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任正非称年轻人要多服从领导,天天高谈阔论可能被淘汰,你赞同吗?当代年轻人的工作观是怎样的?

回答
任正非先生作为华为这样一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公司创始人,他的言论自然会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于他提出的“年轻人要多服从领导,天天高谈阔论可能被淘汰”的观点,我认为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并不能简单地用“赞同”或“不赞同”来概括。

对任正非观点的解读与我的看法: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任正非先生作为企业家,他的视角更侧重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效率、执行力和团队协作是至关重要的。

服从领导的必要性:
团队协作的基石: 在任何一个组织中,无论是企业、军队还是其他集体,明确的领导层和有效的指挥系统是保持运作顺畅的基础。如果每个人都只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缺乏统一的指令和执行,团队就可能陷入混乱,效率低下。尤其是在项目推进、战略执行等关键时刻,统一的指挥和高效的执行至关重要。
经验的传承与价值: 领导者往往比年轻员工拥有更丰富的行业经验、更广阔的视野以及对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的深刻理解。他们的决策是基于长期的积累和对全局的判断。年轻人通过服从和实践,可以学习到这些宝贵的经验,加速自身的成长,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
规避风险: 有些看似“高谈阔论”的想法,可能在实践中存在巨大的风险,或者不符合公司整体的战略方向。领导者通常会考虑到这些潜在的风险,并做出更稳健的决策。过度的质疑和争论,如果不能提出建设性的替代方案,反而可能延误时机,错失良机。

“天天高谈阔论”可能被淘汰:
脱离实践的空谈: 这里“高谈阔论”可能指的是那种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具体实践、数据支撑,甚至与实际工作脱节的讨论。这样的讨论可能只是为了表达观点而表达,对解决实际问题没有帮助,反而会消耗时间和精力。
影响效率和团队氛围: 如果“高谈阔论”成为一种常态,并且占据了过多的工作时间,会严重影响团队的正常运作和工作效率。同时,过度的抱怨、质疑或是不切实际的批评,也可能对团队士气和合作氛围造成负面影响。
缺乏价值创造: 在以结果为导向的工作环境中,最终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是其创造的成果。如果一个人只会说,但不能做,或者做的结果不尽如人意,那么无论他的口才多么好,最终都可能被淘汰。

我的补充和更细致的理解:

我认为任正非先生的观点并非是全盘否定年轻人的思考和创新,而是强调一种平衡和策略。

1. 区分“服从”与“盲从”: 服从领导是必要的,但这不等于盲从。成熟的领导者也鼓励下属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甚至可以对一些决策提出质疑,但前提是基于事实、逻辑清晰、并且是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或达成目标。我赞同年轻人应该在理解公司战略和领导意图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并提出有效的建议。
2. “高谈阔论”的边界: 年轻人需要有思考和表达的权利和动力,这是创新的源泉。关键在于讨论的性质、方式和场合。如果是针对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并且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深入讨论,那么这就是非常宝贵的。如果只是为了表现自己、抱怨不满、或者是在不恰当的时机进行不着边际的议论,那么确实存在被淘汰的风险。
3. “服从”是为了更好的“贡献”: 年轻人服从领导,是为了更好地将自己的能力和想法融入团队,为公司创造价值。这种服从是为了协作和执行,而不是压制个人的思考和创造力。
4. 对年轻人的期望: 我认为,领导者在要求年轻人服从的同时,也应该创造一个开放的环境,鼓励年轻人提出问题和建议,给予他们试错和学习的机会。而年轻人,则需要在实践中学习如何有效沟通、如何提出建设性意见,以及如何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贡献方式。

总的来说,我赞同任正非先生强调的,在团队协作中,有效的执行和对整体目标的贡献是基础。但我也认为,这不应成为压制年轻人思考、质疑和创新的理由。关键在于找到平衡点,让年轻人既能积极参与团队协作和执行,又能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当代年轻人的工作观是怎样的?

