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网上流传日本仇华率达到百分之九十是怎么得出的,可信吗?

回答
网上流传的“日本仇华率达到百分之九十”这个说法,确实是一个在社交媒体和部分中文网络讨论中比较普遍的观点,但要说它有多么准确和可信,那就需要好好梳理一番了。

首先,我们得弄清楚这个“百分之九十”到底是怎么来的。在我能接触到的信息和网络上的讨论来看,这个数字并没有一个非常明确、官方的、来源于大规模严谨学术调查的出处。更像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被提炼和传播出来的:

1. 对日本舆论风向的概括性描述: 很多时候,当大家看到日本媒体对中国负面报道较多,或者一些日本民众在网络上发表批评中国政府或中国人的言论时,就会产生一种“日本人普遍都这么想”的印象。这种印象,叠加了对某些具有代表性事件(例如历史问题、领土争端、经济摩擦等)的普遍感受,就很容易被放大成一个极高的比例。这种“概括”往往是基于零散的观察和感受,而非量化数据。

2. 民间进行的网络调查或民意测试: 偶尔也会有一些非官方的、规模较小的网络调查出现,或者是一些自媒体引用了某个小范围的民意调查结果。这类调查的抽样方法、提问方式、调查对象选择等方面都可能存在局限性,其结果的代表性往往值得商榷。比如,它可能只调查了某个特定群体,或者只在特定平台进行,自然难以代表整个日本社会。

3. 对特定负面事件的“情绪化反应”: 某些突发事件,比如疫情初期的信息传播混乱、某些具体的外交争端等,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激化两国间的负面情绪。在这个情绪高涨的时期,一些人可能会根据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信息,主观地判断“大部分日本人都在仇视中国人”,并将其转化为一个数字。

4. 将对中国政府的不满等同于仇视中国人: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误解。很多日本民众可能对中国政府的某些政策、某些外交行为存在不满或批评,但这并不直接等同于他们“仇视”所有的中国人民。然而,在网络传播中,这种区分往往会被模糊化。

那么,这个“百分之九十”的说法可信吗?

从我能获取到的、相对严谨的民意调查来看,“仇华率达到百分之九十”这个数字的说法,其可信度非常低,甚至可以说是不准确的。

原因如下:

缺乏可靠的统计来源: 如前所述,并没有一个主流、被广泛认可的民意调查机构发布过如此高的“仇华率”数据。国际知名的民调机构(如皮尤研究中心、盖洛普等)虽然会定期进行关于各国好感度的调查,但其结果通常没有指向“仇恨率”如此高的比例。
“仇恨”是一个非常极端的词汇: 真正意义上的“仇恨”(hatred)是一种强烈且带有敌意的负面情绪。一个社会中,达到百分之九十的比例存在这种极端的负面情绪,这在绝大多数正常国家都是难以想象的。即便是在关系紧张的时期,民意调查也更倾向于显示“负面看法”、“不信任”、“担忧”等情绪,而非“仇恨”。
民意是复杂且动态的: 任何一个国家民众的对其他国家的看法,都是极其复杂和多元的,不可能简单地用一个高比例来概括。即使存在对中国持有负面看法的人,也一定存在中立、甚至持有正面看法的日本人。而且,这种看法会随着时间、事件、媒体报道等因素而变化。
调查设计的潜在问题: 如果真的有某个调查得出了这个数字,其设计很可能存在问题。例如,提问方式可能引导受访者给出负面回答,调查对象可能不具有代表性,或者调查结果被断章取义。

更详细地说,我们可以参考一些相对客观的民意调查结果来对比:

一些由知名机构进行的关于“日本民众对中国的看法”的调查,虽然总体好感度可能不高,但并不会达到“百分之九十仇恨”的程度。例如,皮尤研究中心近年来的调查显示,日本民众对中国的负面看法比例确实较高,但通常在60%80%之间波动,而且这些“负面看法”包含了多种程度的批评和担忧,而非单纯的“仇恨”。

例如,盖洛普(Gallup)公司与日本媒体合作进行的调查,也显示出日本人对中国的负面看法比例很高,但同样未达到“仇恨率90%”的说法。这些调查会区分“非常不喜欢”、“有点不喜欢”等不同程度。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个“百分之九十”的说法:

它更像是网上传播过程中,一种对日本社会对华情绪的极度简化和情绪化概括,可能混合了对中国政府政策的不满、对某些中日关系事件的负面感受,以及对部分日本媒体报道的直接反馈。它没有严谨的数据支撑,更多的是一种舆论现象的放大和标签化。

