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普京回击「中国威胁论」:20 年前就有人拿中国吓唬我,后来他们也怕了并改变对华政策,都发生了哪些改变?

回答
普京在谈到“中国威胁论”时,引用了自己20年前的经历,并指出当时一些国家试图用“中国威胁”来吓唬他,但后来这些国家自己也“怕了”,并改变了对华政策。这番话意有所指,也揭示了国际关系中一些复杂且动态的变化。要详细了解普京所指的“改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 普京所指的“20年前”以及当时国际背景:

时间点: 普京提到“20年前”,大致是在20032004年左右。此时,中国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不久,经济增长势头迅猛,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国际格局:
后冷战时代: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单极世界格局基本形成。
“和平演变”思潮: 一些西方国家仍然抱有“和平演变”的意识形态倾向,希望通过经济和文化交流来影响中国的政治体制。
对中国经济模式的疑虑: 中国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既有的经济运行规律,一些国家对中国经济的模式、市场开放程度、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存在疑虑和担忧。
“中国崛起”的初步讨论: 关于中国崛起的讨论已经开始,但当时更多地是从经济层面探讨,对于其对全球政治和安全的影响尚处于观察和评估阶段。

二、 当时一些国家“用中国吓唬普京”的可能目的:

普京所说的“有人拿中国吓唬我”,并非指直接有人对他发出威胁,更可能是一种战略上的劝说或施压,试图引导俄罗斯采取某种对西方有利的政策。其目的可能包括:

离间中俄关系: 在西方国家看来,如果俄罗斯与中国走得太近,可能会形成一个挑战其全球主导地位的力量。因此,他们可能试图通过强调中国的潜在“威胁”,让俄罗斯警惕中国,从而拉拢俄罗斯,使其疏远中国。
引导俄罗斯向西方靠拢: 通过渲染“中国威胁”,西方国家可能希望俄罗斯能够认同西方对中国的看法,并以此为契机,加强与西方在安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合作。
获取战略优势: 利用中俄关系来制衡中国,或者利用俄罗斯对中国的担忧来获得在其他国际事务中的筹码。

三、 普京当时的处境和思考:

在2000年代初期,普京刚刚巩固了在俄罗斯的权力,国家经济正在逐渐复苏,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他对西方在北约东扩、颜色革命等问题上的担忧日益加深。在这种背景下,他需要为俄罗斯寻找战略空间和合作伙伴。

对西方的警惕: 普京对西方国家试图干涉俄罗斯内政、改变其发展道路的行为保持高度警惕。
地缘政治的考量: 俄罗斯与中国有着漫长的共同边界,两国关系的好坏对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稳定至关重要。
经济发展的需要: 俄罗斯经济高度依赖能源出口,寻求多元化的经济伙伴和市场是其重要的战略目标。

四、 “他们也怕了并改变对华政策”的具体表现和原因:

普京所说的“他们也怕了”,是指最初试图利用“中国威胁论”来分化中俄关系或引导俄罗斯政策的国家,后来发现这种策略并未奏效,反而可能适得其反,或者他们自身对中国崛起的认知和战略也发生了变化。以下是一些可能发生的改变:

1. 对中国经济实力的“恐惧”和重新评估: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供应链核心: 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仅是数量上的扩张,更是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目的地。西方国家发现,它们高度依赖中国的商品和市场,与中国“脱钩”的成本极其高昂,甚至难以实现。
“中国威胁论”的双刃剑效应: 早期一些国家试图通过强调中国的“威胁”来遏制中国,但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自身发展模式的成熟,这种“威胁论”反而让一些国家意识到与中国竞争的复杂性和潜在风险,也促使它们反思自身政策的有效性。
从“接触”到“竞争”的策略转变: 起初,许多西方国家奉行“接触”政策,希望通过贸易和投资促进中国的自由化和民主化。但随着中国政治体制的稳固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这种策略的效果受到质疑,一些国家开始转向“竞争”甚至“对抗”的策略。然而,这种转变本身也反映了它们对中国崛起的“恐惧”和不确定性。

