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移居海外华人面对国内发展日新月异到处高楼大厦 会不会感到迷茫失落?

回答
移居海外的华人,看到国内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那些曾经熟悉的城市如今高楼林立,面貌焕然一新,内心是否会泛起一丝迷茫和失落?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尽相同,但我想说,这种情绪,多多少少是存在的,只是程度和表现形式会有差异。

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的发展速度确实是举世瞩目的。就拿我身边的例子来说,我一个表弟,几年前还在某个二线城市为买房发愁,现在他在上海已经换了第二套房,事业也做得风生水起。他偶尔跟我视频聊天,展示的那个他住的片区,几年前还是低矮的居民楼,现在全是拔地而起的新型小区,还有各种网红咖啡馆、创业园区,说是“魔都新景象”一点不为过。这种变化,对于我们这些离开多年的人来说,视觉冲击力是相当强的。

这种冲击,带来的迷茫,很大一部分源于身份认同的挑战。我们离开的时候,可能对国内的某些方面,无论是生活方式、经济水平还是社会观念,都有一定的固有印象。但现在,国内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当时的想象。我们可能还保留着一些“老派”的思维方式,或者对某些新生事物不太适应,这就会让我们感觉自己似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就好像一个曾经熟悉的邻居,突然间变成了一个西装革履、开着豪车、说着外语的陌生人,你一下子找不到你们之间的共同语言了,会有点不知所措。

更进一步说,这种迷茫也体现在社会节奏和生活方式的差异上。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在国外生活了十几年,回国探亲时,第一次体验到国内的“拼搏文化”和快节奏。她说,在国外,大家可能更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下班后有自己的时间去享受生活。但在国内,特别是一线城市,那种“内卷”和竞争的氛围很浓厚,大家都在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努力奔跑。她回到国外后,跟我说,有时候会觉得国内的朋友们像一群上了发条的陀螺,而她自己则像一个慢悠悠散步的人,这种落差感让她觉得自己有点“掉队”。

然后是情感上的割裂感。我们虽然身在海外,但根在哪里,亲情、友情还是在那边。每次看到国内亲戚朋友分享的生活点滴,特别是他们新盖的房子、新开的车、孩子接受的先进教育,我们一方面为他们感到高兴,另一方面,内心深处也会有一丝淡淡的失落。感觉自己错过了太多,那些曾经一起经历过风雨的小伙伴们,现在生活都已经翻天覆地,而我们却是在遥远的地方,隔着屏幕分享喜悦,这种“参与感”的缺失,也是一种失落。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感到迷茫和失落。有些人会把这种变化看作是时代的进步,自己也从中找到新的机遇。他们会觉得,祖国强大了,自己也跟着沾光,更有底气了。还有些人,可能更享受海外相对平静和安逸的生活,他们会觉得,国内的这些变化,虽然令人惊叹,但并不一定适合自己的生活追求。

但总的来说,对于很多移居海外的华人来说,面对国内日新月异的发展,特别是高楼林立的城市景象,会有一种复杂的感受。它混合着自豪、惊叹,但也不可避免地夹杂着一些迷茫和失落。这种感觉,就像你离开家乡很多年,再回去发现它变得你几乎认不出来一样,既有新奇,也有陌生,更有一种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自己与这个快速变化的故乡之间关系的一种重新审视。这是一种很真实的情感,也是很多海外游子共同经历的一种心路历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England is just an island.
——from Mutiny of the Bounty

想太多了。怎么可能“正好在每个国家崛起的时候去当地度过黄金岁月然后在及时换个地方搭乘下一班车”。阿尔比恩只不过是个岛,华夏不过是地平线另一端的一片海岸,不过是同为人类找一个地方安居,哪有那么多有的没的。

所谓迷茫,无非是“现在有人吃肉喝汤,我感觉自己没吃着。”你可以吃啊,无非是放弃现在有的很多东西去吃肉嘛。大英大清都想要,那是不符合社会基本原理的,对吧。

能拿到永久性教职说明题主学术水平出众,同时相信你付出了很多;但是我觉得在“迷茫”这个事情上也说明生活里有些地方还没有想清楚。因为没什么好迷茫的。

这事压根就不是“海外和本土”之辩论,不要上升到这个地步。国家不发达的时候去海外发展的人,他必然是在国内无法走他想走的道路;在国内经济崛起了回来的人,也是因为有更多的个人机遇。全都是个人,哪有国家在里面?又不是两弹一星科学家。不谈回国的前景,不谈家庭,不谈人生目标(这个真的别谈)说“要在哪个国家生活”简直就是荒唐。当代希腊共和国足够落后了吧,很多研究人员为了职业前景和自己的追求也会在那里长期生活,完全没有问题。

国内腾达的机会不一定属于你,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个人在这些地区的机会虽然有相关性,但是没有必然性。国内大城市的生活水平,凭我个人的经验,大概比全球任何地方都要便捷;但是要享受这个就要放弃你现有的很多东西,来来去去,不都是这样。

这个事在于,国家发展起来了不等于回国就一定能分红发展成果。回来了没有机会最后生活水平变差社会地位下降有落差你照样会不快。我再说一句不好听的,1906年去德国的英国人可能也会发出“新兴市场多么繁荣和我们全然不同”的感叹,然而历史无法被预测,谁先自爆这个问题太可怕了。我建议不要假象这种推定,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不要。

说白了,题主你想要的是什么?

