm,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唯知乎男权难养也,女权抗议则说人没事找事,女权不抗议则说人只要特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中国,关于性别平等的讨论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议题,而男女退休年龄的问题,作为其中一个环节,其背后牵扯着历史、社会经济发展、人口结构以及不同利益群体诉求等诸多因素。要理解为何中国女权主义者(或者说,在这个语境下更广泛的关注性别平等的社会倡导者)没有将“号召男女退休年龄平等”作为最核心或最首要的议题,.............
  • 回答
    要理解中国女权主义为何在近年来“盛行”,需要将其放置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宏大背景下,并审视一系列复杂的内在和外在因素。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因为所以”就能概括的现象,而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社会演变过程。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中国女性地位的提升是事实,但这种提升伴随着新的挑战和不平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 回答
    在中国,女权主义的发展确实面临着一些独特的挑战,使得其进步的步伐相比一些西方国家显得更为审慎和缓慢。这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由一系列交织在一起的社会、文化、经济及政治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对性别平等理念的渗透构成了不小的阻力。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结构.............
  • 回答
    在中国,女权主义之所以会遭到非议,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问题,其根源交织着历史、文化、社会经济以及政治等多重因素。要理解这一点,需要剥开层层表象,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具体原因。首先,我们不能忽视中国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父权制文化。儒家思想强调的“男主女从”、“三从四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社会对性别角色的认.............
  • 回答
    女权主义在部分中国男性群体中获得支持,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种支持并非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社会、文化、经济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一、 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带来的观念冲击: 女性地位提升的客观事实: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女性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参与就业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知乎上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一部分直男用户对女权主义的态度,甚至可以说是非常激进的反感。你说他们“毫无道理”,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看到那些言论,确实会觉得站不住脚,甚至有点拧巴。让我来试着剥开看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以及他们是不是真的和现实中的女权主义者有过深入.............
  • 回答
    中国确实早已提出“男女平等”的口号,这个概念根植于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从古代的“男尊女卑”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妇女能顶半边天”,再到如今的“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这表明了国家和社会对于实现两性公平的重视和追求。然而,正是因为“男女平等”这个宏大而理想化的目标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才使得“女权主义”.............
  • 回答
    关于女性在中年时期生活质量下降并控诉地位下降的说法,这的确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不能简单地用“合理”或“不合理”来一概而论,因为它涉及到个体经历、社会环境、文化观念以及时代变迁等诸多因素。首先,我们要理解“中年”这个概念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社会建构性,它并非一个纯粹的生理阶段,而是与社会角色、.............
  • 回答
    知乎上对“女权”的批判声浪确实不小,这背后既有对某些极端言论的反感,也有对女权主义本身理解的偏差,甚至夹杂着一些性别对立的论调。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知乎上批判女权现象的几个主要原因:1. 对“田园女权”的集中反感: 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原因。知乎社区的讨论氛围往往比较集中,当出.............
  • 回答
    理解中国的女权主义者想要什么,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因为中国社会本身就很大,女权主义者群体内部也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和诉求。但如果非要概括,她们想要的,我认为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平等,而且是全方位、具体落实的平等。这话说起来容易,但落到实处,就涉及到方方面面,而且很多是针对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背景来的。.............
  • 回答
    美国大片里女性角色“又猛又飒”,几乎看不到“柔弱娇嗲”,这事儿确实挺普遍的,很多人也因此觉得是“女权主义政治正确”在作祟。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就这么简单。首先,得承认一点,好莱坞电影,特别是商业大片,它本质上是一种商品,是为了赚钱而存在的。 而什么能赚钱,很大程度上.............
  • 回答
    关于女权组织成员涉及卖淫事件曝光后,部分女权主义者集体失声甚至为其辩解的现象,以及其中出现的针对中国男性外貌的攻击性言论,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引发广泛讨论的社会议题。要深入理解和评价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当一个声称代表特定群体利益的组织或其成员,其行为与该组织的宗旨.............
  • 回答
    在中国,女权主义的出现和发展,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带来的影响是复杂而多维度的,绝非三言两语能够概括。从积极的层面来看,中国女权主义的价值体现在它持续不断地搅动着社会对于性别平等的认知和期待。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的角色被高度固化。女权主义.............
  • 回答
    在中国,女权主义的境遇可以说相当复杂,要说“糟糕”可能太过绝对,但确实面临着不少挑战,也引发了许多争议。要理解这一点,得从几个层面来看。历史与文化根源的“纠缠”首先,我们不能忽略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中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观念,虽然在现代社会已被很多人摒弃,但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仍然存.............
  • 回答
    作为一名关注社会议题的观察者,我对女权主义的探讨也颇感兴趣。女权主义作为一个庞大而多元的理论体系,旨在追求性别平等,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伴随各种观点的碰撞和争论。在我看来,女权主义者在理论建构和实际辩论中,确实存在一些容易陷入的误区,这些误区并非否定女权主义的价值,而是希望能够促进更健康、更有效的对话.............
  • 回答
    台湾社会对于历史的记忆和当代社会议题的讨论,确实存在一些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面向。您提出的“阿妈自愿当日军慰安妇”与“中国大陆女人是廉价公交车”的对比,以及其中可能涉及的女权主义双重标准,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要理解台湾乡民的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对“慰安妇”历史的认知与情感投射.............
  • 回答
    中国女权主义者与“逆向民族主义”的重合度,以及其对民族崛起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理解这个问题,需要先厘清几个核心概念,并深入分析其背后的逻辑和表现。一、 核心概念界定1. 中国女权主义(Chinese Feminism): 这是一个多元且不断发展的概念。广义上,它指.............
  • 回答
    在中国语境下,“女权主义者”这个群体本身就非常多元,对其支持谁的讨论也不能一概而论。要说中国女权主义者更倾向于支持希拉里还是特朗普,这其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两人的政策和言行在不同维度上,对中国女权主义者所看重的议题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国内女权主义者群体内部的关注点和政治倾向也存在差异。支持希.............
  • 回答
    看待中国的女权主义者,这是一个复杂且多面向的议题,不能一概而论。她们的出现、发展、诉求以及面临的挑战,都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社会变迁的复杂肌理。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的女权主义者并非铁板一块,她们内部存在着光谱,涵盖了不同的理论倾向、实践方式和目标设定。 历史的传承与当代的觉醒: 中国的女权主义思想.............
  • 回答
    关于“中国男性外娶东南亚女性可能导致中国产生严重外交危机”的说法,这是一种相当极端的论调,其背后可能包含了一些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考量,但将其归结为“严重外交危机”未免过于简化,也可能带有某种情绪化的色彩。咱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剖析一下这个观点。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现象,那就是中国男性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