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净空法师称玩电子游戏当「下十八层地狱」?

回答
净空法师将玩电子游戏比作“下十八层地狱”,这一说法在佛教界乃至更广泛的社会群体中都引发了相当的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个观点,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净空法师的佛教思想体系、他对电子游戏的看法,以及将这种看法与“十八层地狱”这一佛教概念进行关联的逻辑基础。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净空法师是一位以弘扬净土宗为主的僧人,他的核心教法是劝导人们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此了脱轮回之苦。在他的教义中,世间的种种诱惑和烦恼都被视为轮回业力的根源,而能够帮助人们断恶修善、增长善根的法门,则是导向解脱的正道。

那么,为什么净空法师会将玩电子游戏定性为“下十八层地狱”呢?这并非简单的道德谴责,而是基于他对于现代人沉迷电子游戏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的观察,并将其与佛教的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等核心观念相联系。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1. 沉迷的危害与业力积累:

净空法师认为,现代电子游戏往往设计得极其吸引人,能够轻易地勾起人们的贪、嗔、痴等烦恼。长时间沉迷其中,会导致:

耽误正事,荒废生命: 游戏会占据人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得本应用于修行、工作、学习、照顾家人等“善业”的时间被严重挤占。净空法师强调,人生难得,暇满人身是修行的大好机会,一旦沉迷于虚幻的游戏世界,就等于放弃了宝贵的修善机会,白白浪费了生命。从佛教的因果论来看,不修善业,反而沉溺于虚妄,等同于在为将来的苦难播种。
增长贪欲与执着: 电子游戏常常通过升级、获得虚拟道具、积分排名等方式来满足玩家的控制欲和占有欲。这种不断追求“拥有”和“进步”的模式,会极大地强化人们内心的贪欲和执着。在净空法师看来,贪欲和执着是轮回的根本原因之一,越是执着于虚幻的事物,就越难以从轮回中解脱。
引发嗔恚与负面情绪: 游戏中的挫败感、竞争失败、被他人攻击等情境,容易激起玩家的嗔恨心和烦躁情绪。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中,不仅损害身心健康,更会在潜意识中造下恶业。佛教认为,嗔恨是极重的烦恼,会招致恶报。
产生幻觉与颠倒见: 游戏世界往往是虚构的、夸张的,有时甚至包含暴力、血腥等内容。长期沉浸其中,容易使人的心识与真实的世界产生隔阂,甚至将游戏中的逻辑和价值观带入现实生活,形成颠倒的认知,分不清虚幻与真实,这与佛教所追求的“觉悟”背道而驰。

2. “十八层地狱”的象征意义:

“十八层地狱”在佛教中并非一个简单的物理空间,而是对众生在轮回中可能遭受的各种痛苦状态的一种象征性描述。这些痛苦源于众生自身的恶业,例如悭贪、嗔恚、邪见、杀生等等。净空法师将玩电子游戏比作“下十八层地狱”,其核心在于强调沉迷游戏的后果之严重,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业力轮回的痛苦。

沉迷者如同被无形锁链束缚: 游戏中的虚拟奖励和乐趣,如同一种精神的“毒品”,让玩家身不由己,无法自拔。这种身不由己的状态,在净空法师看来,与被地狱的业力所束缚,无法逃脱的众生有相似之处。他们被游戏所控制,失去了自由意志,被迫在虚拟世界中“受苦”(尽管这种苦是精神层面的)。
精神上的“无间”与“煎熬”: 尽管不是肉体上的酷刑,但长时间沉迷游戏的玩家所经历的精神上的空虚、焦虑、以及对现实生活的疏离感,也可以被视为一种精神上的“煎熬”。这种煎熬不断消耗着他们的生命能量和积极性,使其难以看到解脱的希望,如同在地狱中承受着无休止的痛苦。
为未来恶业埋下种子: 更重要的是,净空法师强调的是,沉迷游戏的过程,是在不断播种未来的恶业。因为贪恋游戏而忽略善行,因为游戏中的负面情绪而种下嗔恨,因为沉迷虚幻而产生邪见,这些都将成为未来堕入恶道、遭受真实地狱之苦的潜在原因。因此,他用“下十八层地狱”来形容这种由内而外的沉沦与恶化过程。