当代年轻人的工作观是一个复杂且多元的议题,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教育水平、信息获取方式以及代际价值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普遍观察到的特点:

1. 追求意义感和自我实现:
“为谁工作”的思考: 许多年轻人不再仅仅满足于“打工赚钱”,而是更关注工作是否能带来价值感、成就感,是否与自己的价值观相符。他们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对社会、对他人产生积极影响。
个人成长与发展: 对个人职业发展和能力提升的高度重视是普遍现象。年轻人渴望在工作中学习新技能、拓展视野、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如果一份工作不能提供成长机会,他们可能会感到乏味和停滞。

2.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WorkLife Balance):
拒绝“996”等极端工作模式: 相比父辈,当代年轻人普遍更加重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他们不愿意为了工作牺牲过多的个人时间和生活品质。下班后有自己的社交、娱乐、学习时间是他们重要的追求。
灵活工作模式的偏好: 对远程办公、弹性工作时间等灵活的工作模式接受度和偏好度较高,这能让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生活。

3. 注重沟通和反馈,但也容易产生焦虑:
渴望被认可和尊重: 年轻人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认可,也希望在工作中被尊重和倾听。他们喜欢即时、清晰的沟通和反馈,这有助于他们了解自己的表现,并及时调整。
对“90后”、“00后”的刻板印象: 社会上普遍存在一些对年轻人的刻板印象,如“玻璃心”、“不吃苦”等。这可能导致一些年轻人因为感受到不被理解而产生焦虑。
“内卷”与职业焦虑: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许多年轻人面临着巨大的“内卷”压力,担心自己被淘汰,这种焦虑感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状态和心态。

4. 对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看重:
认同感和归属感: 年轻人更愿意为那些有着良好企业文化、清晰价值观、并且能够提供良好工作氛围的公司工作。他们希望自己能融入团队,产生归属感。
社会责任感: 一些年轻人会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倾向于选择那些在环保、公益、公平就业等方面有积极作为的企业。

5. 拥抱变化与新技术:
技术敏感度和适应性强: 年轻人是数字原生代,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高,学习能力强。他们乐于尝试新的工具和方法,并且能够快速适应行业变化。
对创新和颠覆性机会的渴望: 部分年轻人对创业、加入新兴行业或有颠覆性创新潜力的公司抱有浓厚的兴趣,他们愿意承担一定的风险去追求高回报和更广阔的未来。

6. 务实与机会主义并存:
注重实际利益: 虽然追求意义感,但薪资福利、职业晋升等实际利益仍然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情况权衡不同机会的利弊。
职业选择的灵活性: 相较于父辈,当代年轻人跳槽的频率可能更高一些,他们更愿意通过更换工作来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平台和发展机会。

总结来说,当代年轻人的工作观呈现出以下几个关键词:

意义(Meaning): 工作需要有价值感和目标感。
成长(Growth): 持续学习和能力提升是关键。
平衡(Balance): 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
尊重(Respect): 渴望被看见、被倾听、被认可。
适应(Adapt): 拥抱变化,快速学习新事物。
务实(Pragmatic): 关注实际利益和发展机会。

理解这些特点,对于企业如何吸引、激励和留住年轻人才,以及年轻人如何更好地融入职场并实现个人价值,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需要调整管理方式,营造更开放、更人性化的工作环境,而年轻人也需要学习如何在现代职场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并克服可能存在的焦虑和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恰恰相反,年轻人一定要有好口才。

因为对资本家来说,口才好、喜欢高谈阔论的年轻人其实是一种威胁:

首先,喜欢高谈阔论的人往往口才很好,有较强的说服能力。这类人通常能量很大,容易影响身边的人,这对于领导来说是个隐患。

比如在古代,打天下创业时君主和谋士可以一起卧薪尝胆,但只要一旦大局已定,谋士就不得不面对“狡兔死、走狗烹”的残酷事实,这说明口才好对于一个善于领导他人的人,肯定是多多益善(方便忽悠他人卖命);但当一个非常能说会道的人处于被领导地位时,那么这个人就很容易成为当权者眼中的不安定因素。

还有一点是,口才好的人,往往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有一套完整的世界观,不容易被忽悠。要知道,说服别人的前提,是至少先要在自己的大脑中构建出一个体系,而这是需要强有力的逻辑能力和思辨能力支撑的;

把这样一个人放到公司里,他大概率一眼就能看穿老板在画大饼,很难为公司全身心卖命,就好像很多老油条在职场打拼多年,他们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不会像年轻人那样为了虚幻的目标努力奋斗,这对于领导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

而且,口才好,其实还是一个非常稀缺、上限很高的技能(屠龙术)——

如果一个人有三寸不烂之舌,往大了说在古代可以成为苏秦张仪这样的政治家靠一张嘴纵横捭阖兴邦立国,往小了说放在现代当个商业奇才画PPT拿融资也完全没问题,轻松拿到动辄几百几千万的资金,这就是说服的可怕之处。

以前在知乎上有人问:这个时代像马云一样拉20个人创业能成功吗?

