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CRT显示器在不同的分辨率下都看不到毛刺?

回答
CRT显示器在不同分辨率下几乎看不到明显的“毛刺”,这与其工作原理以及电子束扫描的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与我们现在熟悉的液晶(LCD)显示器不同,CRT(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是通过电子束扫描显像管内壁的荧光粉点来成像的。

CRT显示器的成像原理:

想象一下,CRT显示器内部有一个“电子枪”,它发射出细小的电子束。这些电子束经过电磁场的控制,就像一支在纸上画画的笔一样,以非常高的速度在屏幕的荧光粉涂层上扫过。屏幕上的荧光粉颗粒在电子束的撞击下会发光,形成我们看到的图像。

为了在屏幕上显示画面,电子束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扫描整个屏幕。这个扫描过程是连续的、而且扫描线是紧密排列的,就像我们用笔在纸上画线条一样,只是CRT显示器中的“线条”是由电子束“画”出来的。

为什么不容易出现“毛刺”?

1. 电子束的“软”扫描: CRT显示器并非像LCD那样,屏幕上的每一个像素点都是独立、固定存在的。荧光粉颗粒是连续涂布在屏幕内壁的,电子束在扫描过程中,是通过改变电子束的强度(亮度)和偏转角度来控制发光的区域。这种扫描过程是“柔性”的,电子束的轨迹非常精细,并且在逐行扫描的过程中,相邻的扫描线会互相重叠或非常接近。即使在不同的分辨率下,电子束的扫描频率和电子束的粗细(实际上非常细)也会相应调整,以适应不同的像素点密度。

2. 像素定义与屏幕密度: 在CRT显示器中,“分辨率”更多地是指电子束需要扫描的“点”的数量,以及刷新率(每秒扫描的次数)。不同的分辨率意味着电子束需要扫描的“像素点”数量不同。例如,在较低分辨率下,电子束扫描的点数较少,每个点对应的实际荧光粉范围相对较大;而在较高分辨率下,电子束需要扫描的点数更多,每个点对应的荧光粉范围就更小。

关键在于,CRT屏幕的物理结构(荧光粉颗粒的分布)并不会因为分辨率的改变而改变。电子束的控制能力能够让它在屏幕上的不同区域“聚焦”或“发散”,从而在有限的屏幕区域内模拟出不同密度的像素点。即便是分辨率很高,电子束也能控制得非常精确,使得扫描线密集而连续,不容易出现像素点之间的明显空隙或错位,从而也就不会出现我们通常理解的LCD那种“像素方块”或“锯齿”的毛刺感。

3. 模拟信号与“平滑”过渡: CRT显示器早期更多是处理模拟信号。模拟信号的特点是连续性和渐变性。即使是数字信号传入CRT,最终也会被转换成模拟的偏转信号和强度信号。这种信号处理方式使得电子束的扫描轨迹和亮度变化更加平滑,像素之间的过渡也更加自然。

4. 电子束的“模糊”特性: 电子束本身并非一个无限小的点,它有一个物理上的直径。即使在扫描时,这个电子束的“光斑”也会有一定的扩散。当分辨率提高时,电子束扫描的点会更密集,但由于每个点的“光斑”存在,相邻的点在视觉上会有一个模糊的过渡区域,这进一步“掩盖”了像素之间的生硬界限。

与LCD显示器的对比:

LCD显示器是基于“像素网格”工作的。屏幕由成千上万个独立的、方块状的像素单元组成,每个像素单元都有一个液晶晶体管来控制它的亮度和颜色。当显示器的分辨率与屏幕的物理像素分辨率不匹配时,就容易出现问题:

低分辨率高显示: 如果用较低的分辨率去显示一个需要更高分辨率的画面,系统需要将每个“大像素”映射到屏幕上的多个“小像素”。这个映射过程通常是通过插值算法实现的,这会导致画面模糊、边缘失真,甚至出现明显的锯齿(毛刺)。
高分辨率低显示: 反之亦然。