3. 对比与警醒:

净空法师提出此说法的目的,更多的是一种强烈的警醒和劝诫。他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极端化的比喻,让人们认识到沉迷电子游戏的严重性,从而产生敬畏之心,远离这种可能导致身心败坏的恶习。他强调的不是游戏本身,而是游戏所引发的人心状态的改变,以及这种改变对生命方向的扭曲作用。

从这个角度看,净空法师的说法是一种非常有力的“方便法门”。在佛教中,为了度化众生,佛菩萨有时会采用非常规的、甚至听起来“吓人”的说法,来打破众生的习气和愚痴。他可能认为,用“十八层地狱”这样直观且具有震慑力的概念,能够比仅仅说“玩游戏不好”更能引起人们的警觉。

然而,对这一说法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或不同解读的视角:

过于绝对化和标签化: 将所有玩电子游戏的行为一概而论为“下十八层地狱”,可能过于绝对和标签化。并非所有接触电子游戏的人都会沉迷,也并非所有游戏都具有如此强大的负面影响。一些游戏在设计上也可以起到益智、放松、社交等作用。净空法师的说法可能忽视了游戏的多元性,以及个体在游戏中的选择和自控能力。
可能引发过度恐惧或误解: 对于不了解佛教教义的普通人来说,这样的说法可能引起不必要的恐惧,甚至对佛教产生负面印象。他们可能会认为佛教是“守旧”的,或者“不近人情”的,而未能理解其深层寓意。
缺乏具体的“度化”方法: 仅仅指出问题的严重性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虽然净空法师一贯提倡念佛等方法,但对于如何帮助沉迷游戏的年轻人走出困境,除了劝诫之外,或许还需要更具体的引导和支持。

总结来说,评价净空法师“玩电子游戏当‘下十八层地狱’”的说法,需要理解其背后的佛教逻辑和教育意图。 他并非是在字面上说玩游戏就会立刻进入地狱,而是以一种强烈的比喻,来揭示沉迷电子游戏所带来的精神上的堕落、业力上的积累以及对生命方向的严重扭曲,这些后果在佛教看来,都是通向轮回痛苦的“地狱”之路。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警示意义的说法,提醒人们在享受虚拟世界带来的短暂快感时,要警惕其背后可能吞噬我们生命能量和善根的巨大风险。当然,在接受这一观点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理性和辩证的态度,区分游戏的本身与人对游戏的沉迷程度,并理解佛法“慈悲”与“智慧”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而非简单地制造恐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准备开发一个游戏,游戏内容就是鼠标点一下就能拯救一亿人,如果你不想动手,还可以增加一个自动模式,每秒自动拯救一亿人。

有了这个,以后再十恶不赦的人,玩两把该游戏,往日罪业就能一笔勾销,就能直接功德多到溢出,就直接能肉身成圣,立地成佛,直达天堂。

名字就我都想好了,就叫《全自动功德生产工作室》英文名《automatically producing merits studio》。

未来还会推出其他宗教dlc,比如神道教,美式政治正确等。被拯救的对象也可以选择,无论是大兵瑞恩还是小猪佩奇,甚至是电线杆上的麻雀,应有尽有。

有此以后,所有人都能实现功德圆满,真的可以做到地狱空荡荡,地藏菩萨也能好好放放假。

功德无量,功德无量。

user avatar

净空法师:

“佛祖啊!那些玩家在游戏里杀人放火,商家制作这种游戏,到底算玩家的罪大呢,还是游戏厂商的罪大?”

佛祖没说话,给他一把扫帚,让他扫庭院去。

净空法师扫了一天又一天,扫了不知几个春秋,终于大彻大悟,拜倒在佛祖面前:

“我明白了,玩家只图一时开心,商家只是为了赚钱,都无害人之心。而我却无中生有,犯下口业,是我一个人有罪呀!佛祖让我扫地,就是为了使我觉悟,清净自己的内心,现在我完全觉悟了!”

