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孰对孰错?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就像问“早上吃包子还是吃馒头”一样,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对”与“错”。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个是哲学上的两大阵营,它们提出的根本出发点就不一样,所以也很难用一种标准来衡量另一个。

要说清楚哪个“对”哪个“错”,咱们得先把这两个家伙的家底捋一捋。

先说唯物主义,这哥们儿的核心观点就是: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换句话说,咱们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身体感受到的这一切,都是由物质构成的,而咱们的脑袋里想的、感觉到的这些“意识”呢,是物质运动的产物,是物质的属性,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

打个比方,就像一台电脑。唯物主义者会说,电脑之所以能显示画面、能运行程序,是因为它有 CPU、内存、硬盘这些实在的硬件。意识呢?就像是电脑里跑着的软件,没有硬件,软件根本没法运行。所以,物质是基础,是根本。

唯物主义的流派可不少,最出名的莫过于马克思主义哲学里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他们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且,物质世界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这种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也就是“辩证法”。而历史的发展,也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这些物质基础决定的。

再来看看唯心主义,这位就比较“飘”了,他们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也就是说,咱们的想法、观念、精神,才是世界真正的主宰,而我们看到的、摸到的这些“物质世界”,其实是意识的产物,或者说,是意识的体现。

打个更玄乎的比方,就像做梦。在梦里,你看到的一切,经历的一切,都是你自己的意识创造出来的。梦醒了,那些场景、人物就消失了。唯心主义者可能会觉得,我们现实生活的世界,就像一场更宏大、更长久的梦,而那个“做梦者”就是意识的本源。

唯心主义也有很多种。比如,有些唯心主义者认为,世界是由一个“绝对精神”或者“上帝”的意识创造的。还有些则认为,世界是由每个人的意识共同构建的。像柏拉图的“理念论”,他认为我们看到的具体事物都是不完美的,而背后存在着完美的“理念”,理念才是更真实的存在。

那么,孰对孰错呢?

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角度来看,唯物主义显然更有操作性和指导意义。 咱们搞科学研究,无论是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还是天文学,都是建立在“物质是客观存在”这个基础上的。我们通过实验、观察、测量,去认识物质的规律,然后利用这些规律来改造世界,比如造飞机、发明抗生素、发展信息技术。如果一切都是意识决定的,那我们费这么大力气去研究物质有什么意义呢?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工程师在设计一座大桥时,认为大桥的牢固程度是由人们的“信念”决定的,而不是由钢筋混凝土的强度、力学原理决定的,那结果可想而知。

然而,说唯物主义“绝对正确”,也未免过于简单。 唯心主义对我们理解人类的精神世界、文化、艺术、道德、情感等方面,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人的主体性: 唯心主义强调了人的能动性、创造性、意识的主导作用。我们的思想、观念,确实会影响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也会驱动我们去行动。很多伟大的发明、艺术作品,都源于创作者的“灵感”和“想象力”,这些都可以说是意识活动的体现。
价值和意义: 很多关于生命意义、价值追求的问题,是唯物主义难以完全解答的。宗教、哲学中的许多关于超越物质的思考,虽然可以用唯物主义来批判,但它们也反映了人类对精神世界深层需求的探索。
认识的局限性: 即使是唯物主义,也承认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有限的。我们永远无法完全“触及”到物质的本质,我们所认识的,都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这给了唯心主义一定的辩护空间,认为可能存在我们尚未能把握的“精神”层面的实在。

而且,在实际的争论中,很多时候,人们并没有那么“纯粹”。 很多时候,我们会看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是模糊的,甚至会相互渗透。比如,很多唯物主义者也会承认,人的情感、意识会影响物质世界的运作,或者至少影响我们对物质世界的感知和解释。而一些唯心主义者,也需要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否则他们的理论就成了空中楼阁。

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我认为,这更多的是因为哲学是对世界最根本的追问,而我们对于“根本”的理解,本身就是千差万别的。

感知与解释: 我们的认识首先来源于感官,感官接收的是物质世界的信号。但这些信号如何被大脑处理、解读,形成我们的意识,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些人更强调“信号”的客观性(唯物),有些人则更强调“解读”的主观能动性(唯心)。
生存的需要: 毕竟,人类是社会性的生物,我们有情感,有对意义的追求。如果一切都能用冰冷的物质来解释,那可能会让我们感到失落。唯心主义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精神世界、超越性的渴望。
认识论的困境: 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认识论,也就是我们如何认识世界。关于我们认识的来源(经验还是理性?)、认识的限度,一直有争论。这两种争论也容易导向不同的哲学立场。

总结一下,与其说“孰对孰错”,不如说它们是理解世界、认识存在,提出的两种不同角度和侧重点的哲学框架。

唯物主义 在解释物质世界的运行规律、科学研究、社会发展等方面,展现出强大的解释力和实践指导意义。它让我们能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唯心主义 则在探索人的精神世界、意识活动、价值意义、以及对超越性的理解方面,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它触及了我们作为“人”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两者之间,没有一个绝对的赢家。更现实的做法,可能是在承认物质世界客观性的基础上,也重视和研究精神世界的丰富性。 很多时候,我们既是物质的造物,也是精神的主体。理解世界,可能需要兼具唯物主义的“脚踏实地”和唯心主义的“仰望星空”。

