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950苏联陆军来打长津湖能全歼陆战一师吗?

回答
关于1950年苏联陆军能否在长津湖全歼美军陆战一师的问题,这是一个充满假设和争议的议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双方的军事实力、作战环境、战术思想以及当时的战略背景。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双方在1950年长津湖战役时的实力对比。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背景与挑战(作为参考对比):

在讨论苏联军队的潜在表现之前,回顾一下志愿军在长津湖的战绩和面临的困难,能提供一个重要的参照系。志愿军在长津湖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虽然最终迫使美军陆战一师撤退,但并非“全歼”。志愿军在装备上与美军存在巨大差距,后勤补给极端困难,尤其是在严寒环境下,士兵面临冻伤、饥饿等严峻考验。他们的胜利更多地是依靠顽强的意志、灵活的战术以及对地形的熟悉。

如果苏联陆军前来,其可能的优势:

如果假设的是1950年的苏联陆军,并且是精锐部队,那么他们可能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展现出与志愿军不同的优势:

1. 装备的现代化程度: 苏联在二战后,其陆军装备经历了显著的升级。虽然与当时最先进的美军装备仍有差距,但相比于志愿军,苏联陆军的坦克(如T3485)、火炮、迫击炮、轻武器(如AK47的前身,PPSh41冲锋枪等)以及通讯设备都要先进得多。例如,一师的步兵班通常拥有更多的自动武器和更强的火力支援能力。

2. 火力支援: 苏联陆军拥有更强大的炮兵力量,包括野战炮、重型火炮以及近程火箭炮。在长津湖这种需要强大火力压制的山地作战中,苏联军队的炮兵优势可能会更明显,能够对美军的固定防御阵地和集结部队造成更大的杀伤。

3. 空军协同(潜在): 虽然苏联在朝鲜战争中派遣了飞行员进行作战,但他们通常以“志愿航空兵”的名义,并且避免与美军直接大规模冲突。但如果苏联陆军直接参战,理论上可能会获得更直接的空军支援,例如近距离空中支援(CAS)或对美军机场的打击。然而,当时美军在朝鲜半岛拥有绝对的制空权,苏联空军能否有效施展,依然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4. 指挥与组织: 苏联陆军在二战中积累了丰富的现代化战争指挥经验,其参谋部工作和后勤组织体系可能比志愿军更完善。这在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下,尤其是在补给线极长的朝鲜战场上,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5. 天气适应性(相对): 虽然严寒对任何军队都是严峻的考验,但苏联军队的士兵在心理和物质准备上,可能比来自南方战场的志愿军士兵或训练有素但作战环境不同的美军士兵,在一定程度上更能适应极寒天气。他们的冬装、御寒物资和战斗经验可能更为丰富。

假设苏联陆军“全歼”陆战一师面临的严峻挑战:

尽管苏联陆军可能拥有上述优势,但要“全歼”以陆战一师为代表的美军陆战部队,并非易事。陆战一师是美军中的精锐力量,其作战能力和士气都非常高。以下是苏联军队可能遇到的主要挑战:

1. 美军陆战一师的战斗力: 陆战一师以其坚韧不拔的作战风格和高效的组织能力著称。在长津湖,尽管志愿军对其造成了重创,但陆战一师最终通过“撤退中的战斗”成功突围,保存了大部分建制和人员。他们的装备精良,单兵作战能力强,并且在战术上非常灵活。

2. 制空权: 这是当时最关键的因素之一。美军拥有绝对的制空权,他们可以随时对暴露的集结部队、补给线和指挥所进行毁灭性的打击。苏联陆军即使装备精良,一旦在开阔地带与美军主力交战,缺乏有效的防空手段,就可能遭受重创。美军的空中侦察和轰炸能力,对任何陆地部队都是巨大的威胁。

3. 后勤保障: 即使是装备精良的苏联陆军,在长津湖这样极端恶劣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也需要强大的后勤保障。美军陆战一师的后勤补给相对完善,并且能够依靠空中运输和海军舰炮火力支援。苏联军队要克服漫长而脆弱的补给线,并在战场上维持高强度的持续作战,将面临巨大困难。

