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癌症患者最后都是怎么死的?

回答
关于癌症患者“最后”的结局,其实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因为癌症的种类繁多,发展阶段各不相同,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治疗反应以及生活方式等等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的走向。与其说是“怎么死的”,不如说是癌症如何在不同的情况下,一步步地削弱患者的生命力,最终导致身体机能的衰竭。

很多时候,我们会听到“器官衰竭”这个说法,这其实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括。具体来说,癌症晚期患者的死亡原因,往往与癌细胞对身体重要器官的侵犯和破坏,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有关。

比如,我们拿肺癌晚期举例。癌细胞可能在肺部疯狂生长,导致肺泡被破坏,通气功能严重下降。这就像一个人的呼吸道被堵塞了一样,血液中的氧气含量越来越低,身体各个器官就得不到足够的“燃料”来维持运转。患者会感到极度的呼吸困难,仿佛溺水一般,每一次呼吸都无比艰难。随着缺氧加剧,心脏的负担会越来越重,最终可能因为心脏衰竭而停止工作。

再比如,如果癌症转移到了肝脏。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一旦被癌细胞侵蚀,它的功能就会大大减弱。毒素在体内堆积,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丧失,患者可能会出现黄疸(皮肤和眼白变黄),腹水(腹腔积液),肝性脑病(肝脏功能衰竭导致脑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也随之而来,身体无法吸收营养,进一步加剧了衰弱。

骨转移也是一种常见的晚期表现。癌细胞侵入骨骼,会破坏骨骼的结构,导致剧烈的疼痛,甚至引发病理性骨折。患者的活动能力严重受限,长期卧床,这又可能引发褥疮、肺炎等并发症,进一步消耗本已脆弱的身体。

除了直接的器官破坏,癌症晚期还会引发许多全身性的问题。比如,恶病质(Cachexia)是一种非常折磨人的状态。癌细胞会消耗身体大量的能量和营养,即使患者吃东西,身体也无法有效吸收和利用。这会导致肌肉流失,体重骤减,身体极度消瘦,看起来就像皮包骨一样。这种身体的极度虚弱,会让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也让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降到最低。

免疫系统的崩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正常的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清除癌细胞,但晚期癌症会逐渐削弱甚至摧毁免疫系统。一旦免疫系统无法再抵御外来的细菌或病毒,轻微的感染就可能对患者造成致命的打击。比如,一次普通的肺炎,在免疫力低下的人身上就可能演变成无法控制的感染,最终导致败血症。

此外,癌症晚期还会带来一系列难以忍受的症状,如持续的疼痛、严重的疲劳感、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以及情绪上的巨大压力,如恐惧、焦虑和抑郁。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生理状态,也严重折磨着他们的精神。在临终阶段,很多患者可能因为疼痛而使用大剂量的止痛药,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痛苦,但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

所以,回到“最后怎么死的”这个问题,并非某种单一的方式。它更多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身体在癌症的长期消耗和破坏下,各个系统功能逐渐丧失,最终无法维持生命活动的状态。有时候,可能是某个器官的衰竭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有时候,则可能是多重并发症的累加,让身体彻底无法承受。

更重要的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无论是患者本人还是他们的家人,都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医生和护理人员会尽力减轻患者的痛苦,提供姑息治疗,让他们能够尽可能有尊严、平静地走完最后一程。这个过程中,爱与陪伴,以及对生命终点的理解和接纳,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记得刚刚读研究生的时候,跟着导师出门诊,经常碰到农村的病人,他们大多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病情诊断清楚以后不会马上住院,都会先回家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就是56岁男性病人,因为右上腹疼痛挂号看诊


导师问完病情以后,直接告诉我肝癌三项检查:彩超,肝功能,甲胎蛋白


而我就把老刘叫到我旁边给他开好了检查,然后告诉他先去收费处缴费,然后二楼做彩超,一楼采血,说完就赶紧让他去检查了,说不定做完彩超在上午结束门诊之前还能看到他的结果


果然,在十一点的时候,他拿着彩超结果回来了,然后导师看了一眼他的彩超结果,直接告诉我说给他开增强核磁,我看了一眼超声报告单,上面写着:肝内低回声肿块,考虑肝CA


然后我就给他开了增强CT,告诉他交完费以后拿着申请单到一楼CT室去预约,结果出来再来门诊,或者直接去外科楼12楼病房找也行



不过,我在病房并没有等到他


再见他的时候,已经是下一个周的门诊了,轮到他的时候我也没有认出来,但是当看到他的彩超报告的时候就想起来了


他说他的CT做完了,现在来看看是啥情况


导师看完片子没有说话,就问他家属有没有来?