2. “中国威胁论”对中俄关系的影响:
强化中俄战略协作: 当西方国家试图用“中国威胁”来离间中俄时,反而促使中俄两国更加紧密地加强战略协作。普京可能认为,如果俄罗斯屈服于西方的压力而疏远中国,那么俄罗斯将失去一个重要的战略伙伴,并在与西方的博弈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中俄互信的提升: 共同面对来自西方的压力,提升了中俄两国之间的战略互信。两国在国际事务中,如联合国安理会、上海合作组织等场合,展现出日益协调的立场,共同反对单边主义和干涉内政。

3. 西方国家对华政策的“摇摆不定”和“分裂”:
对华政策的内部矛盾: 在西方国家内部,对于如何应对中国崛起,存在着不同的声音和策略。一部分国家可能仍然坚持“接触”策略,认为与中国合作仍有巨大的经济利益;另一部分国家则倾向于采取更强硬的立场,将其视为“战略竞争对手”甚至“威胁”。这种内部的摇摆不定也表明了它们对中国的不确定感和“恐惧”。
从全面遏制到有限合作的调整: 一些国家最初可能希望通过全面遏制来限制中国的发展,但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这种策略的有效性受到质疑,它们不得不调整策略,寻求在某些领域与中国进行有限的合作,例如气候变化、全球公共卫生等。

4. 俄罗斯的战略自主和“东方转向”:
俄罗斯寻求战略平衡: 普京在领导俄罗斯期间,始终在寻求在东西方之间找到战略平衡,避免过度依赖任何一方。西方国家试图用“中国威胁”来“拉拢”俄罗斯,反而促使俄罗斯更加坚定地维护自身战略自主,并加强与非西方国家的联系。
“东方转向”的深化: 随着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恶化,以及俄罗斯对欧洲安全架构的失望,俄罗斯的“东方转向”战略得到深化,与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关系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西方试图利用“中国威胁论”来分化中俄关系的回击。

总结普京所指的“改变”:

普京提到的“改变”可以理解为:

西方国家发现,利用“中国威胁论”来离间中俄关系、引导俄罗斯政策的策略并未如预期般奏效,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地加强了中俄战略协作。
西方国家自身对中国崛起的认知和战略也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接触”或“部分遏制”转向更加复杂的“战略竞争”甚至“有限对抗”,但与此同时,它们也认识到与中国深度脱钩的巨大成本,并在某些领域不得不寻求合作,这种“恐惧”与“合作”并存的状态,使得它们的对华政策显得摇摆和分裂。
俄罗斯在面对外部压力时,更加坚定地维护自身战略自主,加强了与中国等国家的战略伙伴关系,并深化了“东方转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早期试图利用“中国威胁论”来影响其政策的回击。

普京的这番话,并非简单地否认中国带来的挑战,而是指出了早期西方国家试图通过“妖魔化”中国来达到自身地缘政治目的的策略是失误的,并且这些策略也促使了国际格局和国家关系发生了他所认为的积极变化(即加强了中俄合作,削弱了西方单极影响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两种改变。

第一是新加坡模式:

以2016-2017年为分界线,从“遏制中国”变为“适应中国”。

遏制中国的新加坡,倡导TPP、拉印度进南海、频频代表东盟在南海强硬发声。一副在外交,经济,军事上对华遏制先锋官的模样。

但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就彻底变了样,在一带一路,亚投行,RCEP上反倒成了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帮手。军事上,2019年和中国签署了新的《防务交流与安全合作协议》,其中“访问部队协议”、后勤相互支援安排、双边热线以及国防部长定期对话机制,都表明新加坡军事上彻底中立的选择。

第二种是欧美日方式:

既一边高呼遏制中国并制定若干措施,一边抓着中国的手死也不放开。

比如美国,堪称遏制中国总盟主,可不但与中国互为最大贸易国,而且中国还是美国规则下的世界第一纳税大户。

比如日本,堪称遏制中国马前卒,可不但亲手把日本电气化工制造的的精髓(设计,制造流程与老师傅)卖给中国,还一直想靠着中国市场实现技术产业升级。

比如西欧,堪称遏制中国拉拉队,可不但把中国当做拉动经济的火车头,还在懂王上任之初擅自给中国加了“自由贸易捍卫者”的尊号。

其实看看,第二种的美日欧很多地方都和2015-2016年的新加坡很像。所以一些第二种国家在未来转变为第一种也很有可能。

user avatar

因为在许多西方国家看来,中国和俄罗斯应该是死对头、不应该是伙伴甚至盟友。

两个历史上有世仇、几十年前还在边境陈兵百万的国家,怎么可能和平共处?

