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题目描述里渗出的优越感……
100%Adobe RGB,
事实是只有后期极少数高端 CRT 才能达到接近 AdobeRGB 的色域。sRGB 制定过程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让普通 CRT 显示器能够不经过色域转换,直接显示较为准确的颜色。[1]
绝大多数彩色 CRT 显示器都是使用 P22 荧光粉。以三菱高端 CRT DPro 2070SB 为例,i1 Pro 测得光谱与色域如下[2]
可以看到色域只是接近 Rec. 709/sRGB. 另外光谱中相当一大部分集中在人眼十分不敏感的 700nm 以上波段,影响发光效率。
2003年年末发售的 NEC三菱电机 RDF225WG 是仅有的几台广色域 CRT 之一, CIE xy 面积覆盖 97.6% 的 AdobeRGB, 售价高达80万日元[3],以当时的汇率约合人民币61600元。
诚然,对比当时廉价的只能覆盖70%左右 sRGB 的 TN 屏,CRT 确实在颜色上有优势。但后来覆盖95%以上 sRGB 的 LCD 迅速普及,2010年的 U2410 和 PA241W 更是在一个可以接受的价位上提供了 AdobeRGB 色域,CRT 的色彩优势早已荡然无存。
10bit都是标配。
题主自己也说了「模拟信号直接驱动」,模拟端哪来的 10 bit?
CRT主动发光(跟等离子OLED相似),能够显示完全的黑色,对比度接近 上亿:1,
CRT 是能够显示完全的黑色,但前提是在完全暗室环境下。
CRT 由于结构原因,抗反射能力极弱,「黑色」完全取决于环境亮度。在日常使用的环境下,CRT 的黑色亮度比普通 LCD 还要高得多,而白色亮度更是只有 100cd/m^2 左右, 实际对比度并不如「劣质TN」。
在正常照明环境下对比同样显示黑色的 CRT 和 LCD, CRT 不但比 LCD 更亮,而且还严重偏色。
而即使是完全暗室环境,如果想让 CRT 即显示出出色的黑位,又有准确的 gamma, 也必须经过复杂的校正。和 LCD 不同,这部分矫正很难自动完成,严重依赖个人经验。
可视角度接近180度。
可视角度IPS只有178度
???
CRT的动态极好,末代纯平能轻松上100/120/144HZ
这是唯一比同时代 LCD 有优势的一点。不过开高刷新率是要牺牲分辨率的……
0延迟
0 输入延迟虽然没错,但是现代 LCD 的输入延迟也普遍低于 1ms, 即使是最苛刻的电竞选手也不会认为有什么问题。
响应时间0.000000ms
0.000001ms=1ns
这段时间内,光也只能在真空中传播约 30cm, 远远不够电子枪发出的电子飞到荧光屏上……
另一方面,这里的响应时间是指由黑变白,这种情况下 CRT 确实有优势。
但是由白变黑的情况下 CRT 的响应时间非常长 (Phosphor Persistence)。根据荧光体不同可以从微秒级到秒级……常用的 P22 荧光粉中,黄绿色和红橙色的部分需要 25ms 左右才能从原始亮度衰减到 10% 亮度[4],远高于 LCD 常见水平,也就只有一部分以响应慢著称的 VA 屏会比 25ms 更差。
而综合考虑之下,现代研究认为 CRT 在动态方面并不如 LCD。[5]
液晶才是伤眼,我用垃圾TN的时候,眼睛近视一年上升100度,以前用CRT的时候一点都不近视。以前用的144HZ的CRT,稳定无闪烁,比什么“不闪屏”“滤蓝光”强得多。
这个目前没有定论。你觉得用 TN 伤眼,CRT 没事,还有一堆人觉得 CRT 伤眼,LCD 没事的。
题主用 144Hz 的 CRT 感觉稳定无闪烁,那是因为扫描速度足够快,让人感觉不到闪烁。有人眼睛更敏感也许就能感觉得到。用相机也可以明显拍出闪烁。
