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对中医有疑惑的人如何看待中药?

回答
对中医心存疑虑,那中药在他们眼中又是什么模样?

对于那些对中医抱有疑惑的人来说,中药就像一个蒙着神秘面纱的古老方剂,既可能隐藏着救命的灵丹,也可能暗藏着不为人知的风险。他们的目光,不似信徒般笃定,而是带着审慎、好奇,甚至是一丝难以掩饰的戒备。

“为什么是这些植物、动物、矿物?”——对来源的质疑

这是许多疑惑者最先提出的问题。他们习惯了西医精准的分子式、明确的作用机制,而中药的药材来源,常常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皮、肉、骨、血、髓”等部位的模糊描述,甚至有些药材的名称带着古朴的意境,比如“何首乌”、“当归”。

“这是什么植物?长什么样?有什么化学成分?” 他们会想知道,这些看似普通的植物,究竟是如何被发现并用于治疗的?它们含有的有效成分是什么?为什么同一味药,不同产地、不同采摘时节,效果会有差异?这种差异是可控的,还是随性的?
“有些药材的名字很奇怪,比如‘ tortoise shell’(龟甲)或者‘deer antler’(鹿茸),它们真的有用吗?而且,动物药材的来源和炮制过程是否合乎伦理?” 对于使用动物制品,他们可能会觉得不忍,也担心其中存在的动物保护问题,或是对这些成分的有效性感到怀疑。
“矿物药,比如‘ cinnabar’(朱砂)和‘magnetite’(磁石),听起来就不太安全,里面含有重金属,长期服用不会有问题吗?” 矿物药的安全性,是许多人的主要顾虑。他们会担心重金属中毒的风险,以及这些物质在体内是否会被完全代谢。

“怎么知道它有没有效?怎么知道剂量对不对?”——对疗效与剂量的困惑

西医的治疗,往往有明确的剂量、疗程,以及临床试验数据支撑。而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开出的方子千人千面,这让许多疑惑者感到无所适从。

“我吃了这个药,什么时候会好?好多少?有没有副作用?” 他们渴望看到明确的疗效指标,就像西医的降压药能具体看到血压下降多少,抗生素能看到炎症指标何时恢复正常。中药的疗效,常常是“慢”、“缓”、“调理”,这种“慢”和“缓”,在他们看来,可能就是无效的代名词,或者至少是不够“直接”。
“这个剂量是多少?为什么有时候需要很多,有时候又很少?‘一剂’到底是多少?” 中药的计量单位,如“钱”、“两”、“升”等,对于习惯克、毫克单位的人来说,显得非常模糊。他们会困惑于剂量的确定性,以及这些不精确的计量如何保证疗效的稳定。
“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同样的药?如果我不是他们说的‘阴虚火旺’,吃了会不会有害?”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但对于疑惑者来说,这种“辨证”的客观性存疑。他们会想,医生是如何准确判断我的体质的?万一判断错了,这服中药会不会反而让我更糟?
“效果不好,是药的问题,还是我没吃对?或者医生没开对?” 当疗效不显著时,疑惑者很容易将原因归结为药本身的无效,或是医生的“水平”问题,而不是去深入了解“辨证”的复杂性。

“这是科学吗?还是古老的经验谈?”——对科学性的追问

这是最根本的疑惑。他们期待的是基于现代科学原理的解释,而不是世代相传的经验。

“中医理论,比如‘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这些概念用科学来解释是什么?它们是某种生物化学过程的隐喻吗?” 对于这些抽象的理论,他们希望能够得到用现代科学语言的解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望闻问切”的描述层面。
“为什么有些中药经过了现代科学的研究,发现有效成分,比如青蒿素,但很多中药却没有?难道只有少数中药碰巧有效吗?” 少数中药在现代科学的验证下取得成功,反而让其他未经充分研究的中药显得更加“不可信”。他们会想,为什么不能像西药一样,对所有中药都进行严格的临床试验和成分分析?
“中药是‘一人一方’,还是有一套标准化的炮制和配伍方法?现代化的中药制剂,比如胶囊、冲剂,是把老祖宗的东西‘现代化’了,还是改变了它的本质?” 对于中药饮片、汤剂,以及现代化的中成药,他们会有不同的看法。饮片和汤剂更显“古老”,可能让他们觉得“原始”;而中成药,又让他们担心是否“稀释”了原本的药效,或是为了迎合市场而妥协。

