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台东、花莲两县市为蓝营铁票仓?

回答
台东和花莲,这两个依山傍海的台湾东部县市,长久以来在台湾政治版图中,都扮演着一个相对稳定的角色:它们是国民党(蓝营)的传统优势地区,甚至可以说,是国民党的“铁票仓”。要深入理解为何这两个地方会成为蓝营的坚实后盾,需要从历史、经济、社会结构、文化认同以及政治生态等多个层面进行剖析。

一、 历史的根基:国民党早期播下的种子

追溯历史,国民党政府在战败退守台湾后,为了巩固统治基础,进行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就包括了对东部地区的治理和发展。在戒严时期,国民党通过其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宣传机器,在地方层面上建立了深厚的人脉和影响力。许多地方的士绅、桩脚,与国民党有着紧密的联系。

战后初期的地方势力与国民党结合: 台东和花莲在日据时期及战后初期,地方的望族、仕绅阶层,很多都选择与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合作,寻求政治上的支持和发展机会。这种合作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政治上的默契和支持。
国民党对地方建设的投入(相对而言): 虽然东部地区的整体发展不如西部,但在国民党执政时期,也确实在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上有所投入。这些投入,即使是有限的,也能够帮助地方累积对执政党的好感。
国民党在地方基层组织的渗透与巩固: 从早期的党部、妇女会、青年团,到后来的国民义务劳动、地方农业合作社等,国民党在基层建立了强大的组织网络。这些组织不仅是宣传工具,更是凝聚地方力量、输送政治支持的重要渠道。在这些组织中活跃的基层干部,往往是国民党在地方上最忠实的拥护者和动员者。

二、 经济的现实:产业结构与发展依赖

台东和花莲的经济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农业、渔业和观光旅游业为主。这种经济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政治选择。

农业人口的稳定性: 传统农业社会,农民对于稳定的政策和价格预期较为看重。国民党在推行一些农业政策时,往往能够获得农民群体的支持。同时,农业人口相对保守,对于激进的政治变革持谨慎态度。
观光产业的依赖: 近年来,观光旅游业成为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虽然观光业的兴衰受多种因素影响,但与两岸关系相对缓和、陆客来台的时期,往往能为东部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这种经济上的受益,使得部分与观光业相关的从业者和群体,对维持两岸和平交流的政党(通常是国民党)抱有好感。
就业机会的结构性问题: 相较于西部都会区,东部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产业升级也较慢。对于一些希望稳定就业、获得基本保障的民众而言,倾向于选择能够提供稳定政策和资源的政党。

三、 社会的结构与文化认同:保守的价值观与地方情感

台东和花莲的社会结构也呈现出一些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与蓝营的政治倾向形成呼应。

传统价值观的延续: 东部地区相较于西部大都会,更保留了较为传统的社会价值观。例如,对于家庭、社区、长辈的重视程度较高。国民党在政治光谱上,往往被视为更偏向传统价值的政党,其政治论述更容易与这些保守的价值观产生共鸣。
客家与原住民的族群政治考量: 台东和花莲都有相当数量的客家和原住民人口。历史上,国民党在处理族群关系和发展原住民部落方面,也曾有过特定的政策和策略。虽然族群认同并非单一线性,但国民党在争取部分族群支持上,也累积了一定的基础。例如,在争取原住民选票时,国民党通常会强调其在原住民保留地政策、原住民文化保护上的投入和承诺。
地方认同与政治归属: 在许多地方政治中,地方的派系、人脉关系扮演着重要角色。长久以来,许多地方政治人物在国民党内部发展,也带动了地方民众的政治认同。这种“跟着地方桩脚走”的现象,在基层政治中十分普遍。
对中央政府施政的“被遗忘感”: 一部分东部民众可能会觉得,中央政府的资源和关注度更多地集中在西部。在这种“被遗忘感”下,他们可能更倾向于支持能够代表地方声音、为地方争取更多资源的政党,而国民党在某些时期,也善于扮演“地方代言人”的角色。