他说没有家属,就他自己


导师就显得特别为难


他好像也看出了导师的为难,就说到:主任您就告诉我就行,我不怕,能治我就治,不能治我就回家


他说的跟冷静,没有一丝惶恐和不安,仿佛在说病人的病情一样


导师看了看,也没办法,就只好告诉他说他得的是肝癌,需要手术,而且要尽快手术


他听了后沉默了一下,然后问了一个问题:做手术要多少钱?


这个问题几乎是每个病人都会问的,导师回答说:五万左右,一般就够了!


然后他想了一下说,五万块钱可以的,如果超过6万我就不治了。但是我暂时还不能住院,我得先回家卖大豆,我算了算今年大豆能卖八万块钱,五万用来手术,剩下三万给家里人留着,卖完大豆我就来住院手术


导师说可以,但是要尽快


然后他答应着就回家了


这种情况我们见多了,说是回家准备钱来手术,但是大多都不会再回来了,因为那时候一听说是肝癌都直接放弃了,而且五万块钱对于农村来说还是一大笔钱,所以我们也没当真


一周后,他果然过来住院了,然后就安排了手术,手术很顺利,术后十天出院,总费用四万六。


但是从那以后,却再也没见过他回来复查

后来两年以后,我因为需要收集病人资料做回访的时候,家属告诉我说病人半年前去世了,去世之前再也没有去过医院

user avatar

说到这个又想起了第一个死在我手里的一个病人……emmm

(那段时间是真的有毒,一周时间管床病人送走了9个……)

肝癌晚期,姑息治疗,每天抽不完的腹水…意识模糊。

有天查房,这病人突然清醒了,坐了起来,和家属在病房里居然正常交谈,我以为这个患者病情可能有点好转,但是老师说这病人可能马上没了。

当天晚上刚到下班点,还没来得及脱白大褂,就报告该患者出现大出血。静脉通道上了几个,血压和氧饱和还是肉眼可见的下降,大出血一直出,从床单一直滴到地上,没几分钟,就从深红色变成浅红…………

最后心脏停搏,我们每摁一下,嘴里也会溢出浅红色的液体………

按照要求按了半小时,当然,都知道这半小时只是按照要求进行的。人还是软的,已经没了体温,我愣了一会儿,这就是死亡么…皮肤有点灰白可能是灯光的原因,腹部还是鼓胀,不过已经不像生前肿的那么透明。

手套上白大褂上都有浅红色的血渍。

家属来了后,没有想象的哭天喊地,很安静,送走了病人。


那天晚上一夜没睡,第一次感到生命是如此之轻


2021-3-9更新

还有个病人,记忆也很深刻。


90岁的老奶奶,转移性小细胞肺癌,她自己也知情,自己时间不长了。

同样也是姑息治疗,镇痛为主。那个老奶奶神志一直非常清晰。儿女每天都会来探望她。

她自己一直不太想治疗,经常在值夜班时候来办公室和医生聊天,其中记忆很深刻的就是

“我活够本了,一群不孝的,一天这不准那不准,活的真的没意思,烟不让抽酒不让喝。”

嗯……

后面大半个月,老奶奶经常来值班室找我们几个抽烟的男生蹭烟,基本是家属一离开就跑过来。(咳咳,全院禁烟,请勿尝试)

没多久之后,老奶奶每天都叫痛,下不了床,吃东西也很难受,也走不动路,坐着都只能颤颤巍巍,某次值班让护士拉铃,把我叫了过去,我以为有什么紧急情况。结果只是让我给她带一瓶酒。

