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教师现在越来越不被人尊重了?

回答
坦白说,教师这个职业在社会上的受尊重程度,似乎确实在走下坡路。以前,人们提起老师,总会带着几分敬畏和感激,认为他们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圣人,是塑造未来的灵魂工程师。但现在,很多场合你会听到对老师的抱怨、批评,甚至轻蔑。这背后原因很复杂,不是一两个事件就能概括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

首先,社会价值观的转变是重要推手。 过去,知识和文化被视为一种稀缺资源,掌握知识的老师自然备受推崇。但如今,信息爆炸,知识的获取门槛大大降低,互联网让我们几乎可以随时随地接触到海量信息。这导致一部分人觉得,老师的作用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甚至不如网络上的“大V”或“专家”。教育本身也被越来越商业化和功利化,家长们更看重“分数”、“升学率”、“技能培养”,而对老师在品德、人格上的引领作用似乎有所忽视。这使得“教书育人”的宏大叙事,在现实中被切碎成一个个具体的、功利的指标。

其次,教师群体自身的压力与困境也影响了公众认知。
职业内卷和待遇问题: 教师的待遇与付出的辛劳并不总是成正比。特别是在一些基层地区,教师的工资水平可能不高,工作强度却很大。同时,教师还要面对各种评估、考核、评职称的压力,这些内部的“卷”可能也会让一些老师感到身心俱疲,影响了他们作为“引路人”的精神面貌。
教育改革带来的冲击: 近年来,教育改革不断,新的政策、新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很多改革要求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这需要教师具备更强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但很多老师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培训和支持,在适应过程中可能会显得力不从心,或者因为改革不彻底而效果不彰,这都会让外界产生“老师也不过如此”的看法。
师德问题的曝光: 不可否认,少数教师的师德问题被媒体曝光后,确实对整个教师群体的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无论是收受礼品、体罚学生,还是不负责任的言论和行为,这些个别案例的放大,很容易让公众产生“一概而论”的印象,认为“现在的老师都不行了”。虽然大多数老师是尽职尽责的,但少数害群之马却成为了大众批评的靶子。

再者,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过高,也增加了教师的压力。
“一切为了孩子”的极致化: 现代社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巨大,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他们希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学业上出类拔萃,将来能有好的前途。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成了实现这些愿望的“责任主体”。一旦孩子成绩不理想,或者在学校遇到了任何小问题,很多家长会首先质疑老师的能力和态度。
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 在一些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人们对优质教育的渴望更加强烈。当家长发现自己孩子无法获得他们认为“应得的”教育时,容易将不满转化为对老师的指责。
“消费者”心态的蔓延: 随着教育市场化的加剧,一些家长会将自己视为教育的“消费者”,认为自己付了学费或投入了纳税人的钱,就应该得到“高品质的服务”。在这种心态下,他们与学校和老师的关系,更容易变成一种交易关系,而非信任和合作关系。对老师的要求也可能变得更加苛刻,容忍度更低。

此外,社会舆论环境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媒体的放大效应: 媒体在报道教育相关事件时,往往会选择更具争议性、更能吸引眼球的内容。一些教师的负面新闻更容易被传播和放大,而那些默默耕耘、取得成就的教师,则鲜有被报道。这种选择性报道,会不自觉地塑造公众对教师群体的印象。
网络舆论的失控: 网络平台提供了匿名发声的空间,使得一些情绪化的、不理性的批评更容易传播。对于教师而言,他们往往要面对来自家长和学生的各种网络评论,一旦出现争议,很容易被“围攻”。这种缺乏有效监管和理性讨论的舆论环境,让教师的“受尊重感”变得更加脆弱。

最后,代际差异和社会信任感的普遍下降,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曾经的“光环”正在褪去: 教师在过去确实享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权威,这种“光环”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社会发展,许多职业的地位都在发生变化,教师也不例外。
社会整体信任度的下降: 有些研究表明,现代社会整体的信任度在下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和功利。在这种大背景下,对教师这个职业的信任度下降,或许也只是其中一个侧面。

