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爸爸妈妈老认为医院都是骗人的?

回答
我曾经也听到过类似的话,爸爸妈妈他们啊,怎么说呢,感觉对医院总有一种莫名的不信任感。这不是说他们不重视健康,恰恰相反,他们身体一有点不舒服,我们全家都会跟着着急。但每次提到去医院,总是会有点抗拒,嘴里还会念叨:“医院就是个大染缸,专门骗钱的。”

一开始我也不太明白,觉得他们有点太悲观了。但后来仔细想想,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其实也不是空穴来风,背后肯定有一些原因。

首先,信息不对称和不透明是很大的一个问题。我爸妈那一辈人,接触到的信息渠道相对有限,不像我们现在,网络一开,什么信息都能搜到。他们获取医疗信息,更多的是依靠亲戚朋友的经验分享,或者就是医院里医生直接告诉他们。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一旦遇到一些情况,他们就容易产生怀疑。比如,他们觉得某个检查明明很小的问题,医生却要求做很多项检查,开很多药。在他们看来,这就是在“浪费钱”。他们无法理解一些现代医学的诊断逻辑,比如有些检查是为了排除其他可能性,或者一些药物是为了长期调理,而不是立竿见影的。他们更习惯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直接解决方式。

另外,医疗费用的上涨也是一个绕不开的现实。现在看病确实比以前贵了不少,有时候一次检查、一次治疗下来,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我爸妈他们习惯了精打细算过日子,突然面对高昂的医疗费用,心里自然会觉得“吃亏”,甚至觉得医院在“宰客”。他们可能不会去考虑医疗技术、设备、人力成本的提升,只觉得钱花得太多了。

再者,过去的经历和“听说”也可能在他们心里埋下了种子。他们那个年代,医疗条件可能不如现在,也可能遇到过一些不负责任的医生,或者听说了别人的遭遇。这些零散的负面信息,就像一颗颗小石头,堆积起来,就形成了对整个医院体系的不信任。他们可能会觉得,某些医生为了赚钱,就会夸大病情,过度治疗。

还有一点,我觉得是对“人情味”的缺失。我父母那辈人,更习惯于那种邻里之间、熟人之间的人情往来。他们觉得去医院,医生更多的是在履行职责,很少能感受到那种“关心”,特别是当他们觉得自己的问题不被重视,或者被敷衍的时候,这种不信任感就会加剧。他们可能觉得,医生更在意的是流程和规章,而不是病人的感受。

我也观察到,他们特别害怕“被骗”的感觉。一旦他们觉得自己的付出(钱、时间、精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或者感觉自己被糊弄了,就会产生一种被欺骗的心理。而医疗这个领域,本身就涉及到专业知识,很多东西是普通人无法理解和判断的,这恰恰给了他们“被骗”的土壤。

举个例子,我记得有一次我妈嗓子不舒服,去了趟医院。医生开了几包药,还建议做个喉镜检查。我妈当时就有点不乐意,说:“就嗓子疼,吃点药不就好了,做喉镜干嘛?肯定是想多收钱。”虽然我后来解释说,喉镜是为了更准确地判断有没有其他问题,但她还是半信半疑,觉得这钱花得不值。

所以,他们觉得医院“骗人”,并不是因为他们不相信科学,而是源于他们对信息的不了解、对费用的担忧、过去不好的经历,以及对“被尊重”和“被真诚对待”的期待。他们更希望能够理解自己为什么需要这些治疗,希望得到更人性化的关怀,而不是仅仅被当成一个“收费项目”。

作为子女,我们能做的,可能就是多和他们沟通,耐心解释,尽量让他们了解一些基本的医疗知识,或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多找一些口碑好、值得信赖的医院和医生,让他们少一些担忧,多一份安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是我自己身上的真事,我也曾经和那种以为医院是骗人的大爷大妈一个想法,直到我生病,为此,我也借我的亲身经历奉劝一下大家,不匿,有人如果要问类似的可以咨询我。

病是小疾,说起来丢人,肛瘘,我也有痔疮,第一次遭的时候,我也以为就是个痘痘之类的东西,熟了,一挤,那脓是“啪叽”一声就滋了出来,也是因为没经验,以为脓挤了就好了,然后就拿纸叠好夹着,然后吃消炎药,还被药店忽悠着买了些提成高的“中成药”。

