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关羽当年没遇见刘备,而是从了曹操,结局会不会好一点?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假设性问题,也是《三国演义》和三国历史中一个经典的反事实推演。如果关羽当年没有遇见刘备,而是选择从了曹操,他的结局“会不会好一点”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这里我们将尽可能详细地进行探讨:

一、 关羽“从了曹操”的几种可能情境与曹操的反应: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从了曹操”的背景。在历史上,关羽当时是刘备的部下,参加了曹操对徐州的围剿,并且在乱军中与刘备失散。如果关羽是主动选择投靠曹操,而非被俘,那么情况会略有不同。但即便如此,我们可以假设,由于刘备的失败,关羽面临一个选择:要么继续寻找刘备,要么为生存而投奔曹操。

我们假定关羽是抱着“先保全自身,待机而动”的心态暂时投靠曹操,就像历史上那样,但这次他没有等待与刘备重聚的机会,而是更坚定地选择了留在曹营。

曹操对待关羽的态度和政策:

曹操是一个极具政治远见和爱才之人。他对关羽的欣赏是毋庸置疑的,在“过五关斩六将”的戏剧性情节中,曹操给予了关羽极高的待遇和尊重,封其为汉寿亭侯,甚至想将其留在身边,作为自己的心腹大将。

如果关羽是主动投靠,曹操的反应可能会更加积极,甚至会更愿意给予他重要的职位和信任。曹操可能会看到关羽的忠诚(虽然对象是刘备,但曹操可能将其理解为一种纯粹的勇武和执行力),并试图将这份力量收为己用。

二、 关羽从了曹操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好一点”的可能性):

1. 军事上的辉煌与地位的提升:
得到更充分的资源与重用: 在曹操的阵营中,关羽可以获得更充足的粮草、兵员、装备以及更具战略意义的作战任务。曹操本身拥有强大的军事集团和精良的将领,关羽如果能融入其中,其军事才能将得到更广泛的施展。
参与更重要的战役: 关羽将有机会直接参与到赤壁之战(虽然他在这里会面临艰难的抉择)、官渡之战后的收尾工作、以及后来对袁尚、袁谭的征讨等关键战役。他的勇猛和智慧可能会在这些战役中大放异彩。
独当一面的机会: 曹操可能会将关羽派遣到某个战略要地独当一面,比如镇守一方、攻打某个敌对势力。他可能被任命为一方主将,指挥数万甚至更多的军队。
与更强大的武将并肩作战: 他可以与张辽、徐晃、许褚等曹魏名将一起征战,学习他们的长处,也展示自己的优势。这些将领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与他们合作能进一步提升关羽的军事素养。

2. 个人名望与武力的顶峰:
“万人敌”的声誉更加巩固: 在曹操强大的军事机器的推动下,关羽的“万人敌”之名会更加响亮,其战绩会被史书大书特书。他可能成为曹魏阵营中仅次于曹操本人和几位核心谋士、武将的顶尖人物。
可能获得的封赏与爵位: 曹操可能会为了笼络关羽,给予他更高的封赏和爵位,例如更高级的侯爵、甚至公爵等(虽然当时汉朝爵位制度有一定限制)。“汉寿亭侯”的头衔可能会被更耀眼的封赏所取代。

3. 相对安稳的生活与避免悲剧:
免于战乱的颠沛流离: 在曹操的统一大业中,他往往能提供相对稳定的后方和生活保障。关羽不必像在刘备阵营那样,经历多次迁徙和兵败。
避免麦城之辱: 最直接的“好一点”在于,关羽可能不会遭遇麦城被围、兵败身死,以及被擒杀的悲惨结局。这对他个人和对刘备集团的士气都是巨大的打击。

三、 关羽从了曹操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或挑战(“好一点”的局限性):

1. 忠义形象的损害与内心挣扎:
忠义人设的崩塌: 关羽最显著的品质是“义”,是对刘备的忠诚。一旦他主动从了曹操,虽然在乱世中可以理解,但这无疑会损害他在后世心目中的“忠义无双”形象。他将不再是那个“义薄云天”的关公。
内心的矛盾与不适: 即使表面上受到重用,关羽内心深处可能始终无法摆脱对刘备的情感和承诺。他可能会在忠于曹操和怀念刘备之间产生巨大的内心矛盾,这种精神上的折磨也并非“好”。