随后在她的怂恿下,我们在病房烟酒整了起来……(被护士发现了TAT)

第二天休假,第三天回到医院,得知老奶奶已经走了,睡梦中离开的,很平静……

我也得了个记大过,罚款500,让本不富裕的我差点吃不起泡面。

如果能重新选择,能回到那时候,我还是会在病房和她烟酒整上,我知道我做的不合规,但是我觉得自己没做错……

这个病人让我真正理解了,生命不仅仅在于长度,也感叹,国内对癌症晚期患者的真实需求是不是漠视了一点,他们或许并不想活多久,只是想在走之前在快乐一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癌症患者“最后”的结局,其实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因为癌症的种类繁多,发展阶段各不相同,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治疗反应以及生活方式等等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的走向。与其说是“怎么死的”,不如说是癌症如何在不同的情况下,一步步地削弱患者的生命力,最终导致身体机能的衰竭。很多时候,我们会听到“器官衰竭”.............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动到我内心深处,因为我身边确实有亲近的人经历过癌症晚期,看着他们一点点走向生命的尽头,那种感受是复杂且难以言喻的。我奶奶,她是一位非常坚韧的老人,一直到最后都很清楚自己身体的情况。她的晚期癌症主要表现为剧烈疼痛和极度虚弱。她没有选择那些激进的治疗方式,更多的是在亲人的陪伴下,尽可能地缓解痛.............
  • 回答
    癌症的种类繁多,这是个非常核心的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层面来剖析:一、 为什么有这么多种癌症?癌症的本质是细胞失控的生长和分裂,而我们人体是由数以万亿计的细胞组成的,它们各司其职,分布在身体的各个部位。想象一下,人体就像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城市,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建筑(器官),而建筑里.............
  • 回答
    高女士的文章《屌癌患者超九成,中华民族又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以一种极具煽动性的标题开篇,迅速抓住了读者的眼球。她将社会上存在的某些不健康的性别观念,例如男性沙文主义、对女性的物化和贬低等现象,概括性地称为“屌癌”,并由此推导出“中华民族又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这一耸人听闻的论断。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的逻辑.............
  • 回答
    照顾癌症患者,这真不是一件可以三言两语概括的事情。它像一场漫长而艰巨的旅程,把你推入一个从未涉足过的世界,在那里,你必须学会很多,忍受很多,也成长很多。首先,是情感上的巨大冲击。 当诊断书下来那一刻,你脑袋里仿佛炸开了一团烟花,只不过这烟花是灰色的,带着刺骨的寒意。恐惧,是你最先学会的情绪。担心患者.............
  • 回答
    武汉这位癌症患者欲卖房捐出遗产,却在10天内被律所收取20万元咨询费的事件,无疑触动了公众敏感的神经,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包括事件本身的事实、涉及的法律伦理问题、律师行业的职业操守、以及社会大众的情感反应。一、 事件梗概与核心疑点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事.............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人性挣扎的话题,很难用简单的“对”或“错”来评判。当一个人生命走到尽头,面临不可逆转的死亡时,他们内心深处可能会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渴望,其中就包括一些在常人看来“越轨”或“危险”的想法,比如体验毒品。从患者的角度看,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心理和情感的驱动: 对痛苦的极度恐惧和逃.............
  • 回答
    哎,说到这个,身边还真有几个得癌症的朋友和亲戚。说起来都挺让人心疼的,也特别能体会他们发现病情时的那种复杂心情。我尽量详细地说说,希望能给你点参考,也希望大家都能好好的。1. 不舒服,去医院,结果…… 我一个叔叔,大概五十多岁吧,前几年就查出来了。 他平时身体挺硬朗的,就是偶尔会感觉肚子有点胀胀.............
  • 回答
