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韩语松紧音和英语的清浊音是一个概念吗?

回答
我们来聊聊韩语的“松紧音”和英语的“清浊音”这俩事儿,看看它们是不是一回事儿。

简单来说,韩语的松紧音和英语的清浊音,虽然都涉及到发音时的声带状态,但它们的侧重点和在语言中的作用,其实有不小的区别。说它们是同一个概念,那可就有点想当然了。

咱们得一样一样拆开来看。

英语的“清浊音”:声带震动是关键

英语的清浊音,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 /p/ 和 /b/,/t/ 和 /d/,/k/ 和 /g/。

清辅音 (Voiceless consonants): 发这些音的时候,声带是不震动的。空气直接从肺部出来,通过口腔形成阻碍,然后释放。你可以试着发 /p/,你会发现喉咙是“静止”的,感觉不到什么震动。/t/ 和 /k/ 也是一样。
浊辅音 (Voiced consonants): 发这些音的时候,声带是震动的。空气通过肺部,在声带处引起震动,然后再通过口腔形成阻碍,释放。你试试发 /b/,你就能感觉到喉咙在“嗡嗡”地响,那是声带在工作。/d/ 和 /g/ 也是如此。

英语清浊音的核心,就是声带是否振动。 这个区别在英语里非常重要,直接影响词义。比如:

pan /b/an (锅 / the ant)
tie /d/ie (领带 / 领带,死亡)
cat /g/at (猫 / 喂养)

你看,只是清浊音一变,词的意思就天差地别了。

韩语的“松紧音”:阻碍的紧度和送气是舞台

到了韩语,就有点不一样了。韩语的辅音,尤其是那些在英语里经常被拿来对比的 /p/, /t/, /k/ 等,它们被分成三类:

1. 平音 (평음 pyeongeum):这可以理解为相对“平缓”或者说“送气”最少的一类。比如 ㅂ, ㄷ, ㄱ。
2. 紧音 (경음 gyeongeum):这类音发的时候,声带是紧收的,喉部肌肉也更紧张,感觉像是用“力气”把声门捏紧了一点,然后释放,但主要不是靠送气。发音的时候,口腔的阻碍会更“实”一些,听起来就像是“绷紧了”然后“砰”地一声出来。比如 ㅃ, ㄸ, ㄲ。
3. 送气音 (기음 gieum):这类音是送气量最大的,发音时会伴随一股强烈的气流从口腔冲出,你会明显感觉到一股气流冲击。比如 ㅍ, ㅌ, ㅋ。

韩语松紧音的核心,是发音时喉部的肌肉紧张程度,以及气流的控制(主要是送气量)。

举个例子,我们来对比一下:

ㅂ (平音):比英语的 /p/ 送气要少,喉部肌肉相对放松。
ㅃ (紧音):喉部肌肉紧收,口腔阻碍感强,几乎没有送气。听起来比较“硬”,像敲击声。
ㅍ (送气音):送气量大,你能感觉到一股气流。

再来个 /t/ 的系列:

ㄷ (平音):相对送气少,喉部放松。
ㄸ (紧音):喉部肌肉紧张,口腔阻碍紧,几乎没有送气。
ㅌ (送气音):送气量大,有明显的“噗”声。

在韩语里,这三者同样至关重要,也是区分词义的关键:

바람 (balam) [平音] (风)
빠람 (pparam) [紧音] (这个词本身可能不太常用,但用来区分就看得出区别)
파람 (param) [送气音] (这个词也可能不常用,重点是对比发音)

真正能体现韩语松紧音区别的例子,更多的是集中在词汇上,比如:

불 (bul) [平音] (火)
뿔 (ppul) [紧音] (角)
풀 (pul) [送气音] (草,胶水)

它们是同一个概念吗?

不,不是同一个概念,尽管它们都涉及到发音时的喉部状态。

核心区别:
英语清浊音: 主要看声带是否震动。
韩语松紧音: 主要看喉部肌肉的紧张程度,以及随之而来的送气量。紧音是因为喉部肌肉紧,阻碍“紧”,所以送气少;送气音则是因为喉部肌肉相对放松,气流可以顺畅地通过,形成较大的送气量。

关系:
韩语的“平音”在某种程度上,跟英语的“清辅音”有点像,都是送气量相对较少(但英语清辅音是声带不震动,韩语平音是声带震动,所以本质上还是不同)。
韩语的“送气音”跟英语的“清辅音”中的送气音(比如 /pʰ/, /tʰ/, /kʰ/)在送气量上非常相似,但韩语送气音是有声带震动的,而英语清辅音是无声带震动的。
韩语的“紧音”在英语里没有直接对应的概念。它的特点是喉部紧张、阻碍紧、几乎不送气,这是一种介于普通清辅音和送气音之间的状态,而且是通过喉部肌肉控制来实现的,而不是声带是否震动。

