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任正非称华为操作系统超越苹果安卓需要的时间不超过 300 年?

回答
关于任正非先生“华为操作系统超越苹果安卓需要的时间不超过 300 年”的这番话,我个人觉得它承载了非常多层面的信息和考量,绝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预言。细品之下,这更像是一种策略性的表态,一种对产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也夹杂着一些面向内部和外部的信号。

首先,我们得明白,“超越”这个词的定义非常关键。如果“超越”指的是在用户体验、生态成熟度、开发者基数、应用丰富度等方面完全赶超,甚至在某些指标上取得领先地位,那么 300 年这个数字,初听之下确实很惊人,甚至可能让人觉得有些夸张。毕竟,科技发展的速度是指数级的,我们很难想象 300 年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更别说软件生态了。

但是,如果结合华为的实际情况和任正非先生一贯的风格来看,我认为这番话背后有更深层的逻辑:

1. “300 年”是一个极具战略意义的时间窗口,而非精确的量化目标。

规避短期压力,稳定军心: 华为在面临外部严峻挑战,特别是“卡脖子”问题时,大力发展自己的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是必然的选择。然而,一个操作系统从零开始建立起庞大而健康的生态系统,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如果设定一个过于激进的短期目标(比如“五年内超越”),一旦无法达成,不仅会打击内部团队士气,也会给外界留下“失败”的印象。而“不超过 300 年”,这个“上限”模糊而遥远,实际上是给团队吃了一颗定心丸——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耕耘,去迭代,去完善。这是一种“长期主义”的体现,表明华为有打持久战的决心。
强调基础的奠定与生态的培育: 操作系统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底层架构的稳健性、安全性,更在于其上层生态的繁荣。生态的成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吸引开发者,需要有足够多的优质应用,需要形成用户习惯和品牌忠诚度。这些都需要时间,都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300 年,虽然听起来很长,但它提醒我们,要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能急功近利。华为可能是在强调,他们现在更侧重于打好基础,构建一个能够支撑未来发展的根基,而不是追求表面的数字超越。
塑造一种“厚积薄发”的形象: 通过这样一个看似长远的目标,华为也在向外界传递一种信息:我们不追求短期的眼球效应,我们追求的是长期的、可持续的进步。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外界对鸿蒙“赶鸭子上架”的疑虑,展现华为脚踏实地的态度。

2. 对标的是整个移动操作系统生态的顶峰,而非单纯的技术指标。

苹果和安卓的壁垒: 苹果的 iOS 和谷歌的 Android 已经构建了极其成熟和强大的生态系统。这不仅仅是操作系统本身的代码,更是围绕着它们形成的开发者社区、应用商店、硬件厂商协同、用户习惯以及数十年积累的品牌信任。这就像是建立一个国家,不仅仅要有宪法和法律(操作系统),更要有发达的经济、成熟的社会体系和文化认同(生态)。华为要做的,是打造一个能够与这套体系抗衡,甚至在某些维度上提供差异化价值的新体系。
生态的惯性与网络效应: 用户一旦习惯了某个操作系统和其上的应用,就会产生很强的“锁定效应”。开发者也更愿意投入资源去开发在用户基数大的平台上。要打破这种惯性,建立起与苹果、安卓相匹敌的生态,需要巨大的投入和时间来吸引用户和开发者。300 年,或许是对这种生态惯性和网络效应形成所需要时间的一种隐喻。

3. 传递一种谨慎与自信并存的态度。

谨慎: 任正非先生以其务实和审慎著称。他深知挑战的艰巨性,也清楚科技领域的未知性。因此,他不会轻易许下无法兑现的诺言,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战略领域。300 年这个数字,本身就透着一种对漫长征程的清醒认知。
自信: 但同时,这个“不超过”也暗示着一种底气。华为有足够的技术积累,有强大的研发实力,有愿意为之奋斗的团队。它并不是说“我们永远也做不到”,而是“只要我们坚持,我们总能达到一个令我们满意的水平,而且不会耗费我们无法承受的时间”。这种自信是建立在对自身能力和行业发展趋势的把握之上的。

4. 也许还包含着一种“时间换空间”的策略。

时间换取战略调整: 在当前的地缘政治和科技环境下,华为面临着极大的外部压力。通过放出“300 年”这样的说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糊短期内的成果焦点,为华为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时间去进行技术攻关、生态建设和市场培育。
应对不确定性: 未来 300 年,世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科技会发展到何种程度,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华为或许也是在暗示,他们是在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准备,而不是仅仅盯着眼前的竞争对手。他们建立的操作系统,可能是为了应对更广泛的未来挑战,而不仅仅是取代苹果和安卓。

