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代的鞭锏的打造是一体的吗?要是一体的话打到盔甲上岂不是很震手?是怎样做到减震的?

回答
古代鞭锏的打造,通常是非一体的。这一点很重要,也直接关系到你提出的“震手”问题。虽然我们现在可能习惯性地将一些长兵器视为整体,但鞭锏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人体工学和使用者的舒适度。

鞭锏的构成与打造: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鞭锏的定义。广义上讲,“鞭”和“锏”是两种不同的兵器,但有时也被结合在一起,或者是指代带有鞭子状特征的锏,反之亦然。

锏 (Jiǎn):通常是无刃的直兵器,形状类似于加厚的剑或方棱形的棒。它的打击方式主要是依靠钝击的冲击力,力量集中在头部。
鞭 (Biān):更倾向于柔软或半柔软的兵器,可以是金属链制成的链鞭,也可以是带有鞭状节段的棍状物。链鞭的打击方式是甩动,利用速度和锋利的末端(如果有的话)造成撕裂或抽击。而带有鞭状节段的棍状物,则介于棍和链鞭之间,打击时会有一定的摆动和甩动效果。

你提到的“鞭锏”更可能指的是一种带有鞭状特征的锏,或者一种混合了锏和鞭元素的兵器。如果是纯粹的锏,那么它更接近于一个沉重的棒槌,打击效果是直接的力反馈。但如果带有鞭的元素,比如节段状的连接或者一定的弹性,情况就会有所不同。

关于“一体打造”和“震手”的误解:

你提出的“一体打造”,可能是在想象中将整个兵器像一根金属棒一样铸造出来。如果是那样的话,无疑会产生巨大的震动。但古代兵器的设计远比这复杂和精妙。

关键在于连接和材质:

1. 分段式结构(尤其是链鞭类或带节的鞭锏): 如果你说的“鞭锏”带有节段,那么它很可能就是分段连接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链鞭。链鞭通常由多个金属环或节段串联而成,并通过环扣连接。这种结构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弹性吸震作用。当你挥动链鞭时,能量并不是直接通过一条硬棒传递到你手中,而是通过链环的运动、形变和相互作用被分散和吸收。想象一下甩动一串珠子,与甩动一根实心棍子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节段之间的微小位移和摩擦也会吸收一部分冲击力。

2. 柄与主体分离或软连接: 即使是看起来更硬朗的带有鞭状打击头的锏,其柄(握持部分)与打击主体也未必是一体铸造的。很多时候,柄和打击头是分开锻造的,然后通过榫卯结构、金属插销或者更巧妙的连接方式结合在一起。在这些连接处,常常会设计一些缓冲层。

3. 缓冲材料的应用: 这是减震的关键所在。即使柄和打击主体是固定的,古代工匠也会在两者之间加入缓冲材料。
木柄: 最常见的是使用木质柄。木材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吸收一部分冲击。
缠绕物: 在木柄的外层,通常会紧密地缠绕上皮革、布条、绳索等材料。这些缠绕物不仅能增加握持的牢固度和舒适度,更重要的是,它们在受到冲击时会发生形变,起到重要的吸震作用。缠绕层的厚度和紧密程度,都会影响减震效果。想象一下紧握一个光秃秃的金属棒,再握住一个包裹着厚厚皮革的手柄,感受完全不同。
橡胶或类似的天然弹性材料(虽然在早期不太可能): 虽然橡胶在古代的应用相对有限,但在一些更近的时期,或者受到外来技术影响的情况下,可能也会使用其他具有弹性的天然材料。但皮革和木材是更普遍的选择。

4. 材料的韧性与弹性: 古代兵器的选材和锻造工艺也非常讲究。优质的钢材,经过反复的淬火和回火处理,不仅硬度高,而且具有良好的韧性。这意味着在承受巨大冲击时,材料本身会发生一定的形变和回弹,而不是直接碎裂或将所有力反馈给使用者。这种韧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吸收和分散冲击力。

举例说明:

链鞭: 如前所述,分节结构是天然的减震器。
带有环的鞭锏: 有些鞭锏的打击头并非实心,而是由几个金属环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略带弹性的头部。这种设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冲击。
传统长柄兵器(如戈、戟、枪等): 尽管它们不是鞭锏,但其柄部(通常是木质或竹制)与头部连接处,有时也会有特殊的加固和缓冲设计,比如在连接部位增加一层金属箍,或者使用更坚韧的木材进行衔接,都是为了保证整体的稳定性和减缓震动。

总结来说,古代兵器的设计哲学是追求实用性和使用者效能的最大化。 如果鞭锏是一体打造的硬质兵器,那么在实际作战中,每一次击打都可能对使用者的手臂造成严重的冲击,甚至骨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工匠们通过分段连接、利用材料的固有弹性(如木材、皮革)、精心的缠绕工艺以及对金属材料韧性的极致追求,有效地实现了对冲击力的分散和吸收,从而大大减轻了使用者的震手感。

