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哈哈!
看到这个问题,说实话,给我整笑啦!!
库不齐沙漠里,我们的光伏电站是这样的
在龙羊峡水库旁边,光伏基地效果如图,面积高达上百平方公里!
光伏的整个产业链,大概是 工业硅 -》 多晶硅-》 单晶硅 -》 硅片-》 光伏组件-》 光伏电站!
经过20多年的建设,反复的行业淘汰!
我们统治了世界百分之70到90的多晶硅!
百分之70以上到90的硅片!
百分之70以上的光伏组件!
即便是未来的HJT电池,TOPCON 电池,仍然是中国的领先。
领先的不光是技术,关键是还是无敌的成本。
从工业硅到多晶硅,从多晶硅到单晶硅,硅片。关键的一个成本,就是电!
现在国内卷的这些企业,都去了宁夏,四川,内蒙,新疆,用的都是0.2元一度甚至0.15元一度的电!
就连切硅棒的金刚线都在内卷!
欧盟那边放话的,好像是个当官的吧?
所谓的能源专员???
哈哈哈哈,官老爷就是能放话。
可惜,屁用没有!
=====================
更新一下,其实笑话这个能源专员的是作为官员,非常的不接地气。
中国光伏的强,现在是有绝对统治力的。在基本从硅料,多晶硅,单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全产业链占世界百分之70的基础上,规划和扩产的项目,未来十年还要扩产4~ 6倍。哈哈哈。
看到评论区说不要小看欧洲的技术,
哈哈哈哈,欧洲有啥技术啊????
从20年前,中国光伏产业链有今天的地步,不就是全世界卷出来的嘛?遥想20年前左右,从施振荣回国创立无锡尚德开始。那时候,欧美不就是领先吗?不就是所谓的高科技吗?从那时候开始,国内都卷死过好几轮了。
说的好像今天中国的全产业链统治力不是靠竞争出来的一样。
风停了,雨停了,你又觉得你行了?
不惜一切代价,那具体点,你要进入产业链的那个环节啊? 工业硅? 多晶硅? 电池片?还是组件?
还是那个环节就算欧盟不惜一切代价,要想有竞争力,都是无望?
要不,试一下那个切割硅棒的金刚线吧? 哈哈哈哈。
中国的强,不光是光伏产业链的强,就连造光伏的产业链设备也是强。
欧美,劳动力成本高。电价比中国贵几倍。凭啥竞争呢?
偶尔有点技术创新,实验室有点技术突破。比如别的答主写的。IBC电池效率上0.1到0.5个百分点。发发顶刊论文没问题。学术交流也大大的好。
但是想撼动中国这全球百分之70占比的统治力?
无疑是春秋大梦。
也许欧洲可以投资中东。依靠中东那强大无匹的光照资源,低于0.1元一度的电价和中国刚一波?
但是目前只靠光伏还是不能获得稳定的电力,而且,中东短期看,比如十年二十年,也难以获得充分的劳动力支撑条件。
当官的嘛。欧美的所谓各种议员,专员。
放狠话,一套一套的。
就当笑话看就好了。
欧盟反应过来了?美国的高价天然气终于用不起了吗?
跟着美国制裁俄罗斯,先是被断供,然后就挨冻。
明明北溪2号已经建成,明明可以绕过乌克兰,但还是造成了这个局面,现在终于正视这个问题了么?
