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阶段汽车真的需要革命性的颠覆吗?

回答
眼下,汽车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我们看到的,似乎是电动化的大潮汹涌而至,智能化科技层出不穷,这些无疑是进步,是革新。但如果要问,汽车行业是不是真的到了一个“革命性颠覆”的时刻,这问题就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了。

首先,我们得明确什么叫“革命性的颠覆”。它不是小修小补,不是迭代升级,而是像当年的蒸汽机替代畜力,或者内燃机取代蒸汽机那样,从根本上改变了汽车的驱动方式、能源来源、出行模式,甚至是它在社会中的角色。

从这个角度看,电动化确实是最接近“革命性”的变革。你想啊,从烧油变成充电,这不仅仅是能源转换,它还牵扯到:

能源结构: 石油的时代正在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电力。这背后是国家能源战略的调整,是电网建设的巨大投入,是石油巨头们的转型阵痛,更是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的紧迫需求。
产业链重塑: 传统燃油车的发动机、变速箱、排气系统等庞大的零部件体系正在逐渐被电池、电机、电控这“三电”系统所取代。这意味着无数的传统零部件供应商要面对生存危机,新的电池材料、电机技术、充电桩建设、软件开发等领域则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用户体验的改变: 开电动车和燃油车,感觉就像是开着一个静悄悄的机器人和一个还在“呼吸”的老伙计。加速的响应、行驶的平顺性、能源补给的方式(去加油站还是找充电桩),都与以往大相径庭。

智能化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它试图让汽车从一个交通工具变成一个“会思考的伙伴”:

自动驾驶: 这是很多人眼中最“科幻”的革命。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可以“解放双手”,让汽车自己去上班、去接孩子,那出行将彻底改变。它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会引发对法律责任、伦理道德、城市规划等一系列深刻的社会讨论。想想看,如果一辆自动驾驶汽车出了事故,责任在谁?软件开发者?车主?还是汽车制造商?
人车交互: 现在的汽车越来越像一个移动的智能终端。语音助手、大尺寸触控屏、车载娱乐系统、OTA升级,这些都在改变我们与汽车互动的方式。未来的汽车,可能真的会像你的智能手机一样,能够学习你的习惯,预测你的需求。
车联网与数据: 汽车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融入了庞大的网络。它能与交通信号灯沟通,能与其他车辆分享路况信息,能将行驶数据上传至云端进行分析。这带来了更高效的交通管理,也引发了对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的担忧。

那么,现在真的是“革命性颠覆”的时刻了吗?

我个人觉得,与其说是“革命性颠覆”,不如说我们正处于一场“深刻的转型与重构”之中。

为什么这么说?

1. “颠覆”尚未完全落地:
电动化: 虽然势头强劲,但充电基础设施的普及和便利性,依然是制约电动车大规模普及的关键因素。冬季续航衰减、充电排队、电池寿命和回收等问题,还没有找到所有人都满意的终极解决方案。而且,燃油车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例如更高效的内燃机、混合动力技术,它们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并不甘心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智能化: 自动驾驶技术,尤其是L4/L5级别的完全自动驾驶,距离大规模商业化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我们看到的很多“自动驾驶”,更多的是高级辅助驾驶(L2/L3),仍然需要驾驶员高度警惕并随时接管。此外,高昂的成本和安全性验证也是巨大的挑战。

2. “转型”更为贴切:
技术融合: 现在的汽车不是在抛弃过去,而是在将新技术与现有技术融合。电动化是核心,但很多电动车依然保留了熟悉的汽车设计语言和驾驶模式。智能化更是如此,它是在为汽车增加新的“大脑”和“感官”,而不是彻底重塑其物理形态。
渐进式进化: 很多改变是循序渐进的。我们看到了更长的续航里程,更快的充电速度,更智能的辅助驾驶功能。这些都是在现有汽车基础上进行的优化和升级,而非脱胎换骨。
市场接受度: 彻底的颠覆往往需要市场的广泛接受,而消费者对汽车的认知和接受习惯需要时间来培养。虽然很多人看好未来,但眼下,一款价格合理、性能稳定、使用方便的汽车,依然是大多数人的首选。