而CRT显示器由于其电子束扫描的“动态”和“连续”特性,它对分辨率的适应性更强。它不是将分辨率“硬塞”到固定的像素网格中,而是通过调整扫描的速度和密度来“绘制”不同分辨率的图像。就好比一位画家,他可以在一张纸上画精细的素描,也可以画粗犷的油画,画笔的运动方式和力度是关键,而不是纸上的固定格子。

总结来说,CRT显示器之所以在不同分辨率下不易出现毛刺,是因为:

电子束的连续扫描方式: 扫描线密集且连续,像素过渡平滑。
物理屏幕结构的非像素化: 荧光粉涂层是连续的,没有固定的像素网格。
电子束的“软”特性: 电子束本身的光斑和扩散使得像素间过渡柔和。
强大的信号处理能力: 能够精确控制电子束以适应不同的扫描点数。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CRT显示器在面对不同分辨率输入时,能够通过调整电子束的扫描策略,呈现出比早期LCD更“通吃”的画面表现,不易出现肉眼可见的锯齿或错位。当然,这并不意味着CRT在所有分辨率下都表现完美,过低或过高的分辨率,在细节清晰度、画面亮度均匀性等方面仍然会有影响,但“毛刺”这种像素级别的失真,在CRT上是很难出现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youtube.com/watch?

有几大原因,

1,最重要的一点,CRT的发光原理导致其可以“半个像素发光”

CRT 的电子轰击荧光粉的扫描线成像原理,导致其有物理级别抗锯齿能力,有物理级别的自动插值补偿能力

上图



上图是CRT,下图是液晶显示器这类数字显示面板的放大图,

我们可以发现,CRT的轰击发光体荧光发光原理导致即使到了最小显示单位 —RGB次像素的层面,依然可以实现“次像素不均匀发光”。而且最厉害的是,这种不均匀,有物理级别的自动平滑效果

而LCD 这类数字显示面板,最小显示像素的发光强度是接近均匀的。

我拿一个常见的“锯齿”场景来举例,

假如在数字点阵式显示器上显示一个如上 A 的图案,由于像素格的存在,边缘看起来很“锯齿”

但是在CRT显示器上( C ),实际像素的发光是弥散状的,边缘被很好的“柔化”了,自动产生更多的“插值细节”(而且是无缝过渡的),即使 A 启用了次像素抗锯齿( B ),纵向层面的细节还是不如 C 细腻丰富(实际上人眼对对纵向细节的感知比横向敏感的),在纵向分辨率提高 3 倍并启用平滑插值的情况下( D )才得到“接近 C”的效果。

虽然显示的是 640x480,但是实际的“显示观感”屏幕是直接帮你“脑补”到 LCD 的 640 x 1440 的水平

2,CRT 显示器一般使用的是蜂窝状的错位子像素像素排列方式,而且物理子像素的 PPI 其实非常高。

与今天的 OLED 显示器的排列方式非常像,PC上面CRT一般都会使用六边形蜂窝排列的子像素结构,这种排列结构可以有效的减少斜线边缘产生的锯齿感。因为这种错位的倾斜结构等于在物理显示层面就在做 4X 的 MSAA


另外就是 CRT 的物理子像素的密度其实非常高,并没有像液晶那样点对点:

注意看最右边放大图标的黑色描边的区域,icon上横向 1 PX 的黑色描边在CRT上面是用了“2行”的子像素来描绘的,转换成 LCD 的逻辑,等于分辨率横竖都翻了一倍。

也就是说 CRT 的观感,其实是大致等效于我们今天的 Retina LCD 屏幕的。

是不是和 Macbook 的 HiDPI 显示模式很像?