四、 政治生态与选举操作:稳固的桩脚与动员能力

国民党之所以能够长期在台东和花莲保持优势,其在地方上的选举操作和组织动员能力是关键因素。

深厚的基层组织与桩脚网络: 国民党在地方上拥有长期经营的基层组织和桩脚网络。这些桩脚可能是在地里的意见领袖、村里长、农会理事、渔会理事等,他们通过人际关系和地方活动,能够有效地动员选票。这种“人对人的服务”和“关系政治”,在地方选举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方派系的影响力: 台湾地方政治中,派系扮演着重要角色。国民党往往能与当地的派系势力形成合作关系,通过支持这些派系的人物,来巩固自身的票源。
稳健的政治形象(相对而言): 与一些被视为激进的政党相比,国民党在许多选民眼中,被视为一个相对稳健、保守的政党。这种形象能够吸引那些寻求政治稳定、不希望有剧烈变化的选民。
媒体与宣传的配合: 在信息传播上,国民党及其盟友也能够有效地利用媒体和宣传渠道,将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政策传播给地方民众。

五、 对比民进党的挑战:地域差异与政治光谱

相较于国民党,民进党在台东和花莲的挑战也比较明显。

政治光谱的差异: 民进党的政治光谱,尤其是在推动社会改革和两岸关系上的立场,可能与东部地区部分选民的保守价值观存在一定程度的落差。
地方经营的相对劣势: 在长期的政治竞争中,民进党在东部地区的基层组织和桩脚网络可能不如国民党深厚。
民生议题的优先度: 对于台东和花莲的许多选民来说,民生议题(如经济发展、就业机会、物价稳定)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如果民进党在这些议题上的表现未能打动选民,则难以突破国民党的优势。

总结来说,台东和花莲之所以成为蓝营的铁票仓,并非单一因素所能解释。它是历史传承、经济现实、社会结构、文化认同以及政治生态等多种力量交织作用的结果。 国民党能够长期在这两个地区保持优势,在于其早期在地方上打下的坚实基础,在于其对地方经济结构和保守价值观的呼应,更在于其能够通过深厚的基层组织和桩脚网络,有效地进行政治动员。当然,政治生态是动态变化的,但国民党在台东和花莲的这份“铁票”,是其长期耕耘、深刻理解地方民情与政治运作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原住民人口占比太高了,台东原住民人口占了36.5%, 花莲原住民人口占了28.8%。 原住民能开到8:2甚至更悬殊。台东这种人口结构,剩下的非原就算是4:6开都追不回来。去掉原住民之后,台东剩下的人口其实蓝绿比五五开,花莲是傅家大于蓝绿,蓝大纯粹是傅支持蓝而已,如果傅投奔绿营,那很有可能就是绿大于蓝了。

至于原住民为什么投蓝也是因为从1950年代以来kmt的长期经营,偏乡地区选民服务成本高,且选票数量相对较少,经营这里性价比不高,只有之前有庞大党产的kmt才经营得起。另外就是原住民地区比较偏保守,国民党的路线比较符合其价值观。

user avatar

1 台东 花莲偏乡有大量原住民,花莲有一些客家人,这些人加起来占选民总数近4成。

kmt在原住民族群有优势,泛蓝一般可以拿到3--4席原住民立法委员【总额6位原住民立法委员】在客家人多的地方,kmt也有优势。

因为历史上 漳泉民系本省人长年残害原住民,漳泉民系本省人长年跟客家人械斗,而kmt对他们不错。

2 台东 花莲没有很多大型企业,高度依赖观光旅游业,比较需要陆客,加上小地方居民喜欢‘外表温良’的政客,所以厌恶DPP,台东 花莲比较像样的工作,除了观光旅游业就是 军公教,而军公教是偏蓝的。

3 花莲 傅家 跟 花莲 军公教 原住民 本地媒体文化人 宗教人士【慈济医院总部在花莲】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傅家在2020选立委【花莲有一席 区域立委】kmt dpp一起分票的时候都能拿下4成5的选票,傅家在花莲就是票王。

