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知乎的「双击点赞同」功能?

回答
知乎的“双击点赞同”功能,从用户体验、内容传播、平台生态等多个维度来看,可以进行多角度的评价。以下我将详细展开讲述:

一、功能本身与用户体验

直观易操作,降低互动门槛: 这是“双击点赞同”最核心的优势。
简便快捷: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用户往往更偏爱能够快速完成操作的交互方式。双击屏幕,一个简单、自然的动作,就能迅速表达对内容的认可,无需寻找和点击“赞”按钮,大大提升了操作的流畅性和效率。
即时反馈: 双击后立刻出现的点赞动画(通常是红色的爱心、数字跳动等),给用户一种即时反馈,增强了互动的愉悦感,让用户觉得自己的行为被立刻关注和回应。
隐藏成本低: 相较于评论、转发等需要更多思考和输入的操作,“点赞”的成本极低,而“双击点赞”更是将这个成本降到了最低,鼓励了更多用户参与到互动中来。

带来惊喜和趣味性:
彩蛋效应: 双击点赞时出现的动画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为平淡的内容浏览增添了一点小小的“彩蛋”或惊喜,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一丝趣味性。这种不经意的互动有时能带来更深刻的印象。
视觉吸引力: 精美的动画效果可以提升界面的活力和美感,让用户在潜意识中对这个功能产生好感。

可能存在的误触和学习成本:
误触问题: 虽然操作简单,但对于不熟悉该功能的初次用户,或者在快速滑动内容时,可能会不小心双击屏幕,从而触发点赞。这可能导致用户对不认同的内容进行“点赞”,造成一些尴尬或不准确的反馈。
学习成本(微小): 虽然直观,但依然存在一个“认知”过程。用户需要知道“双击”这个动作的含义和作用,才能有效使用。对于某些用户群体(如老年用户),可能需要一定的适应期。

二、内容传播与互动生态

放大内容价值,加速传播:
“赞同”的信号强化: 知乎的核心是“问题”和“回答”,用户点赞的本质是对回答内容的认可。通过双击点赞,能够更快速、更广泛地收集到对优秀回答的认可信号。
算法推荐的驱动: 这些点赞信号会被算法捕捉,用于判断内容的质量和受用户欢迎程度。点赞量高的内容更容易被算法推荐给更多用户,形成一个正向循环,加速优秀内容的传播。
群体认同的体现: 双击点赞的普及,使得“赞同”数量成为用户衡量回答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当大量用户通过便捷的方式表达认同时,这种群体认同感会更加明显,也更容易吸引其他用户去关注和阅读。

提升整体互动活跃度:
活跃用户基数扩大: 低门槛的互动方式能够吸引更多原本不常参与互动的“潜水”用户,将他们转化为有一定互动行为的用户。
数据量的增长: 平台可以获得更多的点赞数据,这些数据对于分析用户偏好、内容趋势以及优化产品都有重要的价值。

可能对内容创作的影响(双刃剑):
鼓励优质内容创作: 优质且易于理解的内容,更容易通过双击点赞获得大量曝光,从而激励创作者持续产出高质量内容。
诱导“水帖”或“情绪化”内容: 为了获得更多的双击点赞,一些创作者可能会倾向于创作更具情绪化、煽动性或浅显易懂的内容,而牺牲内容的深度和专业性。这可能会导致平台内容生态的“浅薄化”。
点赞数量的“泡沫化”: 由于操作过于便捷,点赞数量的增加可能并不完全代表用户对内容的深度理解和价值认同,一定程度上可能存在“数字泡沫”。

三、平台战略与商业化

用户留存与粘性:
提升用户体验,增加用户粘性: 顺畅愉悦的互动体验能让用户更愿意留在平台上,频繁参与活动,从而提升用户留存率和使用时长。
建立社区氛围: 高效的互动反馈机制有助于营造一个活跃的社区氛围,让用户感受到社区的生命力和归属感。

数据收集与分析:
更丰富的数据维度: 除了传统的点赞、评论、分享,双击点赞的快速响应能为平台提供更即时的用户反馈数据,用于算法优化和用户画像的构建。
用户行为的细致洞察: 通过分析用户何时、何地、对什么类型的内容进行双击点赞,平台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用户的兴趣和偏好。

商业化模式的支撑:
广告精准投放: 用户互动数据是精准广告投放的重要依据。越活跃的用户,其兴趣越容易被识别,从而带来更高的广告转化率。
内容付费或增值服务: 通过引导用户发现并认可优质内容,可以为后续的内容付费或增值服务(如付费咨询、课程等)奠定基础。