佛祖无语,无喜,亦无怒,一指庭院,仍要他去扫地。

净空法师扫了一天又一天,扫了不知几个春秋,再也悟不出别的了。只好祈求佛祖明示,为什么要他一直扫下去呢?

佛祖:“嫌你吵。”

user avatar

咒人下地狱 这是造了口业,论罪该 下拔舌地狱。

user avatar

十八层地狱其实就是天堂啊

比如说有人死后这么个地方,大家志同道合。可以交流各种爱好。一起打游戏,一起喝酒吃肉。谁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对一个热爱生活,喜欢漂亮姑娘,没肉不开心的吃货,最好的归宿不就是他们所谓的十八层地狱么。

再比如说有个地方,里面的人不吃肉不打游戏,整天装清高将大道理装清高逼。张口闭口全是人鬼不通的屁话或者阿弥陀佛。说话不动脑子,被叮了不能拍蚊子,走路不能踩蚂蚁,不能玩游戏,玩手机,不能看漂亮姑娘,不能一起研究各国动作片,不可以吃或者想烧鸡,卤鹅,红烧肉,酱肘子,卤煮火烧,红焖羊肉,白切鸡,椒麻鸡,大盘鸡,溜肥肠,牛肉火锅,水煮肉片,酸菜鱼,酸菜炖排骨,烤鸡骨架,酸菜猪肉馅饺子……

你管这个叫极乐世界?

去你的吧

user avatar

如果杀虚拟命都为恶,那古往今来的猛将能人都去了地狱。

阎王:你们别过来啊!

user avatar

如果马化腾用一个亿让他代言LOL,你猜他会说什么?

user avatar

懂了,这意思是玩游戏的死了之后还可以挑战名为地狱的肉鸽是吧。

而不玩游戏的老和尚死了之后只能去玩名为天国的扫地模拟器。

user avatar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阎罗殿开组,24=1来个dps,新鬼别来…

user avatar

太可怕了,玩游戏都在十八层,要杀生岂不是好几百层!要杀人岂不是好几千层!!!

这么看来,世界上最惨的是杜蕾斯员工,恐怕恐怕得在地核里赎罪到地老天荒

user avatar

我觉得我有必要解释一下,正好这个问题几年前我也听到过,对网上别人口中净空法师的观点很不赞同。但是当我看到原版视频的时候。我才知道是被人断章取义了。

法师的本意是,玩游戏就是玩游戏,跟生活和心念要分开,不要把生活当成游戏,更不要把游戏当成生活。

这么说吧,如果你深刻的明白游戏里的东西只不过是一堆数据,你玩他只不过是消遣,那没有问题,不过尽量少玩。但是你把游戏里面打打杀杀的东西当成发泄的工具,脑袋里想着泄愤,那就是不对的,所以一切皆是看“起心动念”的,不知道这么说各位能不能明白。

user avatar

以前的回答删了。当时见解还有不足。

请看杀戒具缘,全部满足就是犯戒,部分满足就是持戒不圆满。世尊教诲,修行人以戒为师以苦为师。普通人以净业三福第一福为师。

不 杀 戒
●释 名
断命曰杀,有情曰生。断有情命,是曰杀生。
堕胎胎儿死,犯杀戒。自杀亦犯杀戒,与杀人罪同。

●制 意
一、由杀生害命,罪业深重,不堪入道。
二、杀害众生,违背大悲心故。
三、背恩养故,众生皆我过去生中父母故。
四、伤善缘故。此生结冤,后世不相度故。
五、悉具佛性,应敬不轻,岂可杀害。
六、违背菩萨无畏施故。
七、乖四摄行故。以杀害众生则不得摄化故。
八、杀生夺命,超过盗其所有一切极多极贵之珍宝钱财故。
九、依众生故,乃得成佛,杀生何依。
十、三世诸佛法尔不杀众生故。