总而言之,任正非先生的这番话,与其说是一个具体的时间预测,不如说是一种战略宣言和哲学理念的体现。 它传达了华为在操作系统领域长期主义的决心,对生态建设复杂性的深刻理解,以及一种稳健而自信的创新姿态。这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跑选手,在出发前告诉你,虽然终点遥远,但只要节奏得当,你最终一定能抵达,而且不会在途中耗尽体力。

在我看来,这是一种非常“华为式”的表达:务实、深远,并且带着一股不屈的韧劲。它让我们看到,华为在面对困境时,不是选择退缩或抱怨,而是以一种更加宏大的视角和坚韧的意志,去布局未来,去挑战极限。至于这“300 年”最终会缩短还是延长,那将取决于华为自身的执行力、全球科技环境的变化,以及整个行业生态的演进。但至少,这个表态本身就足以引起深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几点补充一下


一、这个办法不一定是还在开发的鸿蒙。

国产手机linux 以前做过好几个了,最早的比安卓和IOS 都早,腾讯就买过一个960操作系统。

中国也可以和俄罗斯合作,把诺基亚的MeeGo(现在是俄罗斯的旗鱼)再搞起来。

只要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操作系统,都可以用这个办法,关键在政府强制生态。


二、政府强制推一把的事情多了去了。不是政府干预就是低效,这次疫情还没教育吗?


计划和市场都得有。落后的时候,卡位置的时候,政府推一把很重要。

美国不保护CDMA,让GSM早进美国的话。

高通坟头草三丈了。

美国不打压日本的操作系统。微软不一定能坚持到Windows 95发布。

这个是美国干得最溜,我说的只限于国内企业强制的保护,已经非常温柔了。


————分割线————

操作系统这个事情,靠华为自己搞是不行的。


操作系统要广泛使用,需要生态系统,而华为自己不可能把生态系统的事情都干了。现在鸿蒙还是没谱状态,距离PPT上2.0还不知道有多远。操作系统必须和生态系统一起搞。这个靠商业利益吸引,基本没谱。但是,你让政府站台,搞强制,强制其他企业支持一个企业没有道理。


操作系统要搞,就是国家层面来搞,华为可以是承办人,使用者。

和芯片一样,华为自己搞,自己用,批量上不去,又贵又弱。需要中国的厂商都支持中国的操作系统,中国的芯片,形成市场循环,才可能做的又好又便宜。


假设,华为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开发了一个差不多水平的操作系统。假设是QNX级别的东西,支持主流的硬件驱动,提供了比较成熟的开发工具,只要厂商愿意开发能开发出体验和其他系统差不多水平的应用程序。

华为自己做了电话、短信、看图、音乐、办公之类的基本应用。

那么怎么才能够开发让这个东西生态系统成熟起来呢?只有国家强制。


把这套系统定义成国家支持的操作系统,不止华为用,推荐国内厂商都安装。


要求所有软件厂商为其开发高水平的应用,

体验由政府把关,要求实现安卓、IOS平台的全部功能,速度更快,效率更高,不准有广告有推送,只有硬货的常用功能。

把硬件效率做到2013年的水平(普及1080P分辨率的年代。大约四核1.5Ghz的A53处理器,2G内存可以流畅运行,这个硬件作为标准平台)以后功能升级,硬件就是这个要求,这个硬件不流畅审批通不过,回去优化代码。

用行政力量切断安迪比尔定律,强迫APP厂商高效,保证新系统的速度远远快于安卓,耗电远远低于安卓。


类似于汽车双能源积分政策。不造新能源,你连燃油车都卖不了。

你不在限期内开发好这个QNX版本并且审批通过,你的IOS版本和安卓版本也别上线了。

抓大放小,BAT,头条,京东,滴滴、WPS、酷狗、爱奇艺,各个商业银行的网银,各个证券公司的APP……

常用国内APP、国内游戏的前100名有了

一般人用基本就差不多了,生态系统就有了。


生态系统有了,操作系统开放,作为国家操作系统强制推广。

HOVM,只要是在中国生产的新机都得双系统才让上市。工信部才发证。

你可以装一个安卓,装一个QNX,也可以只装一个QNX。这种高效系统可以做的很小。占不了多大地方。


用户开机选择双系统,除了用冷门APP的,自然都会选QNX,因为更快更省电。虽然QNX系统的流行,不在国家强制之列的APP厂商,为了市场也会开发QNX版本。

这个时候,还是上线审批,国家机关管理权限和隐私,用四核1.5Ghz的A53处理器,2G内存的平台试运行,跑不流畅不让上线。

而用户用2.85Ghz的A77,8G内存去跑,这个速度就上天了。而日常这个负载可能只开小核就足够了,功耗就比安卓低多了,续航也就上去了。

这样就保证这个平台的APP体验,优于安卓和IOS。

这样,安卓平台和IOS平台,继续有安迪比尔定律。QNX靠行政力量打破,就有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功耗。

