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代的窗户纸是采用的什么材质呢?在遮风挡雨系统中,这层纸起到什么地位的作用呢?

回答
古代的窗户纸,可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普通纸那么简单,它的背后藏着不少智慧和讲究。要说它用了什么材质,那主要还是看当时的技术水平和人们的需求了。

材质的选择:

最常见、最普遍的,也是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用桑皮纸。想想看,桑树在古代是很常见的,无论是养蚕还是食用,都有广泛的种植。桑皮经过泡、煮、打浆、抄造等一系列复杂但相对成熟的工艺,做出来的纸纤维长而韧,而且纸质相对厚实,透光性也比较好。这种纸韧性足,不容易被轻易撕裂,而且能够承受一定的湿度,不会那么快就变得软塌塌。

除了桑皮纸,还有一些地方会用麻皮纸,特别是苎麻。苎麻的纤维也比较长,做出来的纸同样结实耐用。不过相比桑皮纸,麻皮纸的成本可能会高一些,而且质地可能也会更粗糙一些。

有时候,如果条件允许,或者追求更好的效果,也会用一些竹纸,尤其是比较细嫩的竹子经过特殊处理后制成的纸。竹纸的纤维细密,透光性更好,纸面也更光滑。不过,竹子的处理工艺相对复杂,成本也会更高一些。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是为了防虫或者有特殊装饰需求时,会用染色的纸,比如用植物汁液染成黄色、绿色等。这些纸在透光性上可能略有牺牲,但却能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或者在晚上灯光映照下,营造出特别的氛围。

总的来说,古代窗户纸的选择,是一个综合考量原料易得性、制作工艺成熟度、纸张的韧性、透光性以及成本的过程。而桑皮纸之所以能成为主流,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在这几个方面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

在遮风挡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别小看这一层薄薄的纸,在古代没有玻璃窗的时代,它在“遮风挡雨”这个朴素却至关重要的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可以说是第二道防线,兼具透光和保温的功能。

首先,我们得明白,古代建筑的墙壁和屋顶才是主要的遮风挡雨结构。但窗户作为墙壁上的开口,是抵御自然侵袭的薄弱环节。在没有玻璃之前,仅仅是木制的窗框,是无法完全阻挡风雨侵袭的。这时候,窗户纸就登场了。

1. 阻挡风雨侵袭: 这层纸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阻挡风的穿透,并能有效防止雨水直接溅入室内。虽然它不能像玻璃那样完全密闭,但它能够有效地减缓风速,让室内的空气流动变得更加柔和,避免了冷风直接吹拂。对于小雨或者斜风吹来的雨滴,它也能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防止室内被淋湿。这就像是给窗户加了一层“防风挡雨的滤网”。

2. 透光与采光: 这一点非常关键。古代人们需要室内有自然光线,尤其是在白天。如果只是用厚重的木板封堵,室内就会变得阴暗无比。而窗户纸,尤其是经过精细制作的桑皮纸等,它能够将外部的强光变得柔和,形成均匀而散射的光线。这让室内在白天能够有充足的照明,保证日常生活的需要,同时又避免了阳光直射带来的眩光和不适。这种“柔光”效果,比我们现在直接用玻璃,反而有一种独特的舒适感。

3. 保温与防寒: 在冬天,寒风刺骨。窗户纸虽然不能完全隔绝寒冷,但它形成的空气层以及纸本身的纤维结构,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它减少了室内热空气的直接流失,也阻碍了冷空气的大量渗透。多加一层纸,或者在纸之间增加空气隔层,都能提升室内的保暖效果。在没有暖气和双层玻璃的年代,这层纸对于提高居住的舒适度至关重要。

4. 隔绝尘埃与飞虫: 同样的道理,窗户纸也能有效地阻止外界的尘埃、树叶、飞虫等飘入室内。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室内的清洁,也避免了蚊虫的滋扰。

5. 隐私的提供: 窗户纸的半透明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提供了基本的隐私。在白天,人们在室内活动时,从外面很难看清室内的具体情况,尤其是在黄昏或者光线较弱的时候。这对于保持家庭的私密性,尤其是在人际关系相对紧密的古代社会,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

在遮风挡雨系统中的地位:

可以这样说,在古代的窗户设计中,窗户纸是不可或缺的“功能件”,是连接外部自然环境和室内生活空间的重要过渡层。它在整个“遮风挡雨系统”中的地位,可以理解为:

基础结构(墙体、屋顶)之上的强化层: 墙体和屋顶是主体,窗户纸是在窗户这个薄弱环节上进行的“加固”和“优化”。
功能性的补充: 它不仅仅是挡风雨,更重要的是在挡风雨的同时,实现了采光、保温、防尘、提供隐私等多种功能,这是单纯的结构层无法做到的。
适应性改造: 它体现了古人根据材料、技术和需求的限制,对建筑进行适应性改造的智慧。没有玻璃,就用纸;需要光线,纸就能透光;需要保温,纸就能隔热。