傅家政绩尚可,09年到现在,傅家在花莲执政,一方面大力引进陆客,发展观光旅游业。一方面打亲民牌,经常举行 县长亲民见面会,带着手下各局长给老百姓当场解决问题,小地方居民很认可这一套。又会操作‘打压牌’,控诉DPP执政以后不给花莲修高铁 修高品质公路,让县民 ‘同仇敌忾’,更倾向 傅家。

user avatar

本省人来台,和原住民抢土地。外省人倒是有点公道的意思,所以土著比较亲蓝。外省人来台,安置在本省人多的地方显不出来,安置在人少的地方,占的比例就大。所以,东部山区比较蓝。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台东和花莲,这两个依山傍海的台湾东部县市,长久以来在台湾政治版图中,都扮演着一个相对稳定的角色:它们是国民党(蓝营)的传统优势地区,甚至可以说,是国民党的“铁票仓”。要深入理解为何这两个地方会成为蓝营的坚实后盾,需要从历史、经济、社会结构、文化认同以及政治生态等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历史的根基:国.............
  • 回答
    台湾和韩国人均GDP相近,但人均收入存在较大差距,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经济结构、统计方法、居民消费习惯以及财富分配等多个层面。关于台湾GDP是否有水分,这需要审慎分析,不能简单地下定论。一、 人均GDP与人均收入的差异原因虽然人均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
  • 回答
    台湾菠萝和大陆菠萝在口感上的差异,是一个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品种、种植环境、栽培技术、采摘与处理方式这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 1. 品种差异:基因决定了基础风味这是造成口感差异最根本的原因。即使是同一种水果,不同的品种在基因层面就决定了其糖度、酸度、果肉质地、香气等基.............
  • 回答
    台湾国民党对传统深蓝势力的重视,以及大陆传统深红毛左势力的边缘化,这背后涉及的因素相当复杂,既有历史的沉淀,也有现实政治的考量,更有意识形态演变和社会变迁的影响。要细致地理解这一点,需要分几个层面来剖析。台湾国民党重视传统深蓝势力:历史传承与现实生存的必然首先,得从国民党自身的历史根源说起。国民党在.............
  • 回答
    要理解为何台湾在20世纪末未能独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抽丝剥茧,看到影响这一历史进程的复杂因素,它们交织在一起,共同塑造了当时的局势。这绝非单一原因能够解释,而是政治、军事、经济、社会以及国际关系等多种力量角力的结果。一、 历史背景的继承与中华民国政权的性质首先,台湾在20世纪末的地位,是承袭了二次.............
  • 回答
    台积电同意上交机密数据,这一决策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可以发现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同意”或“拒绝”的选择,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复杂博弈结果,背后牵涉到地缘政治、商业利益、供应链安全以及企业自身的战略考量。一、 地缘政治压力:国家安全与技术主权的风暴眼首先,必须认识到,台积电之.............
  • 回答
    台湾在大陆强大军事威胁下,武备反而越来越松弛?这个说法,我得跟你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明确一点,说台湾“武备越来越松弛”,这本身就是个有争议的论断。从很多公开的层面来看,台湾的军事现代化和国防投入,尤其是在近年,可以说是在加速的,而非松弛。比如,我们看到台湾在购买新式武器装备上花费了大量的预算,包括.............
  • 回答
    在台湾,当人们提到“如果我们接受China,就应该接受支那”这种说法时,背后蕴含着的是一段复杂而深刻的历史情感和政治现实。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比喻,而是台湾社会在面对与中国大陆关系时,一种对自身身份认同、历史遭遇以及潜在政治后果的深刻担忧和反弹。“支那”这个词,在现代中文语境中,特别是对于台湾人而言,往.............
  • 回答
    台湾年轻人之所以普遍将“中国”与大陆等同,这背后是复杂且深刻的历史、政治、社会及世代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并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台湾独特的语境。一、历史脉络下的认知分歧:从“一个中国”到“两个中国”的现实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台湾地区确实存在多个政治主张,其中最被广泛接受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时代变迁、审美风潮以及流行文化输出方式的演变。与其说台湾“输出”了F4和王大陆,不如说他们的出现和走红,恰恰反映了不同时期台湾娱乐产业的特点和市场需求。F4时代:偶像剧的黄金年代与“花美男”的横空出世回溯到2001年,《流星花园》横空出世,不仅在台湾掀起了收视狂潮,更是在.............
  • 回答