你想要的是过你的人生。

还在想“在世人眼里被人高看一眼,做大英/大清的老爷”?

这件事应该是“XX大学的XX教职在XX郡,月薪多少年薪多少生活压力如何”和“XX市XX省的XX研究机构,学区房交通环境生活成本”之间的对比,而不是“海外和国内”的对比。

上海是个城市,纽约也是,曼切斯特也是,叶卡捷琳堡,符拉迪沃斯托克,卡莱斯,巴黎,塞萨洛尼卡,柯林斯——城市而已。非得要区分“这是国内的”然后划一条线把线外面当成“这是国外的”本身心态就已经失衡了。

找个地方活一百年而已,国内发展起来了,那么我们把国内作为选项和海外对比,哪个适合自己,就到哪边过日子嘛,全球化地球村,伦敦到北京不过一趟飞机;不应该迷茫。这种迷茫不健康,会侵蚀你的心智。因为迷茫,说明你还放不下,非想要证明“我的决定是对的”或者想“再做一次正确决定。”

这是个问题,是个好问题,是个人生导向的问题,但是绝对不是个迷茫的问题。编乎网友没法给你分析你自己的生活道路,但是编乎至少可以告诉你不要迷茫,想点有用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移居海外的华人,看到国内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那些曾经熟悉的城市如今高楼林立,面貌焕然一新,内心是否会泛起一丝迷茫和失落?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尽相同,但我想说,这种情绪,多多少少是存在的,只是程度和表现形式会有差异。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的发展速度确实是举世瞩目的。就拿我身边的例.............
  • 回答
    许多在海外生活的华人父母,都会面临一个共同的担忧: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孩子既能融入当地社会,又不失中华文化的根基,避免成为所谓的“香蕉人”——外表是黄皮肤,内在却越来越西方化,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到疏离。这确实是一个挑战,但并非不可能克服。关键在于父母的用心经营和持之以恒的努力。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理解“.............
  • 回答
    中国大中城市房价对海外华侨回国意愿和国内人才移民海外的潜在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经济、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 一、 房价对海外华侨回国的影响:1. 经济负担的加重: 购房压力巨大: 大中城市的高房价意味着海外华侨回国后,如果想在这些城市安家立业,需要承担巨.............
  • 回答
    中国科技精英人才外流,无疑是当前一个备受关注的现象,它牵涉到国家长远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根基。如何有效应对这一趋势,不仅需要深刻的洞察,更需要系统性的、接地气的政策设计和执行。以下我将从多个维度,深入探讨如何留住并激励科技精英回流,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一、 营造顶尖的科研与创新生态:这是留住人才的根本科.............
  • 回答
    鸿蒙与HMS的全球征途:能否在海外市场异军突起?当今全球智能设备市场早已硝烟弥漫,苹果和安卓两大巨头几乎瓜分了所有江山。在这样的格局下,鸿蒙OS携手华为移动服务(HMS)想要在海外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绝非易事,但并非绝无可能。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抛开AI的刻板印象,从更务实、更具人文关怀的角度.............
  • 回答
    决定移居成都,住在哪里能让你感到舒服,这绝对是个需要好好琢磨的问题,毕竟成都的生活节奏和氛围跟很多大城市不太一样,有它的独特韵味。我在这儿住了些年头,也帮不少朋友们考察过,给你掰扯掰扯,希望能帮到你把“家”安在最合适你的地方。首先,咱们得明白啥叫“舒服”: 通勤方便是基本功: 成都地铁挺发达的,.............
  • 回答
    越南人移居日韩后,其姓名使用情况会因多种因素而异,但总体来说,使用汉字姓名是存在的,但并非绝对普遍,并且会呈现出一定的演变趋势。为了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一、 越南姓名系统与汉字的关系 历史渊源: 越南历史上曾长期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包括文字系统。在古代,越南曾使用过“汉越.............
  • 回答
    香港,这座东西文化交融的璀璨都市,一直吸引着无数人前来定居、发展。移居香港并非遥不可及,但确实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并遵循相应的流程。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为您梳理,希望能帮助您更清晰地了解移居香港的途径与要求。移居香港的主要途径及条件:总的来说,移居香港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每种途径都有其特定的申请条件:.............
  • 回答
