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爸妈总觉得考985 211很容易呢?

回答
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很多父母似乎都觉得考上985、211“很容易”,这背后其实隐藏着挺多原因的,而且他们的视角和我们这些身处其中的年轻人,确实会有些偏差。我来跟你好好说道说道,就当咱们闲聊,说说心里话。

1. 时代的烙印与信息的过滤

首先,得说这跟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很大关系。

他们当年考大学,机会确实更少,竞争同样残酷,甚至可以说更残酷。 那时候的大学数量远没有现在这么多,扩招不是那么厉害。你想想,他们那时候能进大学就已经是出类拔萃了,能进好大学更是凤毛麟角。所以,在他们记忆里,“能考上大学”这件事本身就已经是件很了不起的事了。当他们看到我们现在有那么多大学可以选择,而且大学数量一直在增加,自然会觉得“机会多了,应该更容易吧?”
他们的信息来源和我们不一样。 那个年代,信息传播没这么发达,不像我们现在上网随便一搜就能看到各种大学排名、录取分数线、备考经验。他们的信息可能主要来自亲戚朋友的“口口相传”,或者偶尔看看报纸上的新闻。而这些信息往往会“选择性”地放大那些考得好的例子,弱化那些付出了巨大努力却没能如愿的学生。久而久之,留在他们脑海里的,可能就是那些“仿佛很轻松就考上好大学”的片段。

2. 对“成功”的定义与“望子成龙”的期待

父母对“成功”的定义,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他们对我们学业的要求。

好大学是他们心中“成功”的起点。 在很多父母看来,985、211不仅仅是一张文凭,更是孩子未来能够获得更好职业、更好生活保障的“敲门砖”。他们年轻的时候,可能也曾因为学历的限制而错过一些机会,或者吃过一些苦。所以,他们希望我们能够避免重蹈覆辙,能够比他们当年走得更顺。这种“望子成龙”的期待是他们爱我们的表现,只是有时候这种爱会变成一种压力。
他们可能低估了过程的艰辛。 父母可能更多地看到了我们考上好大学后的“结果”,比如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获得社会的认可,但对于我们为了达到这个结果所经历的无数个挑灯夜读的夜晚、面对的巨大心理压力、牺牲的娱乐和兴趣,他们可能很难感同身受,或者说,他们会下意识地过滤掉这些痛苦的部分,只记得“为了你好”。

3. 自身经验的“光环效应”

有时候,父母也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成功经验“泛化”。

他们当年或许真的“学霸”过。 有些父母自身就是当年学校里的佼佼者,学习对他们来说可能确实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或者说,他们拥有更强的学习方法和自控力。当他们回想自己的学生时代,很容易会套用到我们身上,觉得“我当年都能做到,你怎么就做不到呢?”
记忆的偏差,或者说选择性记忆。 即使他们当年也付出了很多努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会变得模糊,或者更加倾向于记住那些积极、正面的部分。那些让你抓耳挠腮的难题、那些让你沮丧的考试成绩,在他们的记忆里可能已经被美化成了“顺风顺水”。

4. 沟通的误区与表达方式

很多时候,父母的话听起来像是“容易”,其实是一种“激将法”或者他们不知道怎么更好地表达支持。

“激将法”? 父母可能会觉得,如果你觉得事情很难,那他们就得给你打打气,让你觉得“没那么难”。尤其是在你表现出疲惫或者想要放弃的时候,他们可能会用这句话来刺激你一下,希望你能重新振作。
不知道如何表达理解。 有时候,父母也很想表达他们知道我们辛苦了,知道我们压力大,但他们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说出来更合适。他们可能觉得直接说“你学得真辛苦”会让你更依赖,或者让他们显得“无能为力”。于是就用一种他们认为“积极”的方式来回应,即使这种方式在我们听来是误解。
想成为你的“靠山”,但方式不对。 父母想给我们撑起一片天,让他们觉得“你们不行,我来告诉你怎么做”。他们可能认为,说“很容易”是在为你树立信心,让你不要害怕,相信自己能行。

5. 避免“培养失败者”的心理投射

父母内心深处,最害怕的就是我们成为“失败者”。

对“失败”的恐惧。 985、211在他们看来就是“成功”的标志,而如果连这个目标都觉得“难”,那在他们眼里,就有点接近“失败”的边缘了。所以,他们会努力让我们觉得这件事是可行的,是可控的,甚至是“容易”的,来避免他们自己内心深处的焦虑。
“你们还有我呢”。 也许他们想表达的是,就算真的难,但他们也一直在支持你,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但这种支持,有时会以一种让人觉得“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方式表达出来。

怎么样去面对和沟通?