我觉得十有八九能行,因为一个人如果具备这样的能力,那么他对时局的把握,对人心的煽动,可以说是远远在普通人之上,放在古代甚至都可以去造反当皇帝。

其实我们观察一下就知道,我们大部分人连身边人都没法影响,连自己的父母、孩子都说服不了,更逞论空手套白狼忽悠20个人为自己卖命。

所以,就像任总说的,口才这个东西,对于普通员工来说当然是不必要的,你只要做好手头的分内事,卖命给公司,其他事情不用你操心;

但是对于老板资本家来说呢?

口才非常、特别、极其的重要。



长期输出教育,留学,演讲,两性情感干货。

更多精彩内容,还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小舜利(xiaoshunli7988)

精华回答

user avatar

『我们不需要每个员工都去阅读公司的总战略,不要关注太大的事情。』——看到没有,看到没有,这就是东方企业的特色文化!

我们来看看东方和西方企业文化的区别吧。

任何企业,都有层级,不同层级负责不同的工作,高层级负责企业战略,中层负责贯彻战略方案,基层负责战术执行,这点上东西方企业没什么区别。

东西方企业文化的差异,不在于不同层级的分工的关系,而在于这层关系会不会说破

只是,西方企业的高层不会赤裸裸地说『基层别操那闲心想战略的事』,他们会允许基层对公司战略发表意见,想说随便说,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反正企业也知道,基层也就和北京的出租车司机一样,貌似个个有经天纬地之能,其实也干不成什么战略,不在高层那个位置上,很多信息根本都不知道,这些信息才是指定战略的关键,如果靠满大街谁都知道的信息就能制定战略,那真的是出租车司机都能制定国家发展规划了。

你看,基层本来就没有指定战略的本事,所以,让他们说,也就是让他们过过嘴瘾而已。

西方企业的文化,就是由着基层去说,给你一个发泄渠道,其实基层怎么说都不用听,员工大会上要是有哪个愣头青举手发言对公司战略点评一番,CEO也会先是Thank you然后一通客套话扯淡,不管说得多漂亮,言下之意都是:『我告诉你高层的战略意图,你们照着执行就是了』。

其实,高层和基层之间的关系,就该这么处理啊!

可是,东方企业的文化,也不知道为什么,总担心基层点评公司战略太多会造成恶劣影响,为什么东方企业这方面如此不自信呢?

也许,是因为高层总觉得必须要管住基层的嘴巴,如果基层意见太多,就会分心,所以客套话扯淡都不愿多说,所以不理不睬都不够,必须要明确地告诉基层——你闭嘴!

毕竟,996工作节奏下人都很忙的,不应该有人越级点评战略啊,点评太多说明工作不饱满啊!

user avatar

人家说的大实话,你们骂人家资本家,社会主义的蛀虫,大剥削者都行。

但和这句话没关系,到这一句话上是对的。

我寻思反对的是没有挨过社会的毒打还是怎么着了?

多服从领导和完全听领导指挥是两码事,一个团队他是上司我是小弟,他能掌控的资源比我多,工作的8小时我听他安排,就事论事不抬杠,纵然我那个上司专业能力远远弱于我,但说实话他和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的能力远远强于我,有些我拉不下脸的事人家就能觍着脸做,所以在非专业性的工作安排上我听他的,我学他的。

天天高谈阔论可能被淘汰这一点再赞同不过了,谁都都东西谁都有想法,诸君反复说交际中忌讳交浅言深,怎么一到职场就忘了?职场的交最浅,自然言也要最浅,除非必要时候可以一鸣惊人,平时最好低调做事,不然很容易被针对。言多必失,关键时候小人在背后抽冷子给你来一下,你顶得住?


任正非也是从年轻人过来的,也挨过毒打,这种挨完打的教训学生们喷喷也就算了,我没挨打之前我也喷,可我看高赞一堆人也长的不像学生啊,就是看人下菜呗,这句话要是你们上司当着你面说,你还不是唯唯诺诺陪着笑?县官不如现管,真实。

user avatar

任正非称年轻人要多服从领导。我认为这句话是对的。我认为领导都是按着他的上级指示办事,要不服从领导国家就是一片散沙,什么事都无法完成。

那些天天高谈阔论的领导可能被淘汰,他不实事求是 我赞同。

当代年轻人的工作观是怎样的?我回答:忧患认识差,他们不知道中国科技落后就要挨饿、挨打。为了国家安定、强盛,经济发展的意识 数量很少,大多数青年人只是为了挣钱。

user avatar

不要天天高谈阔论的原因不应该是:

你即使每天很闲,也别让领导发现呀!