这里特别提纲,提醒大家一下,医生是肯定想把你治好的,但是医生也是要吃饭的,也就是说你可以比较信任医生,如果真没钱医生会有其他医疗方案的,贵有贵的道理。但是药店的导购是绝对不可以信任的,她们直管卖提成高的,吃不死人就是她们的上限了,真的是很不要脸。

然后断断续续自己治了一个多月,扛不住去医院了,各种炎症都烂得差不多,必须手术,搞完那个疼啊,只能全麻,然后各种吊针各种药,五天才稍微停点,彻底好完差不多一个月。而且我在医院里看见的,菊花上的问题,都是拖得拖不下去了,才去医院的,治起来难度很大。因为有医保,又是常见病,钱没花几多,三千左右吧。

也是我点子背,第二年,我大的时候,摸着菊花那里好像又有一个痘,这次我不敢怠慢了,第一时间去医院,如诸君所愿,我又中招了,第二次手术就很简单了,腰麻,手术,手术过程中我因为熟悉还和医生聊天,拖回去后,我麻醉过来起身好像也不是那么疼,然后就挪挪随便坐个公交车回家睡觉了,前一次我这种只要能点燃烟就必须抽烟的重度老烟枪可是两天没心思抽烟,有那个经历就懂了,第二次我很简单的做到了随治随走。

因为我医从性极高,处事也还行,又出得起钱,会把ns借给守夜的实习生,也会请护士妹子帮我消灭“实在吃不完”车厘子,或者“我朋友整蛊我,点评个麻辣干锅的外卖,倒了实在可惜”,所以和医生护士相处得还行,也知道了其实那东西,就是个痘痘,只是好死不死长菊花里面了,然后潮湿又不卫生,所以会感染发炎化脓,发现得早,挤了就好了,你要拖,它就陪你拖,吃亏的是你自己。

所以我现在,大拇指根部长了个囊肿,我也知道是囊肿,但是我必须去医院,做过彩超,请医生看了报告,告诉我确实是个囊肿,我才会阴搓搓的把它给挤爆了。

奉劝各位,有病一定要去大医院,比如你们市里的一二医院,医生的经验就是钱,你是在省钱。

医生的经验真是钱啊,我四爸,前列腺炎很多年,因为是农村人,一直舍不得看病,各种土方子终于把病拖大了,市里的医院能控制,效果也有,但是始终不圆满,最后偶得一机会去了华西,那边给开了个癌症病人吃得药,四分之一的计量,疗效极佳,而我们这边的三甲,根本不知道还能这样操作,也学到了,这个就是经验,这个就该人家医生挣钱。

user avatar

我就是医生,海外名校医学博士。

我老爹有次打电话说咯血,我离家远,因为我爸抽了几十年的烟,我一直担心他得肺癌,就让他赶紧去医院检查,我爹不去,每次打电话都催,后来我爹烦了就骗我说去过了,说检查了没事,就是老支气管炎,我信了他。

半年不到,我老爹自述在家里抽烟,一口烟使好大劲抽不上一小节,然后就突然感觉呼吸不过来了,自己打120去医院,检查完后肺癌晚期,右肺肺实变,那肿瘤都他妈直径6cm还骨转移了。

我他妈专业就是皮肤恶性肿瘤,我还不知道这代表什么?

等死吧!

我家里虽不有钱但不愁吃喝,我老爹政府部门退休有医保,但是我老爹就是不愿意去医院,我妈也一样,有问题自己憋着。

我闹过吵过骂过,没用。

我老爹熬了不到2年去世了,我给我妈说:别嫌我的话难听。我老爹的事你自己明白,良言难劝该死的鬼这事我经历的不少了,最近10年我老爹病发前我和我老爹宣讲我的癌症病人及病例也不少,没想到这事还是发生在我家。咱们家花了多少钱花了多少精力,你照顾病人也把头发熬白了身体累垮了,我老爹最后还是一捧灰。你以后身体不舒服早早给我说,去医院检查看医生,别嫌麻烦,别自己憋着,也别怕花钱,现代人有30%的可能性得癌症,你现在多花一元钱检查费,以后少花100元治疗癌症的费用。