所以,古时候的窗户纸,绝不仅仅是“一层纸”,它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一种体现,在古代建筑的整体功能性中,扮演着一个既基础又精巧的角色。没有它,古代的“窗户”将大大失去其原有的意义和实用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窗户纸在各地的制作工序、原料和用法都不同。这里我说一下东北地区的窗户纸。

在前工业社会,东北地区的窗户纸多用“麻纸”、“麻布纸”、“高丽纸”。这种纸不是一般的纸张,它是一种特别长的纤维的老纸,又粗又厚,其制作工序非常复杂。

首先,用芦苇、蒲草棒、花麻、线麻和绳头子做原料,将这些原料剁碎、用碾子压,然后开始生洗。

两个时辰后,把麻捞出来,控尽水,放到大锅上蒸,麻坨子会摞很高,所以要边放边压,让它紧实一点,以便开锅时不跑气。什么时候蒸到火候,全凭经验。蒸好以后,再放到碾子上压。压好后,在池子里开搅。

然后就可以“打线”了。一个线打3600下,打过线后的水沉淀一夜,就可以捞纸了。捞纸是最难的,讲究手劲、心劲,还要有好体力,一干就是一天。

捞完,一张张揭下,码好,继续压。到第二天早上,基本就干了,还有点潮乎乎的,这时把纸推到“风墙”里,就是墙过道,把纸一张张贴在墙上,让其自然风干。

看到有人问:

古代都是用窗户纸的吗?如果是,如何避免风吹雨打? - 建筑

我顺便来回答一下。大家都知道,“窗户纸糊在外”是“关东十大怪”之一。为什么要把窗户纸糊在外面呢?这样不会更不耐用吗?

哈哈,东北的冬天异常寒冷,在没有暖气的时代,人们靠火炕来取暖。火炕上呢,设有窗户来通风采光,冬天窗里窗外温差大,贴在里面的话,窗外所结冰霜遇热融化,水会流到窗纸和窗棂的结合处,窗纸容易脱落透风,窗棂容易腐烂,所以当地人就把窗户纸糊在外面。