有那个闲工夫,干点正事。看看书,刷刷知乎,背背单词。多好!

哪怕炒股票呢!也比吹牛好啊!

user avatar

在正规职场里,年轻人不叫年轻人,叫Entry Level,他们成天聊的是Plan。

只有把Supporting Plan烂熟于胸,才有机会聊几句Strategy,那时他们起码应该是Senior打头了。

user avatar

除了不要天天高谈阔论,其他全部不赞同。


前段时间郑大学生联名按指纹要求改善宿舍环境的事件,

同学们听领导的话了吗?


没有。


他们得到惩罚了吗?


没有。



他们得到了什么?

我之前就说过,他们是真正的后浪,他们配得上有空调洗衣机的宿舍,他们是one ture morty。




稍微有眼力的人都看得出来,其实上一代人是有原罪的,

他们享受了时代红利,获得了与他们付出不匹配的收入和地位,站在时代顶端的他们,却筑起高墙,将后来者挡在门外。

而且,赋予其冠冕堂皇得借口:

任正非告诉后⑨,「你不听领导话,会被淘汰。」


Zi本家马云告诉社chu:「666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报。」


医学院的学阀告诉医⑨,「你现在好好学本事,将来还怕没钱?」


后⑨们非常听话,背上被子住进了单位,化验单贴的飞起,推液氮都能每秒80迈。

泯泯众人已。


那后浪的出路是什么?

就是像我们郑大学子一样,对这种不公平的事情说不。


或者像我的临床躺学一样,我退出,不玩了。

在小地方当条咸鱼,敢跟我来职场pua?我拿拖鞋……你丫的。


权利,地位都是争取来的,

不是跪地上祈求来的,一百年前马克思讲的道理,你们都忘了?

user avatar

不赞同,因为这话纯属扯犊子,在很多工作单位里,最热衷于高谈阔论的恰恰是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专家们。

年轻人?都忙着端茶倒水递烟赔笑点头哈腰呢,哪儿有空高谈阔论?哪儿有资格高谈阔论?轮得到年轻人高谈阔论吗?年轻人要是能高谈阔论会是这个鸟样?整个单位从领导到老油条再到保洁人员,人人都可以高谈阔论,唯独上不着天下不挨地,孤身一人到大城市闯荡,谁也不敢得罪,谁也不敢招惹的年轻人是最不敢高谈阔论的。

一般年轻人进到工作单位里,说唯唯诺诺那都算好的,大多数都是逆来顺受,战战兢兢,生怕说错话,做错事,得罪人,残酷的社会过早的让年轻人磨平了棱角,他们笨拙的模仿“成年人”的圆滑世故,不敢表达意见,不想招惹麻烦,不论领导们新发表了什么暴论,一律都回答是是是,对对对,说得好,有水平,有境界,有深度,有广度,有力度,不愧是领导,吃过的药就是比我们吃过的饭还多,以后还得多向您学习,这地球要是没了您可怎么转啊。

年轻人都这币样了,长辈们还是嫌弃年轻人“心气太高”“缺乏沉淀”“不够沉稳”“高谈阔论”,年轻人都不敢有棱角了,您还嫌弃年轻人有棱角,还嫌弃年轻人不够服从,不够配合,不够恭顺,那您要怎么样?您到底要怎么样?您还要我们怎么着?非要年轻人挖个坑把自己埋了您才满意?

说句不客气的,相当一部分领导的上位史本质上是六合彩和熬资历的混合体,他们本身未见得有多大本事或者多少学识,却因为权柄在手而必须说一些符合身份的话,但他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又是极度琐碎的,他们的价值观形成过程又是极度市侩的,这种眼界和职责间的不匹配,导致他们的工作言论恰恰是高谈阔论行为的重灾区,整天说些四六不着调的枇话,逻辑不顺狗屁不通都算是轻的,还有相当一批人说的某些话,那是相当的政治不正确,组织生活上聊风水,思想汇报里谈佛学,天天扯自己当年吃了几两苦,受了几斤累,现在的年轻人真是blablablabla,他们的某些言论要放互联网上早被人批倒批臭了,然而这就是他们日常发言中的常态,相较之下,只会对着文件照本宣科的泥塑菩萨都算是四平八稳了……

真要整治高谈阔论,恰恰应该从这些人做起,至于年轻人,端好饭碗就已经竭尽全力了,还高谈阔论?ppt做完了吗就高谈阔论。

任总在老一辈人中间水平算高的,但这一次的发言着实有失水准,任总还是把注意力多放到南泥湾上,就别盯着年轻人找茬了,年轻人够不容易的了,又要有狼性又要知福报,还得服从领导端稳饭碗,上有老下有小,夹板气都够受的了,哪儿来的什么高谈阔论啊?