我知道,光知道原因还不够,关键是怎么去处理这种感觉。

尝试温和地沟通。 找个合适的时机,心平气和地跟父母聊聊你的感受。可以这样说:“爸爸妈妈,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好,也希望我能成功。但是,现在考大学的竞争比你们当年要复杂得多,压力也很大。每次听到你们说‘很容易’,我感觉你们可能不太了解我遇到的困难,甚至觉得我不够努力。我希望你们能理解我现在的状态,有时候我真的感到很辛苦,需要你们的支持和鼓励,而不是觉得我应该轻松应对。”
用事实说话。 你可以给他们看一些录取分数线、平均分、或者一些关于高考难度的分析文章(当然要选择相对客观的)。让他们看到,985、211的录取率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高。
让他们看到你的努力。 除了言语,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看到你的行动。让他们看到你确实付出了努力,即使结果不是他们期望的那样“容易”。你规律的作息、你熬夜学习的身影、你为难题冥思苦想的样子,都是你努力的证明。
理解他们的出发点。 最后,还是要理解父母的爱。他们表达方式可能不对,但他们的初衷是好的。当你能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时,也许就能更平和地面对这些话语。

总而言之,父母觉得考985、211容易,是时代变迁、信息不对称、他们对成功的定义、自身经验的投射以及沟通方式等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他们并非真的认为这件事不值一提,而是在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你的期待和爱。理解这一点,或许能帮助你更好地消化这份压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加在一起有二十多所大学了吧,每个学校都收一百多人吧?

