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二战赔偿舰有哪些呢?

回答
二战结束后,日本作为战败国,根据《波茨坦公告》等国际协定,向战胜国进行了赔偿。其中,海军舰艇的赔偿是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舰艇并非简单地“送给”战胜国,而是根据战胜国的需求、舰艇的状况以及国际协议的规定,进行了拆解、移交或作为赔偿的一部分。

需要明确的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日本二战赔偿舰”,更准确的说法是战后移交给各国海军的、原本属于日本海军的舰艇。由于战后国际形势的复杂性和舰艇处理方式的多样性,很难用一个简单的列表来概括所有细节。但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梳理:

一、 巨型航母与主力舰艇的命运:成为战利品或被拆解

对于日本海军的旗舰,例如大型航空母舰、战列舰等,它们在战争中的命运更多的是被击沉、自沉或被盟军缴获后进行评估。

航空母舰: 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是其核心力量之一。一些大型航母如“信浓号”、“大凤号”等在战争中就已沉没。幸存的如“翔鹤号”、“瑞鹤号”、“云龙号”等也大多在战争末期被美军飞机击沉。然而,也有一些舰艇在战争结束时尚能作战,它们在战后成为了盟军的战利品。
例如,“凤翔号”,这是世界上第一艘专门设计的航空母舰,在战争结束时仍然存在。它没有作为赔偿舰被移交,而是根据《旧金山和约》的规定,最终被解体。
一些被盟军缴获的、未完成或状况不佳的航母,如“云龙级”的一些同型舰,也未能逃脱被拆解的命运,并未作为赔偿舰移交。

战列舰: 日本海军在战争初期拥有强大的战列舰部队,如“大和号”、“武藏号”等。然而,这些巨舰在战争后期相继被击沉,未能进入赔偿环节。

二、 巡洋舰、驱逐舰、潜艇等成为各国海军的新力量

与巨型舰艇不同,大量的巡洋舰、驱逐舰、潜艇、扫雷舰、登陆舰等中小型舰艇,在战后成为了各国海军的重要补充。

巡洋舰: 日本海军的重巡洋舰和轻巡洋舰,在战后被移交给了一些国家。
中华民国海军接收了包括“北上号”和“矢风号”改造成的轻巡洋舰(后命名为“太原号”、“丹东号”),以及一些旧式轻巡洋舰的残骸。
苏联海军接收了一些日制舰艇,包括部分巡洋舰和驱逐舰,尽管其规模不如美英等国。例如,苏联接收了日制“香取级”训练巡洋舰的后继舰。

驱逐舰: 驱逐舰由于其数量庞大和相对的实用性,成为了赔偿的重要部分。
中华民国海军接收了相当数量的日本驱逐舰,例如“初春级”、“朝潮级”等驱逐舰的幸存舰艇,以及一些在战争末期完成的驱逐舰,它们在国民党海军中服役,并参加了国共内战。
苏联海军也接收了一些日制驱逐舰,并对其进行了改造后使用。

潜艇: 日本的潜艇技术在战争后期取得了发展,部分潜艇在战后被移交。
一些小型潜艇和训练潜艇被移交给了中华民国海军。

扫雷舰、炮舰、登陆舰艇等辅助舰艇: 这些舰艇由于数量众多且用途广泛,也成为了赔偿的主要对象。
中华民国海军接收了大量日制扫雷舰、扫海艇、运输舰、登陆艇等。这些舰艇在战后初期承担了维护海域安全和运输的任务。
苏联海军也接收了一些日制扫雷舰和运输舰。

三、 移交的细节与过程中的复杂性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舰艇的移交并非一蹴而就,也并非简单地让对方挑选。

协议规定: 舰艇的赔偿是根据战后签署的各项协议,如《旧金山和约》等进行的。协议中会明确哪些类型的舰艇可以作为赔偿,以及具体的数量和标准。
国家选择与分配: 战胜国之间也会就舰艇的分配进行协调。通常,拥有海军实力更强的国家会接收更多或更先进的舰艇。
舰艇状态评估: 移交的舰艇并非都是完好无损的。很多舰艇在战争末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伤,需要进行修复才能使用。有些舰艇因状态太差,则直接被拆解。
拆解与再利用: 部分舰艇,特别是那些不适合移交或战胜国不需要的,会被盟军拆解作为金属废料处理,或者将有价值的设备拆卸下来。