任总在同辈人中属于成功人士,相当一批老一辈的人视任总为楷模偶像,是把任总的发言奉若圭臬的,因此任总发言时务必慎之又慎,所谓“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您随意这么一口嗨,社会上嫌弃下面的人不够顺从,高谈阔论的领导就会成倍增加,年轻人也跟着遭殃,这难道不也是一种高谈阔论吗?

且管住自己的嘴吧。

user avatar

谷歌,FB公司员工 还胆敢组织起来,要求公司不介入军方项目。


这就是给领导添堵啊。

不服从领导,天天高谈阔论,可能要被淘汰。

user avatar

当年多次阻拦孟晚舟借空壳公司找汇丰等银行贷款9亿美元往伊朗带货的那些华为法务们表示实名点赞。

他们当初就是因为最终服从了孟领导的决策而没有高谈阔论,才保证没有自己被淘汰,而是淘汰了领导。

user avatar

中国人特别喜欢把‘从事具体工作的’和‘从事管理组织工作’的人对立开来,分一个高低主次。

分了高低主次,就要强调人上人,强调人下人,强调谁比谁高级,强调服从。


北欧人就很不喜欢这样。

在北欧的企业里,‘从事具体工作的’和‘从事管理组织工作的’是不同分工的合作关系。

没有谁比谁高级。

从事管理组织工作的人每天都要应付的就是从事具体工作的人说自己没空。

从事具体工作的人天天就说overloaded,没事儿就请假要去horsing,要去fishing,要去surfing。

这在国内是根本无法想象的,因为在国内,你是服从领导,而在北欧,是合作。

对合作伙伴说你要休假去horsing、fishing、surfing,那是容易多了。


北欧人很有钱吗?还真没有。

但他们都很咸鱼,他们过得是人过的日子。

不要老是闭着眼睛说北欧人少,北欧模式行不通。

行都没行过,甚至连一个小小的公司都不肯试一下,有什么逼脸说行不通?


但国内呢,你但凡是要提一下,不要搞人上人,要人人平等,那是万万不行的。

人上人不同意,人下人也不同意,因为人下人想的不是平等。

他们想的是挖煤挖成煤老板,

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城头变幻大王旗,

是风水轮流转,是皇帝轮流当明天轮到他。

咸鱼是不可能咸鱼的,这辈子不可能。

人要是咸鱼了,拿什么去风水轮流转?

这是完全错误的社会主义发展观。

咸鱼的确不是拿来建设社会主义的材料,原料,动力。

但咸鱼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人不咸鱼,那么就别想人人平等。

人格不平等,凭什么建设社会主义?


当代年轻人的工作观应该是什么样的?

我认为就应该向社会主义阵营的北欧人学习。

可以不那么富有,可以不那么想要别人‘服从’自己,但一定要有自己的生活。

要能当咸鱼,愿意当咸鱼,当得了咸鱼。

不必高谈阔论,但绝不能想着去服从谁。

你和领导是合作关系,你付出劳动,他付出钱,这是合作关系,不是主从关系。

领导如果不能给你发钱,他就是狗屎,切莫把画像供起来当神像。

说一千道一万,要有独立的人格,要有爱好有生活,因为这才是你和动物不一样的地方。

只有兽格,不配自称为人。

user avatar

如果这话是一个小老板说的,100%被喷,因为他成功了,所以他的话就有人研究对错了。

user avatar

36氪断章取义地搞个引战性质的提问,然后激发广大后浪起来把任总狠狠批斗一番。36氪的小编再从众多的答题中找一些观点独到的内容,整理融合(xi gao)一下,发表到自己的平台,获得良好的阅读量,收取合理的广告费。

从头到尾,36氪所需要的就是往池塘里撒一把泥土,连鱼饵都不舍得。鱼儿们看到水面上又颗粒状掉下,就以为是吃食儿。

这篇讲话的全文在这里:

提问的那段话的章节如下:

1、面对当前情况,每个人都要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中心,我们二十多万人,每个人的本职工作叠加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我们不需要每个员工都去阅读公司的总战略,不要关注太大的事情,“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没有处在一定的位置,读了也不一定理解。如果天天跟你的主管高谈阔论,他还可能在末位淘汰时给你穿小鞋。也许你是天才,但是他听不懂。而且年轻人要多服从你的领导,多与你的团队合作,踏实做好本职工作,小事做不好,怎么能证明你能做大事呢?有大的想法,可以在喝咖啡时胡侃,若果听众都走光了,你是不是梵高呢?战略是太复杂的问题,几句话是讲不清的,你积累到一定时候,一定会心领神会,一定有能力参与,今天还是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一步一步地爬上楼。
对于每个人来说,适应你的岗位,提高业务技能,搞好周边协同关系,把本职工作做好,这才是最重要的。既然你是伟大的天才,为什么不能把地下的“庄稼”种好一点?然后大家评一评,然后你跳一下,下次再种更大一点的“南瓜”,青蛙多跳几次,就上田埂了。华为公司的体制没有限制人才,这次破格提拔很多都是入职1-3年的优秀人员,我们最重视第一次调整工资的人,特别是做出成绩的,希望一次调整到位。优秀人才成长达到17-18级后,我们高层就不再管他的破土涌现、破格提拔了,他应该完全跟着正常体制去贡献、接受考核。因为优秀人才在最基层的时候容易受气,要适应当时的领导,他并不是元帅,不完全能慧眼识英雄,所以你首先要在这个环境中生存下来。如果你在第一个环境生存不下来,换第二个环境、第三个环境、第四个环境……,你的青春就全浪费了。还不如把“脚”用刀子削一削,适合这双“鞋”,穿上“鞋”跑快一点,就跑出那个圈了。
你们应该好好去读公司发布的文件,包括总裁办电邮。总裁办电邮只是一个发言,不具有“法律”性质,也不是指令性的文件。有些公司文件你可能读不懂,问问其他员工,请他吃顿饭、喝杯咖啡,他无意中就会告诉你一些“秘密”,因为人在放松时最容易把能量释放出来,所以叫“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如果你们想对华为的管理有一些了解,就读心声社区包括跟帖,也可以读黄卫伟和田涛的几本书,基本代表公司内部的声音。

这篇讲话我反复读了几遍,我实在不晓得从哪个角度能够解读出任总对年轻人洗脑,压制他们的倾向。他的本意不过就是希望刚刚入职的年轻人能够先沉下心来了解公司,融合团队,着眼眼前,做好分内事,再图大发展。

高赞答题都在高呼我们不认同,我们要diss,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你们反抗个毛啊,被人当枪使了还在那里以为自己是天才。

很多人就是高中三年做题做得勤一点,高考发挥好一点,进了个985/211,甚至C9都不是,就以为自己是经天纬地之才了。醒醒吧,中国高考录取率都80%以上了,还当自己是民国大师呢!

任总本是爱才之意,怕的就是很多本来有才华的年轻人,因为初入社会,建功立业心切过于浮躁,不肯好好工作,这样看不惯,那样觉得不好,与周围的同事搞不好关系,好好的一颗苗子给早早夭折了。

战略是太复杂的问题,几句话是讲不清的,你积累到一定时候,一定会心领神会,一定有能力参与,今天还是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一步一步地爬上楼。

提问那段话的后面,紧跟着就是这段话,为什么36氪提问的时候就掐掉了呢?至于这么惜字如金吗?

这是在压制年轻人,还是在善意提醒年轻人“欲速则不达”?你们读的书都读到牛屁股里面去了吗?

任总34岁参加全国科学大会,是最年轻的参会代表。在那个唯成分论的年代,以他的家庭成分,能得到这样的机会那得是多努力才能换来。当年的任总,那不是服从领导这么简单,是受了委屈还得继续兢兢业业的工作。

记者:那时您入不了党,当时党员要求非常高,而您因为父亲背景的原因,一直到1978年才入党?
任正非:因为我在辽阳化纤厂建设中有发明,用数学方法推导了一个仪器,这个仪器当时中国没有,国外的也不一样。于是这个小发明在当时历史时期被夸成大发明,国家就让我参加全国科学大会。大会期间,别人在开党员会议选举代表团党委,我在花园里散步,组织机构看见了就批评我怎么不参加党员会议。我说:“我不是党员”,把对方吓一跳。在那个时代,不是党员,连炊事班班长都不能当;国家这么重要的会,不是党员怎么能参加呢?他们并不认为我不合格,否则不会穿过重重屏障参加国家会议。于是他们就给我们兵种司令员打了电话。
所以,我从全国科学大会回去以后,部队讨论我入党的问题。那时候,我父亲的地方检举材料有很厚的一摞,部队认为等到地方做出结论以后再批准我入党太慢了,部队自己组织重新调查一遍我父亲的历史,然后跟我谈话,告诉我:“你父亲哪几点有问题,哪些没有问题,记住以后档案中只有哪几点有问题。”那次对我们家历史终于搞清楚了,没有多大问题。重新再讨论我入党问题的时候,在支部层面还是有阻力的,那时思想很传统,但是上级要求我入党,就入党了。


当代年轻人的工作观是什么?

