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跑步5公里25分钟真的是一个轻松可以完成的成绩吗?

回答
关于跑步5公里25分钟这个成绩,我想说,用“轻松”来形容它,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可能有点言过其实了。但要说它是“难以企及”的目标,那也绝对不是。这得看你站在哪个角度,或者说你的跑步基础和经验如何。

首先,我们得拆解一下这个成绩的含义。 5公里跑25分钟,换算下来就是每公里配速是5分钟。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5分钟一公里的配速,确实需要一定的体能和技巧。你得保证在接下来的几公里里,都能稳定地维持这个速度,不能出现明显的掉速。这背后需要的是心肺功能的支持,肌肉耐力的储备,以及一定的跑步技术。

从一个跑步爱好者的角度来看:

对于初跑者来说: 如果你刚开始接触跑步,或者之前很少进行系统的训练,那么5公里25分钟绝对是一个不错的、有挑战性的目标。刚开始跑的时候,可能感觉是挑战极限,需要咬牙坚持。跑完后,身体会感觉有些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成就感。这需要你循序渐进地增加跑量和强度,比如先从能跑完3公里开始,然后慢慢增加距离,再尝试加快速度。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取决于你的身体反应和训练的规律性。

对于有一定基础的跑者来说: 如果你已经坚持跑步一段时间了,每周跑个23次,每次能轻松跑个5公里以上,并且能感觉到自己体能的提升,那么25分钟完赛5公里,会逐渐变成一个可以稳定达到的目标。你可能会在日常训练中就已经接近这个配速,或者在稍微调整一下训练计划(比如加入一些间歇跑或者节奏跑)后,就能轻松实现。这时候,25分钟可能就不是一个让你费尽力气去追赶的目标,而是一个你可以稳定输出的速度区间。

对于追求更高水平的跑者来说: 如果你已经是一个相对成熟的跑者,甚至参加过一些半马或全马比赛,那么5公里25分钟可能真的就是“轻松”的了。这个配速(5分钟/公里)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只是一个热身或者慢跑的配速。他们可能会把目标设定在20分钟以内,甚至20分钟以内更低的配速。所以,对于这部分人而言,25分钟的成绩,确实是相对轻松的。

更深入地聊聊为什么说它“不轻松”的普遍性:

1. 心肺系统的考验: 跑步5公里需要你的心肺系统在25分钟内持续高效地工作。这意味着你的心脏需要有力地泵血,肺部需要快速地吸入氧气,并且身体要有效地将氧气输送到肌肉中。如果心肺功能不够强大,你很快就会感到气喘吁吁,心率飙升,肌肉无力。
2. 肌肉的耐力与力量: 在跑步过程中,你的腿部肌肉(股四头肌、小腿肌群等)需要持续地收缩和放松,来支撑你的身体前进并维持速度。如果肌肉耐力不足,你可能会在后期感到酸痛、乏力,甚至出现抽筋。同时,一定的肌肉力量也能帮助你保持正确的跑姿,提高跑步效率。
3. 身体的协调性与技术: 良好的跑步姿势可以让你更省力地前进,减少能量的浪费,并降低受伤的风险。一个流畅、高效的跑姿,包括核心的稳定、手臂的摆动、腿部的蹬伸等,都是需要通过练习来培养的。如果姿势不佳,即使心肺和肌肉不错,也可能难以达到理想的配速。
4. 心理的坚持: 即使身体条件允许,25分钟的持续奔跑也需要一定的心理素质。在感觉疲惫的时候,能够坚持下去,调整呼吸,保持积极的心态,这是非常重要的。

总而言之,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5公里25分钟是一个需要通过系统训练才能达成的目标,它绝对不是那种“随便跑跑就能达到”的轻松成绩。 它标志着你拥有了不错的体能基础和一定的跑步能力。如果你现在还无法达到,但又想挑战这个目标,那么恭喜你,你有一条明确的变强之路可以去探索!而如果你已经能轻松完成,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是一名相当不错的跑步爱好者了,可以继续挑战更远的目标和更快的速度了。

所以,是否“轻松”,关键在于你的起点和你的努力。对于想要开始跑步或者刚刚起步的朋友,25分钟的5公里,是一个非常值得追求的里程碑,它会给你带来巨大的成就感和健康的体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跑步圈,5公里是一个小门槛,跨过去了,“长跑”就算入门了。5公里以上属于真正的长跑,这样的跑步,会更多强调人的耐力,会更讲究配速。

5公里25分钟是否可以轻松达成?问出这样问题的人,猜测应该是跑过长距离的,因此才会有关于速度方面疑问和要求。那么5公里跑进25分钟,到底难不难?不妨让我们做个简单的分析。



5公里25分钟意味着什么?