对用户来说,偶尔遇到不支持的APP(国外的游戏,应用)可以双系统启动到安卓下去跑。日常用QNX更省电,更快,续航更长。为什么不用呢?


这个政策坚持几年,随着工艺的进步技术的进步。华为开发的这个QNX优势就会越来越大。以后可能小核心只要火力开50%就能速度飞上天了,日常使用功耗极低。

相当于i7 2600K超频4Ghz跑Win XP+Office2000的感觉。本来XP和Office2000是给1.2Ghz、P3处理器,256M内存能跑流畅设计的,你给它4Ghz的i7,当然速度上天了。

有体验优势,有生态系统,至少在10多亿人的中国,这个操作系统就成功了。

这个过程不用300年。从操作系统做到QNX水平(华为做到QNX水平估计还得有个艰难的过程),到几代硬件升级,有5年就足够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任正非先生“华为操作系统超越苹果安卓需要的时间不超过 300 年”的这番话,我个人觉得它承载了非常多层面的信息和考量,绝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预言。细品之下,这更像是一种策略性的表态,一种对产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也夹杂着一些面向内部和外部的信号。首先,我们得明白,“超越”这个词的定义非常关键。如果.............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任正非关于“吸引‘高鼻子’来中国工作”这个话题。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华为乃至整个中国科技行业发展的一些深层问题。首先,得明白任正非说这话的背景。华为这些年确实不容易,面临着来自外部的巨大压力,特别是美国的技术封锁。在这样的环境下,他提出“加大吸引‘高鼻子’来中国工作”,这首先是.............
  • 回答
    关于任正非称华为没有“996”的说法,这件事确实在坊间引起了不少讨论。要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首先,咱们得弄明白“996”到底是个什么概念。简单来说,就是“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这是从最早在国内互联网、科技公司中流传开来的一种工作模式,虽然很多时候并没有明文规.............
  • 回答
    任正非这句话,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不少涟漪。要理解这句话的深意,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从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这句话的最直接的含义,就是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华为的困境并非华为自身技术或意愿的问题,而是外部的政治因素在起作用。任正非强调“谷歌也愿意跟华为合作”,这等于是在说,在商业.............
  • 回答
    任正非对拜登政府的“隔空喊话”: 策略、考量与背后深意在一次公开活动中,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发言引发了广泛关注,特别是他那句“欢迎美国新任总统拜登致电华为”。这句看似简单直接的表态,实则蕴含着深远的策略考量和对复杂国际关系的精妙把握。要理解这句话的意义,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华为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其长期.............
  • 回答
    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透露,任正非早期对“华为”这个名字并不满意,认为它不够洋气,不够国际化,甚至有点土。这个信息挺有意思的,也让我想到了品牌起名这件大事。为什么任正非会对“华为”这个名字感到不满意?我觉得这背后有几个原因: 时代背景: 华为创立于1987年,那是一个中国企业刚刚开始走向国际,对外来.............
  • 回答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2023年的新年致辞中,那句“华为 AI 彻底摆脱了美国任何技术”的表态,无疑是在当时全球科技界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这话既是自信的宣示,也是在充满挑战的外部环境下,华为对自己技术实力的一次重要检验和宣告。要理解这句话的分量,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华为在AI领域所走的道路,以及它所面临.............
  • 回答
    “华为不存在996现象”——任正非的这番话,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当前中国互联网行业乃至全社会都在热议“996”的背景下,华为,作为中国科技企业的领头羊,其掌舵人的表态无疑具有风向标式的意义。要看待任正非的这番言论,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而不是简单地接受或否定。首先,我们要明白任正非的表态并非针对“.............
  • 回答