打个比方:

想象一下你用手指去拨动一根弦。

英语清浊音就像你拨弦时,你的手指有没有触碰到琴弦。触碰到(浊音)弦会震动,没碰到(清音)弦就不震动。
韩语松紧音就像你用手指去按弦。
平音:随便按一下,弦也能响,但声音比较“软”。
紧音:你使劲按住弦,感觉手指头绷紧了,再拨一下,弦发出的声音很“脆”,像敲击,而且手指按得紧,所以弦震动的幅度(送气量)很小。
送气音:你稍微拨动一下弦,同时用嘴吹一口气,弦在响的同时,你还能听到明显的“风声”。

所以,虽然都是关于发音的技术细节,但英语的清浊音看的是“有没有震动”,而韩语的松紧音看的是“喉咙用了多少力气,有多少气跟着跑”。这两个“看什么”的角度,决定了它们不是同一个概念。

希望这样解释足够清楚,并且没有 AI 的生硬感。咱们语言的学习,就是要把这些细微之处体会透,发音才能地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需要说明的是,汉语的清浊、英语的清浊和韩语的清浊(松紧)是三组不一样的概念。然而音系学是研究语音系统的学科,在某种语言中各音段达成系统内的对立和谐即可,所以我们所强调的不同更多的是语音上的不同。换句话说,各语言中存在清浊对立(声带振动与否)是相同的,但具体音段在这种对立中的分布可能是不同的。

我们先说英语:

根据David Odden在Introducing Phonology(2005)中的描述,英语中的塞音存在以下对立:

并提到二者的对立特征为voicing。然而根据实验语音学的结果——也就是 @Arjuna 的回答中提到的VOT(Voice Onset Time),英语中的浊辅音不完全都是发声时伴随声带振动的。因此也有许多人倾向于用fortis-lenis来形容这种对立,然而这和韩语中的松和紧在语音上也不是一回事儿(见下文)。此处可以参考 @Guillem 的回答:

而我们又不得不提到“送气”这一特征。因为我们似乎经常能听到“s之后要浊化”的说法,可实际上s后的塞音是不送气清辅音,只是因为VOT时间过短,从而听上去更像是浊音。不过假使我们套用中国音韵学的清浊概念,送气清辅音变成不送气清辅音,应该是从次清变全清,是妥妥的“清化”!

根据Odden(2005)的定义,一般而言,当英语中的塞音为重读音节首时才会送气。实际上英语中的送气与不送气音的区别与汉语中的依旧有不小的差异,虽然这属于另外一个问题,但有助于理解音系的和谐,语音的对立(或者说区别),这里还是要啰嗦几句的。毕竟我们的变异音大魔王——韩语的音系还没登场呢,现在就绕晕了可不行。

@Guillem 的图片一用,这样显得更直观一些。虽然依据以上数据,普通话与英语中送气与不送气清塞音的VOT时长区间类似,但普通话中“送气”与“不送气”是区别不同音位的一组对立,而英语中却似乎并不是这样。然而根据下面这个问题中各位给出的回答,如果单纯截取音节中的不送气清辅音,英语母语者却是倾向于将其与浊辅音归为一类的。

这实际上也说明了音系与语音的区别(浊辅音与不送气清辅音的VOT长度相近,故更难区分),假使单纯对照音系学概念对比不同语言中的音位(音素),就一定会造成不小的混乱。因此我们需要从音段的特性入手,具体理解了不同语言中各音素的特质后,再依据该语言音系学的主流观点将其分类。

终于写到我的专业了——韩语的塞音系列:

在我自学韩语的这些年里,塞音的对立一直是我心头的一大疑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只会模仿却不能描述。之后去了韩国学习音系学,在初次接触韩语语言学界对各音位的定义与转写时,我既往的认知被完全推翻——那时我脑海中只有感性认知和模糊的音系对立——此后认知体系中的音系结构才逐渐稳固,再后来接触了实验语音学的材料,便进一步加深了对此体系的认知。这里不得不感谢 @Articulatum 给我发来的宝藏论文[1],知乎也有简析版哦: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松音紧音:

古代韩国学者受到中国音韵学的影响,将本民族语言中的塞音、鼻音对立,与音韵学中全清、次清、全浊、次浊一一对应,我们今天的主角된소리系列(ㄲ, ㄸ, ㅃ, ㅆ)则被归类为浊音。而后世学者根据韩语本身的特点,又将塞音分为平音、激音和硬音,而된소리即是硬音。根据裵株彩(배주채)《国语音韵学概说(第三版)》(2018)的定义,激音(送气音)与硬音(된소리)在发音时声门附近的肌肉会较为紧张,因此二者可称为긴장음(緊張音, tense),而余者则称为이완음(弛緩音, lax)。然而在实际论述时,学者们倾向于将平音、激音、硬音分别对应lenis, aspirated, fortis。那么我们可以说,松音对应平音(也就是所谓的全清音),紧音则对应硬音(即浊音)。

根据Gao(2021)的数据,紧音的VOT较短,听感应与不送气清辅音类似,然而由于声门附近肌肉紧张,让它听上去更像浊音。然而从左起第三根黄色柱体开始紧音的VOT区间便与松音、送气音产生重叠。鼻音去鼻化,与松音趋同;松音送气,与送气音趋同;更要命的是语中的松音浊化,连紧音也要和松音趋同,韩国人的耳朵难道和我们不一样吗?他们怎么能区别这么复杂的音系呢?实际上除了VOT,还可以根据后接元音的听感判断,比如“送气”特质最明显的激音后的元音气声便尤为明显,如此便可以同送气的松音区别开来。我之后可能会单出一篇写韩语语音的文章,到时候可能会详细介绍吧(发出咕咕咕的声音)。

接下来我们对比一下浊音这个概念在韩语音系里面的对应:

平音系列在词首时,出于韵律层面的强调,VOT会随肌肉紧张而变长,因此产生送气的特点,然而平音系列在语中时,受到前后元音的影响浊化,学界一般会用“g, d, b”来标记。而被阴差阳错归类为全浊声母的硬音则不同,VOT既不小于零,发音时间又短促。虽然根据上文的例子(清浊不分),二者对于中国人和部分美国人——甚至于韩国年轻人来说不是那么好分辨,但语头的平音(略带送气的清辅音)和语中的平音(声带振动的浊辅音)、语头的平音和硬音之间的区别还是相当明显的。甚至韩国人还会信誓旦旦地告诉你,他们所发的语头平音和语中平音就是一个音,这也体现了音系(母语者)与语音(外国人)的区别。

那么究竟韩语的硬音系列要怎么发音呢?

我们再来看裵老师的定义:

发音时,从声门下部将空气积压后,稍微放出形成的音。[2] ……如同声门塞音……

但根据我的经验,再根据硬音形成的原理推断(再次发出咕咕咕的声音),成阻时比起声门周围肌肉的紧张,发音位置的紧张更为明显。用更生动的语言表述的话,就是准备好发音之后却被“打断施法”——要找到那种口腔肌肉很用力却始终不除阻(爆破)的感觉。只有口腔肌肉比声门附近肌肉更紧张,才能保证气流不会像发送气音那样大量放出。