想在25分钟跑完5公里,配速(跑步术语,单位是分钟/公里)就要达到5分钟/公里。也就是跑100米需要30秒,或者400米操场一圈需要2分钟。现在你有个大概的速度感受了吗?

再细化下来的指标,具体到每一步,5分钟/公里配速意味着以某种“步幅”和“步频”的组合来跑完。

我们知道,“速度” 与“步频和步幅”正相关。对长跑来说,180的步频是公认的相对优解的步频。为了照顾到跑者能力多样性,不妨展开讨论一下,在160、170、180的步频之下,跑出5分配速都需要多大步幅?

1、如果步频160步/分钟,那么5分钟就跑了160*5=800步,跑了1公里(1000米),算一下步幅=1000/800=1.25米。

2、如果步频170步/分钟,那么5分钟就跑了190*5=850步,跑了1公里(1000米),算一下步幅=1000/950=1.176米。

3、如果步频180步/分钟,那么5分钟就跑了180*5=900步,跑了1公里(1000米),算一下就步幅=1000/900=1.111米。

从上面三个典型的步频、步幅组合来看,完成5分配速,大多数跑者需要的是1米到1.2米的步幅

至于采用多大的步幅,往往和跑者的力量有关。如果力量强,可以采用更大步幅,如果力量弱,那就小步高频。但无论如何,达到5分配速,步幅不会小于1米,5分配速靠单纯提步频已经很难了,过高的步频也会受到呼吸的限制。




5分配速跑5公里,需要怎样的身体素质?


当看到每步1米到1.2米之间这个数据,多数人都可以放心了。从5km跑步上来说,几乎每个人都能跑出这样的步幅。我们和世界顶级高手的差距在步幅上差异表现的非常明显,比如:基普乔格的步幅大约能有1.8米以上,这不是短时间就能够达成的。因此我们要把自己的心态放平。


成功的长跑选手拥有很多共同的特质,而这些特质大多数是由基因和训练共同决定的。基因决定了成绩可以提升进步的范围,训练则决定了现在的能力在提升范围内的所处的位置。

  • 高比例的慢肌纤维。这个特质是优基因决定的,也影响到了这里列出的其他生理因素。
  • 高的乳酸阈值。
  • 优秀的糖原储存能力和良好的脂肪利用率。
  • 极佳的跑步经济型。就是在马拉松配速下最经济的使用氧气的能力。
  • 高的最大摄氧量
  • 快速的恢复能力


知道了1米到1.2米的步幅不难,160到180的步频对跑者来说也是可以做到的,剩下的就是耐力部分了。用这个相对较快的速度持续5公里,强度还是有一些的,但比起跑一个全马来说,耐力和速度的要求相对来说还比较均衡。


25分钟跑5公里,跑者应该具备中速跑10公里的耐力,并且可以适应4分30秒或者更快的配速跑3公里。5公里属于非常典型的混氧(有氧+无氧)项目,耐力、速度以及抗乳酸能力都需要。




如何训练才能跑出5公里25分钟的成绩?


为了针对性地训练5公里跑,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耐力、绝对速度、混氧能力和力量。

1、耐力训练是很“昂贵”的,需要投入大量的整块儿时间。

即使目标是为了5公里进25分钟,最好也能多跑一些10公里距离甚至更长。耐力,几乎只能从长距离中获得。

马拉松训练耐力,经常要跑25公里以上的LSD(long slow distance长距离慢跑),5公里虽然用不到这么长的距离,但10公里以上的慢跑还是必需的,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全身的供氧系统,提升耐力水平。有一点请大家牢记,当我们用较低的速度跑长距离时,增强的是心脏本身的供血能力。同时,长距离慢跑还能提高身体利用脂肪代谢能力,这也是LSD可以减脂的一个原因。