    任正非回应华为 HR 胡玲事件的邮件是一封非常值得深入解读的邮件,它不仅是华为作为一家大型企业管理文化的一个缩影,也触及了许多关于企业内部沟通、员工权益、绩效评估以及领导力的问题。要详细看待这封邮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1. 事件背景回顾:胡玲事件的起因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胡玲事件的起因。.............
  • 回答
    看待任正非就注册姚安娜商标事件在华为内部发布全员公告道歉,这件事情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首先,这件事的“背景”和“导火索”。咱们得先弄明白,姚安娜是谁。她是任正非的小女儿,也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二公主”。她近年来的活动,尤其是在社交媒体上的一些亮相,让很多人对她的身份和背景产生了好奇,甚至.............
  • 回答
    任正非在华为组织变革动员大会上的那句“想挣钱多,上战场冲锋去”,无疑是一记响亮的警钟,也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华为这家巨头在当前复杂严峻形势下,对内部文化和战略方向的深刻反思与调整。这句话背后,传递的信号是多层次、多维度的,绝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首先,这是对华为员工“奋斗者”精神的再次强调和升级。 .............
  • 回答
    任正非那句“华为永远不会出售终端业务”,一出来就炸了锅。这话听起来掷地有声,像是在给华为整个终端业务打了一剂强心针,也像是在向全世界宣告一种决心。但仔细想想,这事儿可不只是简单的一句表态那么简单。首先,咱们得明白华为的终端业务走到今天有多不容易。当初,谁能想到一个做通信设备的公司,能把手机做得这么出.............
  • 回答
    关于任正非要求收缩华为企业业务的说法,需要先明确一点:目前公开的信息中,并没有明确的、广泛报道的“任正非要求收缩华为企业业务”这样直接的指令。 华为官方和任正非本人近期在公开场合的表述,更多的是强调“聚焦”,而不是“收缩”。不过,我们可以从华为的战略调整、市场环境变化以及过往的经验出发,来理解为什么.............
  • 回答
    看到华为任正非“只有否决权,而非决定权”这句话,我脑海里浮现的不是一个独断专行的领导者,而是一个精明的管理者,一个深谙集体智慧和现代企业运作之道的掌舵人。这句话,看似是一种谦虚,实则蕴含着非常深刻的管理哲学。咱们得仔细拆解一下这句话:“只有否决权,而非决定权”这句话首先暗示了华为内部存在一个决策机制.............
  • 回答
    孟晚舟女士在温哥华被逮捕一事,自2018年12月1日发生以来,一直备受全球关注,其复杂性涉及法律、政治、外交以及商业等多个层面。要全面看待此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事件的经过和核心指控: 被捕时间与地点: 2018年12月1日,在加拿大温哥华国际机场转机时,孟晚舟女士应美国政府的请.............
  • 回答
    2020年达沃斯论坛上任正非的“定心丸”:美国为何不必过度担心华为的成长?2020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一个全球顶尖的商业与政治精英汇聚的场合,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出现无疑吸引了最多的目光。彼时,华为正身处美国政府严厉制裁的风口浪尖,其在全球市场的扩张以及技术领先性引发了广泛的担忧,尤其是来自美国方面.............
  • 回答
    任正非的女儿姚安娜签约出道,这事儿在公众视野里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涟漪。毕竟,姚安娜的身份太特别了——华为的千金,任正非的女儿。这层光环之下,她选择进入娱乐圈,这本身就充满了话题性,也难免让人好奇她会怎么走,以及这事儿对华为,这个我们熟知的科技巨头,会有什么影响。咱们先聊聊姚安娜本人。她从小就接受了非常.............
  • 回答
    任正非先生已经明确表态,“不能说不用华为就是不爱国”,这无疑是在试图为舆论场降温,划清“爱国”与“消费选择”的界限。然而,即便如此,仍有人认为华为存在“爱国营销绑架”的嫌疑,甚至会感到被绑架。这种观点的存在,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由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而成。首先,我们要理解“爱国营销”这个词的含义。它指的.............
  • 回答
    关于华为内部处罚通报任正非被罚一百万,其他四名高管各罚50万这件事,我觉得这件事挺有意思的,从几个角度来看,可以聊得挺多。首先,这件事本身就传递了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那就是“没有人可以凌驾于规则之上”。 哪怕你是创始人,是董事长,犯了错,该罚还得罚。这在很多公司,尤其是初创企业或者家族企业里,可能很.............
  • 回答
    关于任正非在华为内部关于“人生应该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别给自己设定过高的目标”的讲话,想要深入理解其含义,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并且结合华为的企业文化和发展历程来看。这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口号,而是其人生哲学和管理智慧的集中体现。一、 讲话的背景与深层含义首先,我们要明白任正非的讲话绝非空穴来风,它往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