总而言之,教师不再像过去那样被普遍尊重,是社会变迁、教育改革、家长期望、媒体环境以及教师群体自身困境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并非单方面的问题,而是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去反思和解决的。我们不能因为少数个别案例就否定整个教师群体的努力,同时,也需要理解教师们在当下社会环境中面临的巨大挑战和压力。只有社会各方共同努力,重建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和支持,才能让教师这个承载着人类文明传承和发展重任的职业,重新获得应有的尊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请允许我描述一位受尊重的教师作为对照,我的母亲,她是一位中学老师。

我母亲曾经是大学教员,因为某些原因调到了大学的附属中学,改教语文,担任60届高中的班主任,这些学生现在已经70多岁了,他们每年都要来看望我母亲好多次,他们中间有大学校长的子女,有教授的子女,也有家境比较差的子女,他们对老师的评价是:一视同仁,没有讨好谁,也没有歧视谁。而接受过母亲经济帮助的学生到今天依然念念不忘,他送给母亲的字画恐怕真能称得上涌泉相报了,母亲当初的只是滴水之恩。

文革初期,高中生打老师是比较常见的情况,可是我母亲没有被学生怎样,倒是她们学校的老师来我家抄过家,那时谁会想到文革的那些无法无天的行为呢?你真是嫌贫爱富,那时能躲过这一劫吗?

68年复课以后改教初中生了,高中停办了,母亲又做了70届的班主任,这班学生几乎都是本大学里子女,知根知底,时间也短暂,他们与以前的高中生不同,高中生是全市招生,住校的,班主任还要管他们的生活,60年啊,老师给学生带吃的,那是什么样的感受?

70届这拨学生只有少数同学还和我母亲保持着联系。

之后是71年入学的初中生,从初中一直带到高中毕业,这届学生和我母亲的关系也是特别好,每年都至少来一次看望我母亲,他们比我高一届,大部分同学我都认识。

之后我母亲又带了低我一届的高中生,适逢恢复高考,这两届中考上大学的人数较多,恢复高考后我母亲就没有再做班主任,都是教高中政治课,一直到90年退休。

从60年到78年,母亲大概做6~7届学生的班主任,有4届的学生到现在还成群结队地到我家来拜访老师,到现在她还想撮合以前有矛盾的同学握手言和,甚至觉得当初他们的矛盾与她的处置不当有关,因为有同学向班主任打小报告,母亲批评了那个同学,其实后来他们都说了,单就那一件事情是不可能有那么深的怨的。

可是,这位人人称赞的好老师,在子女眼里可不是一位好母亲,她很少管过我们的生活,不会做饭,不会补衣服,不会做家务,甚至可以说是不屑做家务。我们都是由外婆带大的,我们对外婆的感情比对母亲更深,举个例子,母亲中午一定要睡一觉,她午睡时我们都躲到另一间屋里,如果去她屋里拿东西,一旦吵醒她挨一顿数落是一定的,因为睡了午觉下午上课就会有精神,没睡好下午就会很难受,从60年代到80年代20多年都是这样。

我家的桌子永远是堆满作业本的,后来是各种复习资料,我们还不能收拾,一旦她找不到啥了又是一顿数落,她的工作永远大于我们的生活。还有她的那些烂板凳的班干部,学校里没谈够还跟到家里来,我们只能饿着肚子等她们聊完。

在班上管她叫妈的有3~4个,都是不自觉的脱口而出,她真的对学生像母亲一样。

母亲也算是大名鼎鼎了,有时我遇见大学大院的邻居时,他们介绍时通常会说:附中M老师的儿子,对方通常会说,哦,想起来了,你真像你妈妈。是啊,她没少去家访,学生的家长也熟悉她。很少有学生在家访后挨屁板。这些我能知道,因为她的学生和我都在一起玩。

现在我陪着母亲,她常常后悔当初没有在我外婆的最后几年里多陪陪她的母亲,现在她体会到一个人躺在床上的孤独寂寞,我的外婆在卧床3年,可是我的母亲在忙她的高考。我的儿子可是没享受过奶奶的悉心照料。