针对性的耐力训练,可以采用6分配速跑10公里以上的距离,这个要求属于容易达到的中等指标。




2、绝对速度的训练,最好的方式就是间歇跑、重复跑和冲坡训练。

对于目标5公里的训练,间歇跑可以采用3公里+2公里+1公里+400米倒金字塔递减组进行,距离越跑越短,速度越来越快,每组之间休2分钟。

这套训练方案非常有效,能够不断冲击自己的速度极限,提高最大摄氧量,很多高手都在使用。间歇跑的要义是,休息的时间较短,在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就开始下一组训练,这样身体才能得到“连绵不断的速度冲击”,身体中与速度相关的能力会迅速强大起来。

重复跑旨在优化跑步动作,比如200米或者400米*10组,每组可以间歇1~2分钟。重复跑,跑的时间短,休息的时间长,一般都是心率降下来之后再开始下一组训练,每组力争动作准确到位。

跑坡训练是一条增加心肺功能和腿部力量的捷径,如果条件允许,找个坡度5度左右的长缓坡,用最快的速度冲三四百米,这能为心肺提供足够的压力,最大摄氧量会显著增长。



推荐阅读:




3、混氧能力训练,多练乳酸门槛跑。

为了提高身体抗乳酸能力,需要多进行乳酸门槛跑。也就是通过一定强度的跑步,“让身体在高乳酸浓度下持续一段时间”,以便提高乳酸代谢效率,并且在高乳酸浓度的情况下“更能熬”。

当我们慢跑时,身体处于有氧状态,氧气消耗和二氧化碳排出均衡。随着速度增加,身体需要的氧气增加,氧气供给来不及时,就会产生乳酸,乳酸堆积会引起局部肌肉的酸痛。速度再增加,进入无氧状态,供氧严重不足,人就没法继续跑了。乳酸门槛跑,就是卡在某个速度上,让身体处于乳酸浓度很高但又并非无法继续的状态,属于在有氧和无氧状态之间来回试探。

针对的是5公里跑,不妨以高乳酸浓度的状态跑上20分钟,一定是又酸又累,收获多多。



推荐阅读:




4、力量训练是大步幅的基础。

跑步速度上来了,步幅加大,身体所受的冲击也就更大。于是我们需要做好力量储备来保证持久和安全。

深蹲、靠墙静蹲、弓箭步等都能有效锻炼股四头肌,轻松承受快跑落地时所受冲击。

高抬腿、仰卧起坐等让我们在大步幅时提拉腿部动作更轻松。

提踵练习强化小腿,让你大步子跑步时更多用到小腿的缓冲。

步幅大了,摆臂步幅也会增加,手拿哑铃或者矿泉水瓶练习原地摆臂,对你成为高手大有裨益。

身体的核心肌群也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强化,跑步的动作稳定全靠它……



当然,说了这么多,都是细化的专项训练。顶级高手也无非是这些训练的组合。其实每一项难度没有非常高,只要循序渐进,系统训练两三个月,5公里跑进25分钟是可以达到的。这里说的一般人指的是有一定体能基础的人,如果体能本身就要弱一些,则要多花费更多功夫来达到。而针对年长的人群,也会提升相应的难度。

总的来说,5公里跑进25分钟对没有跑步经验的人来说,是困难的。但对于有专对训练的跑者来说,是一个踮踮脚努努力就可以达到的目标。当然了,在这里我们也需要提醒大家,运动健身最重要的目的是健康,踏踏实实地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养成运动习惯。不要逞强和过度训练,这样只会给自己带来伤病,得不偿失。




延伸阅读:




知乎专栏:Garmin佳明独家
知乎机构号:Garmin佳明
官网:Garmin佳明|官方网站

user avatar

2个字:是的。

我一直认为,锻炼和金庸老头子武侠小说里的武功一样,需要招式和心法都拿到,才能锻炼绝世武功。

跑步也一样。

如果你掌握了,也能轻轻松松跑个半马、全马。

跑步的心法

我经常跑步,许多身边的盆友感觉跑步坚持不下来,最常问到的一个问题是:

跑步的时候你不感觉无聊吗?你怎么坚持的?

跑步坚持不下来,不是因为累或者其他的,就是因为不知道如何处理无聊的问题。

有的人能长时间坚持跑步,是因为他们找到了应对无聊的心法。

正念就是一种我自己受益匪浅的方法。

具体来说,正念,关注当下,关注你身体的感受,关注你的呼吸和你跑步的姿势,其实不仅仅是跑步,在任何体育锻炼中,正念都值得尝试。

很多人都知道跑完步浑身通畅的感觉很好,但是如果练习正念的话,在跑步的整个过程中,也会很享受。

享受过程,就更容易坚持了。

一篇关于正念训练对于跑步运动员影响的研究发现,正念训练能帮助跑步者接受跑步过程中的焦虑,从而跑更长的时间[1].

