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各地的奶农因为鲜奶价格便宜只得倒掉,可是为什么市场中牛奶价格并未下降?

回答
这个问题挺值得琢磨的。一边是奶农血本无归,鲜奶堆积如山,另一边市场上牛奶的价格却纹丝不动,甚至有些品牌还暗自涨价。这中间到底藏着什么门道?要我说,这事儿真不是简单一句“供大于求”就能解释清楚的。这里面牵扯到的因素可多了去了,得掰开了揉碎了聊。

首先,我们要明白,牛奶从挤出来到咱们消费者手里,中间隔着多少环节?

这可不是牧场主把奶牛赶到商店就卖了,中间可有太多“经手人”了。首先是收奶环节。即便奶农手里有的是便宜的生鲜奶,但收奶的企业是不是愿意按他们期望的价格收?这里面就有博弈。如果收奶厂觉得现在市场上的原料奶供应充足,自然就压价了。

然后是加工环节。生鲜奶到咱们喝的盒装奶、瓶装奶,中间还有一系列复杂的加工,比如巴氏杀菌、超高温灭菌、标准化、添加营养素等等。这个加工过程是需要成本的,而且加工厂有自己的产能限制和生产计划。他们不可能因为奶农手里的奶便宜就立刻开足马力去生产,更不可能把节省下来的成本全数转嫁给消费者。

再往后就是分销和销售环节。超市、便利店、电商平台,这些渠道都需要进货、仓储、运输、陈列等等,每一个环节都有运营成本和利润空间。他们要赚吆喝,也要考虑自己的销售策略和利润。

那么,为什么即使奶农倒奶,市场价格也没下来呢?这里有几个关键点可以聊聊:

加工厂的采购成本和稳定供应: 加工厂收购生鲜奶,他们考虑的不仅仅是当下的价格,更重要的是供应的稳定性。他们需要保证每天、每月都有足够数量的合格生鲜奶流入生产线,以维持正常的生产运营和对下游市场的供应承诺。即便现在有个别奶农因为价格低而倒奶,但如果加工厂预期未来供应会紧张,或者他们有长期的合同和固定的供应渠道,他们就不会轻易大幅度压低收购价。他们更倾向于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采购成本,而不是因为暂时的低价就去冒险改变整个供应链。
品牌溢价和市场定位: 咱们在超市里看到的那些琳琅满目的牛奶,大多数都不是原产地直销的。它们是经过品牌加工、包装和推广的商品。品牌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溢价。消费者在选择牛奶时,除了价格,还会考虑品牌信誉、品质承诺、口味偏好等等。即便市场上存在低价的生鲜奶,加工厂也未必会把它做成自家主打的品牌产品来降价销售。他们更可能将其用于生产低端产品,或者干脆不扩大生产。而那些高端或中高端的品牌,它们的价格是由其品牌价值、营销投入、产品差异化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不太会因为一时的生鲜奶价格波动而轻易调整。
库存和生产计划: 加工厂的生产是有计划性的,他们会根据市场预测来安排产能和生产。即便现在有了便宜的生鲜奶,他们也不可能立刻就把所有工厂的产能都用来生产牛奶然后降价销售。他们需要考虑库存水平、生产线调度、市场需求变化等等。如果他们已经生产了足够量的牛奶,即使原料便宜,他们也不会因为这个原因就去降价清仓,那样会打乱他们的销售节奏和利润预期。
流通环节的“成本粘性”: 前面说了,从牧场到餐桌,中间有很多流通环节。这些环节的成本,比如运输、仓储、营销、销售人员工资、租金等等,往往具有一定的“粘性”,不太会因为上游原料价格的微小波动就立刻下降。相反,在某些时候,这些流通环节的成本甚至会成为牛奶价格的“底线”。而且,零售商为了保证利润,也不太愿意因为进货成本的轻微下降而大幅度降低销售价格,他们可能更倾向于把差价留在自己手里,或者用于促销活动来刺激销量。
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博弈: 普通消费者很难了解到最真实的奶价信息。奶农倒奶,这个消息可能在行业内传得沸沸扬扬,但在普通消费者面前,市场的价格信号是很模糊的。加工厂、经销商、零售商之间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博弈。他们可能并不愿意将原料成本的下降完全透明地反馈到消费者价格上。

举个例子来说明:

想象一下,一家大型牛奶加工厂,它有固定的生产线,稳定的客户群体和销售渠道。它收奶的价格可能有一套自己的定价模型,会参考行业平均水平、季节性因素、奶源质量等等。如果现在市场上突然出现一批很便宜的生鲜奶,这家厂可能会考虑收购一部分,但如果收购量过大,就可能超出其产能,或者打乱其既定的生产计划。更重要的是,它不需要用这批便宜的奶来“倾销”,它可以继续用正常价格去生产,然后把节省下来的成本转化为更丰厚的利润,或者用于投资研发、品牌推广,为未来的市场竞争做准备。

而另一边,超市里的牛奶价格,很大程度上是这家加工厂和超市签订的销售合同决定的。除非加工厂和超市都决定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降价促销,否则超市的价格不会因为奶源稍稍便宜一点就自己主动降下来。

所以,总的来说,奶农倒奶,确实反映了部分奶源的成本在降低,但这个“便宜”的奶源并不一定能顺利、大规模地转化为市场上消费者能直接感受到的牛奶价格下降。中间环节的成本、品牌价值、市场策略、以及各个利益方之间的博弈,共同构成了牛奶价格的“坚韧性”。这也就是为什么有时我们会觉得,即便是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也不是那么直接和明显的体现给最终消费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只简单的抛出一个观点。