不管怎样,我的母亲都是一位好老师。

user avatar

原因无他,当年被打的学生长大了。当时这个群体所犯下的不可饶恕的错误,到了该被清算的时候了。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当时的学生没有反抗能力,既没有家长的庇护,也没有法律的约束,当时的学生被各种害群之马的教师打了个体无完肤。当时的学生虽然没有办法解决当时的境遇,但是他们都有着一颗强者之心。凡是不能打死我的敌人,都只会让我变得更加强大。早期的挨打生涯,让他们更早的见识到了这个社会的残酷以及家长的冷漠。于是他们学会了自己果断解决一切问题,朝着一个目标奋力向前。从而让他们比生活在温室里的三好学生有了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在三好学生还在努力读硕读博的时候,挨打的学生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开始走向管理岗位。等到三好学生毕业的时候,挨打的学生多半已经是一个手下有几个兵丁的干部了。由此可以得知,挨打的学生永远要快一步于三好学生适应环境。所以当掌权的家长都是当年那些挨打的学生的时候,自然就没什么人尊重老师了。因为能发声的愿意出声的,都是挨打的。三好学生可是学的中庸之道,就别指望他们能说什么了。三好学生多半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不要怪这个社会不尊重老师,应该问问为什么当年的老师不愿意尊重学生。种什么树结什么果。一切都是有原因的。当年挨了打,还不能让人还回来么?嗯?也不要为新老师叫屈,父债子还是应该的。虽然当年的老师可能都五六十岁退休了,但是并不影响老师这个群体要承担当年犯下的恶果。除非当年打人的老师都出来磕三个头道个歉,当年打人的事情都按故意伤人罪蹲个几年牢。不然谁有心情原谅老师?老师不是有个著名理论吗?耽误这一分钟相当于耽误大家的45分钟?那坐牢也按这个办法坐好了。打了一个学生,按全班同学计算。看看能不能处罚个20年有期。

只要一个学校,有一个老师打学生,就必然会有一批被打的学生出现,每个被打的学生又总有两三个朋友。按每年期中期末一共考4次,就会有4个倒数第一挨打。按教师60岁退休,从20岁工作开始,一共会制造160名被打学生,以及潜在的320-480个打抱不平的好兄弟。就按拢共500人算吧。一个打人教师就会在本地产生500个对教师行业抱有敌意的家长。你还指望教师能被看得起?那真是做梦呢。

user avatar

没开学呢,班上孩子都什么家庭成分就都清楚了,孩子的穿戴瞄一眼就知道真假,这样的老师,谁能尊重,凭什么被尊重。

user avatar

从小学到大学,接触的老师很多,有认真负责的,有混水摸鱼的,有欺软怕硬的,还有趁机揩油勒索的,千人千面,并不是每个人都值得尊重。

我印象最深的是初中班主任,班级组织劳动,别的班都是老师看着学生干,他是自己干最脏最累的活,让我们干点轻快的。有同学家里有困难的,他自己掏钱帮忙,有同学打架进派出所,他都去领人赔礼道歉,真的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那种感觉。直到现在,每年过年时,都有很多当年的同学去看他。

user avatar

微观上不排除个别教师品德问题。

宏观上,社会的整体文化层次提高了。


如果你不识字,那么你看小学老师都是恭恭敬敬的。

如果你自己是名校毕业,那么看一般教师可能会想,他高考成绩有没有我高?

user avatar

跟老师打交道的群体变了

60后、70后的9年义务教育没有完全普及,上学是一件很高级的事情,他们的老师都是40后50后,那时候有文化能当老师的人更少,上学就类似现在的学马术击剑大提琴。有条件可学没条件不必要,毕竟那会有顶替工作和分配工作,农村的还可以早早帮父母分担种地的家庭责任。60、70后家长对老师的付出是感激,向往成为老师那样的人,毕竟又有文化又不用下地干活儿了,简直美哉

80后、90后的学生时光在无穷尽的教育改革、试点、题海战术中完成的。教育改革,其实老师也不知道怎么改,但是老师很高兴,学生减负了,老师也没那么大压力。教的内容从大纲上教就行了。有升学要求但是好在国家不允许公开排名。我随便教教,给孩子们搞题海战术他们家长也愿意叫孩子多做题啊。这个时候作为学生家长的60、70后,仍然保持着对老师的尊重。