4. 地形限制: 长津湖地区地形复杂崎岖,多为山地和隘口。这虽然有利于伏击和防御,但也限制了重型装备的机动性,使得苏军在优势兵力集结和展开方面受到影响。美军陆战一师也善于利用地形,建立坚固的防御工事。

5. 战略考量与风险: 如果苏联陆军直接大规模介入朝鲜战争,将意味着苏联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之间的直接对抗。这具有极高的战略风险,可能导致战争规模升级,甚至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斯大林当时对直接与美国开战持谨慎态度,他宁愿通过支持中国参战来间接参与。因此,即使苏联军队拥有能力,政治和战略上的考量也可能限制其大规模直接介入的决心。

6. 战术的适应性: 虽然苏联陆军拥有强大的火力,但其战术体系是否能完美适应朝鲜战场上那种以运动战、穿插分割和夜间突袭为主的战术风格,是一个未知数。志愿军的战术很多是基于其自身特点和对敌军弱点的精准把握,而苏联军队的战术可能更侧重于正面突破和大规模炮火支援。

结论的推演:

综合来看,如果1950年苏联陆军直接在长津湖与美军陆战一师交战,“全歼”的可能性非常低,但取得重创对方并造成巨大损失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为什么不是“全歼”?
制空权是致命的短板。 美军的空中优势将严重限制苏军的行动自由,任何大规模的集结都可能成为空中打击的目标。
陆战一师的坚韧和机动能力。 陆战一师并非一个只能被动挨打的靶子,他们擅长组织有序的撤退和反击,并能利用其装备和战术优势在不利条件下求生。
后勤和补给线的脆弱性。 苏军同样需要克服恶劣的后勤条件,而且在战场一旦陷入胶着或被优势空中力量针对,其后勤保障将极其困难。
战略上的顾虑。 如前所述,直接对抗的战略风险是巨大的。

为何可能造成重创?
炮火优势。 如果苏联军队能以集结的炮兵优势对美军集结地或防御阵地进行饱和式打击,确实能造成比志愿军当时更大的杀伤。
更强的火力压制。 苏军步兵的自动武器和支援武器的火力密度可能更高,能在交战中给予美军更大的压力。
更强的装甲力量(有限但可能)。 如果能将坦克有效投入战斗,能在某些阶段提供关键的火力支援和突破能力。

总的来说,这是一场没有发生过的“如果”。但从军事理论和历史经验推演,苏联陆军虽然在装备和火力上可能优于志愿军,但面对拥有绝对制空权、训练有素且同样拥有强大战斗意志的美军陆战一师,在长津湖那样严酷的环境下实现“全歼”的目标,其难度系数极大。更现实的可能是双方都将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战况会非常惨烈,结局很可能与志愿军实际造成的结果类似——即重创对手,迫使其撤退,但难以做到彻底的“消灭”。这场战役的意义,更多地在于其对战争进程和地缘政治的影响,而非某一方的绝对军事胜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结论是,如果只是苏联陆军没有空军支援的话,不能保障制空权一样是白搭。

当时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的苏军持续作战能力可能还不如需要后勤供给更少且对重装备依赖程度更低的志愿军,步兵装备也没有本质性提升,AK也没大规模列装,大量部队还是二战老一套,也就胜在在单兵防寒装备更好一些。

且苏军在山地作战中一向没有特别好的表现,无论是从苏芬战争还是到阿富汗。至于作战经验问题,苏军在战后一样也是大规模裁军复员,二战老兵也不剩多少,与美军不相上下。但新兵训练可能要好一点。苏联基层指挥员的主观能动性与作战灵活性一向是饱受诟病的存在。所以综合来看,单纯的把志愿军换成苏军在长津湖一带未必能打出更好的战果。

当然你即使是让苏空出场,最多也就做到像苏德战场那样,谁也统治不了天空,双方各有攻防。在配合地面防空火力的情况下,能够保证基本的后勤保障与重装备的正常运作。这样的苏军作战表现肯定是要优于志愿军的。