具体拉说,就是要专注于你身体的感受和精神状态,而不是一直看着自己跑了多久、消耗了多少能量。

在跑步的过程中,感受气体从身体中呼入呼出,可以看看周围的环境,以另外一个眼光来打量他们,保持正确的跑步姿势等。

正念跑步,具体可以做这几点

  • 在开始跑前充分放松,不要把工作、生活上的压力带到跑步中,跑步时专注跑步,忘掉一切。可以尝试腹式呼吸,具体就是用鼻子深深吸气,用嘴呼气;可以在开始跑步前做5~次深呼吸;
  • 跑步时坚持用鼻子呼吸,而不是嘴。研究显示,运动时用嘴呼吸可能会让你换气过度,而且鼻黏膜的存在,还可以对空气进行一次过滤[2];
  • 用心感受你身体的感觉,如果你觉得累、气喘吁吁,不要逃避,直接去感受着这种累,然后稍微放慢速度,看看身体的感觉是不是好一些?其实,这种感受和觉知的过程,就是一种对痛苦的缓解和释放。
  • 等好一些之后,再次开始跑步。正念的关键,就是充分尊重你身体的反应,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停一停?什么时候应该稍微坚持一下?
  • 观察你周围的环境,听一听周围的声音。一般来说,在户外跑步更有助于练习正念,户外的景色多,当你观察周围的树,感受风抚摸自己脸庞时,就会觉得跑步真好。

跑步的招式:

1、跑前热身/跑后拉伸

跑前热身能最大程度减少肌肉紧张和拉伤。

跑步的热身可以是快走或者慢跑,慢慢提高身体的温度。

跑后也要慢慢停下来,跑后拉伸,促进乳酸在肌肉中的排出,减少跑步之后的肌肉酸痛感[3]。

2、跑步的里程慢慢增加

很多人新手跑步者特别容易一上来就气势汹汹要跑10公里,结果整个过程非常痛苦,身体和精神上都痛苦,这样很难坚持下来。

跑步的里程要在自己舒服的范围内,慢慢增加,每周增加的里程数应该不超过10%[4]

3、有的人跑步的时候,会感觉小肚子疼

这个在医学上叫做侧抽筋,也是一种运动相关的短暂性腹痛 (ETAP),这种现象非常普遍。

如果你出现这种情况,不是任何疾病,也不用过于担心。

一项研究发现,每10个人中就有7个人经历过这种疼痛[4]。

研究发现,有这些情况的人更容易发生这种疼痛:

  • 跑步前吃东西,特别是糖/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和饮料;
  • 本身身体健康水平低
  • 跑步的强度过大
  • 没有热身
  • 在寒冷的天气跑步等。

所以跑步要慢慢开始,慢慢增加距离,慢慢增加步幅。

4、正确的跑步姿势,有时间的话,可以做一些肌肉训练,增强核心的力量,也能防止一直跑步感到厌烦[5]。

5、如果前期感觉跑不动,可以跑一会儿走一会儿

我发现,身边有很多人对自己特别狠,一旦开始跑步,可能身体已经很累了,但是就是不允许自己停下来,但是我们的意志力是有限的,这样很难坚持。

可以跑+走,间歇锻炼。

这种也有一个更加被大众熟知的名字:HIIT训练。

这种运动方式消耗的卡路里很高,能极大提升耐力和心肺力量,而且能帮你跑更长的时间。

相信我,我就是通过这种方式,爱上跑步的。

6、选择一双合适的跑鞋。

有过这种体验的人都会同意我的这句话,一双合适的跑鞋,真的会极大提升跑步的感受,甚至在跑步的时候感觉到幸福。

现在社会,各种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如果仔细研究看,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比如跑鞋。

选择跑鞋的标准很多,最重要的事就是舒服。

另外,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跑步习惯的跑鞋。

一双合适的跑鞋,能提升跑步过程的舒适感,令跑步更容易坚持下来,让人跑的更快,而且还能降低受伤的可能性[6]。

这里推荐一款我一直在穿的跑鞋, 以及复盘一些我是怎么选择的小提示,给大家参考。

我为什么会选择这款puma 跑鞋?