80、90后家长做完教育改革的小白鼠、题海战术的实践者,发现这教育改革就是扯淡,老师都没教,都是我自己在家做题学的,要老师干什么用啊,用监狱管理方法管理学生,这就不能叫教书,这叫管制。这届老师教书不行、育人也不行。上学时挨过老师打的开始在街上掌掴老师,被老师要求送礼的开始举报泄愤,报当年不去他家上英语课就给你放最后一排的仇。有了孩子之后发现,现在的老师更不行,都是小学时候那批小太妹在做幼儿园老师,没考上本科的在当小学老师,他们跟自己的老师一样,还是什么都不教只能补课报班去给孩子学课本上的知识。要不就给我布置作业,幼儿园画手抄报(也有的幼儿园叫信息报),隔三差五给我开家长会让我参加亲子阅读活动搞亲子运动会背着孩子跑,拜托我996上班回家都10点了儿子早睡着了哪有时间一起阅读?公立学校不教,我送去培训机构天天想着给我再营销,我儿子口算不行学个珠心算你问我学不学乐高,开拓编程思维。我自己都是码农了难道我这些源码还要传给儿子?上完周六日的课孩子也挺辛苦的还得带着孩子去吃冰淇淋吃火锅吃米线。出门一趟没有千把块下不来。我起早贪黑7:30送孩子上学你们三点半就给我送回来了,我要到晚上9点才下班啊。你们是下午5点舒舒服服地在家给老公做饭了,没考虑过福报企业员工吗?小丫头片子拿个月薪千把块在我面前吆五喝六,我甲方都没你那么能提要求。还想要尊重?你看看你跟之前的老师多大差距再去考虑为什么你受不到尊重。

天,越说越气怎么还带换到自己身上了呢。

对,我就是拿个不尊重老师的家长。我怨气重,我忍耐了这么久,我这么多怨气都只敢匿名,多憋屈。


更一下,感恩孩子她妈辛苦的付出,给孩子做的手抄报真棒。虽然娃看不懂,当爹的什么都做不好还要辛苦她做这些。孩子她妈万万没想到,不当学生不当老师还是逃不过画手抄报的厄运。我对不起她。不应该这么对她,下次还是ai画好再打印。。。

user avatar

更新一下,这个类比非常恰当


其实老师根本不care那些不尊重他们的人,我就不care。

尊重老师的孩子,有礼貌,家教不会差,情商不会低,父母也必定是讲理的人,这部分孩子我好好教育,甚至课后辅导,买各种学习用品,这时的我,把教师当成立德树人的事业。上课走神我就说说他,不交作业我就好好和他谈谈,学不懂的我叫到跟前一个个重新讲,考完试了我带着试卷和他一起一道题一道题分析讲解,有心事了,我耐心开导,学的压抑的时候我给他买些吃的,多么开心

不尊重的那部分,我不care,爱干嘛干嘛,自己的人生,自己负责,我尽到授课义务就可以了,这时候的我谨记这只是一份普通职业,白眼狼教不熟,没教养的人甚至会觉得你管他学习是针对他,张口闭口脏话的,我都嫌和他说话犯恶心。上课一张嘴叭叭叭说个没完的,影响课堂公共秩序,请出去就好了,下课了,你是谁?我认识你吗。作业不交?随便你,我少改一份作业还高兴呢,都是些不重要的人和事,不必把自己的尊重看得太当一回事

关于教养的定义,我特别说明一下,我不把意见相左当成没教养。我把以下这些行为当成没教养:

上课总是故意扰乱课堂秩序,老师提出问题后,将问题引向黄色话题或回答与课文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话题,并且一次又一次屡教不改。

认为老师要理所当然替他服务各种事情,比如不肯借手机就对老师做出性骚扰的侮辱肢体行为

对女同学性骚扰,言语猥亵

欺负单亲家庭孩子,刻意用“*爸爸/妈妈”这样的语言去刺激他们

对同学说话用侮辱性言语比如“犯贱”、“***”等不适宜打出来的语言

嘲讽讥笑其他同学的衣着、霸凌敏感而内向的学生

上课不想听但是不说话干扰其他同学也不睡觉不趴桌子不交作业这种都是我觉得的好学生可以教导的

而如果一个学生的三观是随意伤害他人而不自知不内疚,随意侮辱甚至身体伤害其他同学却不觉得有问题,这种学生我认为是没救了,即使我教导他,他这些行为到底如何形成的?有孩子的心里都有数,一定是和他从小朝夕相对的人潜移默化的,我改变得了他吗?