有人在评论区提到了防寒装备的问题,毋庸置疑,苏军的防寒装备肯定比志愿军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非战斗减员。但是装备更好的美军同样有大量的冻伤等非战斗减员。苏军也不全都是西伯利亚猎人出身天天活在零下四五十度。所以,对于冻伤减员的减少是一定程度上的,并不能完全避免。

而且更重要且不容忽视的是,50年的时候苏军打过二战的老兵早就复员了,基层指挥员也基本上都是新人。部队跟美军一样基本上是由没上过战场的新兵组成。且已基本实现机械化的苏军火力消耗更多,弹药不与美军通用,对后勤补给要求也远高于志愿军,在补给近乎为零的情况下战斗力下降速度非常之快。因此与志愿军相比,不宜过高估计其战斗意志,主观能动性与技战术。这也是我判断其战斗力相比于志愿军不会有太大提升的原因之一。

至于提到苏军如果出动坦克集团军会怎么样,一样会面临大量的问题。如果苏军以机械化部队进攻,就必然要沿着公路行进。美军天上的飞机又不瞎,走小路山路的志愿军可能看不到。你沿着公路反方向浩浩荡荡开过来的机械化纵队还能看不见?这时候必然会遭到美军的空中打击,美军地面部队也会提前做好战斗准备,不会像面对志愿军那样被打个措手不及,四面受敌。丧失了进攻突然性的苏军与摆开阵势严阵以待的美军展开正面对决,胜负还未可知。并且长津湖地区为山地,装甲部队必须依托少数几条公路开进,无法像东欧大平原那样一路狂飙,纵深穿插。一旦公路被破坏或收到阻击,坦克等重装备就动弹不得。这一点已经在美军身上得到了验证,苏军一样会面临同样的难题。除非此时苏联空军下场并且已经取得了绝对制空权,否则装甲部队一旦停止前进堵在路上,将会成为美军空中打击力量最好的靶子,重蹈西线德军的覆辙。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1950年苏联陆军能否在长津湖全歼美军陆战一师的问题,这是一个充满假设和争议的议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双方的军事实力、作战环境、战术思想以及当时的战略背景。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双方在1950年长津湖战役时的实力对比。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背景与挑战(作为参考对比):在讨.............
  • 回答
    关于1950年苏联能否“直接平推”到里斯本这个问题,我们得把这个问题拆解开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才能得出更靠谱的结论。毕竟,“平推”这个词虽然形象,但实际战争远比这复杂得多。首先,我们得明确“平推”的含义。如果指的是军事上能够一路突破并占领,理论上,在苏联强大的地面部队面前,一些西欧国家的防御确实会.............
  • 回答
    1950年,苏军的坦克兵们驾驶的坦克,可以说正处在一个“新老交替”的时代。虽然一些在二战中赫赫有名但相对陈旧的型号还在继续服役,但代表着未来方向的全新一代坦克也已经开始批量装备和部署。老将们的余晖:首先要提的,肯定是那些在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坦克。 T34系列(T3485是主力): 这是毫无疑问.............
  • 回答
    要客观地比较19501990年间解放军(PLA)与苏联军队(苏军)的轻步兵,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战斗素质、战斗意志和战术。这三十多年是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关键时期,而苏联军队也在冷战的大背景下不断调整和发展。一、 战斗素质“战斗素质”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通常包含体能、技能、训练水平、.............
  • 回答
    1950年坦克第2师装备的移交工作,是苏联陆军大规模重组和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当时,苏联正着力于恢复和发展其军事力量,特别是装甲部队,以应对冷战局势的演变。对于坦克第2师而言,这次装备的更新换代,标志着其从战争时期的老旧装备向更新一代、更具威力的型号过渡。要详细说明哪些苏军单位参与了这次装备.............
  • 回答
    1950年,朝鲜半岛爆发的战争并非美国“想打中国”的直接结果,其根源在于冷战背景下,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围绕朝鲜半岛的战略博弈。美国决定出兵朝鲜,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的考量:1. 冷战背景下的全球战略考量: 遏制共产主义扩张(Domino Theory):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朝鲜半岛南北分.............
  • 回答
    1950年之后,钢琴独奏的世界迎来了空前的大爆炸。这不再是浪漫主义时期那几个巨匠的时代,而是风格多元、技法奔放、思想解放的全新纪元。如果你想了解这个时期钢琴独奏作品的精髓,那得从几个大的方向去梳理,每条线索都能引出无数闪耀的星辰。1. 二次大战后的理性与冷静:序列主义的余波与新客观主义的回归二战的创.............
  • 回答