说欧盟,不如说德法,尤其得说德国,这次德国可谓是倒霉的不能在倒霉了。
默克尔执政期间,总算是把管道修好,换了一个政府直接停止最后的开通,然后一场谁也不喜欢的战争过去,德国心心念念的计划终于胎死腹中,重启之日遥遥无期。
当时俄罗斯断供了天然气,我说俄罗斯很赞赏欧洲这种只要政治正确,且无视天气变化更无视欧洲人民正在挨冷受冻现实的环保主义政府。
冬季进攻俄罗斯,也算是欧洲老传统了,结果就是这次也不例外,损失惨重。
12月21日,欧洲天然气的基准价格创下了新高,相比今年年初涨幅达800%。尽管后续有所回落,但24日的价格与今年年初相比涨幅仍然超过400%。
到底是谁推高了欧洲天然气价格,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各执一词。路透社称,俄罗斯向德国输送天然气的管道近期改变输气方向,成为推高欧洲天然气价格的重要因素。而俄罗斯对此多次否认,并强调俄方履行合约,足量供应天然气。[1]
这个就是俄罗斯在2021年12月20日宣布断气后欧洲的价格反应,当然当时不是完全断供。
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3月29日公布的数据,与去年同期相比,德国2月份的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了26.3%。具体来看,其中,天然气价格同比上涨256.5%,是造成德国2月进口能源价格高企的主要原因。
德国联邦统计局指出,虽然是在地缘政治危机发生之前,但能源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天然气供应紧张依旧造成了今年2月所有经济领域的能源价格同比大幅上涨。数据显示,进口能源价格比2021年2月高出了129.5%,国内生产的能源成本同比增长了68.0%,消费者当月为家庭能源和燃料的支出比上一年多22.5%。
具体来看,天然气价格同比上涨256.5%是造成2月进口能源价格高企的主要原因。而在私人消费层面,能源价格较去年有所上涨主要是因为取暖油和燃料价格上涨了30.2%。与此同时,石油和矿产品的进口价格也比一年前增长了70%,电费同比上涨155.3%,进口煤炭价格同比上涨190.9%。[2]
而乌克兰的战争,就彻底使得欧洲的西欧-俄罗斯能源通道的中断。
所以我们最近听到了很多新闻,什么中国的美国协议天然气能源专卖欧洲大赚一笔,什么欧洲乃至于世界化肥涨价。
屋外偏逢连夜雨,石油也涨价了,连带国内的成品油市场也涨了不少。
还有德国为什么要进口煤炭,因为煤炭是天然气缺位的情况下的一个很好替代能源。
那为什么还是要不顾一切的重建太阳能制造业呢?
更有意思的来了,此前德国宣布2022年将全部弃核
德国GDP排世界第四,制造业更是占了5.2%世界比重。
别看只有5.2%,但是也是排到了世界第四的位置。
然后德国制造业占比德国GDP也达到了20%左右的水平
那2022年弃核跟制造业有啥关系?
因为电也是工业成本的一部分,电的价格上涨将切实影响本国工业制成品的全球竞争优势。
除了这个,居民的生活成本也会因为电价的上扬而增加。
而2022年全面弃核的唯一结果就是,电价高度上扬 。
德国过去一段时间,电价已经涨了三倍。
虽然预计下季度会有一定的跌幅,但可以预见的是电价还会再冬季用电高峰来临时刻高位运行。
根据互联网数据,德国的核能上半年发电占比约为12%左右。
如果明年弃核,那么这个缺口将有更高昂的天然气或者继续烧煤取代,或者进口。
但是以上哪一个选项,目测都不是什么好的选项。
德国在能源危机之时,弃核。
我是想不通的,也是佩服的。
当时我说,能源危机之时,弃核,必定会对本国制造业重创。而这个消息是2021年11月提的
但是当时有个前提,就是北溪二号能够顺利贯通,得有俄罗斯供给充足的廉价的能源!
那现在呢?
北溪2号不但在美国的阴谋阳谋下反复折腾,现在直接被绑上战车,彻底绝望。
仅仅是天然气的问题么?
欧盟是发这个狠是用不起天然气么?
而是明明近在咫尺的廉价能源被人卡了脖子,美俄联手唱戏,让欧盟彻底下不了船。
想必过去的一个冬天,对于欧洲人来说,无疑是记忆深刻的。
那铺垫的那么多,我们知道了欧盟的决心是如何来的。
那有用么?这时候,欧盟的另一个对手我们来了。
我骄傲的宣布,太阳能-光伏制造业,我们全产业链制霸-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无论是多晶硅制造-硅片-高效电池片-太阳能光伏组件-逆变器-我们全员巨头。
这还是几十年大浪淘沙的结果,在国外几次反垄断调查,国内补贴结束之后,剩下的无不是产业巨头。
我可以毫无压力的报出这些企业,隆基,通威,晶科,晶澳,中环股份,福斯特,福莱特,特变电工,上机数控,华为,阳光电源,协鑫,天合光能,江苏阳光。。。
说真的,我报不完的,我脑子里随便想想就是一长串。
欧盟想要不惜一切代价,那请问,他们打得过我们么?