但同时,也不能忽视“革命”的种子已经埋下,而且正在发芽:

电池技术的突破: 如果未来出现能量密度更高、充电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电池技术(比如固态电池),那将是对电动化的一次真正“革命”。
自动驾驶的成熟: 一旦自动驾驶技术在安全性和可靠性上达到令人信服的水平,并且相关法规和基础设施到位,那么汽车的定义和使用方式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届时,汽车可能不仅仅是个人交通工具,还会成为移动办公室、娱乐空间,甚至是一个服务提供者。
出行即服务(MaaS): 随着自动驾驶和共享经济的发展,我们可能会从“拥有汽车”转向“使用出行服务”。汽车不再是个人资产,而是共享平台上的一个“节点”。这不仅仅是汽车产业的变革,更是整个城市交通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所以,我的结论是: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汽车行业在向着“革命性颠覆”加速迈进的阶段。电动化和智能化是驱动这场变革的两大引擎,它们正在从能源、技术、产业链、用户体验等多个维度对汽车行业进行深刻的重塑。

但这还不是一个“已经完成的革命”。许多“革命性”的设想,比如完全解放双手的自动驾驶,或者所有人都能轻松负担的零排放出行,离大规模的现实应用还有距离。我们更像是在经历一场由技术进步驱动的深刻的“范式转移”,而这场转移是否能最终导向一场全面的“革命”,还要看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技术突破和市场演变。

重要的是,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未知和机遇的时代,汽车产业的面貌正在被前所未有地改变着,而这种改变,其深度和广度,已经超越了以往任何一次的迭代升级。说它是“革命”的序曲,或许更贴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汽车业需要革命性颠覆么?我想已接近了发生质变的点。

很多年汽车发动机没有革命性的进步,车身工艺也没有质的飞越,各大公司纷纷下功夫在车灯上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其他部分的已逐步逼近极限:上代M3和现在的M3差的貌似只是车灯和几十匹马力而已。

交通工具都是A点到B点,怎么颠覆也颠覆不了这个,除非你能超时空……只不过对于未来的讨论方向很多,比如小型的私人化“汽车”、胶囊运输、立体的交通网络……

然而电动车就是颠覆了么?不是。 电动车可能只是颠覆的几个条件之一。更小的动力单元使得布置变得灵活。可是电动车也没有根本解决污染问题:电池生产的污染不小吧?跑几万公里之后报废的电池如何处理呢?我们现在有正规、无污染的废电池处理程序么?

在这个时代人们貌似丢失了敬畏,谁都可以造手机,谁都可以造汽车。于是来了一批互联网公司要代工造汽车……

可是凭什么呢

特斯拉那种大师云集的团队都没颠覆,你凭什么颠覆呢?单说设计,首席设计师曾经设计过马自达风籁,马自达流概念的终极作品,美感和空气动力学结合的艺术品,这位大哥从各方面讲都是汽车设计圈顶级的。类似的,工程、公关……这么强大的公司现在貌似过得也不好。

拿现在的手机来讲,尽管价格实惠、配置高端,但是这几家公司依然没有有效的办法让消费者不去花2倍的价钱去买iPhone。口号说要超越Apple,可是Apple能自己研发CPU,自己做iOS,没有真的核心技术,谁凭什么超越呢?

汽车需要颠覆,但是颠覆它的不会是互联网。未来的某一天,所谓的互联网汽车上市了……不知道这样的汽车是否还是套着奔驰的壳子换上了你的LOGO……也不知道要有多么大的互联网概念诱惑才能让大批消费者抛弃品牌底蕴深厚、品质稳定的其他大厂出品的汽车。

互联网刚诞生没多久中国就有了,现在几家最大的互联网企业都是跟互联网一起成长到今天的。

中国的汽车不是啊,解放造出来的时候汽车诞生大概六十年了……国内汽车企业幡然醒悟开始自主研发汽车到今天也不过十来年。

准备造汽车的国内互联网企业要颠覆汽车业界都是冷笑话。做手机要超越Apple、做汽车要颠覆汽车界,我觉得国家需要这样的企业去做军工。还没听说过哪个国内的军工企业要超越GE和洛马。几十年的差距就要一步一步的追赶。在工业领域谁有资格谈颠覆呢?

