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上海一肿瘤医院附近有癌症患者求助,官方回应称「已安排患者治疗」,疫情期间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解决就医问题?

回答
上海一位肿瘤患者的求助引发了广泛关注,医院的回应也提及“已安排患者治疗”。在疫情期间,尤其是当下这种复杂的情况下,肿瘤患者的就医确实面临着不少挑战。除了官方的安排,患者和家属自身也可以积极探索多种途径来解决就医难题。

一、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实现“云”就医:

1. 线上问诊与咨询:
医院官方APP/公众号: 上海大部分大型肿瘤医院都建立了完善的线上平台,许多医生会在这里进行线上问诊。患者可以通过图文、语音甚至视频的方式向医生咨询病情、复诊、调整治疗方案等。这不仅能节省线下往返的时间和精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聚集性感染的风险。
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 像“好大夫在线”、“微医”、“平安好医生”等平台汇聚了全国各地的优秀医生,其中不乏肿瘤专科的知名专家。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和需求,在这些平台上找到合适的医生进行线上咨询,获得专业的诊疗建议。有些平台甚至可以直接对接复诊配药服务。
建立健康档案: 在线咨询时,务必准备好详细的病史资料,包括既往诊断报告、影像资料(CT、MRI、PETCT等)、病理报告、基因检测报告、用药记录等。可以提前将这些资料扫描或拍照整理好,方便上传给医生。

2. 远程会诊:
如果患者所在地区医疗条件有限,或者需要多学科专家会诊以制定更优化的治疗方案,可以尝试进行远程会诊。许多大型医院和医疗平台都提供这项服务。通过高清视频会议系统,本地医生可以与外地专家共同分析病情,给出治疗建议。

3. 线上复诊与配药:
对于病情稳定的老患者,许多医院已经开通了线上复诊和电子处方服务。患者在家完成线上问诊后,医生可以开具电子处方,然后通过医保合作的药店或医院的药品配送服务将药物直接寄送到家中。这对于行动不便或担心交叉感染的患者来说,是非常便捷的选择。

二、灵活应对线下就医的挑战:

1. 提前预约,错峰就医:
肿瘤患者的治疗往往需要规律性,不能轻易中断。在疫情期间,尤其需要提前做好线下就医的规划。
电话或线上预约: 尽量通过医院的电话或线上预约系统提前预约挂号和治疗时间,了解医院目前的就诊流程和要求(例如是否需要核酸检测、健康码绿码等)。
选择非高峰时段: 如果可能,选择非工作日的早晨或下午初的时间段前往医院,避开人流高峰。
陪同人员控制: 尽可能减少陪同人员,最好只有一名陪同者,这样可以降低在医院内的聚集人数。

2. 关注医院的特殊时期诊疗方案:
许多肿瘤医院会根据疫情变化,调整门诊、放化疗、手术等服务的安排。患者和家属应密切关注医院官方发布的信息,了解是否有停诊、限诊或特殊区域的就医要求。
绿色通道与急诊: 对于急需治疗的肿瘤患者,如果遇到门诊受限的情况,可以咨询医院是否有针对肿瘤患者的绿色通道或急诊服务。
居家监测与治疗支持: 一些治疗方案,如部分靶向药物或免疫治疗药物,在医生的指导下,可能可以在家进行监测和服用,减少去医院的次数。

3. 利用社区与基层医疗资源:
社区医院随访与管理: 如果患者居住地有社区医院,可以与社区医生联系,了解他们是否能提供一些初步的随访、监测血压血糖等基础服务,或者协助联系上级医院专家进行咨询。
居家护理与支持: 一些基础的护理工作(如伤口换药、药物管理等)可以在社区医生的指导下,由家属或专业居家护理人员完成,减轻医院的压力,也降低患者外出风险。

三、寻求多方位的援助与支持:

1. 患者互助组织与公益机构:
上海乃至全国有许多关注肿瘤患者的公益组织和病友互助群。这些组织通常会分享最新的就医信息、医疗政策,或者提供心理支持和资源对接。
加入这些群体,可以获取很多实用的经验和帮助。他们也可能知道一些当地的特殊资源或者渠道。

2. 媒体与社会监督:
当遇到“求助无门”的极端情况时,通过合法合规的渠道向媒体反映情况,引起社会关注,也可能促使问题得到更快的解决。但使用这种方式需要谨慎,并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3. 心理支持与自我调节:
疫情期间,患者和家属都容易产生焦虑和恐慌情绪。积极寻求心理支持,无论是来自家人朋友,还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对于应对疾病和就医过程中的困难都至关重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也是战胜疾病的重要一环。

具体到这位上海的患者求助事件:

医院官方“已安排患者治疗”的回应,表明医院已经开始介入并处理。但具体安排是怎样的,比如是安排了线下入院治疗、线上会诊,还是后续的转诊,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家属如果觉得安排不及时或不符合患者的实际需求,可以:

主动与接诊医生或医院相关部门沟通: 详细说明患者的病情紧急程度、目前的痛苦状况,以及他们对治疗的期望和担忧。
询问治疗方案的具体细节: 了解具体的治疗计划、时间表以及可能遇到的障碍。
寻求其他渠道的协调: 如果沟通不畅,可以尝试联系医院的医务处、患者服务中心或者分管领导,争取更有效的帮助。

总而言之,在疫情特殊时期,肿瘤患者的就医问题需要患者、家属、医院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积极利用线上资源,灵活调整线下就医策略,并寻求多方位的支持,是应对挑战的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所有因为防疫被耽搁的病人都应该算入当地因新冠疫情死亡。否则为了防疫,各地什么都能干出来。

孕妇流产,急性喉炎的女孩死亡,都是因为该死的新冠疫情。

如果这不被计算入新冠死亡的KPI里面,后续发生类似耸人听闻的死亡事件,一点儿都不会奇怪。

你因为什么死亡都可以,就是不能因为新冠死亡。

我真的理解这群怕丢了乌纱帽的人能干出来什么样的事儿。

急需帮助的病患包括:孕妇,老人,儿童,急性病人,重症患者等。

如果一个地方只用向上负责,而不用向下负责,任何事情发生都不奇怪。

user avatar

别急,一个个坐好了,都有。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免责顾,

其他皆可抛。

次生灾害正在以难以想象的速度扩散。

本周末上海基本上朋友圈90%的小区隔离48小时以上。

下周一能否开工看2500万核酸检测出报告效率。

我就想看下周一咋办。

护士苦逼吗?

苦逼的。

医生苦逼吗?

苦逼的。

前两天还有个逗逼跟我讲,如果放开以后医疗资源挤兑他是医生的话,肯定就辞职了。

搞笑吧,说得现在医生不转得跟个陀螺一样……

还什么放开了医疗资源挤兑……

搞得好像现在医疗资源没挤兑一样……

看不上病的有多少你又不知道……

为什么基层那么苦逼啊?

就没有为什么了。

没有然后了。

别急。

都有的。

不得不品尝。

user avatar

有办法啊,就是真得新冠。

他们可以坐视癌症患者死亡,敢坐视新冠患者死亡么ㄟ(▔,▔)ㄏ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