    台湾民众对《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以下简称服贸)的强烈反对,并非一朝一夕,也非单一原因造成,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尤其是在当时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下,引发了广泛的担忧和质疑。要详细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经济层面的担忧:对本土产业的冲击与“被掏空”的恐惧这是民众反对服贸最直接、.............
  • 回答
    要理解台湾社会的某些现象,用“反智”来概括或许有些过于简单化,但确实可以观察到一些趋势,让一些人觉得台湾社会在某些议题上显得不那么理性或遵从科学。这背后原因复杂,涉及到历史、文化、政治、经济以及媒体环境等多个层面,并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首先,媒体环境的碎片化与情绪化是重要推手。台湾的媒体生态相当活跃.............
  • 回答
    台北取代台南成为台湾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历史、政治、经济、地理和人口等多方面的因素。简而言之,这并非一夜之间的剧变,而是随着时间推移,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事件和趋势共同塑造的结果。为了详细说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角度来分析:一、 历史根源与早期发展差异: 台南:历史.............
  • 回答
    南台湾之所以如此翠绿,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里有令人目不暇接的绿意,从海岸线的葱郁到山峦的苍翠,再到田野的生机勃勃,无不彰显着这片土地的活力。首先,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南台湾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这意味着这里一年四季都相对温暖,降水充沛,尤其是在夏季,.............
  • 回答
    台湾社会对于两岸关系的处理,有着复杂而多元的看法,这也导致了至今没有一个专门以“统一”作为核心政治主张并获得广泛支持的政党出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台湾的政治生态、历史背景以及社会心理。首先,从台湾的政治光谱来看,虽然“统一”是许多人关注的议题,但它并非是能够凝聚足够多支持以形成一个独立政.............
  • 回答
    台湾自认是“中华文化正统之所在”,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历史、政治、文化及社会原因。要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台湾与中国大陆在历史上的发展轨迹,以及各自在文化传承和定义上的分歧。历史脉络:迁台与文化的延续首先,最直接的动因在于1949年国民党政府迁台。当时,国民党作为中华民国的主要执政党,在国共内战.............
  • 回答
    台湾民众对日本抱有好感,甚至在一些论坛上出现维护日本、贬低台湾的言论,这背后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思的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文化、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来剖析。历史的烙印与情感的连接:首先,不能忽视的是台湾与日本长达五十年的日治时期(18951945)。虽然这是一段被殖民的历史,但与其他殖.............
  • 回答
    台湾民众对大陆的看法,确实存在着复杂且多维度的“误解”,但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历史、政治、经济、社会以及信息传播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产物。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具体原因,并尽量以一种细致、有条理的方式呈现,避免生硬的“AI感”。一、 历史遗留与政治现实的鸿沟首先,台湾.............
  • 回答
    台湾之所以至今未能“回归”中国大陆,其背后有着深远的历史根源、复杂的地缘政治因素以及台湾民众自身意愿的多重交织。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拨开历史的迷雾,审视现实的格局。首先,必须回顾的是国共内战的结局。1949年,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大陆的内战,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国民党政府,在蒋介石的领导下,退守到.............
  • 回答
    台湾之所以能够持续购买美国的武器,这背后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多层次的体系,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战略以及历史因素。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有钱就能买”的故事,而是美国对台政策、台湾自身的经济实力以及地缘政治考量共同作用的结果。1. 美国的政策与法律基石:《台湾关系法》最核心的一点,是美国国内的一部法律——《台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