而 DC 调光的 LCD 屏才是真正的无闪烁。
液晶是耗电大户。液晶面板已经把绝大部分由背光灯发出的光线滤掉了。CRT主动发光,不存在发光效率的问题,比液晶省电。
CCFL 背光的液晶确实耗电量不小,但是跟 CRT 比还是很省电……而且 CCFL 背光在 10 年前左右就已经被淘汰了。目前主流的 LED 背光液晶远比 CRT 省电。[6]
下图中 Acer E225HQL 为 LED 背光,其余 LCD 均为 CCFL 背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比较的是 100% 亮度下的耗电量,而 LCD 显示器 100% 亮度下普遍比 CRT 亮得多。图中的 BenQ FP937S 100% 亮度可达 250cd/m^2,约为 CRT 的两倍。
液晶面板过滤一部分光线确实会造成浪费,但远不如 CRT 发射电子束、维持磁场、发出 700nm 以上暗红光和 X 光造成的浪费严重。
直到现在还有很多老游戏爱好者用CRT。CRT自带硬件物理级别的平滑效果+次像素渲染,远远超过什么高端显卡的16x全屏抗锯齿。
老游戏爱好者用 CRT 是追求复古的感觉。很多模拟器都可以实用 CRT-Royale 着色器实现以假乱真的 CRT 效果。
至于这个所谓的「硬件物理级别的平滑效果+次像素渲染」是 CRT 光束无法精确点亮单个像素造成的结果,是以牺牲清晰度为代价换来平滑的边缘,跟现代游戏的抗锯齿完全没有可比性。这只是题主个人喜好问题。
除此之外 CRT 还有很多更严重的问题,包括烧屏,大屏上难以矫正的边缘色散和畸变等等……可以说除了刷新率之外并没有哪些方面真正比 LCD 有优势,被淘汰是再正常不过了。
给CRT最后最致命一击的其实不是液晶,而是高清。
2003年左右电视台开始放高清电视节目了,预示着CRT彻底死了。因为不管CRT你吹得再好(其实也没有那么好,具体可以看其他回答),都无法回避一个严重的先天问题:那就是整个屏幕上其实只有一个点是亮的。当然你可以抬杠说是一条线是亮的而不是一个点。
但实际上就是扫描线确实有先后啊。
这个的问题就导致CRT有两个致命的缺陷:
当主流分辨率还在1024x768时候,这个问题还可以通过很高的刷新率来凑合看。(100hz以下基本不能看很累眼睛),一旦主流分辨率提升到提升到1920x1080之后,CRT就没法玩了,要保持原来的显示效果要么刷新率成倍往上加,要么把荧光粉改成长余辉的,也就是亮了之后用更长的时间熄灭。
前者技术上不现实,后者会效果不可能好。
而另外一个问题则是屏幕做不大,CRT再努力最大也就做到30寸左右,这还是显像管的尺寸而不是画面的尺寸。一方面是更大真空管成本太高,另一方也是只有一个点能亮这个问题导致了更大尺寸无法保证显示效果。
这就是CRT的极限,即使不计成本的场合也是不行。事实上不计成本的场合都用电视墙,也就是多台CRT屏组成一个大画面,因为整个屏幕只亮一个点,大屏是真的真的没法搞。
而液晶则可以完美解决这些问题:液晶所有点可以同时亮,一方面只要工艺成熟,液晶可以轻松切出100寸的面板来,另一方面液晶可以通过拼接达到令人发指的尺寸。
虽然在2002,2003年这个时间节点上,CRT还没死绝,没死绝的原因是当时的液晶技术确实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由于高清的出现,胜负已分:因为CRT上限就摆在那呢,不可能再有突破了。
之后几年液晶显示效果也上来了,CRT自然就被彻底淘汰了。
大屏幕的CRT重啊!占地方啊!
至于画质这种东西、不就是玄学吗?
反正我看不出来什么画质。老老实实承认眼神不好。无所谓的。
……模拟复辟党?