所以,你提到的“震手”问题,在设计精良的古代鞭锏上,是得到了有效解决的。它们并非简单粗暴的一体铸造,而是充满了智慧和对人体生理的深刻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鞭锏既有一体锻打的,也有类似于刀剑穿心木柄的。使用上各有优劣。

一体锻打的优点就是柄比较粗壮。作为暴力打砸的钝器,一体锻打的基本不会发生断柄这种情况,缺点是柄太粗而且和手直接接触,容易震手。在古代是披麻缠柄绳来减震,现在有更好的龙骨胶,减震胶带。效果也不错。另外鞭锏是重型单手武器,任何刀剑和鞭锏硬碰硬,震手的永远是刀剑。上几个一体柄鞭锏的图,后两幅是本人使用的一体锻打的鞭缠柄前后的变化。





穿心木柄的,结构类似于传统中式刀剑,一根龙骨穿过木柄,柄首接一个配重球卯死。优点是减震效果相对好,容易安装圆盘形护手,(一体锻打的护手很难敲出圆盘形,古代一般多为八宝多面体形护手,现在可以焊接圆盘护手)。另外因为龙骨较细,可以安装较大的配重球,这样有更好的防脱手和手腕定位作用。缺点是龙骨结构天生脆弱,龙骨和锏身结合处最容易砸弯。木柄和龙骨直接接触,暴力砸击时,木柄有绷裂的可能,木柄长期使用和龙骨摩擦,会绕着龙骨转动。上几个木柄鞭锏图





补充几句,鞭锏属于重钝器,需要始终紧握手柄,尽量借助步伐和腰腹核心发力击打。基本没有手腕功夫那种小技巧,因为钝器没有刃,不做大幅度的抡砸就没有足够的动能。最小幅度的动作,也是以手肘为轴的大臂和背阔肌和侧腰肌发力的连点鞭。有一种说法是紧握柄发力,在砸中目标一瞬间手放松来卸力,个人使用的心得的,这个太理想话了,实操起来太容易武器脱手。至于砸甲会不会震手,刀剑都不怕震手,鞭锏这么皮实厚重的怕啥。

