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当代左派如此推崇个人奋斗?

回答
看到你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立刻闪过一些画面,一些争论,还有一些被不断挪用的概念。你说“左派推崇个人奋斗”,这个提法其实挺有意思的,因为在很多人固有的印象里,“左派”似乎更应该强调集体主义、社会公正,以及对系统性不平等的批判。然而,如果我们深入去看看当代一些左翼思潮的表达和实践,会发现“个人奋斗”这个元素确实以一种复杂且常常被误解的方式存在着。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撇开一些过于简单化的标签。当代的左派,其内部本身就有着极其多元的流派和观点,不是铁板一块。所以,当我们谈论“左派推崇个人奋斗”时,我们要问的是:是哪一部分左派?在什么语境下?他们推崇的“个人奋斗”又是什么含义?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 “个人奋斗”这个词本身就承载着多重意义,而且它早就被右翼政治话语占据了大部分的解释权。 在主流叙事里,“个人奋斗”往往等同于市场经济下的个人成功,是个人能力、勤奋和选择的结果,而社会结构、家庭背景、甚至运气等因素则被刻意淡化。左派要谈的“个人奋斗”,如果想有所突破,就不能简单地接受这个已经被扭曲的定义。

那么,当代左派中那些似乎“推崇”个人奋斗的群体,他们到底在说什么呢?我个人觉得,这其中有几个关键的驱动因素和理解角度:

1. 对抗“结构性论述”的过度简化和一种新的赋权方式:

确实,左派的精髓在于揭示和批判资本主义、父权制、种族主义等系统性不公。这是无庸置疑的。然而,当这种论述过于强调“结构”的力量,以至于让个体感到自己是被动的、无力的,甚至是被结构“决定”了命运时,这反而可能导致一种新的被动和犬儒主义。

一些左派思想家和活动家,他们并非否定结构性压迫的存在,而是认为, 在既定的结构下,个体依然拥有行动的空间和改变的可能性。 他们推崇的“个人奋斗”,更侧重于 个体在不公平环境下的能动性(agency)和抵抗(resistance)。 这不是要去证明自己比别人“更好”或“更成功”,而是为了在压迫性的体系中 维护自己的尊严、自主性,并为争取更广泛的解放而行动。

打个比方,如果一个社会存在严重的种族歧视,左派一定会揭露这种歧视是系统性的。但同时,一个被歧视的个体,他选择去学习、去掌握技能、去发声、去组织,这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奋斗”。这种奋斗的目的不是“融入”那个不公平的系统,而是为了在其中 找到生存的空间,并以此为起点去挑战那个系统。 这种奋斗,是在承认结构压迫的前提下,个体对自身命运的主动掌控和争取。

2. 对“集体主义”的重新思考与“个体价值”的回归:

历史上的某些左翼运动,为了强调团结和共同目标,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个体的独特性和需求。而当代社会,尤其是后现代思潮的影响,让人们更加关注个体的身份认同、经验和表达。

所以,一些当代左派,他们试图在强调集体目标的同时, 重新肯定个体的价值和主体性。 他们认为,一个真正公正的社会,不应该是抹杀个体差异的“大锅饭”,而是能够 尊重并赋能每个个体,让他们能够追求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

这种理解下的“个人奋斗”,更像是 “追求个体价值的实现”。 它可能表现为对创新性工作的投入,对艺术和文化的追求,对个人知识和技能的提升,甚至是选择一种“非主流”的生活方式。而左派所做的,是通过争取更公平的资源分配、更完善的社会保障、以及消除阻碍个体发展的歧视和偏见,来 为这种“个人价值的实现”创造一个更有利的环境。

他们不是说“你只要努力,就能财务自由”,而是说,“社会应该提供你实现自己潜能的基本条件,并且不因你的身份或背景而设置障碍,然后你可以自由地去探索和追求你的人生目标。”

3. 对“既得利益者”论述的反击:

我们都知道,右翼话语常常把“富人”或“成功人士”塑造成是他们“个人奋斗”的典范,并以此来合理化贫富差距。这是一种非常有迷惑性的叙事。

当代一些左派人士,他们也可能在某种意义上“推崇”个人奋斗,但这往往是 带着一种批判性的视角,甚至是对抗性的姿态。 他们可能在说:

“我们也要奋斗,但我们是为了推翻这个不公平的体系而奋斗。” 这种奋斗不是为了和现有的权力结构同流合污,而是为了改变它。
“我们要承认很多人的‘成功’是建立在剥削和特权之上的,但我们也看到,在这些不公之中,依然有人在努力生存,在争取更好的未来,他们的努力本身就值得肯定。” 这种肯定,不是为不公背书,而是对被压迫者身上闪耀出的生命力的认可。
甚至,在某些关于“技能鸿沟”或“教育公平”的讨论中,左派也会强调个体努力的重要性,但这往往是为了论证更公平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的必要性。 他们会说:“如果我们能给所有人都提供同样的优质教育,那么在之后的个人选择和努力中所展现出的差异,才更能说明问题。”