所以你看到拜登上台后一堆智库发表文章,认为应该离间中俄关系,拜登事实上也是在各种吹风,包括六月和普京的日内瓦会谈上,也在各种旁敲侧击小心“中国威胁”:“中国那么多高精尖武器,你不怕吗?”

其实很简单,被逼的。要是没有北约东扩、没有克里米亚后的制裁、没有QUAD四国同盟、没有AUKUS三国联盟,中俄两国估计还真的没那么好的关系。

现在的中俄两国已经成了事实上的盟友,俄罗斯需要中国的贸易、投资,中国需要俄罗斯的能源、部分武器装备,一个是对方的第二大贸易国,一个是对方的第一大能源来源国,越来越深的关联在了一起。

而在民间,似乎关系也很不错。皮尤研究所的民调里,俄罗斯人有74%的人对华感觉良好,53%的人认为中俄关系加强了俄罗斯的地位。

事实上,离间之计已经破产了。

我觉得寄希望于通过“中国威胁论”来离间中俄关系的西方国家们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当你一边把刀架在俄罗斯门口,一边对着俄罗斯大喊“你以前欺负过的邻居又买了好多枪你不怕吗”的时候,正常人的选择只会是和邻居更加的抱团取暖、而不是自己送到你的刀架子上跪地求饶。

user avatar

普京这不是在讨好中国,也不是在为中国说好话,而是在反击西方对他的一系列指控。

俄罗斯在很多国际热点话题,没有跟着欧盟和美国一起谴责中国,而且频繁与中国保持同一个观点。欧美媒体和政客开始攻击俄罗斯,攻击普京妥协中国,攻击普京在接受中国的领导。欧美的攻击在俄罗斯引起了不小反向,比普京更民族主义牌的极右反对派借此攻击普京有关中国的政策,骂他对中国不够强硬,骂他损害俄罗斯尊严和利益。

因此,普京出来辟谣了,普京想证明自己很硬气,想辩驳西方对他的攻击,想证明自己没有损害俄罗斯尊严和利益。所以他说,中国对俄罗斯没有威胁,俄罗斯与中国之间是公平的友好的互惠,对俄罗斯只有好处没有威胁的生意,而且中国二十多年来都没有威胁过俄罗斯。


实际上,俄罗斯境内官方和民间普遍存在中国威胁论,普遍存在恐惧中国影响力在东亚中亚的提升,主张与欧美缓和关系划清界限对付中国的也不少,毕竟谁都不愿意隔壁突然出现自己控制不了的超级大国。大家可以看看俄罗斯媒体如何在中亚鼓吹中国威胁论的,那可不亚于美国在西亚鼓吹中国威胁论。上次哈萨克斯坦抗议中国网络言论,也是俄罗斯媒体渲染后,哈萨克斯坦网民热议和要求强硬,才有官方出面抗议的。

user avatar

其实有一点需要注意一下。“20年前”说明这种思想渲染在俄那么一点历史中就已经有了至少20年。

事实上也没错,俄反对派,阴谋论,俄罗斯私媒、民意、组织等等一直在炒作威胁论并收获颇丰。

到如今俄网时不时出现什么:“俄又在远东签什么协议”,“把森林都给俄罗斯砍光了”这类言论。尤其是木头这种“资源榨取”,在俄罗斯都是一个刻板印象级别了。

user avatar

拿中国威胁俄罗斯纯属搞笑。

北约东扩到俄罗斯门口了,马上就要部署导弹了,哪个白痴会关心中国威胁?

俄罗斯面临着北约的军事威胁,欧美的经济制裁,你和普京讲中国威胁论,普京吃饱了撑的才会信。

中国这个第二大经济体不参与制裁俄罗斯已经是对俄罗斯最大的支持了,你跟俄罗斯讲中国威胁论有用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