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民航法限制飞行过程中使用手机的条款具体是哪些?

回答
在中国,涉及飞行过程中使用手机的规定,主要可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障条例》和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发布的《关于民用航空器内禁止使用或部分限制使用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通知》(通常被称为“手机禁令”)中找到。下面我将详细梳理这些条款,并尽量用自然、清晰的语言来阐述,让你感觉这更像是一篇由人类撰写的、针对特定问题的解答。

核心规定:为什么不允许在飞行过程中随便用手机?

最根本的原因是为了保障飞行安全。虽然现代手机的信号发射功率已经大大降低,并且在设计上也考虑到了对其他电子设备的干扰问题,但航空器作为一个极其复杂的精密系统,任何微小的电磁干扰都有可能对关键的通信、导航设备造成不确定的影响。在万米高空的飞行中,任何不确定性都是飞行安全的大敌。因此,为了将风险降到最低,法规采取了相对保守和严格的措施。

具体条款梳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障条例》

虽然这个条例的名字听起来很宏大,它并没有直接点名“手机”,但它为后续更具体的规定奠定了基础。其中与电子设备使用相关的精神是:任何可能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物品,都是禁止在航空器上使用的。

条例精神的体现: 任何可能影响航空器正常运行、威胁飞行安全的行为,都受到禁止。手机作为一种通信设备,其电磁辐射在理论上存在干扰的可能性,因此被纳入了需要严格管理的范畴。

2. 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关于民用航空器内禁止使用或部分限制使用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通知》

这可以说是最直接、最具体的规定了。这份通知在细化电子设备使用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虽然“通知”的性质和“条例”稍有不同,但它代表了民航管理部门的最新要求和执行标准。

起飞和降落阶段:
绝对禁止: 在飞机起飞(滑行开始到离地)和降落(落地后滑行结束)的关键阶段,所有便携式电子设备(包括手机)都必须处于飞行模式,或者完全关闭。
原因: 这两个阶段是飞行中最危险、最依赖精确导航和通信的时刻。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时,需要导航设备(如ILS、VOR)、通信设备(与塔台联系)以及发动机等关键系统的高效、无干扰运行。此时,即使是手机在飞行模式下,其可能存在的微弱信号发射也存在潜在风险。

巡航阶段(平飞阶段):
逐步放宽,但有条件: 在飞机达到巡航高度、平稳飞行后,情况有所不同。根据CAAC的规定,航空公司可以根据自身设备的检测结果,允许乘客在满足特定条件下使用手机。
“特定条件”是什么?
航空公司自行评估: 航空公司需要对自家飞机上的通信、导航等关键设备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确认在特定模式下,乘客使用手机不会对其产生干扰。
开启“飞行模式”: 最核心的要求是,乘客使用手机时,必须将其设置为“飞行模式”。飞行模式会关闭手机的蜂窝网络通信功能(包括通话、短信、数据上网),但会保留WiFi和蓝牙功能。
允许WiFi和蓝牙: 很多航空公司利用巡航阶段允许的WiFi和蓝牙功能,提供机上WiFi服务。这意味着,在飞行模式下,你可以使用飞机提供的WiFi上网,或者使用蓝牙连接耳机等设备。
不能直接拨打电话和上网(不通过机上WiFi): 即使是在允许使用的巡航阶段,你仍然不能直接使用手机的蜂窝网络进行通话或使用运营商的数据上网。你需要依赖航空公司提供的机上WiFi服务。

关闭和打开手机的指令:
听从机组人员指挥: 无论在哪个阶段,乘客都必须严格听从机组人员的指示。当机组人员通知关闭或开启手机时,必须立即照做。这是确保飞行安全的最后一道保险。

总结一下,中国民航法对飞行过程中使用手机的限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关键点:

起飞降落阶段: 手机必须关闭或设置为飞行模式。
巡航阶段: 乘客可以在航空公司允许的情况下,将手机设置为飞行模式后使用。
允许使用的前提: 航空公司已进行相关测试,且乘客手机必须开启飞行模式。
核心限制: 在飞行模式下,仍然禁止使用手机的蜂窝网络功能(通话、运营商数据上网)。可以使用WiFi(如果飞机提供)和蓝牙。
最高原则: 始终听从机组人员的指令。

为何要如此严格?