2. 政治地位的局限性:
永远的“外来户”: 尽管曹操爱才,但关羽始终是刘备的旧部,而非曹操的嫡系。他在曹魏集团中,无论地位多高,都难以真正达到核心决策层的地位。曹操更可能将他视为一个强大的工具,而非可以托付江山的伙伴。
与核心集团的隔阂: 曹操的阵营中有许多和他一同起家的旧部,以及通过科举、推荐等方式招揽的士人。关羽作为一个武将,即使能力超群,也难以完全融入这个复杂的政治生态。

3. 潜在的猜忌与风险:
曹操的猜忌: 尽管曹操欣赏关羽的武艺,但他也非常清楚关羽对刘备的忠诚。如果关羽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曹操可能会对他产生猜忌,担心他会像对待刘备一样,在关键时刻背叛。这种猜忌可能会导致曹操对他有所保留,甚至限制他的发展。
被当作政治筹码的风险: 在某些政治博弈中,关羽可能被曹操当作牵制其他势力(如刘备)的棋子,或者在内部权力斗争中被推到风口浪尖。

4. 对刘备集团的影响:
毁灭性的打击: 如果关羽投奔曹操,对刘备集团而言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失去关羽这位擎天之柱,刘备在创业初期将更加艰难,甚至可能难以维持其势力。张飞、赵云等人虽然勇猛,但关羽的战略眼光和在军中的号召力是无可替代的。
历史进程的改变: 关羽的离去会极大地改变三国历史的走向。也许刘备会更早地走向失败,甚至无法建立蜀汉。曹操统一北方的进程可能会更加顺利,甚至可能提前统一全国。

四、 历史的“不可能”与个人选择的价值:

需要强调的是,关羽的故事之所以动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那种在乱世中坚持道义和个人原则的选择。他的“义”是其个人价值的核心,也是其在后世被神化的关键。

如果关羽真的从了曹操,那么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关羽”形象将会完全不同。他可能会成为一个功勋卓著的曹魏名将,但同时也失去了他作为“忠义化身”的独特魅力。

总结:

从“个人物质利益和军事成就”来看: 如果关羽从了曹操,他很可能在军事上获得更大的成就,拥有更高的地位和更安稳的生活,并且避免了麦城的悲剧。从这个角度看,他的结局可能会“好一点”。
从“个人精神价值和历史评价”来看: 如果关羽从了曹操,他将失去“忠义无双”的标签,其历史评价将会大打折扣。他可能会成为一个强大的工具人或功臣,但难以成为被后世万世景仰的道德楷模。从这个角度看,他的结局未必会“好一点”。
从“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来看: 关羽从了曹操将是三国历史的巨大转折点,刘备集团的命运将截然不同。

最终,“好一点”是相对的,取决于评价的标准。如果以现实利益和个人安危为重,或许会“好一点”。但如果以道德节操、千古名声和对后世的影响来看,那么他坚守对刘备的“义”,最终虽有悲剧,却成就了不朽的英名。这或许才是他“最好的结局”,尽管伴随着牺牲。

所以,关羽如果从了曹操,他的物质生活和军事成就会更辉煌,但他的精神高度和历史评价将大幅下降。这就像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选择,曹操的阵营提供了高回报的可能,但伴随着牺牲“忠义”的风险。而刘备的阵营,尽管充满了艰辛和悲剧,却成就了关羽“义”的传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典韦“从了”曹阿瞒,而且是贴身侍从,结局很好吗?荀彧从了曹阿瞒二十多年,被阿瞒称为“吾之子房”,为曹操做出了巨大贡献,结果晚年忧心忡忡,最后死得不明不白!崔琰也差不多。夏侯渊庞德于禁也从了曹阿瞒多年,结局又如何呢?宋宪魏续从了曹阿瞒,不也死于颜良刀下?可见,关羽不跟刘皇叔而从了曹操,以他的性格,也未必有什么好结局!

关羽跟随刘皇叔,成为蜀汉第二号人物,也并没有埋没辱没他。后来他虽然在吕蒙的无耻背刺、在曹孙两大势力的夹击下死于非命,但却留下了千古美名。历代帝王、佛道两教对他都不断加封,关帝庙遍布全国乃至海外,香火不绝,历代世人崇拜有加。做人做到如此地步,夫复何求?还有什么可遗憾的!