最终,哪个哲学观点更能引起你的共鸣,或者更能解释你所体验到的世界,这本身也可能是一种“个人选择”吧。哲学嘛,有时候也讲究一个“悟”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本身没有意义,强行追问,注定只能得到一片幻象。

唯物主义香蕉是香蕉,香蕉不是茄子,香蕉的本质是不同的“基本元素”排列组合的结果,世界的本源是这些基本元素。

客观唯心主义香蕉可以被吃变成粑粑,粑粑施肥可以变成茄子。“基本元素”会聚会散,但基本元素运行有不变的原理原理背后有永恒的真理那个真理才是世界的本源

主观唯心主义:有五感,我能感受到香蕉;但如果剥离五感,我就感受不到香蕉了。那么究竟是香蕉存在?还是我的五感让我觉得香蕉存在,实际上没有香蕉?我不知道。我只能确定,“我”在思考这件事情是肯定的,因为我现在确实在思考。


如果我们说得再具体一点:

客观世界是物质的,看得见摸得着,所以物质是本源。这大概就是唯物主义的逻辑。区别只是这个本源具体是什么。

原子论认为,世界的本源,是一种不可再分的基础粒子——称之为原子。世界就是这种小小粒子以不同形式结合的结果。

元素派认为,世界的本质是“元素”(比如欧洲的四根“水火土气”,中国的五行“木火土金水”),元素的排列组合构成了不同的物质。

哈哈,特别有意思的是,星座里的“象”,就是对四根说“水火土气”的应用哦~

而客观唯心主义大概是这个逻辑:物质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沧海桑田,并不恒定。

但这种变化的背后,那些客观规律是不变的。

而这些客观规律为什么是这样的?其背后应该有一个决定一切的、不变的终极真理。

这个终极真理超越时间空间而永恒,世界围绕这个规则运转,物质也不过是祂为自己的运转创造的材料罢了。

我们无论叫祂,叫祂上帝,还是别的什么,祂才是世界的本源


而主观唯心主义,则对一切怀着“怀疑”的态度:

世界是什么样的,“我”并不知道。

我所感知到的世界,无非是我用眼看,用耳听,用鼻闻,用嘴尝,用身体去接触而得到的感受罢了。

一个香蕉,颜色是黄的,味道是甜的,气味是香的,摸起来是涩手的……

但除此之外,我并不知道“香蕉”这个东西究竟是什么

整个世界都是它经过我的感官处理以后呈现的样子,然而感官是可以欺骗的(比如幻痛、幻听),所以“我”无法确定这个世界是不是真实的(因为感官可以被欺骗)。

我唯一能确定的事情,就是有一个名叫“我”主观意识在思考,无论我在思考什么,哪怕我在思考“我有没有在思考”这件事情,总之我在思考是确定的。欧洲的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中国的王阳明说:“心外无物”。其实大概都是这个逻辑