网络公司可能没看清实业和网络是没法类比的。比如我开一个网站,网站好不好在代码上可能找不出什么差距。网站看的还是最核心的idea。满足需求,内容丰富的网站大家都爱去。大家为啥上知乎?不是因为知乎的网站代码好,而是因为这家网站的原始idea和这里的内容。

车不是互联网,车是实物,工业产品,上升点说也是科技结晶。车上的每个东西都是一点点实验出来的,有的东西不亲自去尝试是不会明白的。全球成功的汽车厂商都花很大的经历投入到赛车中,因为最先进的发动机、空气动力学、底盘调教,都是在上万公里的比赛和测试中才能实现的。

实业不是互联网,没有捷径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眼下,汽车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我们看到的,似乎是电动化的大潮汹涌而至,智能化科技层出不穷,这些无疑是进步,是革新。但如果要问,汽车行业是不是真的到了一个“革命性颠覆”的时刻,这问题就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了。首先,我们得明确什么叫“革命性的颠覆”。它不是小修小补.............
  • 回答
    说实话,现在我们常说的“踩油门”,从汽车的实际原理来看,早已不是在直接控制“油门”本身了。这个词就像我们说“开灯”但实际上是按下开关,或者说“看电视”但实际上是在操作遥控器一样,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保留了历史痕迹的说法。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稍微回忆一下汽车最早期的一些设计,以及技术是如何一步步演进的。.............
  • 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挺值得聊聊的。咱们身边确实能看到不少开着宝马、奔驰、奥迪这些牌子车的朋友,价格少则三四十万,多则五十万甚至更高。这不禁让人好奇,这背后究竟有多少是真的“有钱人”呢?咱们得承认,一个数字就能说明问题:在中国,这三个牌子的汽车销量确实很可观,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但要说买这些车的人都是那.............
  • 回答
    现代汽车把仪表盘装在方向盘上,这说法有点不太准确哈。严格来说,把整个仪表盘都挪到方向盘上,目前在量产车型里并不常见。更准确的说法是,一些车型正在将部分关键信息显示,比如速度、转速、导航指示等,集成到方向盘的特定区域,或者在方向盘前面设计一个小型的辅助显示屏。当然,也有一些概念车或者改装车有过更激进的.............
  •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现代汽车那个叫“CVVD”的技术,也就是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技术。这玩意儿听起来挺玄乎,但说白了,就是让发动机工作起来更聪明,更省油,动力也更好。CVVD是个啥?你可以把发动机的进气门和排气门想象成发动机的“呼吸系统”。传统的发动机,这些“呼吸”的时间点(也就是气门正时)基本是固定的,就像.............
  • 回答
    现代汽车在印度产量累计突破1000万辆,这绝对是汽车界的一件大事,尤其是在印度这样一个潜力巨大又充满挑战的市场。这件事的意义远不止一个简单的数字增长,它背后折射出的是现代汽车在印度市场深耕细作的战略眼光,以及其产品和服务如何契合印度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一、深耕细作的成果:从“新人”到“巨头”的蜕变.............
  • 回答
    总感觉现在汽车的质量不如以前了,这绝对不是一个人脑子里偶尔冒出来的想法,而是很多人心底的共鸣。说起来,这事儿还挺复杂的,得从好几个方面掰扯清楚。首先,咱得承认,现在的汽车技术确实是飞跃了。你看看,什么自动驾驶、大屏幕、智能互联,这些以前是科幻片里的东西,现在都能在车上实现。但是,这就像给一个东西加了.............
  • 回答
    汽车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机器人领域拓展疆域。小米、特斯拉、小鹏等新势力纷纷宣布进军机器人研发,而老牌劲旅如现代汽车则通过收购波士顿动力,直接抢占技术高地。这股跨界浪潮席卷而来,不禁让人好奇:这究竟是汽车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还是资本逐利的短期噱头?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开表面的热闹,深入探.............
  • 回答