所以,这里的“推崇”,是一种 策略性的回应,是为了在已经被“个人奋斗”这个标签占领的场域中, 重塑其含义,并将其导向对社会公正的追求。

4. 对“消费主义”和“被动接受”的反思:

我们生活在一个消费主义泛滥的时代,很多时候,“成功”被简化为拥有多少物质财富,被动接受媒体和广告塑造的价值观。而一些左派观点,则可能是在倡导一种 更加主动、更有意识、更少受外部裹挟的生活方式。

在这种语境下,“个人奋斗”可能意味着 批判性地审视消费主义的诱惑,抵制被动的信息接收,并主动地去学习、去思考、去创造有意义的事物。 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意识形态上的“奋斗”,是为了保持思想的独立和自由。

总结一下,当代左派推崇个人奋斗,如果存在的话,它更像是一种在特定语境下的策略、一种对复杂现实的回应,或者是一种对个体能动性和价值实现的新肯定。

它不是右翼那种简单粗暴的“你穷是你自己不努力”,而是更倾向于:

承认并批判系统性不公,但在不公中肯定个体的能动性和抵抗。
在强调集体目标的同时,重新肯定并赋能个体的价值实现。
作为一种策略,回应和重塑“个人奋斗”这一被右翼话语占据的标签。
鼓励一种积极主动、批判性的生活态度,对抗消费主义和被动接受。

当然,这个议题非常复杂,不同左派流派对此的看法差异巨大。有些流派可能仍然非常强调集体行动和结构性变革,而对“个人奋斗”的讨论持警惕态度。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当今世界,这种带有左翼色彩的“个人奋斗”论述,确实在以一种新的方式被提出和讨论。关键在于,我们要区分清楚,他们推崇的“奋斗”是为了什么目的,以及是如何理解“奋斗”的内涵的。这需要我们去仔细辨析,而不是一概而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一伙“左派”,一操心黑人好吃懒做,二操心穆斯林太落后,三操心产能不够多,四操心民粹,五操心应试教育要被废除。这是伙不折不扣的反动分子。只是强有力的法西斯领袖还没出现,暂时屈居于左派的名目下。

