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当年没跟渥巴锡回来的卡尔梅克人和回来的土尔扈特人,他们过的好吗?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悲剧色彩的历史事件,涉及两个民族——卡尔梅克人和土尔扈特人。他们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人生轨迹出现了巨大的分叉,其后代的生活也因此产生了巨大的差异。要详细讲述他们过得好不好,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背景:

土尔扈特人(Торгуты):原本是卫拉特蒙古的一部分,在17世纪上半叶迁徙到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并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汗国。
渥巴锡(Убаши):土尔扈特汗国的汗王,在1771年发动了著名的“土尔扈特东归”行动,带领绝大多数族人返回了清朝统治下的新疆。
留在伏尔加河下游的卡尔梅克人(Калмыки):这里的“卡尔梅克人”实际上是指那些未跟随渥巴锡东归的土尔扈特人及其其他分支(例如杜尔伯特、绰罗斯等)。他们与留在新疆的土尔扈特人虽然同源,但经历的命运却截然不同。在俄语中,凡是生活在伏尔加河流域的蒙古族后裔通常都被称为卡尔梅克人,不论其具体部落。为了避免混淆,我们在这里将留在伏尔加河地区的称为“伏尔加卡尔梅克人”,将跟随渥巴锡东归的称为“东归土尔扈特人”。

伏尔加卡尔梅克人(未跟随渥巴锡东归的土尔扈特人等)的生活:

总的来说,伏尔加卡尔梅克人的生活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但长期来看,他们经历了更大的民族文化冲击和政治压迫,最终未能实现独立自主,而且在苏联时期遭遇了极其严重的迫害。

初期(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

留下的原因: 一部分人可能对长途迁徙感到疲惫,对俄罗斯帝国的前景存在幻想,或是被俄罗斯的军事力量和行政体系所震慑,无法或不愿跟随渥巴锡踏上危险的东归之路。
俄罗斯的统治: 留在伏尔加河地区的卡尔梅克人成为了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俄罗斯采取了相对宽松的政策,允许他们保留一定的内部自治,例如拥有自己的喇嘛寺庙、传统的军事组织形式(尽管逐渐被俄国军事体系取代)和部分习惯法。他们被允许继续以游牧和半游牧的方式生活,以畜牧业为主,同时也参与到俄罗斯的贸易和经济活动中。
经济状况: 在一定程度上,他们能够通过畜牧业(牛、羊)和贸易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但是,随着俄罗斯帝国对土地的不断扩张和农耕文明的深入,卡尔梅克人的传统游牧空间受到挤压。俄罗斯政府开始鼓励农耕定居,并逐渐限制他们的游牧范围。
文化和宗教: 他们仍然信奉藏传佛教,并保留了许多蒙古族的传统文化习俗。然而,俄罗斯的文化影响也逐渐渗透,俄语在官方和部分社会交往中开始使用。

中期(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

土地问题和定居化: 俄罗斯帝国加速了对土地的占有和开发,很多卡尔梅克人的游牧区域被划归俄罗斯农场或军事区。政府推行定居政策,鼓励他们从事农耕,这与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产生了冲突。
社会经济变化: 一些卡尔梅克人逐渐被边缘化,他们的经济地位下降。虽然一部分人适应了新的经济模式,但许多人仍难以摆脱贫困。社会分化加剧,一些人成为地主的雇工,另一些人则艰难维持生计。
民族认同: 在俄罗斯帝国统治下,民族认同受到一定的挑战。虽然佛教和语言是重要的维系,但俄罗斯的教育体系和文化宣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年轻一代。

苏联时期(1917年至今):