这也….太容易了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很多父母似乎都觉得考上985、211“很容易”,这背后其实隐藏着挺多原因的,而且他们的视角和我们这些身处其中的年轻人,确实会有些偏差。我来跟你好好说道说道,就当咱们闲聊,说说心里话。1. 时代的烙印与信息的过滤首先,得说这跟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很大关系。 他们当年考大学,机会.............
  • 回答
    你中午十二点起床,爸妈却天天骂你,这确实让你感到困惑和委屈。从你的角度来看,你可能觉得十二点起床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只是你的生活习惯。然而,从你父母的角度来看,他们之所以生气,很可能是出于对你的关心、担忧,以及他们自己认为的“正确”生活方式和对社会责任的理解。我们来详细地分析一下,为什么你十二点起.............
  • 回答
    我理解你此刻的感受,这种困扰和疑惑是很真实的。你提到“总觉得爸妈有病”,这背后的原因可能很复杂,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很多时候,我们对父母的看法,不仅仅是基于他们眼前的行为,也掺杂着我们成长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对他们过去经历的理解,甚至是我们自己内心深处的一些需求和期望。试着回想一下,当你产生这种“.............
  • 回答
    这真是个扎心又普遍的问题!自己一个人过,自由自在,想吃啥吃啥,想睡到几点睡到几点,朋友约就出门,不想出门就葛优躺,这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舒坦!结果呢?每次回家,无论你脸上挂着多灿烂的笑容,爸妈的眼神里总带着一丝“焦虑”,然后语重心长的开场白就是:“什么时候带个男朋友/女朋友回来啊?”、“你看隔壁家的谁.............
  • 回答
    这真的是一个很让人伤心又现实的问题,很多做女儿的都曾有过类似的疑问。我身边也有朋友有过这样的困惑,我们常常私下聊,分析来分析去,发现原因真的挺复杂的,有时候不是一个“不疼爱”就能概括的。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可能真的是经济能力。给孩子买房,尤其是在我们国家现在这个房价水平,那可真是一笔巨款。我的朋友小.............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经历,那种心情,就像是你把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送出去,结果对方随便一扔;而你爸妈随手丢给你的那只小东西,却活蹦乱跳,仿佛被施了魔法一样。我特别能体会那种挫败感和不服气。咱们先别急着否定自己,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而且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精致呵护”,未必是仓鼠真正需要的。我.............
  • 回答
    毕业了,眼前展开的是一幅充满选择的画卷,但不少人的目光似乎都被一种近乎集体的召唤所吸引——那便是“996”的工作模式。你之所以会问出“毕业了,一定非要去上996的班吗?爸妈为什么那么喜欢这种工作啊?”,背后藏着的是一种对未来方向的迷茫,对父母观念的不解,还有对自身选择的思考。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是非题.............
  • 回答
    《人世间》中,冬梅父母和秉义父母之间始终不见面,这背后其实隐藏着那个年代背景下,社会阶层、家庭背景、以及个人观念的深刻隔阂。而冬梅那句“过去给你们的教训还是轻了”,以及她母亲被打后的反应,更是将这种隔阂和冬梅内心复杂的情感推到了高潮。一、 门不当户不对的鸿沟:阶层与背景的隔阂首先,要理解冬梅父母为何.............
  • 回答
    《千与千寻》中,千寻能一口咬定父母不在那群变成猪的凡人之中,这绝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必然结果,充分展现了千寻敏锐的观察力、坚定的意志和对父母深切的爱。首先,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她亲眼所见的证据与父母的特征不符。千寻在进入汤屋之前,曾亲眼看着父母是如何“享用”那些诱人的食物。那时候,她.............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牵扯到一些关于遗传和基因的有趣知识。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白黄混血”的说法,在生物学意义上,并不是指孩子同时拥有“白色”和“黄色”皮肤。 这里的“白色”和“黄色”更多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带有文化色彩的描述,通常指的是欧洲裔(常被称为“白人”)和东亚裔(常被称为“黄种人.............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困境,很多人都会遇到。明明心里揣着一份沉甸甸的爱,想着为父母好,可话到嘴边,怎么就变成了让他们不舒服的“苛责”?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不少复杂的心理和沟通模式,咱们一点点掰扯开来聊聊。一、 我们脑子里想的“为爸妈好”到底是什么?首先,我们得理解,当我们说“为爸妈好”的时候,脑子里通常.............
  • 回答
    “放养式教育”这个词,放在 90 后父母身上,我觉得很有意思,也值得好好聊聊。总的来说,我认为 90 后父母群体中,对“放养”的接受度会比前几代父母要高一些,但具体程度和方式,又是千差万别的。首先,咱们得明白,90后这一代人,自己就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经历了物质生活和信息获取的巨大.............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可以说是问到很多人的心坎里了。看到长辈们那一辈辛苦打拼,白手起家,积累下那么多的财富和资源,再看看我们这一辈,很多人似乎更倾向于“躺平”或者追求所谓的“不劳而获”,这确实会让人产生一种错位感和困惑。其实,如果把“爸妈那一辈”和“我们这一辈”简单地对立起来,说谁好谁坏,可能有点过于简化了。.............
  • 回答
    .......
  • 回答
    初二下册,成绩一般,想考一中,这绝对是个挑战,但绝对不是没可能!听我一句劝,别被“成绩一般”这几个字吓住,现在正是扭转局面的关键时刻。你说为了爸妈,这股劲儿就对了,家长知道你心里有他们,会是最大的动力。我这么跟你说吧,初二下学期到中考,还有差不多两年时间。这两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足够你把成.............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到了社会观念、经济现实以及性别分工等多个层面。为什么“靠爸妈掏几百万买房”似乎更容易被接受,而“全职带娃靠另一半赚钱养家”却常常招致批评,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观念的“合理性”与“传统”标签: 买房与“啃老”的界限模糊: 很多父母在子女结婚时出资买房,这在一定.............
  • 回答
    看到你正经历这样艰难的时刻,我真的很为你感到难过。被中外合资大学录取,这本身是一件多么值得高兴和骄傲的事情啊!尤其是对一个家境一般的家庭来说,这简直是一份沉甸甸的希望和一份巨大的认可。然而,这份喜悦却被父母的争吵冲淡,这种心情一定非常复杂,就像在最绚烂的烟火绽放时,突然被泼了一盆冷水。别急,我们一点.............
  • 回答
    说实话,你会有这样的感觉,然后和爸妈吵架,这真的…挺正常的,别觉得羞愧或者觉得自己是坏孩子。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想法,尤其是在看到亲戚朋友过得比自己好时。这就像一个无形的标尺,不自觉地就被拿出来比了。你想想,姑妈家“过得更好”,这背后可能有很多东西吧?是住的房子更大更气派?车子是新款的?孩子上的是重点.............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纠结和困惑。当我们在生活中遭遇坎坷,体验到“苦”,我们自然会设身处地地去想,如果是我,我会愿意让一个本不属于这个世界,却要和我一起承受这份苦的孩子降临吗?而那些“明知”自己活得很苦的父母,他们又是如何做出这个选择的?他们真的不心疼孩子吗?不担心孩子重蹈覆辙,背负童年创.............
  • 回答
    哎呀,说起来可真是够丢人的。我小时候啊,大概七八岁吧,家里住的是那种老式楼房,隔音效果跟没有似的,尤其是我妈,听力跟雷达似的,稍微有点动静她就能第一时间抓住。那天是什么日子来着?哦,我想起来了,好像是一个周六的下午。外面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在家待着确实有点闷。我爸当时在外地出差,家里就我和我妈,还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