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没有连环杀手吗?

回答
关于“中国是否有连环杀手”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直接断言“没有”或者“有”,都可能过于片面。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一些关键点,才能更全面地理解这个问题。

首先,从统计和公开报道的角度来看:

传统意义上,西方国家对“连环杀手”的定义,通常是指在一段时间内,通过一系列(通常是三次或以上)谋杀,且中间有明显的“冷却期”的凶手。这种定义下,中国公开报道的、符合这种模式的案例确实相对较少。这并不意味着没有,而是可能存在多种原因导致这种“可见度”的差异。

其次,我们可以探讨一些可能导致这种差异的因素:

信息公开的程度和方式: 中国在信息公开和媒体报道方面,与西方国家存在差异。某些案件的细节、调查过程,可能不会像西方那样被广泛、深入地披露。这可能会影响公众对案件的认知,包括是否将某些案件归类为“连环杀人”。
社会文化背景和犯罪动机: 不同文化背景下,犯罪的动机、手法以及社会对犯罪的反应也可能有所不同。中国的社会结构、家庭观念、人际关系模式等,可能在某些方面与西方社会存在差异,这是否会影响连环杀手产生的土壤和表现形式,是值得探讨的。例如,某些极端个人主义、反社会人格的展现,在不同文化下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
侦查和破案能力的提升: 随着中国社会治安的整体提升,以及公安部门在刑事侦查技术、数据分析能力、跨区域协作等方面的不断进步,许多案件可能在早期就被侦破,从而避免了犯罪分子形成“连环”的模式。早期的快速反应和精准打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掐灭”潜在的连环犯罪。
对“连环杀手”定义的理解和侧重: 即使在西方,对于“连环杀手”的定义也并非铁板一块,不同学者和执法部门可能有细微的差别。在中国,官方或者公众在描述凶手时,可能更侧重于案件的严重性、社会危害性,而非将其严格套入“连环杀手”的特定定义中。

再者,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些可能被归类为“类连环杀手”的案件:

虽然符合西方严格定义的“连环杀手”案例不多,但中国也确实发生过一些在短时间内,同一凶手犯下多起严重命案的案件。这些案件可能因为作案动机、手法、受害者类型等方面的某些相似性,或者因为犯罪频率较高,而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将这些案件简单地归为“个别恶性案件”而不做更深入的分析,可能也忽略了其中潜在的某些犯罪模式。

此外,一些历史案例和民间传说:

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些被认为是“恶贯满盈”的罪犯,其作案手法和频率可能在今天看来具有连环杀手的某些特征,只是当时的社会背景和记录方式不同,使得我们无法用现代的框架去精确套用。一些民间传说或口口相传的故事,也可能影射了某些历史上的极端犯罪行为。

总结来说,与其问“中国有没有连环杀手”,不如更深入地探讨:

在中国发生的导致多人死亡的案件中,是否存在一些模式化、持续性的犯罪行为?
是什么样的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可能催生或抑制这类犯罪的发生?
我们如何更准确地识别和分析这些犯罪行为,并从中吸取教训?

重要的不是去纠结一个标签,而是关注犯罪行为的本质、原因及其社会影响。 通过更开放的信息共享、更深入的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以及更有效的侦查和预防机制,我们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和应对各类犯罪。中国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包括犯罪行为的多样性,我们不应回避这些复杂的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了下回答,基本都是百度的,给大家来点真货吧,作为曾经亲身经历并参与侦破了一个连环杀人案的警察,我来回答一下。

首先连环杀人案的罪犯在我感觉看来和普通杀人案的罪犯区别不大,我说的区别在审讯时这个人的态度变化表情什么的,至于他的日常生活我们通过其他途径了解过,由于我侦破参与的连环杀人案并不多(那肯定不能多了,即使我工作了十五年,在我们一个市也不过才有两三起这种恶性案件,全国治安形势还是很好的),所以个人情况并没有代表性。

我感觉主要区别就是他们对于杀人的态度很漠然,不像那种激情杀人,甚至是谋划杀人的罪犯,会有恐惧后悔和害怕。我审讯这个人的时候他已经杀了五个人,对于杀人他很淡然。我也审讯过很多杀人犯,大多数都会有恐惧和后悔。但连环杀人犯不一样,他们对于杀人的感觉估计和杀一个动物没什么区别了,而且他们杀人更多是谋取一种快感。

这个案子已经是很久以前了,那时候我刚工作,社会还比较混乱,光是火车站扒窃的案件一天就有五六十起,可以说是群魔乱舞的时代,打架斗殴不计其数。

这个案子并没有经过很繁琐的侦破,其实案件侦破是反着来的,也就是先抓住罪犯,然后才破获案件,这种情况在那个时代也比较普遍,抓住嫌疑人之后主要靠他的供述来破案,而不是现在靠案件证据来证实他的犯罪行为我就从我的视角给大家讲一下吧。