终于写完了,原文提到全名的文章和书籍我就不再写进参考了,好累……

参考

  1. ^ Gao, J., Yun, J., & Arai, T. (2021). Korean laryngeal contrast revisited: an electroglottographic study on denasalized and oral stops. Laboratory Phonology.
  2. ^ 对比于“激音”的大量放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们来聊聊韩语的“松紧音”和英语的“清浊音”这俩事儿,看看它们是不是一回事儿。简单来说,韩语的松紧音和英语的清浊音,虽然都涉及到发音时的声带状态,但它们的侧重点和在语言中的作用,其实有不小的区别。说它们是同一个概念,那可就有点想当然了。咱们得一样一样拆开来看。 英语的“清浊音”:声带震动是关键英语的.............
  • 回答
    韩松的科幻小说,我一直觉得那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带有鲜明个人印记的存在,读起来常常有一种被抛入未知深渊,却又不得不步步探索的感觉。他绝不是那种让你轻松愉快地读完,然后拍拍脑袋说“哇,好炫酷的科技!”的作家。他的作品,更像是在你的脑海里投下了一枚枚深水炸弹,爆炸开来的不是简单的震撼,而是久久挥之不去的思.............
  • 回答
    关于“限韩令”是否在2020年有所松动,这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说“是”或“否”,需要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来看。首先,我们要明确“限韩令”指的是什么。“限韩令”并不是一个官方发布的、有明确文件规定的法律条文。它更多的是一种 非官方的、市场化的、但又带有明显政策导向性的限制措施。简单来说,就.............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关于韩语和日语哪个更好学,这其实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常常引起不少学习者的好奇。我的看法是,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因为“好学”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自身的背景、兴趣、学习方法以及投入的时间精力。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它们各自的特点,或许能帮你找到更适合自己的那条路.............
  • 回答
    韩语使用汉字书写,中国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看懂的,但需要区分具体情况,并且需要一些背景知识。总的来说,可以看懂一部分,但并非全部都能完全理解。以下是详细的分析:一、 汉字在韩语中的历史渊源与作用 曾经的通用文字: 在韩字(谚文)发明之前,韩语的书写主要依赖汉字,这被称为“汉文”。汉文是古代朝鲜半.............
  • 回答
    韩语中有许多优美动听的词语,它们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文化意境和对自然、生活的美好描绘。以下是一些我个人觉得非常美丽的韩语词汇,并会尽量详细地解释它们的含义和意境:1. 눈꽃 (nunkkot) 雪花 字面意思: 눈 (nun) 是“雪”,꽃 (kkot) 是“花”。 详.............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一起探讨韩语、日语、法语这三种语言的学习价值。选择哪一门语言“更值得”学习,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个人的兴趣、目标和未来的规划,因为它们各自都有独特的魅力和优势。我试着为你详细分析一下,希望能帮助你做出更明智的选择。首先,我们来聊聊这三种语言的学习难度和特点: 韩语(한국어):.............
  • 回答
    的确,韩语、越南语与汉语在语法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古代韩国、越南的士大夫群体却能熟练运用汉字,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教育原因。与其说是“轻松”,不如说是经过系统训练和时代背景塑造的结果。首先,我们要明白,汉字在古代东亚文化圈扮演着一种“通用语”的角色,就像如今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这种地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是很多初学韩语的朋友会遇到的困惑。“ㄱ”、“ㅂ”、“ㄷ”这三个辅音在韩语里确实会听起来有两种不同的发音,这背后其实是韩语语音系统特有的“松音”和“紧音”的区别,不过你提到的“两种发音”其实更准确地说是“松音”和“紧音”的体现,而不是完全独立的两种发音。让我试着把这个说清楚,就像我平.............
  • 回答
    韩语的韵尾,也就是音节末尾的辅音,其形成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历史演变过程,承载着语音发展的脉络。要详细理解它,我们需要穿越回古代朝鲜语,并追溯其语音系统的变化。古代朝鲜语的语音系统:复韵尾的时代与现代韩语简化的韵尾系统不同,古代朝鲜语的语音系统要复杂得多。当时,音节末尾可以出现的辅音远不止现在我们熟悉的.............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就像我们偶尔会遇到一些中文词汇,让人摸不着头脑,韩语里的汉字词也是这样,有些虽然源自汉字,但经过漫长岁月的演变,或者在特定语境下的使用,确实会让咱们中国人感到十分陌生,甚至“找不到北”。咱们中国人对汉字词汇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它们在中文里的原意和演变。但韩语作为一个独立的.............
  • 回答
    韩语的国汉文混用体,就像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乐器,却在同一曲乐章中奏响,产生了一种独特的韵味。它不是简单地将汉字塞进韩语的句子,而是一种更加微妙、更加有机的融合。想象一下,一位韩国老人,他可能一生都在使用谚文,写下日常的信件、故事,但当他谈论起一些更深邃、更具历史感的话题时,他的话语中自然而然地会穿插进.............
  • 回答
    韩语汉字发音与汉语: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与变奏当提起韩语中的汉字音,很多人会好奇,这是否与汉语的发音有着直接、严丝合缝的对应关系?答案是:有,但并非绝对,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与变奏。 它们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对应规律,但同时也经历了历史的沉淀、语言的演变以及文化的影响,呈现出独具魅力的差异。要详细探讨.............
  • 回答
    韩语和日语的音变,就像是语言在时间长河中不断自我调整、优化自身的奇妙过程。它们都经历了深刻的变化,但又各自走出了独特的道路。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对比它们之间的异同。一、 共同的“根”:为了发音的便利和流畅首先,我们要明白,无论是韩语还是日语,音变发生的最根本原因都是为了发音的便利和语言的流畅性。当.............
  • 回答
    韩语和日语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就像在问一对多年不见的亲兄弟,他们长得像不像,又各自发展出了什么不同的特色。笼统地说,它们之间有联系,但具体有多大联系,又体现在哪些方面,这可是一个颇为复杂且引人入胜的话题,牵扯到语言学、历史学甚至人类学等多个领域。要深入探讨,咱们得先从它们可能的“祖先”说起。语言学家.............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语言的演变、文字系统的影响以及历史文化交流的细节。简单来说,韩语和日语名字的发音差异,主要源于它们与汉字(中文)的亲疏关系以及各自语言本身的语音系统。韩语人名发音与汉语相似的原因:1. 同源性(或强烈的历史影响): 韩语在历史上深受汉字和汉语的影响,这一点至关重要。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