在购买之前定义了自己的需求:

  • 舒服,舒服其实就是一门玄学了,需要能试穿,这意味着我需要去线下买鞋;
  • 有缓冲功能,因为我喜欢户外跑,经常是公园的公路上,地面比较硬,好的缓冲能最大程度保护膝盖;
  • 轻,轻的跑鞋会让人跑步的时候更加轻盈,整个人状态也更好;
  • 最重要也是最不重要的,好看,这年代,谁不喜欢好看的鞋呢?

基于这个标准,我选择了puma跑鞋。

首先说一下,穿在脚上有一种轻盈的感觉,并且有很好的能量反馈,能在跑步后程起到更好地「续航」作用,而且抓地力很好,具有很好的防滑性,能适应外界多变的跑步环境。

可以看到还加入了反光涂层,对于夜跑爱好者来说非常实用和美观。

很多人热爱夜跑,特别是辛苦工作一天后在公园沉浸式跑步,能体会到一种跑步式冥想,这双鞋夜跑也很可!

PUMA Nitro 氮气中底系列跑鞋在夜景光照下,会呈现一种霓虹色,晚上夜跑出去,你就是最靓的那个仔。

其次是鞋的缓冲功能和重量。

这个就大有学问了,主要和鞋底有关系,这里也是不同厂家炫技的地方,更轻且回弹更佳的中底是理想中的鞋底。鞋底是核心,中底就是跑鞋的灵魂。

但这两者本身就是矛盾的。

  • 因为需要满足轻量回弹和结构稳定,所以中底需要保留一定体积和厚度,但这样容易把跑鞋做得很重;因为要满足轻盈的需求,所以中底需要尽可能降低密度,实现轻量化。

在某种程度上,不同跑鞋的技术差异,就体现在如何降低跑鞋中底密度的技术差异。

传统跑鞋的中底主要是EVA材料或TPU材料,为了最大程度降低密度,提升缓冲和弹跳的能力,而在这款Devite Nitro跑鞋中,使用了氮气+碳板的特殊组合,整体效果怎么说呢?

中底内置的碳板可以提供更强的推进力,可以更好地节省体力,;氮气可以让鞋子更轻量与高缓冲回弹的特性,二者结合带来了更柔韧的缓震,更灵敏的回弹和更轻盈的脚感。

不同人适合的跑鞋类型不一样,Nitro 氮气中底系列有5款跑鞋,不同用途的鞋款给跑者依自身需求来挑选。

在这其中,Deviate Nitro是科技含量最高,是这个系列跑鞋中的顶配,配置了含量最多的氮气中底等。

重量也是非常轻,可以看到下面的重量,集成了这么功能的跑鞋的重量仅仅是半斤,也是很轻了。

轻,让跑步更轻盈,但也给脚提供了足够的支撑,缓解了脚上的疲劳,是一款值得入手的跑鞋。

那一款完美的跑鞋自然也希望是好看的。5款配色都兼具了时尚和力量,整体的形状非常丝滑。

最后,跑步是一种力量,一种生命力。

你可能会觉得下面这句话是一个鸡汤:

跑步的价值不在于减肥也不是跑了多远,而是不断觉察自己的需求,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不断发挥自己的潜能。

但这是真的。

希望更多人能爱上跑步。

参考文献:

[1]De Petrillo LA, Kaufman KA, Glass CR, et al. Mindfulness for long-distance runners: an open trial using mindful sport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Journal of Clinical Sport Psychology. 2009;3(4):357-376.

[2] Recinto C, Efthemeou T, Boffelli PT, Navalta JW. Effects of nasal or oral breathing on anaerobic power output and metabolic responses. Int J Exerc Sci. 2017;10(4):506-514.

[[3] Park HK, Jung MK, Park E, et al. The effect of warm-ups with stretching on the isokinetic moments of collegiate men. J Exerc Rehabil. 2018;14(1):78-82.

[4]Running: how to safely increase your mileage. 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 2014;44(10):748-748.

[5]Etxebarria N, Mujika I, Pyne DB.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Readiness in Triathlon. Sports. 2019; 7(5):101.