●次 第
一、人道应具恻隐之心,菩萨万行,以大悲为本,为存人道及万行之本,先须戒杀。
二、有情所重,莫过性命,为救物命,先制杀戒。

●具 缘
具五缘成犯
一、是众生。
二、众生想。
三、起杀心。
四、兴方便。
五、命断。

●轻 重
◎有逆罪、重罪、轻罪之分:
一、杀父母、和尚、阿阇黎、阿罗汉为逆罪。
二、杀人为重罪。
三、杀畜生为轻罪。
◎又就
一、能杀心(痴重、嗔贪次之。)
二、所杀生。
三、所用杀法。
而罪报轻重不同。(注:此指犯戒后果报,不是指犯戒罪)

●开 遮
开缘有三:
一、为救多数之人。
二、为救三乘圣贤,以慈悲心杀害凶徒,宁自犯杀戒堕入地狱,而不令此恶人犯五逆罪。
三、狂乱心(即严重之精神病),见火而捉,如金无异,见粪而捉,如栴檀无异,乃名为狂。较此轻者仍为非狂,犯戒则得重罪。

●犯戒果报
◎杀 生
一、堕三恶道。二、若生人中,多病短命。
三、所感外物,皆少光泽,不久住故。
四、心常怀毒,世世不绝。
五、心怀恐怖。
六、恶梦。
七、众生憎恶。
八、命终之时,狂怖恶死。

●持戒果报
◎戒 杀
一、戒杀即为修无畏施。
二、慈心增上,烦恼减少。
三、断灭嗔心,蠲除热恼。
四、少病、长命。
五、众生亲近,鬼神守护。
六、常无恶梦,寝觉快乐。
七、解除怨结,广结善缘。
八、无恶道怖,命终生天。
九、于未来世,富贵自在。
十、受持五戒,若念佛发愿,则必往生净土。(以下四戒例此)

●对 治

修慈悲行(参阅三忍三慈)

应起十种心(概分一切众生为十种类,于十种众生发十种心。)

一、安稳心。于恶行众生,欲令住善行故。

二、乐心。于受苦众生,欲令乐具不尽故。

三、慈心。于怨憎众生,不念加报故。

四、悲心。于贫穷众生,欲令远离彼苦故。

五、怜悯心。于享乐众生,欲令不放逸故。

六、利益心。于外道众生,欲令转信佛法故。

七、守护心。于同行众生,欲令不退转故。

八、我心。于一切摄菩提愿众生,取如己身故。

九、师心。观彼众生,求大乘道,进取积集, 具足功德,我当遵之如师,从学或私淑之也。

十、尊心。观彼众生,求大乘道,进取积集,具足功德,我当尊重恭敬,不可轻视也。

user avatar

魔王波旬说:“到你末法时期,我叫我的徒子徒孙混入你的僧宝内,穿你的袈裟,破坏你的佛法。他们曲解你的经典,破坏你的戒律,以达到我今天武力不能达到的目的。

user avatar

有素不信佛事者,死后坐罪甚重。乃倾其冥资,延请僧鬼作功课,遍觅不得。问人曰:“此间固无僧乎?”曰:“来是来得多。都发往酆都了。”

再来几个地狱笑话

一人以幼子命犯孤宿,乃送出家。僧设酒款待,子偶撒一屁甚响,父不觉大恸。僧曰:“撒屁乃是常事,何以发悲?”父曰:“我想小儿此后要撒这个响屁,再不能够了。”

老僧往后园出恭,误被笋尖搠入臀眼,乃唤疼不止。小沙弥见之。合掌云:“阿弥陀佛,天报。”

有买粪于寺者,道人索倍价,乡人讶之。道人曰:“此粪与他处不同,尽是师父们桩实落的,泡开来一担便有两担。”

僧临终嘱其徒曰:“享祀不须他物,只将你窟臀供座足矣。”徒如命。方在祭献,听见有人叩门。忙应曰:“待我收拾了祭器就来。”

user avatar

在游戏里杀人等于在现实中杀人,要下地狱,那么在游戏里救人不也等于现实中救人了?

所以大家要多玩圣骑和牧师。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