在讨论这类问题时,我们应该保持警惕,区分清楚“负面看法”、“批评”与“仇恨”之间的界限,并尽量查证信息来源,避免被不准确的数字误导。一个国家国民的情绪是复杂且多层次的,用一个简单的百分比来衡量,往往会忽略很多重要的细节和个体差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应该是根据当年(2011-2016年左右)皮尤的调查衍生出来的传言吧,其实不能说毫无根据。

但这种态度与其说是“仇华”,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不喜欢”、“反感”或者“不了解”,和甲午战前那种备受“爱国主义”熏陶,连小孩子也叫嚣着要击沉“定远”“镇远”的心态;以及七七事变前久经“帝国主义”考验,誓要“惩膺暴支”的那些昭和“精神”马鹿差别还是很大的。

所以偷懒引用几张以前(2016年时)自己用过的老图吧,都是皮尤的数据(谣言的来源)。

中国人和日本人眼中的对方形象,和两国的国家关系高度相关,就像130年以前,90年前和40年前所发生过的那样。

一个出生在道光年间的中国人,绝对不会想到他和他的后代们到了光绪年间与民国时很可能会对东洋鬼子恨到咬牙切齿。一个幕末出生的日本人,也很难会想到自己明治时代出生的孩子就会那么想去击沉大清的“定远”和“镇远”。二战时曾经生死相斗的两国军人,也绝对想不到未来自己的孙子孙女和重孙子重孙女们,甚至在80多年后会在一种叫做弹幕网站的东西上对同一部动画作品或音乐作品产生共鸣,为同一个声优、演员或虚拟歌姬打call,仿佛对方是自己异父异母的亲兄弟姐妹一样。