逐条吐槽吧。
CRT的色彩远好于液晶,就算是家用级产品,一千块钱的CRT,100%Adobe RGB,10bit都是标配。特别是末代的纯平,比垃圾液晶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
液晶要做到100%AdobeRGB+10bit,最起码6K+。
“就算是家用级”?97% Adobe RGB的末代纯平22寸,刚出厂的时候一水的1200美元甚至更高。当时17寸的LCD敢卖3400美元,你以为是商家脑子有病?拿淘汰20年的价格比当代产品?
10bit就不说了,荧光粉你要说能做到100bit的级别也不能算错,但电子枪的发射强度控制基本做不到6bit。这里有个技术限制,那就是CRT的电子束强度很难变化,因为这会导致扫描控制的磁场控制变得难以同步,所以亮度实际上是部分PWM实现的。然而电子枪本质上是一个等离子火炬,物理上对它的PWM控制有个很低的频率上限。最终结果就是整体精度做不到6bit,但是在亮端精度较高,所以不太容易看出来。
CRT主动发光(跟等离子OLED相似),能够显示完全的黑色,对比度接近 上亿:1,可视角度接近180度。液晶是被动显示,黑位不可能比得上CRT,对比度只有1000:1(劣质TN只能有400:1),可视角度IPS只有178度,劣质垃圾TN只有90度。
不能做到完全黑色,尤其是高刷新率、高分辨率。你让CRT显示个全黑画面试试看,即便是末代diamondtron,也是有一层亮的。要知道电子枪是无法不发射电子的。可视角180度更是胡扯…自己看看到160度的时候能看到多少画面。液晶的黑位以2020年的技术已经比CRT强很多了,更不提OLED、MicroLED等平板显示技术。
CRT的动态极好,末代纯平能轻松上100/120/144HZ,模拟信号直接驱动,0延迟,响应时间0.000000ms,当年只要998就能搞定。液晶所谓144HZ“电竞王”,不但价格3500+,还在用劣质TN屏,色彩烂,能看瞎眼。
动态并不好。144Hz的1024*768,单电子枪的条件下每个发光单元只有2.94纳秒的响应时间,这个时间比激发荧光粉需要的微秒时长短很多。怎么办?时空域降响应。最终结果就是动态响应根本做不到144Hz,实际上按照响应周期来算的刷新率不到60Hz,完全靠交叠和交错来解决问题。
液晶才是伤眼,我用垃圾TN的时候,眼睛近视一年上升100度,以前用CRT的时候一点都不近视。以前用的144HZ的CRT,稳定无闪烁,比什么“不闪屏”“滤蓝光”强得多。
个人体验成为科学证据?要说健康的话,显示器调光的闪屏和背光的蓝光对视力的损害并没有科学证据。刺激癫痫的闪光基本是10/30/50Hz,所有PWM调光都完全避开了这个范围;而蓝光只是影响人的睡眠节律。而CRT呢?表面不可避免的带静电场,存在远高于LCD的电磁辐射,都是处于存在健康风险的数值边缘。
液晶是耗电大户。液晶面板已经把绝大部分由背光灯发出的光线滤掉了。CRT主动发光,不存在发光效率的问题,比液晶省电。
wat?我的32寸LCD只要50w功率,而且一般都用不到。一个普通19寸的CRT动不动150W附近。知道为啥当年CRT上总要打个能源之星的标志吗?
直到现在还有很多老游戏爱好者用CRT。CRT自带硬件物理级别的平滑效果+次像素渲染,远远超过什么高端显卡的16x全屏抗锯齿。
自带平滑和次像素渲染不恰恰是分辨率渣的结果么…
这都不提显像管的各种麻烦了。比如,不提维修复杂度了,试过显像管消磁吗?试过消畸变吗?