关羽如果从了曹操,他还能成为“义勇武安王”“武圣”“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吗?能受到普世同拜、香火遍及海内外、千余年不绝吗?

所以说关羽如果投靠曹操,即使不死于非命,也不过与张辽徐晃许褚齐名,顶多成为“五子良将”之首而已。绝对不可能有后世那么大的名声,那么高的地位,香火之盛冠于三国!

user avatar

不会。

您的关二哥能击败岳飞竞选上武圣,现在香火不绝,人人叫声关公,很大程度上军功章里有您口中的“大耳贼”一半儿。弱弱吐槽一句,上一个叫玄德公“大耳贼”的人,还是吕奉先,莫非?(_(:з」∠)_)。

刘玄德这人能力咋样咱先不论,脾气在古代上位者里真的数一数二好了。尤其是对关张二人,可能由于相识于微末之时,感情不一样,那是没话说。自己有的真恨不得兄弟都有。好在关公也明白,难得遇到个好领导,好哥哥,这才成就了后世佳话。

关羽如果从没遇到过刘备,大概率也不会跟曹操走。因为关羽这个人本质上是忠君爱国的,如果不跟刘备估计就会想灭黄巾,兴汉室。曹操不姓刘,只要有不臣之心,关羽投曹就是一个不可能发生的事。退一万步讲,您设计的这件事真发生了,关羽一外姓人,是不可能高居以曹家和夏侯家为主的武将集团之首的。魏武阵营外姓武将之首是于禁(噗,为啥每次我提到这事都想乐),然而于禁啥性格,于禁是个蛮会藏拙原则性不那么强脑子还挺清醒的主(从大部分那个级别的武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人家要留待有用之身可得)。关羽啥性格,关羽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还傲气直肠子,还向汉,还勇武。这种人在曹老板手里一般都没啥好下场。直肠子的,聪明的,有个性的,向汉的,武力值高忠心为主的,都得死!岂不闻典韦、杨德祖、荀文若之事乎?

再退一万步讲关羽运气好,没死没伤,只要他从一开始就跟了曹操,他在曹老板眼里就不那么值钱了。不会给配赤兔,也不会哄着爵位,给着美女,叫他啥美髯公。因为曹老板有个毛病:不管是武将、儿子还是老婆,都是别人家的好。曹老板对于轻易到手的人或物总是不在乎的┓( ´∀` )┏,得不到才念念不忘。

就连他儿子也遗传他的毛病娶了人家的遗孀→_→曹魏爱人妻,可不是白说的。

曹老板有言:

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孟德:人家不管啦,就是啥都是别人的好嘛❤

我不知道题主懂不懂心理学,其实关羽这种傲娇性格的汉子不适合曹操那样的主子。他更适合在一个有部分女性特质(不是娘不是娘不是娘,是柔和感性谢谢)的领导手下工作,这样当他霸气护主的时候,并对刘备的好意表达别扭的开心时,刘备其实不用他明说,也能理解的。但曹老板可是大直男,直到什么份儿上呢,日本动画公司做性转娘化的三国后宫动画时候曹老板是三国主公中唯一还保留男性躯体的主攻(我没写错字谢谢)_(:з」∠)_......这说明啥,说明人家日本人都知道曹老板完全没有半点女性特质,所以他不接受任何傲娇行为,书上写,不领情就是不悦,不领情还敢不给他面子的就是深恶之→_→一言不合:

杀了近侍。

要知道刘玄德可是能抵足而眠的主儿啊。

伴曹如伴虎。

我记得原来看一本什么讲职场情商的书里说过,领导越像曹操他对下属能力依赖性越弱,情绪价值要求就越高。曹操最喜欢的文臣是郭嘉,一来因为死的早成为美好回忆,二来因为会察言观色总能给出一个又不赖又符合老曹心里想法的答案。比起能力,眼力价儿在老曹这儿很重要很重要;而刘玄德个人能力弱一些,就更看重下属的个人能力;他自己情商高,就更懂得怎么利用下属,发挥他们的能力。所以好多研究三国历史的会觉得曹操个人能力很强,但是有时候会忽略刘备是个善于用人的主儿。

总结语:您把那个时代的武将想象成是武器的话,关公也就是一把利刃。放老曹那儿未必能出鞘几次,放刘玄德这儿基本就是男二号的待遇,除了刘备就看他的了。刀都快变成半个人了,还要啥自行车啊,是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