2020年中国太阳能多晶硅料产能达到39.2万吨,占据全球太阳能多晶硅料的71.9%;光伏电池产能达到了134.8GW;光伏组件产能达到了124.6GW,全面领先全球。2020全球领先光伏产业前20强中,中国企业占据了其中的15个席位,拥有绝对的领先和规模优势。[3]
那欧盟如此,中国会不会有能源危机呢?
我们已经未雨绸缪了,我们早在2020年就提出了碳中和3060计划,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
当欧洲人在看着高价天然气受冻时,被政府官员号召多加两件衣服时。
我们新能源车大行其道,太阳能光伏产业如火如荼,而这一切因果在两年前就埋下了。
拓展阅读-1我之前写的一些国内的政策规划。
国内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的一些战略规划跟计划
2020年9月,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0年1月,生态环境部下发《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
2021年2月,《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正式施行
2021年4月,《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正式发布
意见稿指出2021年:全国风电,光伏发电发电量站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占11%,2025年达16.5%
2021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拓展阅读2
中国是石油进口大国,中国每年进口的石油。以18年为例,进口石油4.62亿吨,约合人民币1.59万亿,进口依存度70%。
此外中国还大量进口煤炭,大量进口天然气等化石能源。
从这些来看,中国的能源结构极其不健康,而且存在巨大危险。
去年2020年,新能源好像一下子就火了,无论从特斯拉还是到宁德时代还是光伏发电。每个相关的产业在市场上都有不俗的表现。
这一方面是市场上流动性大的结果,毕竟新能源是个不错的赛道。
但是接下来中国政府层面表现出了更强烈的决心,要力争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
一瞬间,市场上各种声音都有。
而我却想到了另一个,这又或者是抵御下一波输入性通胀而主动启动一个战略。
趁着资金还在海外市场,还没波动到大宗,还没有出现150美刀石油的故事之前。
我们先主动调整能源结构,用可再生能源电替换掉一部分使用化石能源的部分。
虽然石油现在看起来便宜,但是在70%的海外依存度面前,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150美元的石油,也不是中国人可以肆意消费的,上涨的每一分钱都会成为我们的居民通胀然后加在民生身上。
我们用电替代油,光伏的平价上网已经成为可能,电动消费可以平抑油价带来的波动,减少外来通胀带来的副作用。
我们在减少石油,煤炭,天然气的进口的同时,更可以大量出口新能源设备。
当下我们已经与欧洲,东南亚,签署了贸易协定。同样没有能源安全的他们,也会选择能源替代战略。
新能源提倡跟发展,也是我们新的增长点,我们有了新需求,所以也会有新发展。
当然碳中和也很重要,毕竟全球变暖,但是三五年判断来看,目前还早。
作为疫情期间唯一正增长的国家,眼下最重要的事,是能源安全,能源替代。
所以我们坚定的开启了碳排放市场,用碳排放市场引导社会企业的转向。
当然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卡后发国家实现工业化的问题。
犹记得当年柴静采访丁院士的问题,现在我们也可以用碳排放那一套去抑制后发国家了。
后发国家还有机会么?