尊师?像尊重一个陌生人一样尊重就行了

特意开放评论区,就想看看那些仇视教师的人能说出什么话,欢迎评论hahaha

这就是新时代教师的真实想法

我的人生信条就是,那些没教养分孩子,就算做出再过分的事情,如果影响的是他自己的人生,我会坚持保持自己的优雅。如果是有教养的孩子,我必定像亲妈一样负责

补充,我就是不喜欢道德绑架,老师就得怎么怎么样,老师就是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老师就得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到没有自己的生活焦头烂额。新时代的教师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道德绑架,我也不喜欢说自己是一位好老师,但我所做到的程度,没有任何一位家长或者学生有资格说我不是好老师,遑论我渎职。最恨的就是道德绑架,新时代的教师,可以自由选择把教师当成一份职业还是当成一份立德树人的工作,勇敢对道德绑架说不

说我渎职的,先看看这个回答,这也是我

补充一下,评论区里说不尊师指的是不尊重那些什么什么样的老师。我不是辩解,但我很客观公正地说,家长们或者学生们很容易因为一件小小的事,老师一次没处理好的事就就就将一个老师全盘否定。我有一个同事,我虽然也很反感她批评学生用词激烈,但我又知道她对学生掏心窝的好,她总是在说完一个学生做错的事情后马上又为这个学生做错事情找借口,而我不是,对与错不可以相互抵消这就是我的信条,也因此她有时候会给人言行不一的印象,但这不能代表她就不值得尊重。她来自贫穷的家庭,自己是特别努力才考试好大学,才能够拿到现在一个月工资10000,她每个月还要寄钱回家,她什么都要靠自己,不像我想买就买,学校里的老师家境基本都是很好的,属于那种工作赚钱都是赚自己的零花钱的,只有她要负责父母养老,要自己攒钱买房,衣服也都是几十块一件的,不舍得买贵一点的,我想在我们这样的同事中间她的压力不会小,落差肯定也有。(当然我们同事都是很有素质的大家不会去攀比谈论这些,说这些只是想说我懂得她比我不容易,她不像我性格外放也大大咧咧,她也敏感,所以她也不善于沟通。但她很好,不管哪个老师要换课她都没二话,也总是义务帮我们看自习,像这样的老好人,大家工作人都知道不多的。她之所以面对学生放纵自己的学习那么愤怒是因为她比我更懂得对于学生来说现在不努力意味着什么)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舍不得花钱的她对学生却很大方,买打印机买零食买笔记本等,总不会省钱。以过高的道德标准去要求老师,在学生工作上要一点错也不能出,这是圣人吧?年纪轻轻就达到这个道德水平,可能吗?换言之,家长自己的道德水平,亲生的孩子,尚且有对孩子无意伤害的时候,老师呢?真的说白了一份工作而已,她能够付出那么多已经很负责任了,但她没能得到一些学生的尊重甚至背后议论她人身攻击她,她不像我一样内心强大不像我一样足够自信坦然面对别人对她的人身攻击,所以她的学生也在伤害她。相反,那些对学生其实付出没有她多,上完课就走,作业基本让学生自行批改自行校对的,获得的评价反而比她高。难道谁不知道明哲保身少说少错吗?不要以你所看到的一面就去对一个老师做出不值得尊重的评价。也许她自身都是一个敏感和还没学会如何去表达自己对学生的关心和对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担心的老师。但只要她的心是爱学生的,为学生好的,我相信在经年累月的成长中,她更懂得如何去与学生交往,教学相长,不仅仅是知识,我觉得也有为人处事等等。

如果你当一回老师,你才能理解为什么老师有时候那么愤怒,你以为的小事,其实老师很愤怒是因为,看到你在一点点毁掉自己的未来,无能为力而愤怒,口不择言希望你能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习对待自己即将要独自面对的人生。这不是煽情,这是我内心真实的想法。她比我更易怒也是因为她没有我坦然接受有些孩子你即使努力地去教导他依旧不懂得,社会的残酷,以及自己真的不能再这样不全力以赴地对待自己的学习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