四、 典型案例与国家分布

中华民国: 是接收日本海军舰艇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这些舰艇在国共内战期间,对双方海军力量的对比产生了重要影响。一些接收的舰艇甚至在之后继续为新中国海军服役了一段时间。
苏联: 虽然也接收了一些日制舰艇,但其规模和对海军建设的影响力不如中华民国。
其他国家: 由于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复杂性,以及各国对海军的需求不同,其他一些国家也可能接收了少量日制舰艇,但这些信息相对零散。

总结而言,日本二战赔偿舰并非指某几个特定命名的舰艇,而是指那些在战争结束后,根据国际协议被移交给战胜国的、原本属于日本海军的各类型舰艇。它们在战后成为了各国海军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这些舰艇的命运,从被缴获、修复、移交,到最终的拆解或继续服役,都深深烙印着二战的痕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引自[日]福井静夫:終戦と帝国艦艇 : わが海軍の終焉と艦艇の帰趨,光人社,2011年,页码见图

user avatar

如果不知道哪个字的读音别问我,我没文化,你不会我就不会,我是把那个字粘贴的…

美方获得:

长门,酒匂,伊400、401、伊14,㭴,榉,柿,桦,雄竹,花月;

英方获得:

高雄,妙高,夏月,夕风,竹,槙,萩,堇,楠;

苏方获得:

响,春月,桐,榧,初樱,椎;

中方获得:

雪风,波风,宵月,杉,枫,蔦,初梅;


船还在但是都给炸翻了,战后拆了:

天城,龙凤,海鹰,隼鹰,榛名,伊势,日向,青叶,利根,大淀,神威,初霜,菊月(被大自然拆了),楢,柳,椿,榆,榎;

船还能动,战后用来运兵然后拆了:

葛城,凤翔,北上,鹿岛;

干了点杂活,最后拆了:

神风,春风,凉月,冬月,泽风,汐风;

转入战后日本海自:

梨,宗谷


应该有漏的,但要再检查老板就发现我上午摸鱼了,题主凑合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二战结束后,日本作为战败国,根据《波茨坦公告》等国际协定,向战胜国进行了赔偿。其中,海军舰艇的赔偿是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舰艇并非简单地“送给”战胜国,而是根据战胜国的需求、舰艇的状况以及国际协议的规定,进行了拆解、移交或作为赔偿的一部分。需要明确的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日本二战赔偿舰”,更准确的说法是战.............
  • 回答
    关于中国在足够强大后是否应向日本索要二战赔偿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涉及历史、国际法、政治、经济以及民族情感等多个层面。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逻辑和潜在影响。历史背景:战争的创伤与未竟的清算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日本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在中.............
  • 回答
    二战结束后,中国人民经历了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按理说,日本作为战败国,应该承担战争赔偿的责任。然而,在关于日本战争赔款的问题上,新中国采取了一种令人瞩目的姿态:放弃了对日本的巨额赔款要求。这个决定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政治和现实考量,绝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选择。一、.............
  • 回答
    日本二战投降:国内场景与民众反应的细致描绘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这一消息在日本国内引发了复杂而剧烈的情感与反应,国内的场景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下是对当时日本国内场景和民众反应的详细描述: 国内场景:从混乱与悲伤到短暂的平静广播宣布的冲击波: .............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日本二战都能建造航母,为什么现在中国都不能掌握建造航母的关键技术?”这个问题,咱们得好好捋一捋。这背后其实是历史、技术、经济以及国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在起作用,跟“AI写”不沾边,咱们就用大白话聊聊。首先,得明确一点:日本在二战时期确实建造了不少航空母舰,而且在当时的条件下,其技术水平是.............
  • 回答
    二战时期日本的“革新派官僚”:一场改写日本命运的激进尝试在日本近现代史的迷雾中,有一个群体虽然不是战场上的硝烟主力,却对那个动荡年代的日本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就是所谓的“革新派官僚”。这些人并非来自军队,也非垄断财阀的核心,而是活跃于政府部门,以改造日本社会、重塑国家体制为己任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官.............
  • 回答
    日本二战时期舰载机部队的战损恢复之路,可以说是一条布满荆棘且异常艰难的跋涉。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比如飞行员的培养、飞机的生产与维护、以及战争进程本身带来的压力。首先,飞行员的培养是重中之重,也是最先感受到“断崖式下跌”的环节。 高素质人才的流失速度远超补充能力: 日本海军航.............
  • 回答
    日本在二战后崛起成为经济强国,超越同为战败国的德国,是一个复杂但极具启发性的历史议题。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至于统一后的德国与日本的经济差距拉大,同样有其深刻的根源。日本为何能超越德国(战后初期至冷战时期)?首先,要理解为什么日本能超越德国,需要区分“战败国”的定义和历史.............
  • 回答
    二战时期日本的国家整体水平:岛国之殇与地中海之战要衡量二战时期日本的国家整体水平,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这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较量,更关乎其经济、科技、工业、政治体制、社会动员能力以及国民意识等方方面面。将日本岛置于地中海并与意大利进行比较,则更能凸显其地缘政治的独特性以及实力对比的细微之处。一.............
  • 回答
    二战结束后,日本确实经历了被美国占领的时期,并遭受了原子弹的重创。要回答日本目前是否算亡国状态以及是否有主权的问题,我们需要分几个层面来详细梳理。首先,关于“亡国”这个概念,它通常指的是一个国家彻底丧失主权,被他国吞并,国民失去国家身份,或者国家整体陷入崩溃、无政府状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日本在二战.............
  • 回答
    日本在二战期间建造的航空母舰,比如赤城、加贺、苍龙、飞龙、翔鹤、瑞鹤等,在甲板前端确实有一个持续冒着蒸汽的小孔,这个设计其实是当时海军为了提高舰载机起降效率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它的专业名称叫做“蒸汽弹射器”。大家可能会觉得航空母舰的甲板很大,飞机可以在上面滑行一段距离然后起飞。没错,陆地上的机场确.............
  • 回答
    靖国神社供奉的名单中,确实包含了许多二战期间被判处战犯的人士,而这部分人并非都是战死沙场。理解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靖国神社的性质、其设立的背景以及日本社会在战后对战争的反思和解读。首先,要明确靖国神社的核心功能。靖国神社最初并非是为了祭祀战犯而设立,而是为了纪念在明治维新以来的历次战争中为国捐.............
  • 回答
    如果日本在二战末期,在遭受原子弹袭击之后,依然拒绝美国的军事占领,那么历史的车轮很可能会朝着完全不同的方向滚去,那将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潜在冲突的未来。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日本天皇和政府在那个时刻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原子弹的毁灭性打击,加上苏联对满洲的军事行动,已经让日本失去了继续战争的能力和意志。.............
  • 回答
    日本在二战初期之所以没能“巩固既得利益”,背后有着复杂且相互交织的原因,绝非一句“战略失误”就能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其对外扩张的逻辑。首先,得明确“既得利益”指的是什么。在二战初期,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和一系列战争,已经在东亚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势力范围,包.............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想象空间。如果日本二战后由苏联改造,那历史的轨迹会完全不同,我们现在熟知的日本也就不复存在了。我们不妨来大胆畅想一下这个“平行时空”下的日本,以及它可能的发展路径。一、 初期改造阶段:苏联的蓝色印记如果苏联主导了对日本的改造,那么首要的,也是最直接的改变会体现在政治体制上。 .............
  • 回答
    日本在二战中对战列舰的执着,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建立在深刻的战略考量、民族性格以及对技术发展趋势的理解之上,虽然最终被现实狠狠地教育了一番,但其背后逻辑值得详细剖析。1. 历史的传承与海军的荣耀:日本海军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明治维新以来国家现代化进程的缩影。从跟随西方学习,到在日俄战争中一举击溃.............
  • 回答
    关于日本在二战期间提出的“大东亚共荣圈”构想,这玩意儿可复杂得很,不能一概而论。要聊它,得从它诞生的背景、宣扬的内容,以及实际操作的后果几个方面掰开了看。诞生背景:帝国野心的遮羞布首先,得明白“大东亚共荣圈”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日本军国主义扩张野心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包装。当时的日本,经历了明治维新后,.............
  • 回答
    要反驳“日本二战时钢质量比中国现在(2019)的还好”这种说法,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上来掰扯掰扯,得说得明明白白,让人听了就觉得不对劲。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大前提:技术是发展的。 就像你不能用老式电话去跟智能手机比功能一样,论钢材质量,不能简单粗暴地拿两个不同时代、不同技术水平下的产品来比。一、生产规.............
  • 回答
    关于“日本二战前比中国强、二战战败后还是比中国强”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话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简单地用“强”或“弱”来概括,往往会忽略历史的复杂性和时代背景。一、 二战前:日本的崛起与中国的积弱在二战爆发前,日本确实在多个层面展现出比当时中国更为强大的实力,这主要体现在以.............
  • 回答
    《十三机兵防卫圈》这款游戏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丰富的科幻设定吸引了众多玩家,然而,关于它是否涉及美化日本二战的讨论,确实存在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方面。要全面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游戏的剧情、时代背景以及玩家的解读结合起来看。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十三机兵防卫圈》并非一部直接描写二战历史的纪录片或历史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