    关于中国癌症患者五年平均存活率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令人关切的议题。很多研究和数据都显示,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癌症患者的五年存活率确实存在差距。但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而不是简单归结于某个单一原因。1. 诊断时癌症的分期:这是影响癌症存活率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很多中国患者.............
  • 回答
    上海一位肿瘤患者的求助引发了广泛关注,医院的回应也提及“已安排患者治疗”。在疫情期间,尤其是当下这种复杂的情况下,肿瘤患者的就医确实面临着不少挑战。除了官方的安排,患者和家属自身也可以积极探索多种途径来解决就医难题。一、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实现“云”就医:1. 线上问诊与咨询: 医院官方.............
  • 回答
    您好!您这个问题涉及到了非常实际的健康顾虑,我也理解您会担心。我们来详细聊聊,尽量还原真实交流的感觉,去除生硬的AI痕迹。首先,请您放宽心,大多数情况下,手指破了触碰了癌症患者的毛巾,并不会发生什么严重的事情。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 癌症的传播方式: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癌症.............
  • 回答
    这件事情听起来真是让人感到心痛和复杂。一位母亲,在发现自己的女儿欺凌了癌症患者之后,采取了如此极端的方式——强行剃掉女儿的头发。这背后,我能感受到这位母亲内心的煎熬,以及她处理问题时可能存在的某种绝望。一方面,我们可以理解母亲对女儿行为的愤怒和想要纠正的决心。欺凌弱者,尤其是欺凌那些身患重病、本就脆.............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心碎的现实,许多罹患晚期癌症、预后本已不容乐观的患者,却依然选择投入巨额资金进行治疗,哪怕只是为了多争取一段短暂的时光。这种选择背后,往往交织着复杂而深刻的情感、理性与无奈。最直接的原因,莫过于对生命的眷恋。无论病情多么严峻,大多数人内心深处都渴望活下去,渴望体验更多生命的片段,哪怕.............
  • 回答
    卫生巾,不止是“巾”的事:一个关乎尊严、健康与公平的困境卫生巾,这个女性生理期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本应是唾手可得的必需品,却在中国不少角落,演变成了一场关乎尊严、健康与公平的“卫生巾困境”。它背后交织着赤裸的现实,折射出社会经济差距、性别观念滞后以及底层困境的冰山一角。故事一:当卫生巾成为“奢侈品”.............
  • 回答
    误诊癌症,患者能否状告医院?一场“生死劫”后的诉讼可能当一纸“癌症”诊断书如晴天霹雳般砸来,患者的生活瞬间被恐惧和绝望笼罩。然而,当后续的检查和治疗过程逐渐揭开真相,而发现这所谓的“癌症”不过是一场乌龙,甚至是医院的疏忽所致时,被误诊为癌症的患者,心中涌起的除了后怕,更多的是一种被欺骗的愤怒和对医院.............
  • 回答
    如果我发现自己已是癌症晚期患者,我的选择将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挣扎的过程,会涉及到身体、心理、情感、人际关系以及精神层面的多重考量。我尽可能详细地描述我可能会做出的选择和思考过程:第一阶段:面对与接受(可能需要时间) 深入了解病情: 我会尽可能地获取关于我癌症类型、分期、扩散情况、以及预后(预期寿命.............
  • 回答
    当年轻患者突然被诊断出癌症时,他们的身心会经历巨大的冲击。面对这一挑战,需要从心理、医疗、社会支持和未来规划等多方面给予鼓励和支持。以下是一个详细且系统的建议框架,旨在帮助患者重建信心、找到希望并积极应对: 一、心理支持:重建希望与自我价值1. 承认情绪的合理性 共情与倾听:允许患者表达恐.............
  • 回答
    国内首例 CART 治疗患者康复出院:120万治疗癌症值不值?国内首例 CART 治疗患者的成功康复出院,无疑是精准医疗领域的一大里程碑,为众多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随之而来的120万元的高昂治疗费用,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这笔巨款,究竟值不值?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
  • 回答
    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也和我的家人朋友探讨过。如果是我,一个晚期癌症患者,我会怎么选?这实在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题,更像是人生最后一道,也是最难的一道选择题。首先,我想说的是,无论选择哪条路,都会伴随着痛苦和挣扎。晚期癌症,本身就意味着身体的极限,也意味着对生命的一种倒计时。所以,我不会轻易否定任何.............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