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克里斯朵夫》的结尾,拥有着磅礴浩大的力量。每当我读到这一段时,都会浑身战栗。这个结尾既不是热血昂扬,也不是悲苦伤逝,甚至连“却道天凉好个秋”式的彻悟洒脱也没有。它只是把阅尽的世事凝练在一个极有画面感的简单场景里,单纯朴素,就这么直接摆在读者面前,这是个药引,读者能有多大共鸣,取决于他们自己的内心。我经常给朋友们建议,如果没时间没耐心读完全本,起码请读完这个结尾,一遍就可以。不求记住,也不求理解,它会在你心中种下一枚种子。随着你的年纪增长,种子会慢慢发芽,驱使你不时回过头来,重读这段。
圣者克利斯朵夫渡过了河。他在逆流中走了整整的一夜。现在他结实的身体象一块岩石一般矗立在水面上,左肩上扛着一个娇弱而沉重的孩子。圣者克利斯朵夫倚在一株拔起的松树上;松树屈曲了,他的脊骨也屈曲了。那些看着他出发的人都说他渡不过的。他们长时间的嘲弄他,笑他。随后,黑夜来了。他们厌倦了。此刻克利斯朵夫已经走得那么远,再也听不见留在岸上的人的叫喊。在激流澎湃中,他只听见孩子的平静的声音,——他用小手抓着巨人额上的一绺头发,嘴里老喊着:“走罢!”——他便走着,伛着背,眼睛向着前面,老望着黑洞洞的对岸,削壁慢慢的显出白色来了。
早祷的钟声突然响了,无数的钟声一下子都惊醒了。天又黎明!黑沉沉的危崖后面,看不见的太阳在金色的天空升起。快要倒下来的克利斯朵夫终于到了彼岸。于是他对孩子说:
“咱们到了!唉,你多重啊!孩子,你究竟是谁呢?”
孩子回答说:
“我是即将来到的日子。”
种自己的园子要紧。《老实人》
人类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的:“等待”和”希望“!——《基督山伯爵》
《巴黎圣母院》
结尾:卡西莫多的婚礼
这样类似的描写后来无数文学、影视、游戏作品中一再出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