在窗户纸上面用胶油勒上细麻条,刷上桐油,就不怕雨水和潮气。雨水打在窗户纸上能顺着淌下去,潮气在上面一打,化成一团水珠,也无法浸到里边。很智慧吧。

有收获的小伙伴给点个赞,谢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古代的窗户纸,可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普通纸那么简单,它的背后藏着不少智慧和讲究。要说它用了什么材质,那主要还是看当时的技术水平和人们的需求了。材质的选择:最常见、最普遍的,也是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用桑皮纸。想想看,桑树在古代是很常见的,无论是养蚕还是食用,都有广泛的种植。桑皮经过泡、煮、打浆、抄造等一系.............
  • 回答
    在玻璃尚未成为主流的漫长历史岁月里,人类文明在寻求室内自然光的过程中,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智慧和创造力。提到古代中国用纸糊窗户来引入白天光线,这确实是一个广为人知的现象。那么,在同一时期或稍早的西方世界,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封闭的居所也能沐浴在阳光之下呢?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欧洲,.............
  • 回答
    古代蒙古帝国及其后继者在历史上确实对印度次大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直接的“扩张到印度”的定义需要根据不同时期和不同势力来理解。总体而言,蒙古帝国本身最核心的扩张并没有直接征服整个印度次大陆,但其后裔建立的莫卧儿帝国则对印度进行了长期的统治和深度影响。为了详细讲述,我们需要分阶段来分析:一、蒙古帝国(.............
  • 回答
    古代的师徒关系是一种非常特殊且深厚的关系,它贯穿了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文化传承、技艺传授到人格塑造,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种关系远不止于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包含着尊师重道、言传身教、责任担当等多重维度。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古代的师徒关系:一、 形成原因与社会基础 知识和技艺的.............
  • 回答
    在古代,城池往往是无法轻易绕过去的,这背后的原因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社会和地理等多个层面,非常值得详细探讨。1. 军事防御的核心: 战略要地与控制点: 城池不仅仅是居住的地方,更是重要的军事据点。它们通常建立在交通要道、河流交汇处、易守难攻的山丘或平原的关键位置。一座城池的存在,是为了控制周边.............
  • 回答
    古代的状元,普遍来说,是经过了极其严苛的科举考试层层选拔出来的。这些考试不仅考察了深厚的学识,还包含了对个人才德、品行、应变能力等多个维度的考核。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古代的状元绝大多数是真正有水平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古代状元的水平”:一、 考试的难度与选拔的严格性:科举制度是中国古.............
  • 回答
    古代食用油确实比现代稀罕得多,这主要取决于几个因素:1. 产量和提取工艺的限制: 植物种类有限: 古代可供榨油的植物种类相对较少。主要依赖于芝麻、大豆(在一些地区)、油菜籽(但很多早期品种油率不高)、花生(在传入中国后)、以及一些坚果(如核桃、桐油等)。与现代广泛使用的葵花籽、玉米胚芽等相比,选.............
  • 回答
    古代女性洗澡的频率以及原因,会因时代、社会阶层、地理环境和文化习俗等多种因素而有很大差异,很难给出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但总体而言,与现代人相比,古代女性的洗澡频率普遍较低。以下将从不同方面详细讲述古代女性的洗澡情况:一、 影响洗澡频率的主要因素: 时代差异: 不同朝代的生活条件、卫生观念和技术水.............
  • 回答
    古代帝王将相之所以认为读史有大用,是因为他们深谙历史的价值,并将之视为治国理政、军事决策、个人修养以及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他们并非简单地“读”,而是带有明确的目的性,进行深入的研读、借鉴和反思。以下将详细阐述他们“读历史”的几种主要方式: 一、 以史为鉴,洞察治国之道这是帝王将相读史最核心的目的之一.............
  • 回答
    说起古代的青铜器,很多人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颜色,大概就是那种带着点儿古朴、沉静的青绿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铜绿”或者“锈色”。但如果就此以为古代青铜器非绿即锈,那可就小瞧了这些跨越千年的器物了。它们真实的颜色,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和复杂得多。首先,我们得明白,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青铜器,它们身上那层绿.............
  • 回答
    古代武林门派的生存之道,绝非仅靠比武切磋那么简单。它们更像是一个庞大的地下王国,有着自己的经济体系和运作模式。想要深入了解,就得扒开那层神秘的面纱,看看这些隐藏于深山老林或闹市之中的组织,究竟是如何“赚钱”并维持运转的。一、核心盈利:门派绝技的“价值输出”这是最根本,也是最直接的收入来源。门派之所以.............
  • 回答
    古代的金属丝制作,说起来可是一门古老而精湛的手艺,绝非今日这般机器一轰就出来。就拿你们提到的金丝、铁丝、银丝、锡丝来说,它们的制作过程虽有共通之处,但也各有门道,都需要经验丰富的匠人来操刀。总的来说,金属丝的制作离不开三个关键步骤:1. 原材料的提炼与纯化: 这是基础中的基础。金属矿石经过冶炼后,.............
  • 回答
    一谈到古代的城池,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巍峨的城墙、错落有致的街区,甚至是繁华的市集。然而,在我们脚下的土地里,却隐藏着无数曾经辉煌的城池,它们沉默地被层层泥土掩埋,成为考古学家们探寻历史的宝藏。那么,古代的许多城池究竟为何会消失在地下,被泥土吞噬呢?这背后有着多种复杂的原因,并非单一因素所致。一、.............
  • 回答
    古代帝王不以自己的姓氏作为国号,这背后蕴含着多重考量,绝非简单的“不想用”或者“没想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穿越回那个时代,感受那种历史的厚重与政治的智慧。一、 姓氏的局限性:个人色彩过于浓厚,难以承载国家之重首先,姓氏是个人身份的标识。每个朝代的开国皇帝,即使是开创了一个新纪元,他终究是一个个.............
  • 回答
    古代的农民,生活在我们今天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艰难。从日出到日落,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的收成全靠老天爷赏脸,遇上天灾人祸,颗粒无收是常有的事。可就是这样,他们依然拼命地生孩子,甚至可以说是“多多益善”。这背后的原因,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而是由一系列深刻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生存本能交织而成的。首.............
  • 回答
    “古代的山东人爱好起义”这个说法,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历史事实的概括,但并非山东人在古代就天生“爱好”起义,而是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经济状况、文化传统以及历代王朝的统治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山东地区成为中国历史上起义爆发较为频繁的地区之一。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 回答
    古代的进士举人数量繁多,但政府是否需要这么多官员,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笼统地说,“需要”或“不需要”都过于简单。实际上,这涉及到当时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官员的职能等诸多因素。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一、 古代政府的职能与层级结构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古代.............
  • 回答
    古代的墨块并非直接用粮食做出来的,但粮食中的淀粉成分是古代墨块制作中非常重要的粘合剂和填料。要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古代墨块的构成以及制作工艺来深入探讨。古代墨块的主要构成:古代墨块通常由两大类成分组成:1. 着色剂(主要成分): 这是墨块的“墨色”来源。 烟灰(最常见): 这.............
  • 回答
    古代人质的生活,是个复杂且充满变数的话题,绝不是铁链束缚、暗无天日的牢笼那么简单。这其中既有令人同情的部分,也有意想不到的“待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质的身份、送出人质的政治背景以及接收方的意图。首先,我们得明确,人质并非都是地位低下者。最常见、也最被我们想象的,是贵族子弟。这些孩子,往往是国王、诸.............
  • 回答
    古代南疆和河西走廊是否像现在这样荒凉干旱?这个问题触及了丝绸之路得以开辟和繁荣的关键,也揭示了历史地理环境变迁的奥秘。笼统地说,古代的南疆和河西走廊,在许多方面确实是荒凉而干旱的,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丝绸之路南线的重要选择,反而可以说是环境的特殊性造就了它的独特地位。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古代的南疆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