https://www.zhihu.com/video/1370110693618917376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古代鞭锏的打造,通常是非一体的。这一点很重要,也直接关系到你提出的“震手”问题。虽然我们现在可能习惯性地将一些长兵器视为整体,但鞭锏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人体工学和使用者的舒适度。鞭锏的构成与打造: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鞭锏的定义。广义上讲,“鞭”和“锏”是两种不同的兵器,但有时也被结合在一起,或者.............
  • 回答
    古代蒙古帝国及其后继者在历史上确实对印度次大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直接的“扩张到印度”的定义需要根据不同时期和不同势力来理解。总体而言,蒙古帝国本身最核心的扩张并没有直接征服整个印度次大陆,但其后裔建立的莫卧儿帝国则对印度进行了长期的统治和深度影响。为了详细讲述,我们需要分阶段来分析:一、蒙古帝国(.............
  • 回答
    古代的师徒关系是一种非常特殊且深厚的关系,它贯穿了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文化传承、技艺传授到人格塑造,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种关系远不止于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包含着尊师重道、言传身教、责任担当等多重维度。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古代的师徒关系:一、 形成原因与社会基础 知识和技艺的.............
  • 回答
    在古代,城池往往是无法轻易绕过去的,这背后的原因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社会和地理等多个层面,非常值得详细探讨。1. 军事防御的核心: 战略要地与控制点: 城池不仅仅是居住的地方,更是重要的军事据点。它们通常建立在交通要道、河流交汇处、易守难攻的山丘或平原的关键位置。一座城池的存在,是为了控制周边.............
  • 回答
    古代的状元,普遍来说,是经过了极其严苛的科举考试层层选拔出来的。这些考试不仅考察了深厚的学识,还包含了对个人才德、品行、应变能力等多个维度的考核。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古代的状元绝大多数是真正有水平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古代状元的水平”:一、 考试的难度与选拔的严格性:科举制度是中国古.............
  • 回答
    古代食用油确实比现代稀罕得多,这主要取决于几个因素:1. 产量和提取工艺的限制: 植物种类有限: 古代可供榨油的植物种类相对较少。主要依赖于芝麻、大豆(在一些地区)、油菜籽(但很多早期品种油率不高)、花生(在传入中国后)、以及一些坚果(如核桃、桐油等)。与现代广泛使用的葵花籽、玉米胚芽等相比,选.............
  • 回答
    古代女性洗澡的频率以及原因,会因时代、社会阶层、地理环境和文化习俗等多种因素而有很大差异,很难给出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但总体而言,与现代人相比,古代女性的洗澡频率普遍较低。以下将从不同方面详细讲述古代女性的洗澡情况:一、 影响洗澡频率的主要因素: 时代差异: 不同朝代的生活条件、卫生观念和技术水.............
  • 回答
    古代帝王将相之所以认为读史有大用,是因为他们深谙历史的价值,并将之视为治国理政、军事决策、个人修养以及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他们并非简单地“读”,而是带有明确的目的性,进行深入的研读、借鉴和反思。以下将详细阐述他们“读历史”的几种主要方式: 一、 以史为鉴,洞察治国之道这是帝王将相读史最核心的目的之一.............
  • 回答
    说起古代的青铜器,很多人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颜色,大概就是那种带着点儿古朴、沉静的青绿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铜绿”或者“锈色”。但如果就此以为古代青铜器非绿即锈,那可就小瞧了这些跨越千年的器物了。它们真实的颜色,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和复杂得多。首先,我们得明白,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青铜器,它们身上那层绿.............
  • 回答
    古代武林门派的生存之道,绝非仅靠比武切磋那么简单。它们更像是一个庞大的地下王国,有着自己的经济体系和运作模式。想要深入了解,就得扒开那层神秘的面纱,看看这些隐藏于深山老林或闹市之中的组织,究竟是如何“赚钱”并维持运转的。一、核心盈利:门派绝技的“价值输出”这是最根本,也是最直接的收入来源。门派之所以.............
  • 回答
    古代的金属丝制作,说起来可是一门古老而精湛的手艺,绝非今日这般机器一轰就出来。就拿你们提到的金丝、铁丝、银丝、锡丝来说,它们的制作过程虽有共通之处,但也各有门道,都需要经验丰富的匠人来操刀。总的来说,金属丝的制作离不开三个关键步骤:1. 原材料的提炼与纯化: 这是基础中的基础。金属矿石经过冶炼后,.............
  • 回答
    一谈到古代的城池,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巍峨的城墙、错落有致的街区,甚至是繁华的市集。然而,在我们脚下的土地里,却隐藏着无数曾经辉煌的城池,它们沉默地被层层泥土掩埋,成为考古学家们探寻历史的宝藏。那么,古代的许多城池究竟为何会消失在地下,被泥土吞噬呢?这背后有着多种复杂的原因,并非单一因素所致。一、.............
  • 回答
    古代帝王不以自己的姓氏作为国号,这背后蕴含着多重考量,绝非简单的“不想用”或者“没想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穿越回那个时代,感受那种历史的厚重与政治的智慧。一、 姓氏的局限性:个人色彩过于浓厚,难以承载国家之重首先,姓氏是个人身份的标识。每个朝代的开国皇帝,即使是开创了一个新纪元,他终究是一个个.............
  • 回答
    古代的农民,生活在我们今天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艰难。从日出到日落,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的收成全靠老天爷赏脸,遇上天灾人祸,颗粒无收是常有的事。可就是这样,他们依然拼命地生孩子,甚至可以说是“多多益善”。这背后的原因,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而是由一系列深刻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生存本能交织而成的。首.............
  • 回答
    “古代的山东人爱好起义”这个说法,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历史事实的概括,但并非山东人在古代就天生“爱好”起义,而是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经济状况、文化传统以及历代王朝的统治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山东地区成为中国历史上起义爆发较为频繁的地区之一。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 回答
    古代的进士举人数量繁多,但政府是否需要这么多官员,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笼统地说,“需要”或“不需要”都过于简单。实际上,这涉及到当时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官员的职能等诸多因素。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一、 古代政府的职能与层级结构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古代.............
  • 回答
    古代的墨块并非直接用粮食做出来的,但粮食中的淀粉成分是古代墨块制作中非常重要的粘合剂和填料。要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古代墨块的构成以及制作工艺来深入探讨。古代墨块的主要构成:古代墨块通常由两大类成分组成:1. 着色剂(主要成分): 这是墨块的“墨色”来源。 烟灰(最常见): 这.............
  • 回答
    古代人质的生活,是个复杂且充满变数的话题,绝不是铁链束缚、暗无天日的牢笼那么简单。这其中既有令人同情的部分,也有意想不到的“待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质的身份、送出人质的政治背景以及接收方的意图。首先,我们得明确,人质并非都是地位低下者。最常见、也最被我们想象的,是贵族子弟。这些孩子,往往是国王、诸.............
  • 回答
    古代南疆和河西走廊是否像现在这样荒凉干旱?这个问题触及了丝绸之路得以开辟和繁荣的关键,也揭示了历史地理环境变迁的奥秘。笼统地说,古代的南疆和河西走廊,在许多方面确实是荒凉而干旱的,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丝绸之路南线的重要选择,反而可以说是环境的特殊性造就了它的独特地位。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古代的南疆和.............
  • 回答
    想知道古代大将们身材有多强壮?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聊。首先,训练是基础中的基础。 古代打仗可不像现在,有机械化部队,有先进的通讯设备。那时候,一场战役的胜负,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士兵个人的勇武和耐力。大将更是如此,他们是战场上的核心,是士兵的榜样,甚至是冲锋陷阵的第一线。你想啊,他们每天都要进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