在中国面前我认为是没有了,没有人可以同14亿人,全工业体系完整的国家竞争。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利好Tesla
欧盟这个是做对了。这是抄中国的作业。
我国的规划就是未来的太阳能源的占比要到达40%
现在欧盟发展太阳能制造业是一个好时机。以光伏发电来说。目前光伏发电的成本已经降低了好多。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很多光伏发电的成本已经降了下来。
成本比火电的还要便宜。
作为能源革命的主力军,特别是“碳中和”背景下,世界上光伏装机不断增长的趋势明朗。
在2019年全球光伏发电量占比仅2.7%,还处于较低水平,未来空间较大。10多年来,全球光伏装机量一直是上升的,随着光伏发电平价时代的到来,年度的新增装机量有望进一步提高。
一是成本问题。在西北地区,比如青海甘肃,一些地方度电成本做到了0.2元左右,已经远远低于煤电成本,但大部分地区还是偏高的。
二是电力消纳与输出问题。一个是电力输出问题,现在售电侧无法调剂多余的指标,所以西北的光伏电力无法输出。
发电也不稳定,对电网冲击太大,特别是到了夏季的中午,发电对电网的影响,目前技术层面还有障碍。这也是当前最关键的问题。
另外,供需的矛盾也存在,我白天不需要电,光伏在发电。我夜里需要电,它又不发电了,还有极端天气等等。
以用地问题来说,截至2019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01066万千瓦,同比增长5.8%。其中,火电装机119055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59.2%。
而水电(35640万千瓦)、核电(4874万千瓦)、风电(21005万千瓦)、太阳能发电(20468万千瓦)等清洁能源装机总容量已达81987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40.8%。
5000万亩土地是个什么概念呢?是3.3万平方公里,就是一个海南岛的大小。
也就是说,搞定一个海南岛大小的面积,就可以在理论上替代现有火电装机量,这个不是不可能的。
至于光伏发电的消纳与传输问题, 这个方面也不是没有答案,分别是同步电网、互补电源、储能。
当然光伏发电仅仅是太阳能制造业的一部分。
它还有许多配套的地方。以及不同的表现形式。这就不一一说明。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华为。
华为进入光伏行业后,现在已经是做到了头部的位置。
尤其是华为利用其信息技术的积累,在管理光伏组件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
在储能方面,华为搞定了沙特的一个光伏发电的项目,也是世界最大的融盐储能项目。
想想沙特是什么地方?那是产油大国,他们都搞太阳能产业。
最后推荐一下能源资本论这本书。
现在是处于能源变革的重大时期。太阳能产业发展起来,包括我国就不怕别人用石油,天然气等掐脖子。
不说这件事是不是利好中国,也不说这个这个过程中我们能赚多少钱,只说这件事情的可行性。
以我国为例,按照比亚迪王传福的说法,如果中国1%的沙漠铺上太阳能电池板,火电厂可以都关闭,但风电和太阳能等,并不稳定,分布也并不均匀,如果要大规模的生产风电和太阳能,就需要足够多的国土和更大规模的自然资源。
目前中国最大的光伏发电基地,面积609平方公里(青海塔拉滩光伏电站),接近一个新加坡的面积大小。那你想想,如果新加坡要发展太阳能,有地方吗?同理,欧洲能把爱琴海的沙滩上都铺满太阳能板吗?
假如能,比如东欧也有很多荒地,但它们有特高压吗?有终端储电和消费系统吗?
中国的新能源相关企业,无论是一家电厂,还是一个电动车公司,又或者是一家电池、储电企业,背后的支撑,是整个中国的新能源系统,欧洲能否建立这样的系统暂时还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就算德、法能建立这样的系统,也无法扩展到更多地方,而中国可以将新能源系统,扩展到周边数十个国家。
老欧洲能把输电线驾到波罗的海三国吗,他们能协调这里面方方面面得利益关系吗?须知疫情期间他们连抗疫物资的分配都协调不了。
而目前中国仅特高压输电线路长度就已经接近3万公里了。
总之,我们要时刻记住欧洲只是一个各怀鬼胎的联盟,而不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
这里面的“代价”,恐怕就是欧盟里所有的穷兄弟!