[6] Honert EC, Mohr M, Lam WK, Nigg S. Shoe feature recommendations for different running levels: A Delphi study. PLoS One. 2020;15(7):e0236047.

user avatar

如果你是一个健康的成年人,那只看你能不能狠狠的训练自己了。

部队五公里无负重的及格线是23分钟,新兵连下连前绝大部分人都能达到这个水准,而且跑到21分甚至19分以内的都大有人在。

以前我们没有什么先进跑鞋,就是一双黄胶鞋。

不过部队成绩提升的快,一个是有跑的快的猛男领跑压步伐,另一方面是纪律,无非是咬牙坚持,多冲破几次极限以后就适应了。


但反过来说,我们锻炼的目的是健康,你的配速是6分钟还是5分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带不来荣誉和奖金,过度训练还有可能伤害身体,我以前在健身房猛练,卧推破90公斤硬拉破170公斤,但冲极限给我带来的感觉并不舒服,甚至练完后两眼发黑,所以后来我就佛系健身了,弄个六七十公斤的出出汗就行了。

所以健身也好,跑步也好,本质还是为自己的身体健康而服务的,舒服就好,顺其自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跑步5公里25分钟这个成绩,我想说,用“轻松”来形容它,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可能有点言过其实了。但要说它是“难以企及”的目标,那也绝对不是。这得看你站在哪个角度,或者说你的跑步基础和经验如何。首先,我们得拆解一下这个成绩的含义。 5公里跑25分钟,换算下来就是每公里配速是5分钟。对于一个初学者.............
  • 回答
    咱们聊聊这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跑步5公里和步行5公里,消耗的热量竟然差不多?听起来有点反常识,对吧?不过,科学上还真有这么回事儿,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最基本的概念:能量消耗(热量消耗)是怎么来的? 简单来说,就是咱们身体为了完成某项任务,把储存的能量(主要是脂肪和糖原)转化成动能和热量.............
  • 回答
    坚持每天跑5公里,一年后,你的身体和精神会经历一场悄无声息的革命,而你甚至可能在不经意间就习惯了这些积极的改变。这可不是什么神秘魔法,而是日复一日,身体对你付出的努力做出的最真诚的回馈。身体层面:从“勉强支撑”到“游刃有余”首先,最直观的改变会体现在你的体能和耐力上。刚开始跑的时候,5公里可能让你气.............
  • 回答
    华东政法大学在新学期推出跑步打卡新规,要求男生单次跑步 2 公里,女生 1.5 公里,并且必须在 12 分钟内完成打卡才算有效。这个规定一出,立刻在学生群体中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有人觉得这是对身体素质的合理要求,也有人认为过于死板,甚至有人质疑其科学性和人性化程度。咱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这个事儿.............
  • 回答
    .......
  • 回答
    空腹跑五公里以上?嗯,那感觉挺复杂的,说起来就像是一场身体和意志的搏斗,有苦有甜,也有那么点奇妙的未知感。首先,出发的时候,肚子是空的,空得有点发慌。那种感觉不是疼痛,而是一种“缺乏”感,好像身体里的燃料箱只有那么一点点残余。刚开始跑的时候,身体还算给面子,动作也还算协调,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那种饱.............
  • 回答
    普通人没经过训练,在生死存亡之际,能不能拿命在 20 分钟跑完 5 公里?这是一个非常极端的问题,涉及生理极限、心理状态以及对“生死存亡”的理解。笼统地说,绝大多数未经训练的普通人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以 20 分钟跑完 5 公里,成功的概率非常低,甚至可以说是微乎其微。要拆解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 回答
    关于普通人在生死存亡之际,能否在20分钟内跑完5公里这个话题,咱们老百姓平时聊天,肯定有各种各样的看法。我觉得吧,这事儿不能一概而论,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首先,咱们得明白“普通人”这个概念。大多数人平时可能也就是上班、下班,周末偶尔散散步,或者跟朋友小聚一下,运动量也就那样。真要说到跑步,能坚持每周.............
  • 回答
    武汉欢乐谷最近的那场万人狂欢,毕业生们用一场1.5公里的彩虹跑,把青春的热情挥洒得淋漓尽致。看到新闻里的画面,确实让人感觉热血沸腾,这绝对是属于年轻人的浪漫,也是对毕业季最疯狂、最美好的告别。不过,话说回来,一场如此大规模的活动,尤其是涉及到彩虹跑这种“粉尘满天飞”的项目,咱们作为旁观者,或者更进一.............
  • 回答