我当时在重案队,主要负责重特大案件和恶性案件,当时是派出所来的电话,说发现并抓获一个涉嫌强奸的人,强奸属于恶性案件,归我们管,我们就去了所里。

这个人被拷在凳子上,大约四十多岁,挺胖的,看到我们有点慌乱。

我们先问了下情况,除了罪犯有两个人,一个是被害,女性,三十多岁,还有个六十多岁的老爷爷。

事情是这样的,我们那里有条靠海的路,盘山建的,经常有人在这条路健身跑步,今天这个女的在这条路上跑步,突然这个人就从路边的草丛里蹦出来,拖着这个女的就往海涯那个方向拽。这条路一面靠山一面靠海,盘山而建,曲折蜿蜒,经常有一百多度的那种弯道,就像秋名山弯道一样,我们这俗称胳膊肘弯,就是你把胳膊肘蜷起来那种弯。这个女的就是跑步跑到胳膊肘弯的时候,这个男的冲出来把她往下面拽。下面是海涯,只要拉下去了路上的人根本看不见,呼喊也没用,海浪声能把你的呼喊声掩盖。

但是这个女的不一般,是一个体育老师,身体素质很好,和罪犯对抗起来,罪犯不但没拉动他,反而被她纠缠住。这时候老头在这条路上健步走看见了,女的大声呼救,就报警了。

这个男的跑了,但是警察把这条路两头堵死了,男的也没往路边的山里跑,就这样被抓个正着。

接下来我们开始对他审讯,这个人看上去就不对劲,从他选择的犯罪地点和手段,一看就是早有预谋,如果不是女的体格好肯定就被他糟蹋了。我们这时就多了个心,合计他是不是曾经成功实施过犯罪。

审讯的过程不说了,那个年代比较特殊,连环杀人犯心理变态,手段残忍,但并不代表他是个硬人。他可以连续杀人,残害人,但他也有害怕的地方,所以审讯经过三个小时,他就招了,说曾经用这种手法强奸了一个女的,然后杀死了,就扔在胳膊肘弯下面的海沟子里。