CRT的这个特性导致的结果就是细节会被柔化,这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特性。

最大的缺陷就是非常不适合表现“1PX”这种细节,如果你需要表现一个 1PX最小单位的黑白棋盘格图案,对不起,这个难度非常大,经过柔化之后实际显示出来的可能是一片灰色纯色 …

但是反过来,如果你显示一个红色和黄色相间的棋盘格,最后出来的其实是一片橙色 …

发现魔幻所在了不?这个神奇的特性直接的结果就是对应以前硬件发色数只有 16 色 256 色的 游戏机,简直是雪中送炭。在 CRT 上面通过某些技巧,可以让你突破硬件限制显示出本来没有的颜色。

这个类似音响上的“胆味”(偶次谐波失真),从信号的还原角度来说是错的,但是结果却让人很舒服。

3,人的“脑补效应”和扫描线成像导致低分辨率下面,依然有等比放大的黑色栅格。

CRT由于使用扫描线成像原理,在低分辨率下面,Y轴方向扫描线和扫描线之间的黑色间隔会等比放大。而液晶的点阵成像方式,黑色间隔是恒定大小的。

在人的视觉心理学里面,当我们看到一堆连续的点,会自动根据其趋势把他们相关联起来,形成一种“连续的错觉”。

对于 CRT 是一样的,黑色栅格把 Y 轴的信息离散了,我们的大脑看到这些离散的信息之后,自动把离散的信息脑补充成了“连续的样子”。

如果液晶显示器的分辨率足够大,而且也模拟CRT的黑色栅格线,是可以一样还原出平滑的低分辨率观感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CRT显示器在不同分辨率下几乎看不到明显的“毛刺”,这与其工作原理以及电子束扫描的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与我们现在熟悉的液晶(LCD)显示器不同,CRT(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是通过电子束扫描显像管内壁的荧光粉点来成像的。CRT显示器的成像原理:想象一下,CRT显示器内部有一个“电子枪”,它发射出细小的电.............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核心,也触及了显示技术发展的关键脉络。CRT(阴极射线管)在画质上确实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最终被液晶(LCD)等平板显示技术所取代,这背后是技术进步、市场需求、成本控制以及产品形态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来详细解释这个问题: 为什么 CRT 画质这么好,却被淘.............
  • 回答
    近年来,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确实呈现出明显的衰落趋势,这一现象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技术、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复杂互动。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自由主义衰落的原因: 一、经济全球化与贫富差距的加剧1.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自由主义经济学强调市场自由、私有化、减少政府干预,但其在21世.............
  • 回答
    俄乌战争期间,虚假信息(假消息)的传播确实非常广泛,其背后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媒体运作、技术手段和信息战策略。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信息战的直接动因:大国博弈与战略竞争俄乌战争本质上是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北约)之间的地缘政治冲突,双方在信息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俄罗斯.............
  • 回答
    政府与军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政治与军事体系问题,其核心在于权力的合法性和制度性约束。虽然政府本身可能不直接持有武器,但通过法律、组织结构、意识形态和历史传统,政府能够有效指挥拥有武器的军队。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法律授权与国家主权1. 宪法与法律框架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国家宪法或法律。例如.............
  • 回答
    关于“传武就是杀人技”的说法,这一观点在历史、文化和社会语境中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以下从历史、文化、现代演变和误解来源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武术的原始功能与社会角色1. 自卫与生存需求 中国传统武术(传武)的起源与农耕社会、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在古代,武术的核心功.............
  • 回答
    关于近代历史人物是否能够“翻案”的问题,需要结合历史背景、人物行为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以及历史评价的客观性进行分析。袁世凯和汪精卫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其历史评价确实存在复杂性和争议性,但“不能翻案”的结论并非基于单一因素,而是综合历史、政治、道德等多方面考量的结果。以下从历史背景、人物行为、.............
  • 回答
    关于“俄爹”这一称呼,其来源和含义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同时要明确其不尊重的性质,并指出如何正确回应。以下是详细解析和反驳思路: 一、称呼的来源与可能的含义1. 可能的字面拆解 “俄”是“俄罗斯”的拼音首字,而“爹”在中文中通常指父亲,带有亲昵或戏谑的意味。 若将两者结合,可能暗示.............