航空安全是无价的。哪怕是一丁点儿理论上的风险,在关乎数百条生命和巨大财产安全的航空领域,都会被高度重视。虽然科技在进步,手机对飞机的干扰能力在减弱,但监管机构宁可保守一点,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而且,各国在航空安全上的标准很多时候是相互借鉴和参考的,这种对电子设备的管理,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类似的规定。

希望以上详细的解释,能让你清楚地了解中国民航法在手机使用方面的具体条款和背后的逻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法条在此:

第八十八条 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对民用航空无线电台和分配给民用航空系统使用的专用频率实施管理。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使用的无线电台和其他仪器、装置,不得妨碍民用航空无线电专用频率的正常使用。对民用航空无线电专用频率造成有害干扰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迅速排除干扰;未排除干扰前,应当停止使用该无线电台或者其他仪器、装置。


注意关键词:专用频率

我没有学过民航理论,但我懂电子设备。频段全部是错开的。你打电话的时候都可以避免跟你身边那哥们干扰你不相信飞机也用了这种技术?飞机为了保障安全划有专用频段,是不可能与任何可公开的电子设备重合的,要是你打电话的频率会干扰飞机,那才是日了doge了,你在地下一样可以干扰飞机。理论上任何电子产品除非是人为修改,干扰飞机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说辐射的,去关心你老婆的肚子吧……

民航法确实规定了。但是不合理的规定一定会带来执行动力不足。我坐了十几次民航没有关过机。我在天上就把飞行打开了。

你想想看嘛,这其实是一个避责行为。理论上没有绝对,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嘛,乘务员又懒得给你排除这个风险。万一飞机掉下来了,追责的时候你这个naiveboy被查出来了没关机,那这不就有你的责任?就像你老婆怀孕的时候,你天天在她旁边上wifi看日本wife,结果她吃醋流产了,锅不是归你背?

事实上,你要是真的能在飞行模式下干扰飞机通讯,恐怖分子还用炸弹干什么?派几十个人,蹲点那些红眼航班,上去就拿个wifi发射器,飞机掉一架是一架啊,这波赚得很大好不好。

抖个机灵而已……这么认真……我又没有教育大家不要守法……只是那么多航空公司公司都允许开机了国内规定执行力不强是非常正常的。

好吧,原来真的有人纠结概率问题。真的怕这个概率,你倒是坐飞机干什么?你不担心一下飞鸟有木有被吃进发动机你担心手机?中国事故率低难道是不让开手机带来的么?你有没有调查过手机与事故的关联性?你可以去查一下究竟是什么数据让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的人都瞬间不怕死了,非要“破坏规则”,把关机改成飞行模式。说别人不专业的自己都没有动过脑子。