光伏是一个不错的能源解决方案,但是对于欧洲来说,这其中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欧洲没啥太阳,也没有那么多的空地。去过欧洲的小伙伴都知道,欧洲并不是一个经常阳光灿烂的地方,尤其是从德国再往北的那块。要知道,德国的纬度就和我们的东三省差不多了,那边之所以没有那么冷,其实全靠的北大西洋暖流,但是那边实际上是没啥太阳的。
而要用光伏发电,最好的地方就是沙漠或者戈壁,大片大片的空地,还有长时间的光照而且很少有云雨天气。换句话说,对于欧洲来说,搞光伏最好的,离他们最近的地方是撒哈拉大沙漠。如果欧洲真的要大规模采用光伏,那么他们只能选择北非,选择撒哈拉(南欧地中海气候也可以太阳能发电,但是没有北非那么优越),这也就意味着跨地中海的超远距离送电,换句话说,这同样是中国的强项(超远距离特高压输电)。
第二个关键因素,就是光伏产业。现在全世界的光伏产业,中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从上游到下游,从研发到制造,中国在光伏产业的优势地位是垄断性的。欧盟如果不是嘴炮,而是真的要“将不惜一切代价重建太阳能制造业”,那我得好好看看是不是要找几个光伏上市公司买入股票了。
欧洲要重建太阳能制造业,就绝对离不开中国企业的支持。如果欧洲指望用太阳能代替俄罗斯的能源缺口,那么所需要的光伏相关的产品,将会是一个天量的数字。可以看到欧洲的能源结构里面,占比最大的为原油(32%),其次为天然气(26%),第三为煤炭(14%),太阳能对应的比例虽然一直在上升,但是才5%左右。
如果欧洲试图完全用太阳能补上俄罗斯的能源缺口(2020年欧盟自俄罗斯进口能源占总需求的24.4%),就是说需要在现有的太阳能发电量基础上增长到现在的6倍(占比30%)才能完全填补缺口(这还是不考虑未来的能源需求增长的情况下)。就算是欧洲发了疯一样的推广光伏,每年的发电量增长50%,也需要4-5年之后才能满足需求——不知道这几年欧洲打算怎么熬过去。
总结,如果欧洲真的选择光伏作为长期能源战略目标,对于中国来说是大好事,实际上意味着欧洲在能源上面被中国绑定。但是这个能源战略切换需要大量的投资,还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欧洲老百姓能不能等得了,欧洲领导人能否坚定推进下去,这都是问题。
都“不惜一切代价”了,为什么不直接买俄国天然气呢?
为什么不干脆把俄国拉进欧盟呢?
瓦克的西门子法单公斤晶硅耗电多少?没记错没有80度也有70多吧。咱们通威的是多少?50—55度。协鑫那个颗粒硅是多少?25度。就这一条,你欧洲从太阳能第一步就落后半个到一个身段。
行业某大佬说过,西门子法发明出来,人家德国人就没打算自己能扛多久,因为迟早被你中国人吃干榨净。这玩意不单单是个装置的问题,涉及到整个大化工的流程管理,这玩意,没个十年,你能把成本降下来。按照大佬的说法,到时候欧洲不仅仅需要进口一整套设备,还需要进口一批中国工程师了,这可能么?呵呵。
至于技术,没记错,隆基的Topcon已经两三次创造转换率世界效率了吧,迈为那边,HJT无铟镀层,表面微晶,基本都是围绕工艺改良来做的。我觉得,这才是中国体系可怕(让人恶心)的地方,它可能不会是最先发明一个技术的,但一定是吃的最透的(内卷 ),最终结果就是成本无限低(光伏产业组件的成本,10年下降了90%+),你让西方怎么活。
放几张乐山晶硅厂的照片结尾吧。大化工,现在全球,能搞得过中国的不多了(我指成熟体系的,咱们还有很多高精尖技术需要追赶)
我每天都在看到欧洲政客变着花样吹牛X。
我很久之前就强调了一个问题:新能源是制造业,旧能源是采掘业,新能源的扩大是以旧能源的增加为代价的,没有旧能源你新能源哪来啊?
你制造光伏的东西哪来啊?天上掉啊!
在新旧能源替代点没有出来之前,旧能源的依赖度是会加大的。
也成……你可以来华进口嘛,进口不消耗能源了,也不能说没错对吧。
建发电站需要发电设备,生产发电设备需要电,发电需要建发电站。
应该是从90年代末开始,南方某城的某种特殊行业就开始兴起。
后来又经历了一些外部原因,比如外来资本投资和经济危机,再加上不断的学习和洗牌,这个行业不断精进,甚至建立起自己独特的标准体系。可以说在当年大中华地区就没有一个能打的过的。可以说如果不考量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此行业是公开和合法的,制定了一定的劳动保护政策。只谈服务质量和性价比,称为世界第一都不为过。
后来的事,大家也知道了。倒在了政策风暴之下。
所以不惜一切代价,除非这个代价是政策打压。单纯靠市场行为,做梦。
老笑话了:
“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XXXXX”,你以为你是那个“我们”?不,你是“代价”。
在这个天然气价格飞涨的年代,我很好奇欧盟打算把什么人当作“代价”
光伏行业在职。
看到消息随手分享给了市场分析的同事,他压根没当回事:“他们年年这么说,我去年就看到过了。欧盟人工这么贵,怎么打得过我们。”
顺便说下,中国光伏产业世界第一,光伏组件top10的制造商几乎全都是中国厂商。除了欧盟之外,美国也在大力打压中国光伏产业,对国产光伏组件(新疆硅)开展制裁,有名气的厂商几乎全然在列。
可就算这样,我们还是技术和产量双双领先~
以我一个高中地理老师的浅薄知识看来,西欧大部分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雨雾天气多,不适合发展光伏。
不惜一切代价,包括和非洲中部互换领土么?