我看到的是真干得好的,真好好干的天天忙着加班,学习,充实得不得了。

压根就看不清自己的,天天就想着“事少钱多离家近”,忙着在知乎当ETC!然后高呼社会不公,前浪压制!

时代在变,但一些基本的规律并未改变。努力的人没空逼逼,逼逼的人无心努力!

user avatar

有道理,任总曾经就是这么被淘汰的。他今天做为年长的过来人给你们分享人生经验,教育年轻人不要好高骛远,不要为了不切实际的目标盲目“奋斗”。

  任正非:在辽阳化纤厂建设结束以后,国家决定搞十大工程。我们奉命调去建设仪征化纤厂,但是在队伍调遣过程中工程下马了,我们就停留在济南了。据说是中央有人批评这是十大洋跃进工程,因政治原因下马了。当时,我就留在济南机关,做了一个二十多人建筑研究所的副所长,研究建筑机械等东西。

  EvaDou:好像主要研究压力天平?

  任正非:我在辽阳用数学方法推导了一个仪器,用于化工自动控制系统。后来我在这个研究所允许我继续做延伸的研究实验,因为我那时是名人了,是英雄标杆,所以可以做一些与本部队无关的研究。但是不成功。因为我那时年轻气盛,受到国家的重大表扬后,就不知天高地厚,提出了更高的难以实现的目标,又想梦想一定要达到,日夜加班。后来几年的研究都不成功,正好遇到大裁军,我被集体裁掉了,项目结束了,人也离开了,那五年实际上做了很多没用的事情。那时山东大学的计算机内存只有16K,怎么也算不出方程和实际的东西,最后不了了之。这段青春应该是虚度了。

任总和立党老师的人生都被山东大学(副部级)的计算机专业改变了。

user avatar

大实话没啥人爱听,

倒是可以靠“反资”绕来绕去的话术骗点赞,

知乎的赞又有啥用呢,都推荐流了,跪舔给谁看啊-0-

user avatar

赞同啊,这种职场金科玉律摆在那你还反驳个毛线呢?

首先,任正非没说必须对领导言听必从。违反原则或者损害你权益的事情当然不能听咯,但是用不用这么二极管,不对领导言听必从就连多服从领导都是错的了?

工作上的事,可左可右的情况下,不服从领导干啥呢?你要证明你比领导牛逼是吧?那么好,听你的,做对了,你是领导的威胁。听你的做错了,领导没义务替你担责任吧?反过来呢?听领导的做错了,他是主管又按他的意思做的,这锅会甩你头上吗?听他的做对了,既是领导英明,也说明领导没白拿工资吧?

所以你不多听领导的,拿着职员的工资操着主管的心是为啥?爱岗爱司吗?

另外“也许你是天才,但是他听不懂”,这句话很有意思。要我说,这句话明面上是说主管水平不行,根本上说,是嘲讽某些人半瓶子逛荡。

你真是天才,还和主管聊个毛?证券或者基金,你那个模型做出来收益率高30%,回撤下降50%,你还和主管谈什么公司战略?直接出去干私募不香吗?跳个公司自己当主管不爽吗?说来说去,你那个高谈阔论能不能落实?不能落实说个啥?要落实,就从基础工作开始做,能干多少活就给什么职位。不说别的,那么多人中龙凤在这,谁把华为这芯片供应问题解决解决?只要能解决,不要说和主管谈,你直接去找任正非谈,他还得请你吃饭。

公司战略这种事,看一眼就得,你拿的是小兵的钱,军团司令的心用你操么?民主集中制是有的,但得有时有晌,不是天天在那嘚啵嘚。最后,有那时间,想想,怎么把前面俩地堡端了,给自己升个排长当当。

user avatar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在基层怼领导是我们老油条的专业范畴

你们,不行的

你是人才,甚至你是天才,你非觉得这行当你比我这根老油条厉害,你也想怼着玩玩?

别啊!

领导都是被我们练出来的,你那点道行,你是想体验被吊打?