    嘿,我来跟你聊聊跑13.14公里,配速5分20秒这个事儿。这玩意儿听起来好像挺酷的,但到底难不难,这事儿可就得看具体情况了。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让你心里有个谱。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难”的标准是什么。对刚开始跑步的人来说,别说13.14公里,可能跑个3公里都气喘吁吁,双腿像灌了铅一样。但对于有一定.............
  • 回答
    冬天跑步,尤其是一口气跑到个五公里左右,这事儿说起来,真不像夏天那么舒坦,但也自有它的乐趣和讲究。别的不说,光是出门那一阵子,就得做好好一番“武装”。首先是穿衣,这绝对是门学问。咱不能像夏天一样,一件短袖就完事儿了。冬天跑步,讲究的是“分层穿衣”的原则。最里面,我一般会穿一件吸湿排汗的贴身打底衫,材.............
  • 回答
    确实,在咱们普通跑者圈子里,5公里跑步的普及度和讨论度,那真是比400米跑步要高出好几个档次。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到位,也很值得琢磨。这背后不是没有原因的,咱们一层层扒开来看看。一、 目标群体和参与门槛的巨大差异首先得明白,5公里跑和400米跑,它们吸引的受众和所需的准备是截然不同的。 5公里跑:大.............
  • 回答
    提到“裸跑弟”这个名字,相信不少人脑海中会闪过一个少年,他身上似乎承载着我们对“天赋异禀”、“超常发展”的种种想象。5岁开飞机,6岁写自传,11岁专科毕业,这些标签组合在一起,确实足够吸睛,也自然会引发大家对于他成长方式——也就是所谓的“鹰式教育”的探讨。要怎么看待“裸跑弟”的经历?我个人觉得,这就.............
  • 回答
    想了解哪些车能在“百米冲刺”里秒杀对手?这可真是个让人热血沸腾的话题。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扒一扒,那些零到百公里加速能跑进5秒、4秒甚至3秒内的常见车型,再看看其中最“平易近人”的那位是谁。首先得明白,零百加速,就像是汽车的百米赛跑,成绩越低,说明它的“起跑速度”越惊人。这背后可不是光靠蛮力,而是发动机.............
  • 回答
    最近 M1 Max 芯片的 GFXBench 5 跑分结果在网上流传,不少媒体和爱好者都给出了“性能比肩 RTX 3080 移动版”的评价。这个说法一出来,立刻在科技圈炸开了锅,毕竟这苹果自家研发的 SoC 能在图形处理能力上达到这个级别,简直是颠覆性的存在。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这个事儿,到底是怎么回.............
  • 回答
    跑车和赛车选择双横臂悬架(Double Wishbone Suspension)而非多连杆悬架(Multilink Suspension,通常我们说的“五连杆”是多连杆悬架的一种常见形式)的原因,主要围绕着性能、操控、调校的精确性以及赛车对特定工程要求的适应性。下面我将详细解释其中的原因: 双横臂悬.............
  • 回答
    联发科天玑 1000:51万跑分,安卓阵营的新王?最近,科技圈可谓是热闹非凡,焦点都集中在了联发科最新发布的旗舰级 5G 芯片——天玑 1000。更令人瞩目的是,这款芯片在安兔兔跑分测试中赫然达到了 51 万这一惊人数字,直接刷新了安卓阵营的性能纪录,一举登顶。这究竟意味着什么?联发科这是要王者归来.............
  • 回答
    201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腾讯新闻(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其公众号“新闻哥”)发布的《十年后,向“范跑跑”道歉》一文,无疑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也触及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记忆和情感。要理解这篇文章的意义,我们得回到当年汶川地震发生时,“范跑跑”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这十年间舆论环境的变迁。事.............
  • 回答
    看到联发科天玑 1000 在 AI 跑分上超越麒麟 990 5G,这绝对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动态,尤其是在当前智能手机芯片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背景下。这说明了联发科在 AI 算力这块下足了功夫,并且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要详细聊聊这个话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AI 跑分代表了什么?首先,我们要明白.............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买房嘛,最看重的就是居住的舒适度,而飞机航线下的房子,噪音问题绝对是绕不开的坎儿。你提到房子离跑道末端2.5公里,而且在航线下,这个距离和位置,噪音的大小和飞机飞行高度,确实是需要仔细说道说道的。首先,我们得理解一下飞机起降时的声音是怎么回事。飞机起降时,发动机需要输出巨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