除了西班牙和法国南部,其他那个地方有太阳?
真厉害,真不戳。
欧洲尤其是西欧主要是海洋性气候,阴雨天多,那么用爱发电吗?
普及这么多的太阳能板照样不能解决欧洲的能源问题,我就问一个问题,太阳能这种发电形式储存的电能能驱动喷气式飞机吗?
空客民航机和台风、狂风战斗机都需要燃油的,哥,难不成您有办法用光伏板贴到喷气机上,而且让电能转化动能效率高到可以驱动喷气机?
重建要有用的话别人早建了。
太阳能电池原料太阳能级多晶硅片的生产几乎完全是在我国进行的,这是全球太阳能行业供应链的一个关键环节。
欧盟表示将不惜一切代价重建太阳能制造业,本来将是我国的机会。但美国横插一道、从中作梗。美国商务部本周一表示,将调查我国太阳能组件生产商是否通过在四个东南亚国家开展业务来非法规避太阳能关税。
美国能源部去年9月曾表示,到2035年,太阳能料可为美国提供40%的电力。美国太阳能行业协会此前向拜登政府表示:“太阳能产业实际上是在努力拯救地球。”该协会称:“关税只会是拦路石,阻碍太阳能部署的发展,破坏以更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燃料的努力。”
美国商务部表示,应总部位于加州圣何塞的太阳能组件制造商Auxin的要求展开了这项调查,该公司称中国太阳能组件制造商通过将生产转移到邻近国家来使其太阳能电池组件避开关税。
调查的结果可能导致对在柬埔寨、泰国、越南和马来西亚经营的我国公司生产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征收高额关税。
美国清洁能源协会主席Cornelius表示,预计今年美国将进口的太阳能组件中有约80%在这些国家生产,而可能被回溯征收关税的威胁将阻碍新项目的开展。该协会是一个代表风能、太阳能和能源存储行业的行业协会。Cornelius在与记者的通话中表示:“在可能持续150天的商务部审查过程中,处于规划中的一大批在美太阳能项目实际上将冻结。”他补充说,这一调查决定也将危及电网的可靠性。
这是拜登政府为实现两个相互冲突的目标而采取的最新行动。拜登政府一方面要振兴美国的太阳能组件制造等产业,以确保强大的国内供应,另一方面也希望加速向清洁能源转型,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这次陷入争议的是适用于我国制造的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组件的一套特殊关税。这些关税被称为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由奥巴马政府在2012年首次推出。该决策对一些我国太阳能公司征收50%至250%的关税。
调查可能会将这些关税扩大到使用来自我国的零部件、在柬埔寨、马来西亚或越南完成的电池和组件。
关税问题使太阳能行业产生了分歧,购买进口电池板的太阳能安装商与美国制造商之间产生了对立,后者希望得到保护,免受他们所认为的中国竞争对手低价出售产品的冲击。
Auxin首席执行官Rashid称:“多年来,中国太阳能生产商一直拒绝在美国对其产品公平定价,并且不遗余力地继续通过在这些关税不涵盖的国家建立业务规避关税,以低价损害美国制造商和工人的利益。”
然而美国太阳能行业协会主席Ross说,征收新关税实际上意味着,拜登政府实现让美国向更清洁能源转型目标的障碍多了一个。这个贸易组织的成员包括进口商和安装商。
Ross表示:“在太阳能价格不断攀升,项目延迟和取消不断增加的时候,这一错误举措将对美国的太阳能市场产生破坏性影响。”
美国可再生能源委员会表示,上述调查将抑制太阳能行业的投资,并导致裁员。