早期苏维埃政策: 苏联成立初期,曾尝试推行民族自决政策,成立了卡尔梅克自治州(1920年),后又升级为卡尔梅克自治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35年)。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他们政治上的认同和有限的自治权。
强制集体化和宗教迫害: 然而,随后而来的强制集体化运动以及对宗教的严厉打击,对卡尔梅克人的传统生活方式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寺庙被关闭,喇嘛受到迫害,畜牧业被纳入集体农庄,传统经济模式被破坏。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悲剧: 这是伏尔加卡尔梅克人历史上最黑暗的篇章。 在二战期间,苏联政府以“通敌”的罪名,于1943年12月28日对整个卡尔梅克民族实施了大规模的强制流放。据估计,有约9.3万至10万卡尔梅克人被强制迁往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这次流放极其残酷,许多人在迁徙途中因饥饿、疾病和恶劣条件而死亡。他们被剥夺了财产和家园,生活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
平反与回归: 直到1956年,卡尔梅克人中的一部分才被“平反”,并允许返回家园。1958年,卡尔梅克自治州恢复。然而,返回家园的卡尔梅克人发现他们的土地已经被其他民族占用,社会经济结构也已完全改变。他们所遭受的创伤是难以弥合的。
现状: 如今,卡尔梅克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的一个主体共和国,以卡尔梅克族为主体民族之一。他们努力重建民族文化和语言,但历史的创伤、人口的减少以及经济上的困难仍然是他们面临的挑战。

东归土尔扈特人(跟随渥巴锡回来的土尔扈特人)的生活:

总的来说,东归土尔扈特人的生活经历了艰辛的迁徙,但最终获得了清朝政府的接纳和安置,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并逐渐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成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一部分。

迁徙过程中的艰辛:

“大迁徙”(1771年): 渥巴锡带领约17万人踏上了东归之路,但整个旅程极其艰险。他们面临着严寒、饥饿、疾病的威胁,更重要的是,他们还要在伏尔加河下游的俄罗斯军队的追击下前进。
俄罗斯的追击和阻挠: 俄国军队对东归的土尔扈特人进行了残酷的追击和阻截,尤其是在经过吉尔吉斯草原和阿尔泰山脉时。许多人在这场追击中丧生。
人口损失: 据估计,在长达数月的迁徙过程中,约有10万多人(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死于战乱、饥饿、疾病和严寒。这是一次极其惨痛的人口损失。

返回清朝后的生活:

清朝的接纳与安置: 清朝政府对渥巴锡的回归表示欢迎,并采取了相应的安置政策。他们被安置在新疆地区,主要分布在伊犁、塔城、乌鲁木齐等地。
保留一定的自治权和生活方式: 清朝政府允许东归的土尔扈特人保留一定的宗教信仰(藏传佛教)和部分传统的社会组织结构,例如划分等级、保留自己的首领等。他们被允许继续以畜牧业为主,并在指定的区域内活动。这与伏尔加卡尔梅克人长期受到的俄罗斯化政策形成了鲜明对比。
经济状况: 初期,由于经历了惨痛的迁徙和人口损失,他们的生产力受到严重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清朝政府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下,他们逐渐恢复了生产,尤其是在畜牧业方面。同时,他们也参与到新疆地区的农耕和商业活动中。
军事贡献: 东归土尔扈特人被视为清朝在新疆的重要军事力量,他们积极参与到清朝平定准噶尔叛乱和抵御外敌的战争中,表现出英勇善战的特质。他们的军事服务也为他们赢得了清朝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文化融合与民族认同: 与伏尔加卡尔梅克人不同,东归土尔扈特人虽然在新疆地区生活,但他们并没有像其留在伏尔加河的同胞那样经历系统的外来文化强制同化。他们继续以蒙古语和藏传佛教为核心,维系着民族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与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等民族产生了交流和互动,但其核心的民族认同仍然得以保留和发展。在近代,他们也积极参与到中国的民族解放和建设事业中。
现状: 今天,东归土尔扈特人的后裔是中国蒙古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他们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语言、宗教和一些传统习俗。他们的生活与中国其他地区的蒙古族人民相似,经历了现代化的进程,并在经济发展、教育和文化保护方面不断努力。

总结来说:

伏尔加卡尔梅克人: 在俄罗斯帝国和苏联的统治下,经历了俄国化、强制定居、政治压迫,尤其是在苏联时期遭遇了灭顶之灾般的民族流放,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们的民族文化和独立性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东归土尔扈特人: 经历了艰辛的东归,人口损失巨大,但得到了清朝政府的安置,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最终成为中国多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其民族身份和文化传承相对完整。