再次声明,我没有教育大家不守法。在没有改变法律之前我也基本不会在中国飞,所以大家费心了,请谅解。

在讨论法律的合理性的时候请不要拿出规则的大棒打人好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中国,涉及飞行过程中使用手机的规定,主要可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障条例》和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发布的《关于民用航空器内禁止使用或部分限制使用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通知》(通常被称为“手机禁令”)中找到。下面我将详细梳理这些条款,并尽量用自然、清晰的语言来阐述,让你感觉这更像是一篇由人类.............
  • 回答
    在中国法院审理的涉外案件中,法官选择适用中国法作为准据法,这背后并非简单的“偏好”,而是由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的法律原则、实践考量以及国家政策所驱动的。这背后隐藏着对国家主权、司法效率、法律稳定性以及国家利益的考量。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准据法”。在国际私法(或称冲突法)的语境下,当案件涉及外国.............
  • 回答
    说“中国大部分法学生最后只能沦落为《爱情公寓》里张伟那种律师”这种话,未免太绝对了,也太片面了。张伟那个角色嘛,你说他是律师,但他很多时候更像个喜剧人,一个为了搞笑而存在的符号化人物。现实中的律师,尤其是大部分法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方向,远比张伟那般纯粹以“搞笑”和“倒霉”为卖点要复杂得多。不过,要说为.............
  • 回答
    用中国古代的谥法来评价历届美国总统,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且充满挑战的设想。中国古代的谥法体系相当成熟,讲究“德言功”,即根据一个人的生前德行、言论和功绩来确定谥号。每个字都蕴含深意,往往能精准地概括一个人的一生。要将这个体系套用到美国总统身上,需要我们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的谥法规则,同时又要了解美国总统的.............
  • 回答
    在中国知识产权法是否是恶法以及是否应立即废除的问题上,存在着复杂且见解不一的观点。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需要细致地分析其立法目的、实际运行情况以及对信息自由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尝试剥离掉那种一看就是机器生成、不带个人色彩的论调。理解“恶法”的定义和语境首先,“恶法”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强烈的价值判断。在法律.............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疑问。为什么我们感觉中国轮胎比美法韩台的用料实在、更结实,价格上却便宜不少?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因素,不能简单地说哪个一定更好,而是各有侧重,并且市场需求和成本结构扮演着重要角色。首先,咱们得聊聊“用料实在”这个概念。轮胎的成分很复杂,主要包括橡胶(天然橡胶和合成橡.............
  • 回答
    将中国的儒、道、法这套数千年的治国理政思想与实践,一股脑儿地搬到欧美社会,这注定是一场文化与制度的激烈碰撞,其结果绝非简单地“叠加”或“融合”,而更可能是一场深刻的、甚至是动荡的再造。让我们细致地剖析一下可能出现的种种景象。儒家之“仁”与“礼”:欧美社会的震动与重塑儒家思想的核心,在于“仁”与“礼”.............
  • 回答
    “二战没有中国,美英俄法必将亡国”这种说法,听起来颇为激进,也充满了假设和推测的色彩。要评价它,咱们得把它掰开了揉碎了,好好分析一下背后的逻辑和历史事实。首先,我们得明白,历史是复杂的,它是由无数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在像二战这样规模宏大的全球性冲突中。 任何“如果……会怎样”的推演,都必然是.............
  • 回答
    关于日本的“消极抗疫法”是否成功以及其对中国舆论可能产生的影响,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并且要避免使用那些容易被识别为AI生成的套话。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消极抗疫法”这个说法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主观判断色彩,而且在日本国内,对其抗疫策略的评价也并非铁板一块,存在着相当大的争议.............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2017年7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第二章第十三条,并尽量用一种更贴近生活、更接地气的方式来解读它。第二章第十三条说了啥?这条规定说得是关于中药材的种植、采集和初加工。简单来说,它明确了谁可以做这事,以及怎么做。核心内容包括: 谁可以做? 鼓励单位和个人依法从事中药.............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实在,好多想考法硕的同学都有类似的纠结。华东师范大学法硕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这俩学校在法硕领域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到底哪个“更好”,其实得看你更看重什么。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一说,尽量讲得详细点,让你有个更清晰的认识。一、 先来看看华东师范大学法硕华东师大,大家应该都知道,是国家“双一.............
  • 回答
    中国能否通过类似新加坡的“严刑峻法”来降低犯罪率,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简单地说,“严刑峻法”能否奏效,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可以回答,它涉及到社会结构、文化背景、法律体系的适应性以及人性的多重考量。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新加坡的“严刑峻法”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它在新加坡社.............
  • 回答
    象棋开局,讲究的是一个“势”字,要构建起有利的棋局,为后续的攻防打下坚实基础。并没有绝对“最适合”的开局,关键在于你想要什么样的棋局风格,以及你对对手的了解。不过,有些开局因其稳健、灵活或具有攻击性,在实战中屡试不爽,深受棋手喜爱。咱们就来聊聊几个比较主流且实用的开局,尽量把它们说得透彻一些,让你听.............
  • 回答
    中国法学研究范式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其核心在于从传统的“为立法服务”或“问题导向型”研究,逐渐转向以“法教义学”为代表的纯粹法律解释和理论建构。这一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必然结果,它标志着中国法学研究正朝着更加专业化、体系化和自主化的方向迈进。一、 时代背景与内在驱动:为何需.............
  • 回答
    探讨中国的“案例指导制度”是否比“判例法”更优越,这是一个复杂且涉及深层法律哲学的问题。两者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性,不能简单地说谁更优越,而在于它们在不同法系下的适用性和效率。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两者的概念、中国的案例指导制度的特点以及它与判例法的比较,并尝试分析其可能的优劣势。一、 判例法(Common .............
  • 回答
    中国哲学中的“道、法、术、器”四个概念,它们彼此关联,层层递进,勾勒出一幅完整的认知和实践框架,是理解中国传统智慧的钥匙。要深入理解这四个字,咱们不妨从它们各自的含义入手,再看看它们是如何融会贯通的。道 (Dào):万物的本源与规律,无形而无所不包“道”是中国哲学中最核心、最抽象的概念,也最难用言语.............
  • 回答
    中国未婚同居率的持续攀升,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而专家提出的启动同居法立法研究,则可能引发一系列深远的影响。我们不妨来仔细梳理一下。首先,从法律层面来看,立法研究将意味着对当前法律体系的补充和完善。 明确同居关系的法律地位: 目前,我国对未婚同居关系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一旦立法启动,将可.............
  • 回答
    法系车在中国市场曾经有过一段辉煌时期,尤其是在SUV和轿车领域都推出过不少叫好又叫座的车型,比如标致408、雪铁龙C5、以及后来的标致3008、雪铁龙C5 Aircross等等。然而,近几年来,法系车在中国的销量可以用“断崖式下跌”来形容,很多曾经热销的车型也面临停产或销量惨淡的境地。这种“大溃败”.............
  • 回答
    在中国武术的版图里,剑、刀、枪、棍这“四大名器”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千百年来,它们承载着无数人的传说与荣光,也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那么,在现代社会,这些古老的技艺,是否还保有昔日的实战锋芒?这个问题,就像问一件尘封的古董,它依然精美,但能否在今日的流水线上继续生产?答案恐怕不能简单地用“是”.............
  • 回答
    旧上海的法租界在中国电影电视中出现的概率之所以远高于公共租界,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背后涉及到历史、文化、社会经济以及电影电视创作的方方面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其中的原因:一、 法租界在形象和气质上的独特性,更符合电影电视的审美需求: 更鲜明的“异国情调”和浪漫主义色彩: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