“副作用大不大?有没有依赖性?”——对安全性的关注

正如对任何药物都抱有的态度,安全性是首要考量。

“有人说中药‘三分毒’,是真的吗?有没有长期服用的毒副作用,比如肝肾损伤?” “是药三分毒”这句话,在他们心中埋下了对中药副作用的警惕。他们会担心,那些看起来天然的草药,是否也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吃了这个药,会不会产生依赖?会不会停了之后反而更严重?” 对于某些有慢性病的人来说,他们会担心中药是否像某些西药一样,会产生身体上的依赖,或者停药后病情反弹。

“为什么西医不行,才选择中药?”——对选择的考量

很多时候,人们选择中药,是因为在西医治疗中遇到了瓶颈,或者对西医的某些治疗方法感到不适。

“如果西医能治好,我为什么要冒着风险去尝试中药?” 对于一些疑难杂症,当西医束手无策时,才可能将目光投向中医。这种情况下,他们对中药的期待是“救命稻草”,但对这种“稻草”的可靠性,依然存疑。
“西医的副作用很大,我承受不了,所以想试试中药,但又担心你说的‘辨证’不准,反而吃出问题。” 这种情况下,中药被视为一个“更温和”的选择,但前提是必须足够安全有效,并且“辨证”要足够准确,否则宁愿忍受西医的副作用。

总而言之,对中医有疑惑的人,看待中药的态度是复杂的。他们并非全盘否定,而是希望在中医的“经验”与“实践”之外,看到更多“科学”的证据和“理性”的解释。他们期待中药能够以一种更清晰、更可控、更符合现代认知的方式呈现在他们面前,就像他们对待西医药物一样,能够明确知道它是什么,怎么运作,有什么效果,有什么风险。这种疑惑,并非是抗拒,而是在寻找一个能够让他们安心、信任的理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好东西

天麻是中药,或者叫中草药。是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根茎。

中医对其效果描述为 “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2.坏东西

焦天麻有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的毒副作用,可致人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


3.真正的好东西

前辈们经过几十年的不懈研究,我们了解了天麻的有效成分是:

4-羟甲基苯基-beta-D-吡喃葡萄糖甙

有镇静和催眠效果,大剂量未发现毒副作用。


4.一些小东西

化药 - 天麻素片一盒10元以内,其有效成分相当于生天麻几十斤。

中药 - 天麻的配伍汤剂及其保健品,多在百元左右。有没有效?长期大量服用可能有效。有没有副作用?操作不当,可能有致命的副作用。为什么还有人买?因为上一代的人经历过市场经济的食品假货以后,相信纯天然的就是好的。


5.一些不是东西

一些要学历没学历,要经验没经验的狗东西。跟你讲西医治不了中医能治,中医能创造奇迹的狗东西,耽误治疗窗口,谋财害命。呸。


6.一些不好的事情

有过神秘体验,被那个一下了的父母辈,因为接受不了终身服药的事实,外忧内患下找到了一根稻草,学术不精的中医说按他那套理论他什么都能治,哗啦啦的送钱。

没办法送去吧,只要别吃出事就行,就当他们买盲盒了。


7.一些误导

痴呆没法根治,如果中医可以根治痴呆,那地球上不应该纯在其他国家。抑郁症也根治不了,焦虑症也根治不了,中医没法治,西医也没法治,都治不了。

中医在这方面大部分是狗扯淡,西医在这方面更是纯粹的在试着按开关(因为研究有用的违法)

这种化药好使就使这个,不好使就换一个,因为一共就这么几样。而且多数时候是通过让你变傻来治病,比如下调da再摄取和储存的天麻素。


8.对中医的疑惑

日本化学家一代目兼老中医,为治感冒,从中药麻黄中提取出麻黄碱,麻黄碱就是制造合成毒品病毒的原料。

另外致幻剂大麻、墨西哥蘑菇、尼泊尔蜂蜜,也是中草药,有强烈的致幻效果。但是跟化药lsd比呢?