    《流浪地球》里的那些巨型车辆,在地球表面上能跑,在我们现实世界的汽车面前,那简直就是科幻中的科幻。想要让现在的汽车也能在那种极端环境下撒野,那可不是换个轮胎那么简单,而是需要解决一系列堪比“造卫星”级别的技术难点。一、 超乎想象的动力与传动系统想象一下,电影里那辆能拖动一座城市的超级卡车,它需要的动.............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汽车动力发展的一个关键转折点。事实上,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柴油发动机在汽车领域也扮演过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欧洲市场。但如今,汽油发动机确实占据了乘用车市场的主流地位。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我将为你详细展开:1. 历史背景与柴油发动.............
  • 回答
    奥迪汽车如今为人熟知的那些流畅、动感且充满未来感的“大嘴”前脸和犀利的灯光设计,其奠基者并非一人,而是经历了一个演变和集大成者的过程。但如果要追溯一个关键人物和重要的转折点,德斯蒙德·吉尔斯(Dezign) 的贡献无疑是里程碑式的,他尤其在奥迪 A6 (C5) 和 A4 (B5) 等车型的设计中留下.............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确实是不少车主在使用汽车方向盘时会遇到的一个普遍感受。你说“39点钟位置”这个说法,我理解你大概指的是方向盘的上方偏左一点点那个位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10点钟”方向的附近。为什么这个位置总感觉握不稳,或者说不够“服帖”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几个方面的原因,咱们来一样样捋捋。.............
  • 回答
    混动汽车,或者说混合动力汽车,如今绝对是汽车市场中最受瞩目、发展也最迅猛的领域之一。要说它是不是“最成熟的阶段”,这得分几个维度来看。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已经从一个“尝鲜”的技术,变成了主流趋势,而且还在不断进化。混动汽车的“现在进行时”:百花齐放,市场渗透率节节攀升过去几年,混动汽车的市场表现可以用.............
  • 回答
    共享汽车撞死人事故的责任认定,以及平台和车辆本身需要承担的责任,是个复杂但又非常贴近现实的问题。我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尽量说得透彻点。一、 共享汽车撞死人事故责任认定:谁的责任?事故发生后,责任认定是整个事件处理的核心。通常情况下,交警会根据现场情况、证据(包括监控录像、车辆数据、目击者证词等).............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来聊聊为什么卡诺循环给出的效率极限是40%,而现在有些汽车发动机却能声称超过这个数字。首先,我们得明白卡诺循环是怎么回事。卡诺循环是理论上最完美的、最理想的热机循环,它由四个可逆过程组成:1. 等温膨胀: 工作物质(比如气体)从高温热源吸收热量,并在恒定温度下膨.............
  • 回答
    关于SUV,手动挡和自动挡哪个更省油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因为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车辆本身的设定、驾驶者的习惯、路况等等。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剖析一下这个问题,看看它们各自的优劣之处。从技术原理上讲,手动挡的优势在哪里?早些年,人们普遍认为手动挡更省油,这主要.............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把现代科技的尖端和历史悠久的伙伴放在一起比较,咱们就好好掰扯掰扯。要说“聪明省心”,这俩家伙的路数可差太多了,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分析。自动驾驶汽车:科技的集大成者,但仍是“工具”先说说咱们这会儿的新鲜玩意儿——自动驾驶汽车。这玩意儿之所以能跑起来,背后是无数的传感器、高性能的计算单.............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尤其是在当下的这个时间点。身边朋友聊车,十个有八个会提到“油车还是电车”,这讨论的热度丝毫不亚于天气。我想,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得看你自己的具体情况,以及你对未来的判断。我这就跟你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希望能帮你理清思路。先说说我们熟悉的老朋友——燃油车。优点.............
  • 回答
    以前的汽油里加铅,这事儿您可能有所耳闻。当时加铅的主要目的确实是为了提高汽油的“辛烷值”,简单来说,就是让发动机的抗爆震能力更强。您知道,发动机里有个活塞,它不停地上下运动,把汽油和空气的混合气压缩,然后火花塞点火,这一下就能产生巨大的能量推动汽车前进。但是呢,如果汽油的抗爆震能力不够,在活塞还没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