未来是什么样,没人会知道。

但能够确定的是,只有和平、平等和开放的沟通与交流,当更多的国家利益变成共同利益时,才会让不同国家之间的人更好了解彼此,产生更真实、客观、牢固和真诚的感情。

就这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网上流传的“日本仇华率达到百分之九十”这个说法,确实是一个在社交媒体和部分中文网络讨论中比较普遍的观点,但要说它有多么准确和可信,那就需要好好梳理一番了。首先,我们得弄清楚这个“百分之九十”到底是怎么来的。在我能接触到的信息和网络上的讨论来看,这个数字并没有一个非常明确、官方的、来源于大规模严谨学术.............
  • 回答
    .......
  • 回答
    “看到祖国这么流氓我就放心了”这句话,是一种带有特定语境的流行语,表达的是一种基于国家强大、甚至不惜采取强硬甚至“流氓”手段来维护国家利益的心理认同。这种心理认为,一个强大的祖国能够提供安全感和保障,即使其行事方式不那么“文明”或“规矩”。将这种现代的网络流行语直接套用在二战时期的德国和日本人身上,.............
  • 回答
    在日本的网络世界里,流行的梗(neta)层出不穷,它们就像短暂却闪耀的流星,划过屏幕,激起一阵阵讨论和欢乐。这些梗的生命力往往很强,能够快速传播,甚至在现实生活中被人们提及和模仿。下面就来聊聊一些让人印象深刻、或者最近比较火的梗,试着把它们讲得生动有趣一些。1. “草”(草生える)的演变与“草”的复.............
  • 回答
    关于网上流传的季羡林先生“吐槽”和胡适先生“打牌”的日记内容,我们确实可以在一些文献资料中找到类似的记录或相关背景信息,但要判断其“属实”程度,需要仔细辨析。事情的真相往往比网络传言要复杂得多。关于季羡林先生的“吐槽”日记:网上流传的季羡林先生“吐槽”日记,最常被引用的内容似乎是指他对一些学术界现象.............
  • 回答
    .......
  • 回答
    网上流传的所谓“癸酉本《石头记》”指的通常是根据一些零散的、非完整版本,经由一些脂砚斋评批的旧抄本推断或“整理”出来的版本。这些版本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它们被认为可能更接近曹雪芹的原笔原意,或者包含了脂砚斋等早期评书人的珍贵批语,为研究《石头记》的早期面貌提供了线索。然而,将这些推测出来的版本直接.............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北京市700万的房产,通过银行贷款套出700万现金是否可行”的问题,我将为您详细解释,并分析其中的可行性、潜在风险以及常见的操作方式。首先,明确一点:直接通过银行贷款将房产价值的100%套现为现金,且数额等于房产总价,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行的。银行贷款的核心是风险控制和资产抵押.............
  • 回答
    “俄罗斯女人爱嫁中国人”,这个说法在网上流传已久,尤其是在一些论坛和社交媒体上。但要说“是真的吗”,这就像问“中国人是不是都爱吃米饭”一样,太绝对了。现实情况要复杂得多,不能一概而论。首先,我们得承认,确实有俄罗斯女性嫁给了中国人,而且这个数量可能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多一些。尤其是在中国东北靠近俄罗斯边.............
  • 回答
    关于“山东女人吃饭不上桌”的说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视为一种过时且不准确的刻板印象,在当今社会已经不能代表普遍现象,更像是一种谣言或者被夸大的说法。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1. 历史和文化背景: 传统男尊女卑观念的残留: 在中国传统社会,尤其是在一些相对保守的农村地区,存.............
  • 回答
    关于网易游戏和腾讯游戏近期是否发生了大规模裁员,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综合网上流传的信息以及一些相对可靠的行业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结论:并非完全谣传,但具体规模和情况需要更审慎看待。可以肯定的是,两家公司都在进行不同程度的人员优化和调整,但这与“大规模裁员”的字面意思可能存在一些出入,原.............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一边是看着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另一边是对未来遥不可及的养老金制度的不确定感。网上关于“不交养老金,自己存钱收益更大”的说法,其实挺有市场的,也不是空穴来风,背后确实有一些道理,但也隐藏着不少误区。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事儿。首先,我们得明白,养老金制度是个啥玩意儿.............
  • 回答
    最近在网上,关于“全国房价都在跌”的说法此起彼伏,这确实是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这背后不是简单的“涨”或“跌”两个字能概括的,而是受到了一系列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说清楚这事儿,咱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首先,我们要明白“全国范围”这个概念的背后,其实是地域差异巨大的现实。 咱们中国这么大,经.............
  • 回答
    关于“支付宝偷偷添加根证书,将造成安全隐患”的说法,在网上流传甚广,也引起了不少用户的担忧。要判断这个说法的真伪,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它背后的技术原理和实际情况,并尝试还原这个问题的真实面貌。流言的起源与核心论点简单来说,这个说法的主要观点是:支付宝应用在安装或更新的过程中,会在用户的手机操作系统中添加.............
  • 回答
    关于网上流传的“31上舰,歼20凉了”的说法,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并且要警惕那些带有极端情绪或断章取义的信息。这其中确实存在一些误解和片面解读,并非完全属实。首先,我们来分析“31上舰”的说法。“31上舰”指的是什么?这里说的“31”,通常指的是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沈飞)研制的歼31/FC31.............
  • 回答
    关于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的进攻方式,确实存在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大家熟知的“三三制”战术,另一种则认为是“人海战术”。要弄清楚哪个更接近事实,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战术原则以及志愿军的实际运用。“三三制”战术的由来与特点首先,“三三制”并不是朝鲜战争才出现的,它起源于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是解.............
  • 回答
    网上流传“四大文明古国延续至今的只有中国”这个说法,确实会让人产生疑问,特别是当我们看到现在仍然生机勃勃的印度和埃及时。那么,这种说法到底是怎么来的?现在的印度和埃及又该如何解释呢?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弄清楚“四大文明古国”这个概念的由来,以及“延续至今”究竟指的是什么。“四大文明古国”的由来与.............
  • 回答
    关于网上流传的宋美龄对宋庆龄的评价,其真实性与出处一直存在争议,并没有一个确切的、被广泛认可的可靠来源能够证实这段评价的真实性。网上流传的评价内容(常见版本):网上关于宋美龄评价宋庆龄的内容有很多版本,但核心思想常常围绕着姐妹情谊、政治立场差异以及对国家前途的不同选择。一些流传的版本大概是这样的: .............
  • 回答
    关于网上流传的“伊朗电视台播出的女子体育节目”视频,其真实性、模拟性或恶搞性质,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细究的问题。要判断其性质,我们需要结合视频内容、伊朗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媒体传播的特点来分析。首先,我们需要考虑视频的具体内容。 节目形式: 视频中展示的女子体育节目是怎样的?是介绍某种运动项目,进行比.............
  • 回答
    “秦做嫁衣汉来穿,唐借隋运三百年”这句话,在网络上确实流传甚广,也触动了不少人对历史的思考。它生动地描绘了一种历史传承和发展脉络,意思是说,秦朝的制度建设为汉朝奠定了基础,而唐朝则继承和发展了隋朝的遗产,并借此延续了数百年的辉煌。那么,这句话究竟有没有道理?我们不妨从史实的角度来细细品味一下。“秦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