我们也怕他是信口开河,急忙查了一下,发现了失踪报告,这下子全队都来精神头了,因为失踪报告是好几起,都想着是不是还能从他嘴里抠出点东西,审讯继续……

我当时小,刚参警,这种场面还轮不到我,我只是在外面整理材料和报告,不过每隔一两个小时,就有人出来让我按照一定的条件来找失踪人。

一直到晚上,我一共找出了五个失踪报告,也就是说他交待了五起案件,都有强奸杀人,都是在抓住他的那条路上,只不过是位置有所不同。

后来我们在山路下面的海沟子里找尸体,找了三天吧,全找到了,由于下面都是淤泥,尸体都在泥里,再被海水浸泡,全部高度腐烂,那场面简直惨不忍睹。

这个人交待了五起,但是他究竟干了多少起真是不得而知了,如果他曾经在其他地方作案那么我们真查不出来,加上那个年代失踪报案和现在不一样,有的人消失一年半载都没人报案,很多本来应该构成案件最后也都石沉大海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中国是否有连环杀手”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直接断言“没有”或者“有”,都可能过于片面。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一些关键点,才能更全面地理解这个问题。首先,从统计和公开报道的角度来看:传统意义上,西方国家对“连环杀手”的定义,通常是指在一段时间内,通过一系列(通常是三次或以上)谋杀,且.............
  • 回答
    大型连栋温室(Venlo式)在中国蔬菜种植领域,虽然近年来有所发展,但相较于荷兰等国,尚未达到普遍大规模商业化的水平,这背后涉及多重复杂因素,绝非简单的技术引进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成本投入与回报周期:一个现实的经济账 初期投资巨大,门槛较高: Venlo式温室之所以在荷兰发.............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当下中国社会一个很有代表性的现象。为什么咖啡店在中国能“遍地开花”,而且形成了很多大型连锁品牌,但反观咱们自家的茶馆,似乎就没那么“连锁”和“标准化”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历史、文化、商业和消费习惯层面的原因。咱们先说说咖啡是怎么在中国火起来的。咖啡的“连锁化”和“大众化”.............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一些历史和学术上的复杂性。我们来聊聊为什么会有“南方人都说中国南方人都是北方移民后代”的说法,以及南方本地人是否真的没有后代。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后代”不仅仅指当下存在的后代数量,更重要的是指“血统的延续”。东南亚人和澳洲土著之所以有“那么多后代”,是因为他们的族群.............
  • 回答
    中国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贫困地区尚未完全解决温饱问题的情况,但与此同时,也积极向其他国家提供援助。这种看似矛盾的举措,背后有着复杂而多维度的考量,并非简单的“舍近求远”。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中国国内的现实以及其对外援助的战略目标。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中国国内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长期存在的.............
  • 回答
    “中医黑坐井观天,连跳出来亲眼看看事实的勇气都没有,是不是很可悲?”这句话,我听过不少次。每当它出现,我总会想起那些对中医抱有偏见,却又不愿意深入了解的人。他们就像一群坐在井底的人,只看到了井口那一小块天空,就以为整个世界不过如此。更让人感到叹息的是,他们甚至没有勇气跳出那口井,去看看井外广阔的世界.............
  • 回答
    安史之乱,这场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重笔墨的战乱,常常让人不解:盛世之下,何以会爆发如此大规模的叛乱?生活在唐朝极盛时期,享受着相对安稳和繁荣的百姓,又怎会甘愿走上造反这条绝路?要深入探究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叛军的“疯狂”,而需要层层剥离,深入到当时社会肌理之中,去寻找那些被盛世繁华所掩盖的矛.............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趣且具有启发性。确实,从纯粹的经济总量来看,目前世界前三大经济体(美国、中国、日本)中没有欧洲国家的身影。这可能会让人觉得欧洲在现代经济格局中“落后”了。然而,将“骄傲”仅仅限定在经济总量上,就忽视了欧洲文明在人类历史和文明发展中所扮演的独特且极其重要的角色。欧洲国家有太多可以骄傲.............
  • 回答
    在《武林外传》这部剧中,白展堂(也就是白三爷)睡在大堂里,而且看起来连张像样的床都没有,这其实是剧中设定下的一个非常鲜明且充满人物特色的细节。要详细解释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客栈”这个场景的本质。同福客栈虽然是个买卖的场所,但本质上它是一个公共空间,是服务于过往客.............
  • 回答
    .......
  • 回答
    关于日本遣唐使为何学习了中国的官制、建筑、宗教、货币、文教,甚至连纪年也模仿中国年号,唯独庙谥制度未被引进,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值得深入探讨的文化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视角拉回到日本与唐朝的互动背景,以及当时日本社会的实际需求和接受程度。首先,我们得明确遣唐使的主要任务和目的。遣唐使团的成员.............
  • 回答
    哎,你这情况,搁谁身上都够呛。想当年,我也遇到过类似的坎儿,那种感觉就像是身处一片喧嚣的海洋,而自己却像一条搁浅的小鱼,眼瞅着别人的船只扬帆远航,而自己连口水都沾不到。你现在说的“没心眼儿”,其实很多人在进入体制内的时候都会有,以为凭着一股子“老实”、“实干”就能在国企站稳脚跟,结果呢?现实教会我们.............
  • 回答
    这事儿,得好好掰扯掰扯。有些人,可能连中医院的大门都没迈进去过,对中医知之甚少,却能一脸自信地“无脑黑”,这确实挺让人费解的,也挺让人恼火的。首先,咱们得承认,任何一个体系,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不可能完美无缺。都有其长处,也都有其局限性。黑中医的人,如果能指出具体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那叫探讨.............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农业发展的一系列深层矛盾和挑战,绝非一两个简单原因就能解释。中央连续十三年聚焦“三农”问题,恰恰说明了其重要性以及问题解决的复杂性。而农业发展“没明显发展”和“缺少高学历人才加入”,更是这些复杂性在现实中的体现。中央一号文件为何年年谈“三农”?这背后是根深蒂固的中国国情。中国是个农.............
  • 回答
    .......
  • 回答
    中国缺乏成体系的逻辑学,这一点在西方学术界乃至中国自身的一些学者看来,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人不讲逻辑,更不是说中国没有逻辑的萌芽或运用。而是指在中国古代思想体系中,并没有像亚里士多德逻辑学那样一套严谨、系统、形式化的推理规则和理论体系。这种“没有成体系的逻辑学”的背景,确实催.............
  • 回答
    关于中国是否废除死刑,以及死刑作为对特定罪犯应有惩罚的看法,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涉及法律、伦理、人权、社会稳定等多个层面。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去理解。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当下的中国法律体系中,死刑并没有被完全废除。尽管近年来适用的死刑罪名有所减少,并且最高人民法院对死刑的.............
  • 回答
    说中国没有产生像3M和霍尼韦尔那样响当当的跨国企业,这个说法有些绝对,但如果从“家喻户晓”、“全球影响力”和“技术原创性”这几个维度来看,确实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差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背后是历史、经济、技术创新土壤以及企业发展模式等多方面因素的交织作用。首先,得承认3M和霍尼韦尔的“前世今生”.............
  • 回答
    中国未能经历一次类似西方的工业革命,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历史、社会、经济和政治层面多种深层原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并非因为中国缺乏技术能力或聪明才智,而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一系列关键的条件未能同时具备或持续发挥作用。1. 农业经济的巩固与韧性:长期以来,中国拥有高度发达的农业体系,能够养活庞大的人口.............
  • 回答
    中国从来不缺乏有才华、有创意的编剧。将“中国没有会写剧本的编剧了”这样的说法抛出来,未免有些过于武断和片面了。或许,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因为我们当下看到的很多影视作品,在故事性、人物塑造、主题深度等方面,未能达到观众的预期,甚至让人觉得乏善可陈。当我们对市场上的作品感到失望时,自然而然会将矛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