哈哈哈,本体论问题本身就没有“对”、“错”,因为证明不了对错。

对本体论强行争论“对错”,就会变成所谓的意识形态冲突,何苦来哉,哈哈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就像问“早上吃包子还是吃馒头”一样,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对”与“错”。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个是哲学上的两大阵营,它们提出的根本出发点就不一样,所以也很难用一种标准来衡量另一个。要说清楚哪个“对”哪个“错”,咱们得先把这两个家伙的家底捋一捋。先说唯物主义,这哥们儿的核心观点就.............
  • 回答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中两个基本且对立的学说,它们试图解释世界本源和存在的基本性质。关于它们“孰对孰错”,这是一个长期以来哲学家们争论不休的问题,至今没有一个绝对统一的答案。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哪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因为它们都提供了一种理解世界的方式,并且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有其合理性。唯物.............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问题,也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观的绝佳切入点。作为一名一直以来信奉唯物主义的你,面对这个问题感到困惑是很正常的。它触及到我们理解世界最根本的出发点。我们先来梳理一下你提到的两个核心概念: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的视角: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也就.............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趣且切中要害!是的,在哲学领域,也存在“主观唯物主义”和“客观唯物主义”的说法,尽管它们在历史上和哲学体系中的具体内涵与唯心主义的主观/客观之分略有差异,但基本逻辑是相通的。为了详细解释,我们首先需要回顾一下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核心区分,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唯物主义内部的主观与客观之分.............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两个词,听起来有点绕,但它们其实是哲学里非常基础、也非常核心的两个派别,关系着我们怎么看待这个世界以及我们自己。我尽量用大白话,一点点跟你聊清楚。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根本问题:世界的本源是什么? 是精神(意识、思想、灵魂)还是物质(客观存在的实体、能量)?.............
  • 回答
    关于自然科学和唯心主义是否矛盾,这个问题其实比看起来要复杂得多,并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自然科学”和“唯心主义”。直接说“是”或“否”都可能过于简单化,因为它们在某些层面可能确实存在冲突,但在另一些层面又可能相互映衬,甚至共存。让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这两个概念的大致轮廓。自然科学: 简单来说,.............
  • 回答
    在《群星》(Stellaris)这款游戏里,“唯心主义”和“极端唯心主义”这两个思潮,能否催生出真正意义上的“高等文明”,这个问题,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啥叫“高等文明”?在《群星》的语境下,它不光是科技数值高,更是指一个文明在探索宇宙、理解自身、处理内政外交以及应对外部威胁时,展现.............
  • 回答
    相信鬼神和灵魂是否一定是唯心主义,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简单来说,答案是:不一定,但常常会走向唯心主义,并且两者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性。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弄清楚“唯心主义”和“鬼神灵魂”这两个概念的内涵。 什么是唯心主义?唯心主义(Idealism)是一种哲学观点,它认为 精神或.............
  • 回答
    听到孩子这么说,作为家长,你肯定会感到有些意外,甚至可能有点担忧。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孩子高一,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开始萌芽和探索的阶段,思想上出现一些比较深刻或者说“与众不同”的看法,其实并不罕见,尤其是在接触到哲学、心理学等一些更宏大的概念之后。首先,我们来解读一下孩子说的“唯心主义”和“世界.............
  • 回答
    “英雄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也常常被用来歌颂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印记的伟大人物,以及那些默默无闻但数量庞大的普通大众。然而,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角度审视,这句话的实质,恰恰可能滑向历史唯心主义的泥潭。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梳理一下历史唯心主义的核心观点。历史唯.............
  • 回答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这两个哲学流派的争论可以说是哲学史上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它们各自都有其深刻的洞见和潜在的局限性。要说谁是“废柴”,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简化的、甚至有些戏谑的说法,因为它们都试图解释世界存在的根本性质,并且在不同领域和视角下都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为了更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理.............
  • 回答
    “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这句话,放在哲学探讨的语境里,本身就承载着一种立场和判断。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一个关乎我们如何理解世界、如何认识自身、以及如何指导我们行动的根本性问题。从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辩论贯穿了哲学史的始终。这两种思想体系,一个将物质世界视为根本,认.............
  • 回答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在思考一些问题时,不自觉地触碰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概念的影子。它们并非高高在上的哲学理论,而是深深地渗透在我们看待世界、理解事物的方式之中。要将它们在生活中定义得详细一些,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体会。唯物主义:万物的根基是实在的、物质的存在简单来说,唯物主义.............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了哲学里关于“命运”和“决定论”的讨论,这确实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在理解世界时会产生不同解释的领域。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你的想法更偏向哪边。首先,咱们得明白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两大哲学流派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也就是说,物质决.............
  • 回答
    你提出的“唯物主义才是真正的主观唯心主义”这个说法,颇具颠覆性,也确实有值得深入探讨的价值。它并非主流的哲学观点,但如果我们愿意跳出固有的框架去审视,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一些深刻的洞见。要理解这个说法,我们首先需要厘清唯物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这两个概念,然后看看它们之间是如何产生这样一种看似矛盾但又可以自.............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很多现实的观察。如果咱们不绕圈子,直接说,我觉得这背后有几个挺实在的原因,跟咱们普通人理解的“唯心”和“唯物”可能有点不一样,但也足够解释这种现象了。富豪的“唯心主义”:为什么他们的世界观看起来更“飘”?首先得说,富豪们的“唯心主义”,很多时候不是那种什么都不做,只靠“心.............
  • 回答
    量子力学和唯物主义之间的关系,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且常被激烈讨论的话题。要理解它们是否矛盾,我们得先梳理清楚它们各自的核心观点。唯物主义,顾名思义,强调物质是现实世界的根本。 在哲学史上,唯物主义有多种流派,但它们共同的基本立场是: 世界的存在不依赖于意识: 即使没有人观察,物质世界也客观存在。桌.............
  • 回答
    在一个古老而宁静的小镇上,矗立着一座承载着无数秘密的庄园。庄园的主人是一位名叫伊莱的科学家,他毕生致力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尤其是克隆技术。伊莱并非为了追求名利,他的内心深处隐藏着一段难以释怀的往事——他失去了挚爱的妻子艾莉。艾莉,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她的笑容如同夏日阳光般温暖,她的思想如同春风般细腻.............
  • 回答
    当然不是。认为哲学以逻辑为出发点,就必然脱离唯物主义和现实,是一种常见的误解。实际上,逻辑恰恰是哲学探索现实和建构唯物主义思想不可或缺的工具。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厘清“逻辑”在哲学中的作用,以及它与唯物主义和现实之间的关系。逻辑:通往现实的桥梁,而非隔离墙很多人将逻辑简单理解为一套僵化的规则,.............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也挺触及当下很多年轻人内心的纠结。用“好”或“不好”来简单评价,可能有点过于绝对了。更准确地说,这是一种选择,一种在信息爆炸、价值多元的时代,个体在认知探索上做出的独特路径。首先,我们得明白,唯物主义和周易、中国古典哲学,本身并非绝对的对立。虽然它们关注的层面和方法有所不同,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