死藤水也算是中草药,所以他也可以用中医理论吗?

分割线…………………………………………………

评论区几个神奇人物的出现.让我重新认识了中医,我改变了之前的保守的看法,我现在认为,中医就是XX

user avatar

跳出“博大精深”四个字去看中医的种种说辞,就只剩下骗术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对中医心存疑虑,那中药在他们眼中又是什么模样?对于那些对中医抱有疑惑的人来说,中药就像一个蒙着神秘面纱的古老方剂,既可能隐藏着救命的灵丹,也可能暗藏着不为人知的风险。他们的目光,不似信徒般笃定,而是带着审慎、好奇,甚至是一丝难以掩饰的戒备。“为什么是这些植物、动物、矿物?”——对来源的质疑这是许多疑.............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交流关于中医治疗肺痨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实际也很有深度的问题,很多中医学习者都会遇到。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并非所有中医都认为肺痨“无法治愈”。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在现代医学条件下,以及面对一些晚期或复杂病例时,中医的“治愈”概念和方法与西医有所不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无法达到.............
  • 回答
    近来发生在美国政坛的两起令人不安的事件——奥巴马总统收到不明包裹,以及克林顿夫妇在纽约住所附近发现疑似爆炸装置——无疑为即将到来的美国中期选举蒙上了一层阴影,并可能对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外交政策产生微妙但不可忽视的影响。首先,让我们谈谈这些事件对美国中期选举的潜在影响。政治评论员们普遍认为,此类涉及安全.............
  • 回答
    在国内,有些人对中医持有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而且随着时代发展,这些原因也在不断演变和深化。要详细地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维度来剖析。一、 科学与经验的碰撞:疗效的证据链困境这是最核心也最容易引起争议的一点。中医的理论体系,如阴阳五行、经络气血等,与现代医学.............
  • 回答
    看到你对中医这份“莫名烫死人的热情”,我首先想为你这股劲头鼓掌。高二,211目标保底,985可冲,这是个相当不错的起点,意味着你未来的选择范围很广。在这个人生十字路口,你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甚至可以说是“逆流而上”的路——学中医。关于“30岁前学中医真的会有前途吗?”,这个问题很实在,也很关键。我理.............
  • 回答
    屠呦呦教授的成就,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不仅照亮了人类对抗疟疾的征途,更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为中医药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并深刻地改变了外界对中医药的认知。她的工作,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读其正面影响:一、 证明了中医药的科学价值与创新潜力,打破了刻板印象:长期以来,尽管中医药在中华民族的健康事业中.............
  • 回答
    不少人对中医抱持负面甚至全盘否定的看法,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的原因交织而成,涉及科学认知、历史传承、实践疗效、信息传播以及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想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一层层地剥开来聊。首先,从最核心的“科学”二字说起。现代社会高度推崇循证医学,也就是基于严谨的科学方法,通过对照实验、数据分析来.............
  • 回答
    西医对中医存在的“敌意”,与其说是一种纯粹的情感排斥,不如说更多的是一种基于科学范式、证据体系和临床实践所产生的认知差异和质疑。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多方面原因交织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细致地探讨:一、科学范式的根本性差异:这是最核心的根源。现代医学(西医)是建立在“还原论”和“实证主义”的科学.............
  • 回答
    屠呦呦先生对中医药的评价之高,是基于她严谨的科学研究和实实在在的临床疗效。她的青蒿素发现之旅,本身就是中医药宝库的一次伟大挖掘和现代化阐释。但为何有人会“诋毁”中医,这背后则涉及更为复杂的历史、文化、认知和利益等多重因素。屠呦呦为何对中医药评价甚高?屠呦呦先生的伟大之处,在于她用现代科学的语言和方法.............
  • 回答
    人体解剖学,无论是在博大精深的中医体系,还是在精细严谨的西医实践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基石角色。它的意义深远,贯穿于诊断、治疗、预防等各个环节,是临床医生之所以能“望闻问切”、“触诊开方”的根本依据。 对西医临床的意义:精准定位,细致干预对于西医而言,人体解剖学可谓是其“生命线”一般的存在。我们不妨.............