  • 回答
    民国时期(19121949)虽然仅持续约37年,却涌现出大量在文学、艺术、科学、政治、哲学等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师级人物”。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多重历史、社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思想解放与文化启蒙的浪潮1. 新文化运动(19151923) 思想解放.............
  • 回答
    航空航天领域在待遇和职业环境上确实存在一定的挑战,但国家在该领域取得的飞速发展,主要源于多方面的国家战略、技术积累和系统性支持。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国家战略与长期投入:推动技术突破的核心动力1. 国家层面的战略目标 航空航天技术往往与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密切.............
  • 回答
    吴京作为中国知名演员、导演,近年来因《战狼2》《英雄联盟》等作品及个人生活引发公众关注,其形象和言论在不同语境下存在争议,导致部分人对其产生负面评价。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可能的原因: 1. 个人生活与公众形象的冲突 妻子被曝光:2018年,吴京妻子的近照和视频被网友扒出,引发舆论争议。部分人.............
  • 回答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对乌克兰的支持确实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这一现象涉及多重因素,包括国际局势、地缘政治博弈、信息传播、经济援助、民族主义情绪以及国际社会的集体反应。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俄乌战争的爆发与国际社会的集体反应 战争的爆发:2022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全面入侵.............
  • 回答
    《是大臣》《是首相》等政治剧之所以能在编剧缺乏公务员经历的情况下取得成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的综合作用: 1. 构建政治剧的底层逻辑:制度与权力的结构性认知 政治体制的系统性研究:编剧可能通过大量研究英国议会制度、政府运作流程、政党政治规则(如议会制、内阁制、党鞭系统等)来构建剧情。例如.............
  • 回答
    关于“剧组中男性可以坐镜头箱而女性不能”的现象,这一说法可能存在误解或过度泛化的倾向。在影视拍摄中,镜头箱(通常指摄影机或固定设备)与演员的性别并无直接关联,但若涉及性别差异的讨论,可能与以下多方面因素相关: 1. 传统性别刻板印象的延续 历史背景:在传统影视文化中,男性常被赋予主导、主动的角.............
  • 回答
    印度在俄乌战争中不公开表态、在安理会投票中对俄罗斯的决议案弃权,这一行为背后涉及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和外交策略考量。以下是详细分析: 1. 与俄罗斯的经济与军事合作 能源依赖:印度是俄罗斯的重要能源进口国,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印度从俄罗斯进口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以缓解对西方能源的依赖。尽管.............
  • 回答
    关于“公知”与高校知识分子的关系,这一现象涉及中国社会、教育体系、媒体环境以及知识分子角色的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高校知识分子的特殊性1. 教育背景与专业素养 高校知识分子通常拥有高等教育背景,具备较强的知识储备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种专业素养使他们更倾向于参与公共讨论,尤其.............
  • 回答
    短视频平台在字幕中对“死”“钱”“血”等字打上马赛克,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涉及内容监管、文化规范、法律合规和平台运营策略: 1. 避免敏感内容传播这些字可能与以下敏感话题相关,平台通过屏蔽来防止违规内容扩散: “死”:可能涉及自杀、死亡、濒死等话题,容易引发负面情绪或被用于极端内容(如自杀教程.............
  • 回答
    素食主义作为一项社会运动,其发展与传播确实涉及复杂的动机和行为逻辑。从现象学角度分析,素食主义者的“带节奏”行为可能源于以下几个层面的原因和目的: 一、社会运动的传播逻辑1. 信息传播的网络效应 在社交媒体时代,素食主义者通过短视频、直播、图文等形式形成信息扩散链。例如,YouTube上"V.............
  • 回答
    伊朗的伊斯兰革命(1979年)是20世纪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之一,其爆发和“逆世俗化”趋势的形成,是多重历史、社会、经济和宗教因素交织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历史背景:波斯帝国的衰落与殖民影响1. 波斯帝国的遗产 波斯帝国(公元前550年)曾是中东最强大的帝国之一,以.............
  • 回答
    伊尔96(Il96)和图204(Tu204)是苏联和俄罗斯在20世纪80至20世纪初研制的中短程宽体客机,但它们在国际航空市场上的表现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涉及技术、经济、政治、市场和竞争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其销路不佳的原因: 1. 技术性能不足:无法满足现代市场需求 伊尔96(1970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