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这个问题没必要口诛笔伐。
因为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现象。
19世纪英国,因为在全球都拥有殖民地,所以大量中产阶级男性奔赴海外殖民地寻找机会,本土呈现女多男少的现象。
但是,即便如此,根据英国学者的相关调查和著作显示,整个19世纪,英国本土差不多有1/3中产阶级女性宁愿终生不婚也不愿意嫁给比自己社会阶层更低的男性。
比如《傲慢与偏见》的作者就终生未婚。
她们希望优质男眼瞎,然后她们就可以一步登天了。
怎么说呢,男人在最嚣张的年纪通常都是被一顿一顿的毒打,一年一年的狂虐,然后到了三十几岁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泡沫都被戳破,戳爆。能够有当年1/10的狂劲儿都算是混得很成功的。
而女人,在最自以为是的年纪恰恰得到最多的宽容乃至纵容。争先恐后献殷勤的男人,虽然很多都动机不纯却都身段软,态度好,一副任凭驱使的样子。于是到了三十几岁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泡沫都被吹得更大,大到一旦破碎就会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甚至一蹶不振。
我没有统计过,但是就身边的例子来看,好像是有点儿自悲的女人往往嫁得更快,嫁得更好。也许跟这种特殊的状态有关。
总之吧,别嘲笑剩女,前几年咱们中国好几起富二代,官二代的案子里,那些在最嚣张的年纪因父母而未被锤的二代,其实更加不靠谱儿。换了男人如果年纪轻轻就少年得志,恣意妄为的,也没几个能够态度端正的。王勃,骆宾王,唐寅,……有几个善终的!
所以20多岁被锤一锤真心不是什么坏事儿,不过话又说回来,多少男人被锤得丧失斗志了,而且舆论连讨论讨论他们的空间都没有。所以啊,虽然一句话被说烂了,但是归根到底也都是那么回事儿,谁都不容易,何必相互埋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