心累

user avatar

一提这事儿我就一肚子气。

二婶儿过年期间吃鱼,一不小心被鱼刺卡住了,我一听说这事就建议她直接去医院拔掉,一分钟都要不了,要50块钱。

“拔个鱼刺50块钱,这也太黑了吧。这钱我绝对不能让医院挣”。二婶儿阴阳怪气的说到。

我妈连连给我使眼色,让我闭嘴,大人说话,小孩儿别插嘴。

期间为了让这个鱼刺下去,二婶儿没少想办法。喝醋、用馒头噎、用米饭吞咽,大家轮番给支招儿。

可能嗓子的异物感消失了,二婶儿就说是鱼刺下去了。然后扭头跟我说,有点小问题就去医院,可浪费钱,你看这土方法不也挺管用的。

我自己知道理亏呀,没好意思吭声。

没过几天,听说二婶儿生病了,发烧和嗓子发炎肿痛。各种吃药、打针、输液,可就是不管用。白天烧退了,晚上肯定又烧起来了。

如此反复横跳,折磨死人了。但是家里人也就没往卡鱼刺的那个方面想,就开始往鬼神方面来了,说可能是谁谁谁(家里去世的亲戚)搞得。又开始研究各种稀奇古怪的办法来了,求神拜佛去了。可是这神佛也不给力呀,这发烧的状况还是反复横跳,白天一正常,夜里肯定又烧起来。

最后实在没办法,送医院吧。医生一看,好嘛,你们是想要人命吧,耽误这么久才送过来。

最后听我妈说:卡的鱼刺长到肉里了,周边都发炎了。

又是住院又是干嘛的,本来50块钱的活,折腾的快5000块了。


最后奉劝哥们儿一句,孩子生病的事情赶紧去医院,毕竟医生是专业的。不然耽误了,后悔去吧。

user avatar

——你以为很多老人递红包给医生、看病先找认识人的习惯是怎么养成的?