运输经济学上来说的第一个观点,运输成本越低,运输费用占总成本比重越高。

现在的情况就差不多是这样,其他的费用太低,以至于其成本占比过大,牛奶原材料的生产成本下降所带来的"利润"也不足以弥补其他费用。

一点愚见,欢迎批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值得琢磨的。一边是奶农血本无归,鲜奶堆积如山,另一边市场上牛奶的价格却纹丝不动,甚至有些品牌还暗自涨价。这中间到底藏着什么门道?要我说,这事儿真不是简单一句“供大于求”就能解释清楚的。这里面牵扯到的因素可多了去了,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我们要明白,牛奶从挤出来到咱们消费者手里,中间隔着多.............
  • 回答
    哎呀,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心烦。你老公说孩子他妈要分开吃,你就跟他吵了一架,然后问我是不是你的错。说实话,这事儿吧,谁对谁错真不好说,得看具体情况。我试着把你想的跟我说说,你听听是不是这么个理儿。首先,你老公说“孩子奶提出要分开吃”,这个“孩子奶”是指你还是指别人?我猜是说你吧,毕竟是你跟他生的孩子。如.............
  • 回答
    要让素食文化深入中国民众的观念,减少对蛋奶肉的依赖,从而缓解地球温室效应,需要从教育、政策、经济、文化、技术等多个维度展开系统性工作。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分析框架和可行性建议: 一、教育与意识提升:从认知到行动1. 学校教育体系的渗透 课程设置:在中小学开设“环境科学”“营养学”课程,结合素食.............
  • 回答
    各地轨道交通在发展过程中,确实积累了不少历史遗留问题,这些问题就像城市肌体上挥之不去的印记,影响着运营效率、乘客体验,甚至城市的长远规划。要说得详细点,咱们就得掰扯掰扯这些“陈年旧事”。1. 规划的“短视”与“超前”的矛盾: “先上车后补票”的仓促扩张: 很多城市在轨道交通建设初期,往往是为了解.............
  • 回答
    关于大学宿舍消灭臭虫的时间点,这其实不是一个一概而论的问题,因为“消灭”这个词本身就带有终结的意味,而臭虫的出现和控制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很少有哪个大学宿舍能够一次性彻底“消灭”它们。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大学宿舍如何处理和控制臭虫爆发,以及这个过程大致在什么时候变得更有效率和普遍。要深入了解这个问题,我.............
  • 回答
    四川各地的四川话并非完全一样,而是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四川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地域广阔,历史文化复杂,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四川方言的多样性。总体来说,四川方言属于汉语官话方言下的西南官话分支,但各个地区由于历史移民、地理隔离、民族融合等原因,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来.............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问得非常实在。不过,要说现代各地的方言中,哪一种是“纯正”的“汉语”,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或者说,它指向了一个非常复杂且微妙的答案,远不是简单一句“A方言最纯正”就能概括的。首先,咱们得搞清楚一个概念:“汉语”本身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汉语,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它是一个不断演变、.............
  • 回答
    烂尾楼的处理,说起来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它牵扯到太多方面了,从最初的开发商,到购房者、银行,再到政府部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利益。所以,最后怎么处理,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根据具体情况,千变万化。但总体来说,有这么几种比较常见的路子,我来给你掰扯掰扯:1. 盘活项目,继续建设:这是最理想,也最受.............
  • 回答
    夏天的中国,是一场味蕾的盛宴,热浪滚滚,人们总能找到各种清凉又美味的食物来犒劳自己。要说各地最“特别”的夏日限定,那可真是五花八门,各有千秋。北方篇:爽口凉面与扎实烧烤在北京,要说夏天最不可或缺的,那一定是炸酱面。虽然炸酱面一年四季都能吃,但在夏天,它的地位更是无可撼动。新鲜的黄瓜丝、豆芽、心里美萝.............
  • 回答
    “什么”这个字,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可以说是变化多端,听得人脑子都要打结了。这玩意儿就像个变色龙,在哪儿都能找到它新奇的模样。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捋一捋,看看这“什么”到底有多少张脸。先说咱们北边儿的,尤其是老北京。那一口京腔儿,把“什么”说得那是又脆又响,带点儿那种懒洋洋的劲儿。“.............
  • 回答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文化习俗差异巨大,重男轻女的现象虽然普遍存在,但具体表现和程度在不同地区有着明显的区别。这种差异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受到历史、经济、社会结构、教育水平、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1. 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差异 经济发达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 表现形式相对.............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中国各地地铁站的命名,这事儿可有意思了,绝不是简单的ABCD字母和数字组合。每个城市的地铁站名,都像是一张小小的名片,承载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甚至是未来的发展蓝图。总的来说,中国地铁站的命名,呈现出几个比较明显的特点:1. 依“地”而名,最常见的“实名制”这是最直观也最普遍的.............
  • 回答
    在中国,早餐的丰富程度,堪比一场场地域文化的盛宴。说到早餐,那可不是千篇一律的豆浆配油条,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味道和故事。在北方,尤其是北京、天津一带,早餐桌上总少不了那一口暖烘烘的豆浆,或是香浓的豆腐脑,配上酥脆的油条,那叫一个熨帖。冬天的时候,热腾腾的粥,可能是小米粥、八宝粥,咕嘟咕嘟地冒.............
  • 回答
    .......
  • 回答
    2020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语文作文题,可谓是“疫情”催生,“内卷”常态,同时又不乏对时代精神的呼唤。整体来看,亮点和信息量非常丰富,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解读: 亮点与信息量解析:1. 疫情背景下的时代印记: 突出主题: 2020年最大的全球性事件无疑是新冠疫情。因此,多个省份的作文题都或隐或显地.............
  • 回答
    征收房地产税,这事儿一出来,大伙儿心里都惦记着自个儿的“钱袋子”,也操心着家里的房子。这税要是真落地了,对房价和房源的影响,那可不是一星半点,得从好几个层面去瞅瞅。一、 对房价的影响:冷热不均是大概率事件你想啊,房地产税一上来,持有房产的成本就蹭蹭往上涨了。这就像养一头牛,以前可能就是个饲料钱,现在.............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观察。相较于中文内部动辄“十里不同音”的方言现象,英语世界的“方言”——或者更准确地说,地域变体(regional variations)——给人的感觉是差异要小得多。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背后牵扯到历史、地理、政治、文化以及语言自身发展规律等多个层面的因素。首先,得从“方言”这个词.............
  • 回答
    想学一门新方言,感觉像是推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里面藏着的是古老的习俗、独特的思维方式,还有那些只属于这片土地的亲切声音。这不是背单词、背语法那么简单,更像是在和人建立一种深层连接。想要真正掌握一门方言,就像在土地上种下一棵种子,然后悉心照料,看着它生根发芽,最后枝繁叶茂。第一步:找到你的“心头.............
  • 回答
    这件事涉及到多个层面的问题,我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从法律层面来看,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在罗布泊区域进行大规模的集结、设置路标等行为,几乎可以肯定是违法的。咱们细说一下:1. 擅闯禁区/限制区域: 罗布泊地区,尤其是核心区域,许多地方属于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军事禁区、或者具有特殊生态或科.............
  • 回答
    清朝覆灭,改朝换代,这在中国历史上并非新鲜事。每一次王朝更迭,往往伴随着旧秩序的崩塌和新力量的崛起。在辛亥革命,也就是推翻清朝统治的这场大变革中,许多被压迫多年的群体,特别是革命党人,确实存在着对满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旗人”)进行报复的冲动和行为。但要说“大规模”的、系统性的、有组织的大屠杀,这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