该机构总裁Wetstone表示:“可再生能源行业正非常努力地加快部署,以实现拜登政府的气候目标并避免气候变化的最严重影响,我们需要联邦政府齐心协力,通力合作。”
据开发商称,与许多行业一样,太阳能行业在疫情期间也面临供应链挑战,而俄罗斯入兵乌克兰的影响进一步推高了可再生能源项目价格。
作为全球太阳能行业供应链的一个关键环节,太阳能电池原料太阳能级多晶硅片的生产几乎完全是在中国进行的。
尽管美国公司可以生产未经加工的多晶硅,少数美国工厂还生产太阳能组件,但太阳能行业供应链的上述中间环节几乎完全依赖中国。没有一家美国工厂大规模地生产太阳能级硅片或电池。
许多产业已经从美国消失,转移到我国或其他国家,但太阳能市场的结构是独特的。
太阳能电池板的制造分为四个步骤。先把原材料多晶硅塑造成硅碇,即一种大的棒状晶体。硅锭被切割成纸一样薄的硅片,然后被加工成太阳能电池。最后,这些电池被组装成人们熟悉的模块,即电池板,放在屋顶上使用。
美国不具备晶圆或电池方面的重大产能,在过去十年,国内产业甫一萌生即惨遭挫折。
但是,有一些美国工厂能够生产也用于半导体的多晶硅,少数挣扎求存的美国制造商仍在生产太阳能组件。
美国公司可以完成相关流程中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步骤,不过无法完成中间的两个步骤,这种状况使得一些分析师认为,或许有可能重新连接起一条完全由美国掌控的供应链。
“美国的竞争优势是有多晶硅产能,” IHS Markit的清洁能源技术执行总监Zoco说。“没错,这是有可能的,但需要超越一个选举周期的非常明确的政策支持。”
一些像Auxin这样的公司认为,关税可以让美国的产业恢复元气。
周一的公告只标志着调查的启动,但独立研究公司ClearView表示,美商务部有“保护主义倾向”,暗示出有倾向性的前景,即让调查可以得出扩大反倾销关税是有必要的结论。
ClearView说,商务部有150天的时间进行调查,之后发布初步裁定,但如果决定征收关税,可能会追溯到调查启动时。
美国最大的公用事业级太阳能安装商SOLV Energy的首席执行官Hershman说:“持续的关税威胁构成了一个重大障碍,将拖延项目并推高成本。”
特朗普政府在2018年单独就太阳能行业征收了一套全球性的关税。在2月份的另外一项决定中,拜登政府延长了这些关税,但为了解决国内生产商和国内安装商之间的利益冲突,将可以进入美国而无需缴纳关税的太阳能电池数量增加了一倍,从而缩小了征税范围。
参考 华尔街日报
拿错剧本了。
欧洲的太阳能密度不行,也就阿尔卑斯以南,还有点样子,但也没优势。难不成要入侵撒哈拉?
当然,我们需要正确看待,国外领导人经常说的“将”、“准备”、“考虑”等词汇的含义。
官僚式吹牛而已,而且吹的还不大。
我们来看看欧盟之前就绿色能源吹的大牛是什么样。
欧委会2020年前公布一份“近海可再生能源战略”,旨在大幅度提升可再生能源使用率,预计到2050年欧盟整体海上风电产能将增加至300千兆瓦。欧盟将向该领域投资7890亿欧元,约三分之二用于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另三分之一用于发电设施建设。
看看,这个有方法,有预算,有时间,有目标的计划才叫合格的吹牛。
不过不知道为啥又改成太阳能了,是遇到技术问题了,还是因为风能和拜登那个1700亿的美国新能源计划撞车被迫取消换个方向了。
光伏这个产业本质是行业疯狂卷。
论卷,谁能卷得过中国呢?
准确说,新能源想代替传统能源,都是卷出来的红海。
光伏有多卷呢?一分钱一分钱的扣。
这个一分钱指的不是现在的一分钱成本,是全生命周期——25年的成本。
光伏想要代替传统能源,那必须实现平价上网。
现在的上网电价是多少钱呢?
煤炭价格还没大幅上涨的时候,一度电,西部地区大概是两毛到三毛五;东部地区高一点,但一般也就是三四毛。
而光伏呢?