四、与其他平台的比较

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成功范例: 知乎借鉴了短视频平台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短视频平台的用户对快速滑动的操作已经非常熟悉,双击点赞的模式在这些平台上已经非常普及且被广泛接受。知乎将其引入,是希望复制其在提升用户参与度和内容传播效率方面的成功。
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 这些平台通常以“点赞”、“喜欢”等按钮为主,虽然也有部分产品尝试过类似双击的操作,但没有像知乎这样将其作为核心的交互方式之一。知乎在此方面做得比较“激进”,也显示了其对用户体验的重视。

总结:

知乎的“双击点赞同”功能,从用户体验角度看,是一次成功的简化和优化,它极大地降低了用户与内容互动的门槛,提升了操作的便捷性和趣味性,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感。

从内容传播和平台生态角度看,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能够加速优质内容的传播,提升整体互动活跃度,激励创作者;另一方面,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诱导内容趋于浅显化、情绪化,导致点赞数量的“泡沫化”。

从平台战略和商业化角度看,这是一项对用户行为的精准洞察和战略性应用,旨在提升用户粘性,收集更丰富的数据,并为商业化模式提供支撑。

总体而言,知乎的“双击点赞同”功能是符合当前互联网产品交互趋势的创新尝试,并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关键在于平台如何平衡便捷互动与内容深度,以及如何引导用户在享受便捷的同时,依然注重内容的价值和思考,从而维护健康的社区生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后果就是立刻有一大堆人利用在其他平台早就用滥了的骗赞术来知乎这片处女地大展身手了。

比如下面这个回答,贴一堆根本不会动的动图,就是为了骗你不小心双击。 @可见迪 显然是中招的一千多人之一。

比如下面这个回答,赤裸裸地骗傻子:

上面这个回答是怎么被我看到的?

知乎官方用iOS的系统通知功能把这个回答推送给我的

然后这些骗赞的回答当然被我按「诱导赞同」举报了。

下面是举报结果,你们品品:

所以大家赶紧用这些方法去骗赞吧~

官方允许啦~

↓↓↓↓双击下面这个黑条可以日涨万粉

█████████

再送一个福利动图:

user avatar

先说直观结论:十分不爽。

知乎毫无预警地追加了这个功能,而且是在App没更新的情况下静默追加,让用户猝不及防。

因为点开图片后是可以双击放大的,一旦图片未点开,惯性的双击动作就会变成点赞,并且由于缺少抖音那样的特效,导致根本就没有察觉点了赞这回事。这也是很多人说的不小心污染了时间线。

顺便说一下这个双击点赞还有延迟和粘滞的问题,让用户误赞的几率进一步加大了。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知乎的答案页面完全是内嵌的一个WebView,也就是HTML网页,前端框架用的应该是react.js。在前端库本来就庞大的情况下,双击event会随着手机卡顿而变得更加不灵敏,也就是你不流畅的滑动、略有延迟的两次点击、手指离开屏幕瞬间的行为都有几率变成双击。

我想知道到底是运营部门拿赞数增长当KPI才提了这个需求,还是哪个来自头条系的产品经理把原先那一套做法直接搬了过来?

要知道,抖音也双击点赞,但人家的事件处理层是叠加在视频上面的原生代码,比你JS脚本效率高得多,卡顿几率是你的几十分之一。


再补一下我是怎么发现知乎答案不是原生而是网页的,其实根本没做什么分析,只是某次他们的样式表css文件挂了,导致所有答案变成了网页的默认样子……

知乎的技术和运维就这么烂,真的烂。

我一点都不介意当众指出这件事,毕竟我去知乎办公室参加技术分享会都能直接给他们前端找几个bug出来。


说到bug,知乎的通知系统叕出问题了,现在我有一条永远消不掉的通知和四个永远消不掉的私信挂在那里,要多烦人有多烦人,连PC版网页标题都被遮住看不见:


长点心吧,小管家和程序员们。

user avatar

很流氓,不经过用户同意添加各种新功能,还不能关闭。而且新添加的功能又都是这么烂。

双击点赞经常误触,误触又得马上取消赞,还逼得隔几天看一下个人动态有没有遗漏的误触,避免影响到关注我的朋友。

浮动窗口下一个回答更是经常误触又碍事,还没办法隐藏或者拖到最上方。在列表观看视频会自动切换到推荐的下一个视频就不说了。

明明没手动更新版本,却依然被添加了这些脑残的交互功能。想坚守一两年前的老版本,最近浏览记录功能不可用就算了,甚至连所以回答的整个界面排版都是错乱的,逼着人更新。

____________________分割线 __________________

2019.6.6

更新版本后已经可以选择关闭双击点赞功能了,应该早前的版本就能隐藏了吧,但浮动窗口还是不能隐藏。


—————————————

2022.2.10

更新一下吧

现在手机仍是6.56.0,板子上仍用的7.37.0

一直没敢更新,浮动的下一个回答窗口,似乎在7.37上仍没有隐藏选项,这对手机来说很不友好,经常误触,对板子倒无所谓,反正屏幕够大。

板子上7.37.0版本,比较讨厌的是,问题的回答默认会把视频回答提到前排,即便视频答案只有寥寥几个赞——我想看短视频不会刷抖音吗?用得着你来推荐?本来寥寥几行几十行字就能回答的问题,视频罗里吧嗦的听他花几分钟起承转合,有价值的话就一两句???

再就是,当前问题的答案看完了,继续下滑会跳转相似的问题上去。当然,所谓的相似不要你以为,而要他以为。大概就是同一个话题(标签)下的随机某个问题?有时候划着划着才发现问题回答驴唇不对马嘴呀,再仔细一看,原来换了问题。

最后是,首页推荐的营销号短视频很多。

再说说手机上老版本的问题。

前两年碎片时间几乎都用在段子乎了,当时索性开了联合会员。但开了之后发现,首页推荐的问题里,掺杂了很多洗稿写小说的,而且是会员才能看后续那种。真的是几乎不管什么问题,都能通过开篇的引文绕到他的小说上去。

而且这类洗稿的根本屏蔽不掉,各种问题都能绕到小说上,还不是一两个账号在这么玩。也就渐渐不看段子乎了。隔了很久后来会员快过期时候,进段子乎一刷又是很多小说,情绪爆发跟会员客服吐槽过一次。当时大概是说,我是傻x,花钱买不痛快,您做得好,我滚。客服当面道歉后说会改。反正后面段子乎刷的很少了,不过也确实几乎没刷到过小说了,也可能是会员过期享受不到这特权了?


总而言之,或许是因为像贴吧一样变现能力太差吧。乱加功能,乱进赛道。不知段子乎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微博,亦或下一个贴吧。

user avatar

已经误点N次取消N次了。

可以联系最近知乎推送的改版来看待:

1、屏蔽话题不影响关注用户的动态

2、同一话题多人动态不再收起

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提升用户曝光率,增加流量。为此,即便退步甚至得罪部分时间线洁癖用户也无所谓。

双击点赞,简化动作幅度、增加参与感,让用户点赞的意愿加强。

总之,知乎终于注意到流量干涸了。

封了这么多活跃的大v用户,再加上想法分流、平台限流,创作意愿下降……

这些改动甚至自打脸的操作真能让平台内容创作活跃起来吗?

其实作为文字社区,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受众门槛。一个人要沉下心理解、认同多种文字风格是非常困难的,而封掉、限流活跃大v的一个后果就是相应的围观群众也失去了内容互动的兴趣与精力。

这在短时间难以扭转。

在这种情况下,文字内容点赞意愿降低,知乎流量必然向“短平快”倾斜,用户的阅读与创作兴趣自然会倾斜,导致文字社区内容的退化难以避免。

如果短时间无法再培养一批新的稳定活跃大V,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文字内容的受众友好度,尽可能消除用户接受文字信息的障碍与干扰。

比如下面的知乎首页,划掉的全是干扰项,毫无必要的立在视野内:

在战斗机的座舱显示设计中,有一个叫“黑暗座舱”的理念:

没有主动操作或者突发情况时,座舱显示都是黑暗的,最大可能不干扰飞行员的专注力。

这个理念用在知乎场景下,就意味着干扰用户接收文字内容的都可以隐藏或去掉,或者放到二级菜单中。比如那个看下一个回答的悬浮按钮。

这样,双击点赞才具有意义,否则就如同其他答案所说一样:不伦不类。

user avatar

上滑飞走,长按屏蔽又不学……

user avatar

更新一下回答,知乎这个app完全不用去考虑点赞是否方便的问题,甚至可以故意做得不那么方便。

“刷”知乎的时候,多几分思索还是很有必要的。


嚯嚯嚯,老铁,我预言成功了

答案时间2018年4月10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