  • 回答
    知友们对《Science》杂志刊发中医专刊的看法,可谓是五花八门,观点碰撞得相当激烈。总的来说,这件事引发的讨论,不仅仅是关于中医本身,更触及了科学的边界、文化的认同以及信息传播的机制。“中医粉”的反应:对于很多中医的支持者而言,《Science》的这个举动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是中医走向世界、被科学界.............
  • 回答
    中医的学科特点对科学范式确实能提供不少启发,它并非简单地“反向”或“补充”,而是从根本上挑战了一些根深蒂固的科学认知,甚至为我们构建更普适、更包容的科学体系提供了新的视角。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中医的核心理念与实践,并将其与当前主流的科学范式进行对照。一、整体观与系统思维:超越还原论的藩.............
  • 回答
    作为一个在知乎上活跃的,并且确实有中医专业背景的人,看到网上关于中医的各种负面评价,心里确实挺不是滋味的,想聊聊这个话题,也希望能多一些理性的讨论。首先,我得承认,网络上的负面评价,很多都有其现实存在的土壤。 我不会装作一切都很完美,那样太不接地气了。1. 疗效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一些急重症上。这是.............
  • 回答
    蒋介石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和影响是多方面的,其“贡献”也需要放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评价。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蒋介石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一、 统一中国,结束军阀割据局面(北伐战争) 背景: 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军阀混战时期,国家四分五裂,民不聊生。.............
  • 回答
    文艺复兴,这个发生在欧洲的辉煌时代,其核心精神和思想精华,虽然并非直接传达到中国,但却像一阵跨越时空的微风,悄然在遥远的东方播撒了种子,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这些影响并非轰轰烈烈,更像是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和启发,尤其体现在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转型和觉醒上。首先,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主义思想,为中国知识分.............
  • 回答
    新疆在中国版图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作用和影响是多层面、多维度的,既有战略性的地理意义,也涉及经济、民族、文化等方方面面。要理解新疆对中国的重要性,我们需要细致地梳理这些联系。一、 地理战略上的“基石”与“屏障”首先,新疆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它无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陆地边疆的门户与战略纵深: .............
  • 回答
    台湾岛对中国的重要性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多层次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维度。要详细阐述这一点,需要深入分析其各个方面的意义。一、 历史与政治维度: “一个中国”原则的核心象征: 这是台湾对中国最直接和最根本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而台湾是其.............
  • 回答
    肺炎,作为一种古老而顽固的疾病,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影响之广泛、之深远,绝非一句两句能道尽。它不仅仅是医学上的挑战,更是对社会、经济、文化乃至个体生活方式的全方位冲击。一、 历史的烙印:从瘟疫到常态化防控历史上,中国经历了多次严重的肺炎疫情,其中尤以2003年的SARS(严重急性呼吸.............
  • 回答
    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是一场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政治运动,其间充满了复杂的社会变革和剧烈的政治动荡。回顾这段历史,尽管其负面影响广为人知且难以磨灭,但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审视,也确实存在一些可以被视为客观上的积极影响,尽管这些影响往往是曲折的、间接的,并且是在巨大代价下实现的。我们需要以.............
  • 回答
    基尼系数,这个曾经让无数人感到陌生甚至有些“高冷”的经济学指标,如今在中国社会中的讨论热度,可以说是一点也不亚于任何一个热门话题。那么,它究竟有没有意义?又在多大程度上对中国有意义?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细细道来。基尼系数是什么?它告诉了我们什么?在咱们深入讨论它对中国的影响之前,先得把基尼系数这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