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一个不同于静态文人史观的观点:
————如果金兵有红衣大炮,南宋也要秒跪。
东晋与南宋十分相像,故而将东晋南宋南明联系在一起一起说。
历史上的东晋南朝与南宋虽然也是南方割据政权,东晋源于西晋,是西晋宗氏集团在北方基本沦陷后,出镇南方而建立的,南朝宋齐梁陈都是前朝权臣篡位所建,南宋与北宋是一家,是宋徽宗之子,宋钦宗之弟赵构在外召集勤王之师时得知中原北方沦陷后在应天府即位,后在南方得以安枕的。换句话说东晋南宋是一个统一朝代失败后的退守产物。
从政治整合上讲,司马睿是司马懿曾孙,虽继承帝位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但司马宗亲要么被胡人俘虏,要么因八王之乱死伤惨重,而司马睿则在南方生存了下来。司马睿是皇室宗亲,还有晋愍帝封的侍中、左丞相、大都督陕东诸军事的称号,是有一定的政治号召力的。后来外有留守北方的刘琨等人的劝进,内有琅琊王家和江南士族的支持,故而司马睿在南方得以迅速稳定局面,进而与北方对抗。赵构与司马睿也类似,金兵攻破东京后,皇族几乎全被俘虏,赵构是宋徽宗之子,宋钦宗之弟,唯一在外免于被俘的正宗皇室正统成员,又有钦宗封的天下兵马大元帅的称号,是非常容易招揽人心和武装的,他即位也是众望所归合乎法统的,有利于凝聚人心。而明朝按说是可以重现东晋或南宋的情况,但是明朝只是光有一个南明的称呼,而内部则是完全的勾心斗角,三王内讧,内部并没有一个统一的集团势力。朱由校和朱由检都没有儿子或者离奇失踪,明朝灭亡的很快,朱由检都来不及指定接班人或者提早安排一个在南方的正统人员,虽然南京的机构十分健全,只是差个皇帝,但结果就差个像样的一把手。南方各地藩王不少,但却谁都不服谁,谁手里都没有太强的实力,也没有崇祯帝的什么诏命,没有法统和职务,名不正言不顺。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所以首先内部就无法如司马睿和赵构那样凝聚起来。
从外在角度讲,东晋立国时候,虽然十分的虚弱,但天下大乱,北方虽然沦陷,但忠于东晋的残余据点遍布,并州幽州凉州还在汉人手里,汉中四川在李特李雄父子手中,胡人虽然占据中原和关中大部,但内部纷乱纷争严重,暂时还没有大规模南下的能力。南宋立国时候,金国内部对是否一鼓作气解决南宋是存在争议和犹豫的,这给了南宋以喘息的时间,还有西夏与西辽的存在,使的金国害得留兵防御,不能集中全力南下。所以金国一度扶持伪齐傀儡政权。还有就是五胡政权和后来的北魏、金国虽然日后都在汉化,但汉化的比较慢,给了南方政权以正统争取政治优势和人才的时间。而南明时代则不同,李自成张献忠虽然实力仍在,但流寇思维严重,没有巩固的根据地,对清朝难以构成大的威胁。而清朝与蒙古达成联姻联盟,降服了朝鲜,解除了后顾之忧,可以专心南下,此外清朝当时的汉化程度超越了历史上入主中原的北魏辽金蒙,便于吸引汉族士绅,此外清朝在入关后宣称“天下取自于贼,而非明”。就是说是李自成灭了明朝,而清朝灭了李自成夺取天下,以此宣告明朝已亡,不再承认南明朝廷的合法性,这就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南明朝廷的凝聚力以及北方文人和军人的南向力度,减少了抵抗力量,从舆论心理上就占有了优势。