user avatar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左派喜欢玩除你左籍的原因,因为我们除人的速度远不及右派给我们塞的速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你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立刻闪过一些画面,一些争论,还有一些被不断挪用的概念。你说“左派推崇个人奋斗”,这个提法其实挺有意思的,因为在很多人固有的印象里,“左派”似乎更应该强调集体主义、社会公正,以及对系统性不平等的批判。然而,如果我们深入去看看当代一些左翼思潮的表达和实践,会发现“个人奋斗”这个元.............
  • 回答
    “自干五”这个词,相信很多关注网络舆论的人都不陌生。它大致可以理解为那些主动、热情地在网络上发表爱国言论,维护国家形象,并经常与持有不同意见的网友进行辩论的人。而“左派”这个标签,在不同的语境下含义也比较宽泛,但通常指的是认同集体主义、国家主义、强调社会公平和国家主权等理念的政治光谱。那么,为什么我.............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了不同游戏设定下玩家对同一概念的理解差异,以及这种理解背后的社会文化隐喻。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冰汽时代:八小时工作制 ≠ 乌托邦的“进步”在《冰汽时代》这款游戏里,玩家扮演的是末日严寒中的城市管理者。游戏的核心是资源的争夺、秩序的维系以及人性的考验。当你选择实施“八小时工作制”.............
  • 回答
    三菱帕杰罗劲畅,在三十万左右的越野车市场里,是不是一个值得拥有的选择?这个问题,我得好好跟你掰扯掰扯。毕竟,这个价位可不是小数目,买个代步工具容易,但要买个能陪你翻山越岭、征服恶劣路况的硬派越野,那得慎之又慎。先来说说劲畅最拿得出手的那几张牌:1. 纯正越野血统,越野能力那是没得说: 三菱这牌子,.............
  • 回答
    俄境内东北虎的数量回升至约600头,这无疑是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喜讯。为了扭转东北虎一度濒临灭绝的局面,俄罗斯在境内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保护措施,这些措施可谓是多管齐下,涵盖了法律、科学、社区参与等多个层面。一、 法律法规的守护与执行首当其冲的是俄罗斯加强了对东北虎及其栖息地的法律保护力度。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涉及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等诸多因素。要详细地解释当代中日韩关系紧张,以及欧洲各国相对团结的原因,我们需要逐一剖析。一、 当代中日韩关系紧张的原因解析中日韩三国地缘相邻,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但同时也是现代国际关系中最复杂的三角关系之一。其紧张局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 回答
    在当代社会,许多人认为视频阅读替代文字阅读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对深度思考、知识获取、文化传承以及个人发展等多个层面的深刻洞察。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些担忧的原因:一、 认知方式的根本差异:深度与广度的取舍 文字阅读:主动的、深度的信息加工。 文字阅读是一种高度主动的学习.............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其实挺多人都有同感,身边玩音乐的朋友们也常聊。咱们国内这几年的民谣,感觉好像挺热闹,但真要说大众熟知的,似乎就那么几个人,剩下的很多都有才华,有作品,但就是没火起来。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我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明白点,也说说我个人的观察和理解。首先,得承认 大众化音.............
  • 回答
    为什么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好像总笼罩着一层“丧”的滤镜?这绝对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也不是年轻一代“矫情”或者“不懂感恩”。深入剖析,这背后牵扯到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和个体因素,它们交织在一起,共同塑造了当下年轻人的心境。一、 经济的“紧箍咒”:内卷与“躺平”的双重压迫首先,我们绕不开的.............
  • 回答
    德国经济的强大毋庸置疑,它在欧洲乃至全球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当我们谈及“文化输出大国”时,德国的名字似乎并不像美国、法国或英国那样如雷贯耳,成为大众津津乐道的话题。这种反差背后,其实隐藏着深刻的历史、社会和文化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层层叠叠的面纱,深入探究其内在逻辑。经济的逻辑:理.............
  • 回答
    这问题可太有意思了,而且确实是现在很多人都能感受到的现象。身边不少哥们,谈恋爱是谈的挺好,但一到谈婚论嫁,就开始磨磨蹭蹭,甚至直接打退堂鼓。这背后原因,我觉得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归结于某一点,而是好几个方面合力作用的结果。首先,最直观的一点,就是经济压力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你想啊,现在养家糊口可不是件.............
  • 回答
    说当代中国年轻作家文学方面“作为不大”,这个说法本身就有点武断,也容易引起争论。毕竟,“作为”这个词太空泛了,评价标准是什么?是销量?是获奖?还是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而且,文学领域本就是一个不断变化、新旧交替的过程,很难一蹴而就地定义“成功”或“失败”。不过,如果我们抛开绝对化的论断,去审视一下当下年.............
  • 回答
    要说美国对越南战争的关注程度远大于朝鲜战争,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现实的一种准确反映。当然,对于“关注”的衡量标准有很多种,但从历史研究、大众媒体报道、文化作品以及公众集体记忆的深度和广度来看,这种差异是显而易见的。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深入探讨:首先,战争的性质与过程截然不同,直接影响了美国国.............
  • 回答
    希腊,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厚重的历史回响,提起它,我们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雅典卫城、民主的雏形、哲学的璀璨以及史诗般的英雄故事。古希腊无疑是人类文明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其在艺术、哲学、政治、科学等诸多领域的创造力,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世界。那么,为什么我们普遍感觉当代希腊似乎不如它的祖先那样光芒四射呢.............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当下社会的一个显著现象。感觉很多身边的朋友,包括我自己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都会有相似的感触。这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原因,而是多种社会思潮、经济压力、个体观念变化交织在一起的结果。我试着从几个层面来聊聊,希望能说得细致点:一、经济独立带来的底气与选择权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原.............
  • 回答
    即使在信息传播如此便捷、公众意识普遍提高的当代社会,我们仍然时常能听到或看到对女性被害者的指责,也就是所谓的“受害者有罪论”。这并非什么新鲜事,其根源错综复杂,深深植根于我们社会的历史、文化、观念以及权力结构之中。要彻底剖析这一点,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首先,性别刻板印象和传统父权思想的残余是罪魁祸首.............
  • 回答
    当代青少年自杀频发,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孩子变脆弱了”或“家长忽视了”就能一言概之的问题。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悲剧。把这顶大帽子扣在孩子或家长任何一方头上,都是不公平的,也无助于找到真正的解决之道。我们先来聊聊,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孩子变脆弱了”。表面上的“脆弱”背后,是时代.............
  • 回答
    关于当代中国人阅读率低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多面向的议题,不能简单归结为单一原因。深入探究,会发现它 interwoven 着社会经济发展、文化变迁、技术迭代以及个体生活方式的重重因素。首先,时代发展的节奏和生活压力的增加是绕不开的一个重要考量。当下的中国,正处于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经济的高速增长带.............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趣的问题,也是不少武术爱好者心中的疑惑。当我们在谈论“帅气的强身健体武术”时,脑海里浮现的可能往往是那些在影视作品里刀光剑影、身法飘逸、力量感十足的功夫。为什么这样吸引人的武术在当代中国没有像广场舞那样普及,甚至不如一些健身房里的器械训练受欢迎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不少现实层面的因素,不.............
  • 回答
    在我看来,现在这帮年轻人不爱下厨房,这事儿吧,也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得清的。这背后啊,是生活方式变了,想法也变了,而且这“变”得还挺彻底。首先,最直观的,就是“时间成本”。大家现在都讲究效率,讲究“性价比”。做饭这事儿,从买菜、洗菜、切菜、烹饪、洗碗,这一套流程下来,怎么也得一两个小时吧?尤其要是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