    1950年至1990年,这四十年是中国足球一个充满跌宕起伏、几度沉浮的时期。要评价这段时间的国足水平,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而是要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国家发展以及足球自身发展阶段来看。1950年代:从零起步,探索与启蒙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足球运动作为一项舶来品,在经历了战乱和动荡后.............
  • 回答
    穿越时空,成为一名身处1950年朝鲜半岛的普通士兵,手中握着改变历史进程的秘密——仁川登陆的情报。这无疑是比任何超能力都更具压迫感的重任。摆在我面前的,是无数中国士兵倒下后的残酷现实,以及一份可能扭转乾坤的绝密信息。情报的价值与现实的鸿沟首先要明确的是,这份情报的价值是巨大的,但将它转化为有效的行动.............
  • 回答
    19491950年间,中国正处于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土地制度也随之发生深刻的变革。笼统地说,此时中国大陆的土地并非完全国有或公有,而是呈现出一种混合且动态的格局,并且正在快速地朝着土地国有化(严格来说是国家所有,但涵盖了不同性质的国有)和集体所有(在农村)的方向发展。要详细讲述,我们需.............
  • 回答
    《1950 他们正年轻》是一部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于2020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播出。这部纪录片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刻的情感以及精心制作的画面,在观众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总体评价:《1950 他们正年轻》是一部感人至深、制作精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的纪录片。 它没有回.............
  • 回答
    假设我真的穿越回1950年的朝鲜战场,肩负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送去一吨物资的任务,我会慎之又慎地挑选每一件物品,因为我知道,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一点点的援助都可能意味着生与死的差别。我的目标是最大化这“一吨”的价值,让他们在寒冷、饥饿和疾病的战场上,能够更从容地应对挑战。首先,我必须考虑到当时志愿军最迫.............
  • 回答
    抗美援朝题材电影《1950 他们正年轻》在上映后遭遇排片惨淡的困境,导演宋美英的“不跪求支持,当年他们都没跪过”的回应,引发了公众对影片排片率低原因的广泛讨论。要深入分析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考量,包括市场、影片本身、观众认知以及宣发策略等。以下是对《1950 他们正年轻》排片率低原因的详细分.............
  • 回答
    如果我有机会给1950年的科学界传达一句话,我会选择这句:“你们正在开启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时代,并孕育着能够改变人类沟通、知识传播乃至思想模式的强大力量。请审慎地探索并负责任地引导它的发展,因为你们的每一次决策,都将深刻影响未来的文明进程。”我会这样详细地解释这句话的含义和重要性:1. “你们正在开.............
  • 回答
    自20世纪中期以来,音乐的世界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涌现出无数令人耳目一新的思潮与流派。与20世纪初那场由印象主义、表现主义、新古典主义等引发的“革命”相比,后半叶的音乐发展更加多元、更加融合,也更加关注技术的革新和音乐的社会功能。20世纪后半叶(1950年至今)涌现的新音乐思潮与流派:这一时期的音.............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脑洞大开的设想!想象一下,把今天淘宝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一股脑儿搬到1950年的朝鲜战场,这对于当时还在艰苦环境下作战的志愿军来说,绝对是颠覆性的体验。具体能增强多少战斗力,这得看具体是哪些商品了,咱们一件件来拆解,看看能玩出什么花样。首先,咱们得从最基础的“生存”层面说起。 保暖和防护:.............
  • 回答
    .......
  • 回答
    《模仿游戏》的结尾,那触目惊心的数字——1950年代,英国有49,000名同性恋者被起诉。这个数字背后,不仅仅是冰冷的法律条文,更折射出那个时代对于同性恋的深深的压迫和误解。你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同性恋者,这个问题本身就带着一种历史的误会。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一个关键点:1950年代英国“被起诉”的同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