从内部人心和汉族士绅讲,自古道得民心者得天下,五胡乱华与金灭北宋,都曾大肆屠杀无辜,汉族士绅饱受欺凌,是一种赤裸裸的屠杀,汉族知识分子士绅作为中国统治的精英基干力量的向北是十分重要的,五胡和金的残暴,使得许多汉族士绅望族乃至普通平民对其充满仇恨感,虽然无力打败他们,但却大量的南逃,相当程度上支撑了东晋和南宋政权,成为南方政权立国之初最重要的统治力量。而南明时代已经不一样了,一方面清朝统治者策略比较隐晦和高明,张弛有度,拿捏得当,还有就是当时的中国已经不如宋朝以前那样具有浓厚的华夷之辨意识了,清朝的屠杀并不下于五胡和金人,但却少有曾经那样永嘉南渡的局面了。许多文人的思想已经转变了,只要入主中原的异族人能够崇儒,他们是可以接受的,他们不希望国家分裂生灵涂炭也不希望自身家族的颠沛流离,所以只要新政权能够尊重他们的利益,尊重接受中国的文化习俗,他们是可以配合满族人来建设一个新朝的。
从经济基础上讲,五胡乱华时代,虽然南方在孙吴统治下,经济得到发展,但大多数地区并没有发展起来,不过也没有什么破坏。北方虽然还是经济政治中心,但却饱经战乱,短时内难以全面恢复,所以双方南北双方呈现一种平手状态。南宋时代,赖历代和北宋之经营,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宋虽然国土面积不如金,但经济和人口数量都超过了金。虽然南宋一再割地求和,但割让的都是每次反击收复的地区,大散关和襄汉淮河以南的基本盘是不动的。仍然有接两百万左右的国土面积,八千万的庞大人口,上亿贯的财政收入,虽然失去了产马区,难以发展骑兵进攻性力量,但这些足以养活和武装一支精锐重装步兵和水军,防守的能力是相当强悍的。南明时代,虽然全国经济重心也是在南方,但与南宋时代大不一样,南明内部各王并立互不买账分崩离析,而且各地常年暴乱民变,尤其张献忠李自成之乱为害时长,四川一带经济难以恢复,所以南明的经济基础虽然在,但却无法整合使用。
最后从军力来讲,东晋南朝的生存有赖于不断南下的流民集团和南北士族武装,南宋有退入四川的陕西六路军、赵构中途召集的勤王军和宗泽留下的东京留守司等部队作为武力支撑,而南明呢,明军的主力如卢象升、孙传庭等部早已战殁,而关宁铁骑的剩余部队则在吴三桂率领下投降清朝,所谓的江南四镇部队都是军阀武装,南明政府是根本指挥不动的,其他地方的军队虽然数量庞大,但多系乌合之众,战斗力严重是个问题,所以南明并没有什么赖以抵抗清军的主力部队,没有了像样的武力支撑,光靠民众义勇和血气是难以抵抗清军的攻击的,所以南明也没能如东晋南宋那样割据南方维持百年之久。东晋立国之初,有祖逖北伐以攻为守,有王敦镇守荆州,又有江南士族武装三定江南,还是有能人的。南宋立国之初,虽然赵构都逃到了海上,但他还是有些能力的,宗泽、韩世忠、刘光世、岳飞、吴玠吴璘兄弟百折不挠,历经百战终成大将之材,金军虽强也无奈。南明江南四镇的将领如高杰、左良玉,文臣如史可法,要么志大才疏,要么拥兵自重,没有一丝大局观念,瞬间灭亡并不奇怪。
再附加一点,就是皇帝的能力。南明那几个皇帝就不说了,且说说朱由检和赵构吧。朱由检活了33岁,赵构活了80岁,年龄自然不能相提并论了,但两人即位时候的年龄差不多。朱由检十八即位,赵构是二十即位,只差两岁,并不大。再说其它,虽说二人都算是临危受命,但朱由检的合法性更高,赵构也有其合法性但终究是自立。还有当时的局势,赵构即位时候,属于仓促的行动,而且北方局势已经是一片混乱,南方也不稳定。朱由检即位时候,虽然也是内忧外患,但本身的局势和情势比南宋好的多。朱由检特点是勤勉廉政,但生性多疑,刚愎自用,不善用人,还跟明太祖朱元璋一样噬杀。赵构的历史评价不高,没办法,因为他多次拒绝更大规模的北伐并且杀了岳飞还重用秦桧。但是我们既然要分析问题,那就要相对客观的讲。赵构比起朱由检而言是有一定的军事天分的,还是怀柔、权谋高手,善于用人,平衡各派势力,看似昏庸但并不懦弱,朝局的走向都在其控制之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