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并没有。只要自己争气,没人会瞧不起。
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布鲁明顿分校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交换时,老板喜迎新人请实验室吃饭。由于第一次出国,不知道一个“menu”就是一个套餐的意思,于是按照平时的饭量点了两个汉堡和一个炸鸡,一看价格还挺贵,反正是老板请客,心慈手软就不点饮料了,喝点冰水就行。
上餐之后才发现居然是一个汉堡+一份薯条+一大杯可乐,又一个汉堡+又一份薯条+又一大杯可乐,一大坨炸鸡+又又一份薯条+又又一大杯可乐。为了不浪费食物,硬是一口一口一口一口一口一口,和其他人同步吃完了。
同实验室的博士博后实验员们有的连一份都吃不完,满座皆惊叹于中国人的饭量,惊讶于应该看上去不大的胃怎么能装得下这么多食物,粗略估算食物所蕴含的巨大能量,联想到我穿着短袖短裤在4度冷室做了一个下午的实验,纷纷认为气功应该是真实存在的。
无脑崇尚体力的美国人民们纷纷折服于中国人深不可测的体能。
在巴黎综合理工的有机合成实验室读研时,每个月有一个周五下午是酒精日,教授、博后、博士们会轮流请大家喝酒精饮料。我参加的第一个就近日刚好就是带我的法国本地宁博士请客,一向民族自豪感很强的他竟然带来机箱意大利红酒,并生成比法国的任何红酒都好喝。实验室也没有意大利人,不知是何居心。
大家先是你一杯我一杯,然后是你半瓶我半瓶地边喝边聊了起来。其实平时也差不多,只不过是喝咖啡聊天,酒精日换成了酒精,反正不做实验就对了。最后一箱快见底了,教授们大都勉强还能维持体面,同学们基本上都只能摇摇晃晃地走路或者干脆趴在会议桌上睡觉了。这时有位同学问酒精喝进去之后为什么会这么兴奋。我告诉她乙醛会刺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她问喝进去的不是酒精么,于是我把酒精分解成乙醛再分解成乙酸的过程在会议室的大黑板写了下来,又把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的过程画了上去。
过了个周末,星期一一早,大家都在围着黑板讨论,这是什么时候谁画上去的什么玩意?并且纷纷论证这种合成路线虽然看着很有道理,但是有很多槽点多么地难以实现。我毫不犹豫地跑回宿舍,拿来了巨厚的影印版《lehninger principle of biochemistry》摊开在他们眼前。
崇尚智慧和理性的法国人民纷纷折服于中国人渊博深刻的智力。
就我和外国人交往的经历来看,不存在作为一个整体的外国人看不起中国人的现象,无论他们是来自贫穷或富裕、落后或发达的国家,现实中他们都非常友善。
从网络环境来看,看不起中国的现象是存在的,他们看不起的是中国的政治制度,是对中国政府的偏见,是对中国的执政党的恶毒攻击。针对中国人的整体歧视是不存在的。
如果有人都瞧不起中国人,那就是我了,我就瞧不起中国人,瞧不起一部分中国人,这些人一想起自己是中国人就热血沸腾、狂妄自大,认为自己是宇宙里最发达最先进最幸福的人,对世界上其它国家人民遭受的灾难极尽嘲讽之能事,一想到美国欧洲日本还那么强大发达,腰杆子就折到裤裆里了,妄想着整个世界都在迫害他们,幻想着20年之内就能弄1000颗核弹炸平它们成为宇宙霸主!
又疑似PUA派公知(或者1450)内部培训话术之一。
操作指南:先在提问技巧上来一招,不管“是不是”,直接来“为什么”,别小看这么一个小伎俩,会导致不少人不管扯淡程度多么变态,直接忽略前者,提线木偶一般就进入“反思”状态。
技巧分析:类似提问“为什么中国太XX(负面)?”但是不如这个有迷惑性,因为没有实质性案例PUA,只是在心理战术上PUA。你还找不出毛病,我没直接说中国XX辣鸡啊,我加了似乎啊。但是,这种句式就隐藏中着“多少有点”的心理暗示,很多人容易被心理暗示,更不要说提问者的友军可以非常方便借题发挥。
直接目的:引发“独立思考”人士反思。是啊,为什么都瞧不起我们,我们肯定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必须反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嘛,好事。
这么说可能不够直观,把宾语范围缩小一点。
为什么选现在看起来似乎都瞧不起某个省的人?
为什么选现在看起来似乎都瞧不起某个市的人?
为什么选现在看起来似乎都瞧不起某个县的人?
为什么选现在看起来似乎都瞧不起你?
……
是不是有点感觉了?
其它经典培训话术分析。
逼乎不要一天到晚搞这些弱智问题刷屏了
真正有价值的帖子删除
一天天都是一堆蠢不可及的问题霸屏
你就算要挑拨搞事,也用点智商
堕落到连贴吧都不如
要不是其它论坛已经全部死亡,逼乎迟早玩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