成本,屁股……
这两点足够了……
CRT本质上死于PDP。
CRT的主要缺点,PDP都给你基本解决了,CRT做不大的问题,PDP基本能做到,50-60寸即使现在看,尺寸上也还是正常合理范围。
画面糊这个,PDP像素点也是很明确的,也没有那灰色的像素点了。
色准当然PDP也是继承CRT的那一部分的,先天就有优势,对比度虽然比不上OLED这种纯自发光,但干掉一般背光和miniled也是没啥问题的。
55寸三四十公斤(以停产时的典型情况来说)比现在的电视机当然重了很多,但也不至于不能承受,且也没比当时的液晶重的太多。
黑色,亮度和对比度那一部分pdp也有所改善。
扑面电子流PDP也没了。
与其吹CRT还不如吹PDP是真的。
但PDP缺点,32寸以下基本没法做——这基本意味着和电视机以外的玩意无缘,电视机当年都不流行大的,做个五六十寸的价格也不可能低,很难普及。恶性循环,成本一直没人帮忙分摊。
再加上松下那票不是很喜欢开放标准,当年长虹都是PDP不太行了了才拿到的生产线,所以一直不是很便宜。
容易烧屏——比OLED还容易不少,确实是个缺点。
不够环保——当然耗电确实耗电一些,但本质上是欧萌式市场保护主义胡扯,100Watts和500Watts在市电上其实没啥区别,而且真耗电大头从来就是工业,但这个确实对于推广屏幕有很大的负作用。
亮不亮这个倒是另说,液晶亮度真的很亮那还是最近几年的事,PDP也没暗的100nit都做不到,所以这不算是个核心理由。
PDP比CRT强了这么多不还是被搞死了?
CRT的色彩远好于液晶,就算是家用级产品,一千块钱的CRT,100%Adobe RGB,10bit都是标配。特别是末代的纯平,比垃圾液晶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
液晶要做到100%AdobeRGB+10bit,最起码6K+。
好个P。就低分辨率的模拟信号,能清晰到哪里去?你觉得清晰是荧光粉自带模糊效果让你产生了错觉。
CRT主动发光(跟等离子OLED相似),能够显示完全的黑色,对比度接近 上亿:1,可视角度接近180度。液晶是被动显示,黑位不可能比得上CRT,对比度只有1000:1(劣质TN只能有400:1),可视角度IPS只有178度,劣质垃圾TN只有90度。
白天窗帘开着啥也看不清,还完全的黑色?恐怕看到的是一面镜子吧?
CRT的动态极好,末代纯平能轻松上100/120/144HZ,模拟信号直接驱动,0延迟,响应时间0.000000ms,当年只要998就能搞定。液晶所谓144HZ“电竞王”,不但价格3500+,还在用劣质TN屏,色彩烂,能看瞎眼。
动态好有什么实际用途吗?
液晶才是伤眼,我用垃圾TN的时候,眼睛近视一年上升100度,以前用CRT的时候一点都不近视。以前用的144HZ的CRT,稳定无闪烁,比什么“不闪屏”“滤蓝光”强得多。
CRT是肉眼可见的闪烁,电子打在荧光粉上产生的X射线,直接照射在你的脸上,眼睛上。
液晶是耗电大户。液晶面板已经把绝大部分由背光灯发出的光线滤掉了。CRT主动发光,不存在发光效率的问题,比液晶省电。
CRT后面的散热孔直接可以烤鸡蛋。
直到现在还有很多老游戏爱好者用CRT。CRT自带硬件物理级别的平滑效果+次像素渲染,远远超过什么高端显卡的16x全屏抗锯齿。
只有怀旧价值。
都什么年代了,还吹CRT,还在贬低液晶。
CRT除了响应速度快,延迟低之外,剩下的都是缺点。
首先,一直以来,CRT和等离子的都市传说,都说这两个东西没有延迟。实际上,现代了测试手段下,CRT和等离子经过测试,早就被证实了都是有延迟的。
首先,CRT由于原理,扫描是从上到下的,就算顶部的延迟是0,底部也要比顶部慢一帧。60FPS的情况下,一帧大约16ms,也就是画面中心部位的延迟是8ms左右。但是也有一些HD的CRT电视和显示器,延迟高达20ms以上。
其实大部分的液晶 oled,也是顶部刷新更快。如果画面是整个刷出的,就不会存在什么画面撕裂了。