在刚开始发展的时候,发电成本得一块钱以上,而这个一块钱并不是当期的,而是把全生命周期全算下来,一块钱以上。
怎么说呢?
就是,假设这块光伏板能发20年电,把每年发的电卖掉,得一块多才能打回成本。
拿手机圈能听懂的。
假如iPhone能用三年,买手机花了9000,那每年使用成本就是3000。
这时候出来了核聚变发电手机,内置巴掌大的芯片,你得花10万买,50年不用充电不用升级,每年使用成本是2000,比iPhone便宜了。
大概就是光伏发电成本的意思了。
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光伏产业是新能源产业关键的一环。
我国能源结构是富煤贫油少气,虽然说富煤,但其实人均一算,也跟美帝差不多。
更不用说石油和天然气了。
基于我国庞大的能源需求,虽然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但我国也是前十的产油国。
——就是这么夸张。
于是光伏开展了十年的进化——国家引导的进化。
我国把这个叫“领跑者计划”。
这个计划像吃鸡游戏里面的毒圈,厂商必须在下一年毒圈缩小之前,努力提升发电效率,降低LCOE—全生命周期成本—。
领跑者计划要求的度电成本从1块到0.85到0.65,最后没记错的话,到0.35。
这要求光伏全产业链价格的降低。
从2010年到2014年,光伏电池转换效率进步缓慢。领跑者推动之后,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将以每年0.5%至1%的速度进步,60型组件功率每年按20瓦至30瓦的速度进步。2015年至2018年四年时间组件主流功率差不多增加100瓦,同时促进了技术呈现百花齐放局面。
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的同时,也驱动竞价上网,加速度电成本的下降。相比2015年首批领跑者计划大同光伏基地电价0.95元,二期部分领跑者基地电价的下降幅度超过了50%。“总体来说,由于采用应用成本更低的技术,‘领跑者’加快了光伏发电平价上网的进程,行业对于更低的度电成本越来越有信心。”隆基股份总裁李振国表示,在“领跑者”之前,行业虽然一直在发展,但产业升级相对比较缓慢,同时低效产品不能退出市场。“领跑者”通过设置门槛,先进技术得到了推广,引导产业快速升级。
但光伏不容易,你们可以把光伏理解成一个大片的反向发光二极管。
也就是——低端半导体
发光二极管是电→光,光伏电池片是光→电。 它得用半导体设备生产,不管是PVD还是ALD。 210mm的光伏电池片,其实就是12寸硅晶圆削掉了四个圆角。
156mm的,是8寸,182则是10寸。
从薄膜到多晶硅到单晶硅,从纱线到金刚线,从ASF到PERC,以及现在的块状硅到颗粒硅。
所有设备都实现了国产化,所有,除了极少零件—比如真空泵—依赖海外。
因为设备成本关系到折旧,折旧意味着生产成本的提升。
每一轮产业变革都只是提升一两个光伏转换效率百分点,或是降低生命周期成本一两个百分点,但每提高1个百分点,意味着LCOE能降一大截。
——也就能在光伏这个标准件市场上多一分赢面。
死了一片企业,比如做薄膜的汉能,在进入晶硅年代后,太阳能业务一蹶不振;无锡尚德破产,创始人一度是中国首富。
血海。
欧洲能卷得过?
我不太信。
40年前中东石油危机的时候美国人就出过这一招。不过并没有什么用。
但是现在有个好处,光伏发电的成本掉下来了。
然而。光伏发电的成本掉下来了,不等于欧洲人做光伏发电的成本掉下来。可能他的企业运营成本是中国公司的几倍。这样的企业难说有竞争力。
而且俄国出口到西欧的石油天然气用来发电的只是一部分而已。
全球前20大光伏厂,除了SunPower和FirstSolar两家美国公司,其他都是中国的。光伏他就是个制造业。类似你打红警爆兵。10000个动员兵就是可以吊打区区几辆幻影坦克的。
欧洲人确实有技术,尤其是做设备。但是全产业链压低成本才是关键。我就看他们要闹腾多久。
Anyway,祝他们好运。
梅耶博格又要造做片子的设备了?
topcon工序太多,来救一把hjt吧。眉山通威的三条hjt线停产之后,还在玩hjt的可是人人自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