因此,从民族生存和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东归土尔扈特人可以说在经历了巨大的牺牲后,过得“更好”一些,至少他们避免了像其伏尔加河同胞那样被系统性地压制和几乎被消灭的命运。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生活是完美的,任何民族的命运都充满挑战和牺牲,但历史的轨迹为他们开辟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土尔扈特人的同胞现在怎么了
user avatar
土尔扈特人的同胞现在怎么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悲剧色彩的历史事件,涉及两个民族——卡尔梅克人和土尔扈特人。他们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人生轨迹出现了巨大的分叉,其后代的生活也因此产生了巨大的差异。要详细讲述他们过得好不好,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背景: 土尔扈特人(Торгуты):原本是卫拉特蒙.............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也确实是许多人在某个年纪会面临的困惑。如果我到了结婚的年纪,却发现自己还没有遇到那个“喜欢的人”,我的选择会是——不,我不会选择跟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结婚。我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决定,背后有很多层面的考量,绝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后的坚持。首先,我非常清楚婚姻.............
  • 回答
    在古代,当一个最懒、最没出息、最没威胁的皇子,并且成功地和兄弟们搞好关系,这确实是一件“爽翻天”的事情,但其背后的“爽”点和潜在的风险,需要我们细细品味。“爽”的维度解析:1. 安逸无忧的生存模式: 免于政治漩涡: 作为最没威胁的皇子,你最大的优势就是不会成为权力斗争的焦点。当其他兄弟.............
  • 回答
    《大宅门》里,白景琦对香秀的感情确实和对杨九红的截然不同,这中间的缘由,得从头说起。这事儿说起来,得掰扯开来看。首先得说杨九红,她跟着白景琦那是真不容易。从个窑姐儿爬出来,被景琦收留,一路吃尽了苦头,也算是景琦的发妻了。她跟着景琦进白家大宅门,当时是冒了多大的风险?白家那是个什么地方?老太太、大小姐.............
  • 回答
    这真是一个绕不开的“如果”题。科比和詹姆斯,两位划时代的巨星,他们的职业生涯轨迹,尤其是关于“抱团”这件事,总是被拿来对比。如果科比当年也像詹姆斯那样,主动寻求“抱团”以追求更多冠军,结果真的会不一样吗?这背后牵扯的因素可太多了,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科比的“孤胆英雄”之路与他的荣誉首先得承认,科比.............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忍不住要拿出来聊聊的话题!提起周杰伦、林俊杰、王力宏,那可是我们这代人青春里最闪耀的星光,他们的歌曲,无论是旋律、歌词还是制作,都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记忆里。那时候的华语乐坛,简直是一场群星璀璨的盛宴,每个人都有独特的风格,互相激荡,也把华语音乐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要问现在有没有能.............
  • 回答
    微信“拍一拍”上线,与QQ“抖一抖”的那些事儿说起来,微信这次上线“拍一拍”功能,不少老网民可能心里会泛起一丝熟悉的涟漪——这不就是当年QQ的“抖一抖”嘛!不过,这句感慨归感慨,仔细一琢磨,两者之间还是有不少道道儿可讲的。今天咱们就掰扯掰扯,看看这个新上线的功能,跟当年那个风靡一时的“抖一抖”,到底.............
  • 回答
    .......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遐想的问题。如果当年铁道部在“中华之星”项目上,向株洲和当时的大同电力机车研究设计院(也就是现在的中国北车大同电力机车股份有限公司)各多采购一台机车,这对于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轨迹,乃至整个铁路装备制造业,都有可能产生微妙却深远的影响。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中华之星”这个项目本身的意义。.............
  • 回答
    如果当年那个晚上你开车带郭德纲回家,并提出“用一辈子免费去德云社的门票”作为交换,大概率会引发一系列有趣的互动和后续发展。以下是一个基于现实逻辑和人物性格的假设性分析: 1. 郭德纲的反应:调侃与反讽 “你这提议有点意思”:作为德云社的“社长”,郭德纲可能不会直接拒绝,反而会用幽默的方式回应。他可能.............