retrorgb网站,用Time Sleuth Lag Tester,一个专门用来测试显示器延迟的工具,就是对着显示器发信号,让顶部中心和底部出现白色,然后同时可以测试画面显示延迟。
测试下来的结果,CRT就是顶部不到1ms,中心7ms,底部14ms。
而且这数值只有一部分crt可以做到,一些HD化的CRT电视,响应时间开始变长,甚至可以超过20ms。
然后测试结果中,一票等离子电视的延迟相当高,大部分都超过20ms,甚至有高达40多ms的。
然后OLED和液晶都是参差不齐的。都有优秀和不行的。OLED也有很多延迟比液晶更高的。
当然这里面只有三十多台各类电视显示器。
而液晶,是有史以来优点最多缺点最少的显示技术。别吹什么自发光,自发光永远都要面对发光单元老化不均匀,也就是烧屏的问题,这是家用大型耐用家电不会允许的。
反过来CRT做到34寸已经超过50KG了,如果要做60寸,还要加强玻璃厚度,弄不好半吨,谁家放啊?你叫别人怎么把这么一个玩意儿搬进高楼大厦居民家里?这么大一个东西,要是炸了,要炸死一家人啊。这么一堆废料,报废了扔哪儿?所以,CRT的脚步,到了34寸基本上就到头了,结束了。
史上最大CRT,索尼 KX 45ED1,尺寸1050 x 925 x767 mm,重量200KG。
还有就是成本问题,液晶流水线可以生产手机面板,CRT呢?等离子呢?所以成本不行,当然被市场淘汰了。
别吹CRT,作为CRT时代走过来的老年人,也作为最后念像玩了几款艺卓和DELL显示器洋垃圾的垃圾佬来说,实际上你说的都不在普通消费市场成立。
即便我最后玩的几款洋垃圾,直白讲,当年的定价也是两千千美金起步,虽然洋垃圾只要几百块。
但是CRT先天没法大屏,普通商用和家用领域,CRT上限就在19寸,以后就是液晶接替的时代,恰好那个时候也是CRT和液晶争论最凶的年代,而我告诉你CRT当年的劣势。
1 CRT 边缘锐度下降和边缘色散几何失真,当年吹嘘日本制造全球最好的时代,SONY的特丽珑和三菱的钻石珑一样有这问题,一票韩系主流跟不用说。分辨率越高越明显。
2 烧屏,没有可以跑掉的CRT,经历过这个年代都知道,办公室显示器的WIN任务栏与网吧里显示器的传奇聊天框,
3 原理原因CRT先天需要高刷新抗闪烁,其实其他答案已说的很明白了,但实际上,普及到19寸时也就顶天1024X768上到85刷新,而19寸上1600X1200绝大多数不管是刷新率还是解析度实际上都是所谓crt的自带抗锯齿,CRT真实分辨率不够。
4 色彩,恕我直言,说crt色彩好的,如果是说顶级crt这成立,但是普遍千元CRT说色彩? 拜托通路货CRT不管显示黑色一片灰,还是彩色?见过3年的CRT偏色吗?
从90年代玩过来的玩家来说,CRT淘汰是绝对性的,CRT到被淘汰那天,都没在普通消费市场解决这些问题,
你知道CRT党当年攻击LCD党一条一条的路数吗?
我给你念念
LCD贵 结果没几年LCD把15寸降到1000左右,又没几年20寸以上尺寸降到1000元左右,而CRT压根没有普及型的20寸以上机型。
LCD色彩不行,TN年代后一票VA MVA IPS 打脸普通CRT 不过打脸前CRT已经淘汰得差不多了。
LCD拖尾,然后NVIDIA和行业里吹嘘3D显示概念,一票高刷LCD问世,不过之前CRT也淘汰得差不多了。
LCD背光老化显示变黄,其实CRT烧屏也没好到哪里去还有后面色彩无解,当然几年以后CCFL背光全部换为LED背光,CRT那个时候已经烧纸了。
ps 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说,LCD一条就解决所有,我薄。
尾巴
欢迎加入知乎PCDIY QQ 群(非官方)
更多硬件知识加入DIY群一起评测开车捡漏,群里已有 上千知乎小伙伴咯!
群号:964509468
商业与网咖电竞酒店问题请走值乎或微信yeswjh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