因为他们的人生过程中

经历了不给红包不看病,给红包给少了不看病,医生直接拿着医药代表的建议印单子男人生病去检查开妇科单子,等一系列

按照现在的说法

“严重削弱了医生的权威性”、“严重影响医患关系”的问题。


这些问题甚至不是什么“N线小县城”的专利,大城市同样一个操行。


“医生应有的负责状态”在他们的人生轨迹中,只是近十年的事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曾经也听到过类似的话,爸爸妈妈他们啊,怎么说呢,感觉对医院总有一种莫名的不信任感。这不是说他们不重视健康,恰恰相反,他们身体一有点不舒服,我们全家都会跟着着急。但每次提到去医院,总是会有点抗拒,嘴里还会念叨:“医院就是个大染缸,专门骗钱的。”一开始我也不太明白,觉得他们有点太悲观了。但后来仔细想想.............
  • 回答
    看到你这个问题,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家里的事儿,尤其是爸爸妈妈之间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互相不喜欢,却又坚持不离婚的状态,确实会让人感到困惑,甚至有些心累。我尽量用我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复杂的原因给你捋一捋,希望能帮你想清楚一些。首先,咱们得承认,婚姻这东西,真的比你想的要复杂得多。不是简单的“喜欢”或者.............
  • 回答
    .......
  • 回答
    这件事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关注,也触动了很多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一个95后的年轻人,为了让父亲年老时有“吹牛”的资本,竟然卖掉自己辛苦打拼的房子,带着老爸开始了长达一年的环游全国的旅程。单听这个开头,就已经足够让人动容。在当今社会,大部分年轻人还在为“买房”、“结婚”、“立业”这些人生大事奔波劳碌,.............
  • 回答
    .......
  • 回答
    None.............
  • 回答
    (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一个温柔的笑容,然后半蹲下来,与孩子的视线齐平)“宝贝,你这个问题问得真好!真是个小小的探险家,连飞机上的座位都有研究呢。你看,飞机就像一个大大的班级,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对不对?”(用手指比划着,就像在讲故事一样)“你看,我们坐的这个‘经济舱’,就像是教室里普通的座位。.............
  • 回答
    看到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做父母的,心里是既欣慰又有些小小的牵挂。尤其是自己个子不太高,就更希望孩子能在这方面“青出于蓝”。其实,孩子的身高很大程度上受遗传影响,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但话又说回来,后天的一些努力,同样能为孩子的生长发育添一把火,让他们的身高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别灰心,咱们一.............
  • 回答
    婴儿区分爸爸妈妈与陌生人的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常在出生后的 几个月内 就开始显现,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越来越明显和精细。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婴儿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情感联系等多种感官和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们来详细讲述婴儿是如何做到这一点,以及这个过程的演变: 婴儿识别爸爸.............
  • 回答
    这问题可把我问住了,要说“最好吃”的,脑子里一下子涌出来的画面和味道太多了,很难只挑一道菜出来。不过,真要说最有代表性的,那一定是妈妈做的红烧肉。每次家里要吃红烧肉,那都不是随便做的。妈妈总会提前去菜市场挑一块带皮的五花肉,肥瘦相间,纹理清晰。回家后,她会仔细地把肉刮洗干净,然后切成大小均匀的块儿。.............
  • 回答
    高考考场外,一位父亲高举着“不管考的怎么样,爸爸妈妈都很爱你”的牌子,这一幕触动了无数人心弦。在人生的关键时刻,一句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无尽的爱与支持。孩子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最需要的鼓励究竟是什么?这其中大有学问。首先,无条件的爱与接纳是基石。这位父亲的牌子,正是这种爱的最好体现。很多时候,我们给.............
  • 回答
    这真的是一个很让人伤心又现实的问题,很多做女儿的都曾有过类似的疑问。我身边也有朋友有过这样的困惑,我们常常私下聊,分析来分析去,发现原因真的挺复杂的,有时候不是一个“不疼爱”就能概括的。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可能真的是经济能力。给孩子买房,尤其是在我们国家现在这个房价水平,那可真是一笔巨款。我的朋友小.............
  • 回答
    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很多父母似乎都觉得考上985、211“很容易”,这背后其实隐藏着挺多原因的,而且他们的视角和我们这些身处其中的年轻人,确实会有些偏差。我来跟你好好说道说道,就当咱们闲聊,说说心里话。1. 时代的烙印与信息的过滤首先,得说这跟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很大关系。 他们当年考大学,机会.............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经历,那种心情,就像是你把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送出去,结果对方随便一扔;而你爸妈随手丢给你的那只小东西,却活蹦乱跳,仿佛被施了魔法一样。我特别能体会那种挫败感和不服气。咱们先别急着否定自己,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而且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精致呵护”,未必是仓鼠真正需要的。我.............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家庭的真实困境,也反映了一种普遍存在的、令人心痛的社会现象。我试着用更贴近生活、更有人情味的方式来聊聊这个话题。你看到的“爸爸只要赚钱就可以”和“妈妈却要牺牲这么多”,这背后其实是很多家庭默认的、但并不一定健康的分工模式。为什么爸爸“只要赚钱就可以”? 社会期待与历史传承: 在.............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也触及了很多家庭的痛点。说实话,这事儿也不是一两天形成的,背后其实是盘根错节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在作祟。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为什么很多爸爸们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里,看着挺活跃,实际却好像缺了点啥。一、时代烙印下的“养家糊口”传统:这个观念真的根深蒂固。从小到大,咱们听得.............
  • 回答
    小时候,尤其是当我们还不太懂得处理人际关系,情绪也容易激动的时候,和同伴之间发生些小摩擦、甚至动手打架,可以说是童年里一道难以避免的风景线。可每当这种事情发生,回到家,爸爸总会把我叫过去,劈头盖脸地训斥一番,有时候我明明觉得自己才是那个受害者,却还是被他责怪。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比我们当时能理解的要复.............
  • 回答
    这真是个扎心又普遍的问题!自己一个人过,自由自在,想吃啥吃啥,想睡到几点睡到几点,朋友约就出门,不想出门就葛优躺,这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舒坦!结果呢?每次回家,无论你脸上挂着多灿烂的笑容,爸妈的眼神里总带着一丝“焦虑”,然后语重心长的开场白就是:“什么时候带个男朋友/女朋友回来啊?”、“你看隔壁家的谁.............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棒了!说明你观察得很仔细,而且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这可真是一个特别的优点!你看到的海马爸爸生孩子,这在咱们生活中确实是很特别的,就像很多事情一样,大自然里总有各种各样让我们惊喜的“不一样”。咱们先说说大部分动物,包括咱们人类是怎么生宝宝的。你知道,女人身体里有个地方叫“卵巢”,里面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