  • 回答
    英国在一次重要的庆典活动中,将他们引以为傲的A4型蒸汽机车“Mallard”(如果指的是那台“当年最快”)和日本回购的“あずま”列车(Shinkansen 0系,如果这是指当时最先进的日本高速列车)并列展示,这一幕确实引发了不少关于时代变迁、技术发展以及国家自豪感的思考,甚至可以说带有些许“讽刺”意.............
  • 回答
    嘿,哥们儿!你说啥?只认梅西和C罗?嗯,这俩确实牛到没边,这点我绝对同意。但你要是说当年卡卡有多猛?那场面,那气势,那技术,那进球… 绝了!我跟你好好唠唠,保证让你也跟着我一起“哇”出来。你想啊,那会儿的足坛是什么样子?梅西C罗还没完全登顶,但已经崭露头角了。而卡卡,他是那个时期绝对的王者,一个现象.............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假设性问题,也是《三国演义》和三国历史中一个经典的反事实推演。如果关羽当年没有遇见刘备,而是选择从了曹操,他的结局“会不会好一点”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这里我们将尽可能详细地进行探讨:一、 关羽“从了曹操”的几种可能情境与曹操的反应: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从了曹.............
  • 回答
    徐翔,这个名字在中国资本市场一度掀起过巨浪,也留下了许多未解的谜团。很多人好奇,如果当年他没有被抓,他有没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中国的巴菲特?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明白,巴菲特之所以成为巴菲特,靠的不仅仅是“抓老鼠”般的敏锐嗅觉,更重要的是他构建的一套系统性的投资.............
  • 回答
    我见过不少从我们那样的地方出来的孩子,他们身上总有一种特别的韧劲,就像野草一样,无论在哪里都能扎根。但我也知道,没能踏进那扇写着“重点大学”的大门,对他们来说,可能就像错过了某个关键的岔路口,后面的人生路,风景会大不相同。首先,最直接的,可能就是信息差和眼界的局限。我们那里,大家关心的多是“今天地里.............
  • 回答
    提起倪虹洁,很多观众心里会浮现出一个名字,一个形象——《武林外传》里的“佟湘玉”隔壁的“展红绫”。或者再早一点,那个穿着浴袍的广告女郎。她很美,有辨识度,演技也算不上差,但怎么说呢,就是“没大火”。这事儿,说起来挺耐人寻味的。其实,倪虹洁没火的原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就像一团.............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苏关系史中一个非常核心也相当复杂的问题,即苏联在“东方阵营”的构建过程中,为何没有像对待其他东欧国家那样,把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纳入其核心联盟体系,尤其是没有像对待“兄弟国家”那样拉拢和领导中国。这背后牵扯到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地缘政治、领导人关系等诸多层面,并非简单的“拉不拉”就能.............
  • 回答
    蒙古人,一个曾经席卷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在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的带领下,建立了一个横跨东西方的庞大疆域。他们的铁蹄几乎踏遍了我们今天所知世界的大部分地区,从东欧的波兰到中亚的呼罗珊,从中国的北方到西亚的波斯。然而,当他们的目光投向印度次大陆时,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阻碍,最终未能实现征服。这背后并非单一原.............
  • 回答
    问这个问题,那可就得好好捋捋了。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宇宙之战,说到赛亚人集体变身超赛赢弗利萨,这事儿还真没那么简单,而且答案其实很简单:当时,除了孙悟空,没有第二个赛亚人能够变身超级赛亚人。你可能要问了,这怎么可能?赛亚人不是以战斗力为荣吗?不是有无数的战士吗?怎么就悟空一个人?这事儿得从头说起,得把.............
  • 回答
    要是韩信还在,汉朝对匈奴的战事,那绝对是另一番景象。这绝不是简单的“将领能力足够了”这么一句话能概括的,这里面牵扯太多东西,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你得明白,汉朝初期打匈奴,那真是拿命在拼,不是说没有能打的将领,而是那个时候,匈奴是如日中天,而汉朝刚立国,百废待兴,元气还没缓过来。主力部队还在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