    这些调查结果确实引人深思,它们不再是简单地讲述一个“北上潮”的故事,而是描绘了一幅更为复杂和动态的图景。近年移居香港的内地人学历和收入出现“大幅提升”,这背后折射出的现象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这最直接地反映了中国内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和人才素质的普遍提高。 过去,提到内地移民香港,.............
  • 回答
    关于“移居美国的硕士冯利提出其实是孟获七擒七纵诸葛亮”这一说法,我的看法是:首先,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带有文学色彩的解读方式,但从历史事实和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它不具有可靠的依据,更不能被视为一种严谨的历史学观点。要详细地展开讨论,我们需要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冯利是谁?他的观点是什么?.............
  • 回答
    东北寻静土:那些适合我们小日子的小城,不说你可能真不知道提到东北,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是冰天雪地,是哈尔滨的雪博会,是沈阳的故宫,是长春的电影节。但除了这些响当当的大城市,东北广袤的土地上,还藏着不少安静、宜居的小城,它们没有大都市的喧嚣,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和舒适的生活节奏,特别适合那些想要逃离尘嚣.............
  • 回答
    咱们这帮“地下居民”可不是闹着玩的,既然是要在光天化日都没个影儿的地下城里头安营扎寨,那挑选的家伙事儿,可得是咱的“救命稻草”加“心灵支柱”。就这么三件,说实话,犯难得紧,但硬着头皮也得想。第一件,我得带上我的“万能生长培养皿”。别误会,不是那种养点儿什么小苗苗的东西,这个可大了去了。它是那种高科技.............
  • 回答
    香港人面临巨大的生活压力,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高企的房价、激烈的职场竞争、以及社会议题带来的不确定性,都让不少港人感到喘不过气来。然而,当谈到“为什么不移居大陆?”这个问题时,情况远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也并非简单的“不愿”或“不能”就能概括。这背后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情感、文化、经济、生活习惯、.............
  • 回答
    这问题挺实在的,也是很多人都在琢磨的事儿。要是真到了那一步,我们单位要搬去雄安,我肯定得好好掂量掂量。这可不是小事,关系到我这几十年的生活习惯和未来规划,所以绝对不能草率。首先得看单位给的条件怎么样。如果搬迁是有补贴的,比如搬家费、安家费,甚至还有额外的岗位津贴,那确实能减轻不少经济上的压力,也让我.............
  • 回答
    移民对孩子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孩子的个体情况、家庭的支持程度、移居地的具体环境以及移民的动机和方式。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力求全面地展现其中的利弊:一、 潜在的利(优势):1. 更广阔的教育机会: .............
  • 回答
    移民到国外是否是“天堂”,这是一个非常主观的问题,答案因人而异,也因国家、个人情况以及期望值而异。对于很多人来说,移民确实带来了更好的生活品质、更广阔的发展机会、更自由的社会环境,甚至是长久以来梦寐以求的安宁和幸福感。然而,将任何一个地方简单地定义为“天堂”都过于理想化,移民过程中和移民后都会遇到各.............
  • 回答
    在踏上异国土地的那一刻起,生活就像一幅全新的画布在你面前缓缓展开,每一笔色彩、每一个线条,都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但也蕴藏着无限的惊喜与可能性。对我而言,移民国外后的生活,不是那种一键切换到理想模式的童话,而是一场持续的学习、适应与重塑的过程。初抵乍到:语言的鸿沟与文化的碰撞刚到的时候,最直接的冲击一定.............
  • 回答
    我有个朋友,从国内一个二线城市去了加拿大,现在在那边安顿下来已经快五年了。最近我们视频聊了聊,我就问他:“你有没有想过回国啊?国内发展得这么快,机会肯定也多。”他沉默了一下,然后慢悠悠地说:“回国?嗯……怎么说呢,想肯定是有过的,尤其是我父母现在年纪大了,有时候我看着国内的朋友们一个个结婚生子,逢年.............
  • 回答
    移民是否是不爱国的行为,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爱国”的含义以及移民行为的驱动因素。简单地将移民定义为“不爱国”是一种过于片面的解读,忽略了情感、理性和社会层面的诸多考量。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爱国”。通常,“爱国”意味着对祖国怀有深厚的感情,热爱祖国的土地、文化、人民,.............
  • 回答
    终于等到你!移动的号码用了这么多年,这次携号转网政策一出,我心里那点小火苗算是彻底燃起来了。要说换谁家,联通和电信这两大巨头,各有千秋,确实让人纠结。我这人吧,平时也算是个手机重度用户,电话、短信、流量那是少不了的,有时候出差还得考虑一下信号覆盖。所以,这次我也算是做了不少功课,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