别给自己找事了。你是金子,有那功夫,找地方发光去

晚了你就35了

user avatar

利益相关:当时我本人就在现场,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

先讲个小插曲

现场有人提问,任总网上都说你每年读很多本书,请问有什么书可以推荐给年轻人的?

任总回答:互联网上关于我的故事98%都是假的,剩下2%是夸大了的,现在的我根本没那么多时间读书。

虽然这句话是非常幽默风趣的,带有夸大意味的,但是也能侧面说明一定问题。

回到这个服从领导的问题也是一样。

当时的座谈会有没有说这类似的话?一定是有的。但上下文不一样。

上下文是,你要有想法你可以去心声上发帖,也可以匿名,我们都有看,还有不少的人提出好的建议,我们有提拔的。在工作中,你天天对领导不满意,跟他高谈阔论,说不定他就给你打c了,你就被优化了。领导不一定有你的眼光,能力也很一般,这样你就得不偿失了。天才在基层都是受打压的,都是不被理解。不过既然你是天才,为什么不能在基层的时候好好的种种庄家,把基本的事搞好呢?

大致上就是上面的意思,现场总体上是非常风趣幽默,轻松活泼的。任总也多次提到可以去心声发帖,走内部发文的一些官方渠道。也提出了基层员工上面确实看不到能力,你可以通过这些方式冒出泡来,这样上面领导知道了,你的建议采纳了也会相应提拔,这样你就不会再被埋没。还举了个瑞士研究院的例子,有个员工提出的东西很有用,任总想直接给他提拔7级。

总体上,任总说的非常务实。一方面承认了基层的问题,也提出来了内部有的通道,当然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所以大家还是做好基层的事情,不要让天才自己就折在基层了。整体的对话都是非常幽默活泼的。至于为什么到媒体这出来就是这样了……

user avatar

什么高科技。搬砖而已。搬砖要什么创意。就是干。一个人不行上十个。八小时干不完十六小时轮着干。我觉得说的还是蛮到位,一语道破天机。

user avatar

必须得说,任总是说了一句不讨好的但是没意义的实话。

只是没想到一句这么废话的实话还有人看不明白。

人就是不平等的,人就是有高低的,人就是不一样的。而绝大部分的''你''是不算什么的。

而最顶端的那群人,不管因为能力因为背景因为机遇甚至直白点说因为运气,在那个位置就是可以颐指气使。

好多时候,你有选择权,一种没什么选择余地的选择权而已。

''你''说这个社会内卷有错,对!有错!然后呢?''你''说要公平分配,要女权同工同酬,要假期,拒绝996,在知乎上打了一长串。这个社会为什么要听你的来运作呢?你甚至都没从''社会''这个抽象的词里提炼出一个实际你可以去提意见的相关部门也好单位也罢。你说资本家割韭菜,你可以不当韭菜呀。你说得无产阶级团结起来抵抗资本家收割,那你可以团结呀。还没有明白,这种能够团结也好煽动也好鼓励也好也是少数人的能力麽?

你提意见无所谓,但是别人拒绝你提的意见也无所谓呀,如果让别人对你的意见有所谓就说明你真的有这个能力呀。

没有谁怀才不遇,不遇说明你怀的不是才。

你说奉旨填词柳三变是不是怀才不遇?李白是不是怀才不遇?不是。他们有才,但是他们的才要么当时不被认为是才,要么你的才和你所要得到的东西不匹配。不是怀才不遇,而是怀不对才。

返回头说当代,这个''你''当然可以随便发牢骚,但是没有任何人有理由跟进你的牢骚。如果你能让别人跟进,那才叫有能力的建议,哪怕你把你爹的什么关系或者什么资源拉出来,或者贿赂,或者以你的说法,有原罪。只能说,别人用违法或者不正当的手段承担了风险配置了资源,你如果气不过,有各种手段能够审判别人的错误或者说原罪呀。举报,甚至自己成为规则的制定者或者执法者,可你至今也只是在发牢骚。

看不惯内卷,你可以罢工,就从自己开始,也可以尝试发动群众。你成功了,是伟人,失败了,就是好高骛远。

这个世界就是结果论的,只要你追求的是世俗的欲望,你就得遵循世俗的因果。吹b论道辩经能成功的,都是追求精神和心灵的,如果你是,那就赶紧脱离红尘苦海。

一个问题,如果你追求的是世俗的幸福与成功,那你到底是想做梵高,还是囤了大把梵高的画,然后把他的画炒作成天价然后赚一笔的人呢?

我可以说梵高确实有大才华,但我是个大俗人,我还是喜欢生意。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