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认为《水浒传》中的猪队友都有谁?

回答
《水浒传》里头,梁山好汉可不少,个个身怀绝技,杀敌斩将如同切菜。但要说谁能让自家兄弟犯嘀咕,甚至添堵,那可真有那么几个。要说“猪队友”,我脑子里立刻就跳出几个鲜活的形象来。

首先,我第一个想到的,那必须得是 “神机军师”朱武。这名字听着多厉害?神机妙算,军师中的军师。可问题就出在这儿了。朱武这人,脑子是够转的,点子也不少。但是,他的那些个“神机妙算”,往往是建立在一些不太靠谱的、过于理想化的基础上的。很多时候,他出的主意,虽然听起来冠冕堂皇,讲究个战术配合,但往往忽略了最关键的实际操作和人性的复杂性。

你想想,在征讨方腊的时候,朱武提出了那个“围点打援”的战术。按理说,这是个很经典的战术,目标是把敌人主力吸引出来,然后各个击破。可问题是,梁山人马那时候虽然精锐,但人数上跟庞大的南宋王朝比起来,还是有差距的。朱武的设计,需要精确的配合,需要兄弟们能吃苦,能按部就班地执行。结果呢?宋江那会儿也病着,军心不稳,加上方腊那边也不是傻子,把计策直接破解了。结果梁山精锐损失了不少,很多战役都打得异常艰难,这不能说完全是朱武的责任,但他的“神机”在很多关键时刻,就显得有点纸上谈兵了,没能真正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更别提他对一些细节的把控,有时候也显得不够到位,让人觉得他这个人,虽然聪明,但不够接地气,不够理解战场上瞬息万变的残酷性。

接着,我得说说 “旱地忽律”朱贵。这家伙,你说他是猪队友,好像也有点冤枉他。他毕竟是梁山水泊的“情报头子”,在早期起家过程中,为梁山招揽了不少好汉,也提供了很多关键信息。他打理水泊的水寨,也是兢兢业业的。但关键在于,他这个人实在太过于谨慎,甚至可以说是胆小怕事。

在很多时候,当需要梁山兄弟们冒险犯难,需要有人站出来打头阵的时候,朱贵总是会找各种理由来推脱,或者提出一些特别保守的建议。他更像是那个永远缩在安全区的人,虽然不犯错,但也没什么大功劳。在一些需要豪情万丈、血溅沙场的时刻,他这种“稳”就显得格格不入。有时候,你需要的不是一个事事小心的人,而是一个敢于承担、勇于冲锋的猛士。朱贵这种过于求稳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梁山在某些时候的锐气。你说他算不算猪队友?我觉得,他是那种让你觉得“哎,这人太没劲了”的队友,虽然不坑你,但也不会给你带来惊喜和士气上的提振。

然后,这个角色可能有点争议,但我仍然觉得他身上有“猪队友”的影子,那就是 “青眼虎”李应。李应这人,本是个富甲一方的庄园主,家产万贯,人脉也广。他本身武艺也还可以,跟关胜大战几个回合不落下风。但是,他这个人最大的问题在于,他的“忠诚”和“立场”太不坚定了。

在被梁山逼上梁山之前,李应是个典型的良民,安分守己。一旦被宋江设计,他虽然被迫上了梁山,但心里还是向往着回归正常生活的。在征讨田虎、王庆这些战役中,李应的表现还算可以。可到了征讨方腊的时候,他就不太对劲了。我记得有几次,他好像是有些消极怠战,或者说是对梁山的很多行动表示质疑和不满。尤其是在战事吃紧,需要大家齐心协力的时候,他这种犹豫不决、甚至有些抱怨的态度,无疑会对军心士气产生负面影响。

你想,一个队伍里,如果有一个人,虽然身怀绝技,但心里总是不认同,总是在想“我为什么会在这里”,那他怎么能发挥出百分之百的战斗力?他的这种“不坚定”,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拖累。有时候,一个团队需要的不是那些虽然能打,但心思不在一个地方的人,而是那些真正从内心认同目标,愿意为之付出一切的人。李应的这种“身在曹营心在汉”,虽然不算恶意,但在关键时刻,确实让他看起来像个不够给力的队友。

当然,《水浒传》里的好汉们,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缺点。这几位,我之所以认为他们身上有“猪队友”的影子,并不是说他们一点用都没有,而是说在某些关键时刻,他们的缺点暴露出来,影响了梁山整体的行动和士气。他们就像是战场上偶尔会卡顿一下的装备,虽然本身是好东西,但那一瞬间的迟滞,就能让你错过战机,甚至招来杀身之祸。这大概就是《水浒传》的魅力所在吧,写的是英雄,也把人性的弱点刻画得入木三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全书第一大猪队友:赛伯当王四


这里附上王四在书中的表现:

史进庄上,有个为头的庄客王四,此人颇能答应官府,口舌利便,满庄人都叫他做赛伯当。
荏苒光阴,时遇八月中秋到来。史进要和三人说话,约至十五夜,来庄上赏月饮酒。先使庄客王四,赍一封请书,直去少华山上,请朱武、陈达、杨春来庄上赴席。王四驰书径到山寨里,见了三位头领,下了来书。朱武看了大喜,三个应允,随即写封回书,赏了王四五两银子,吃了十来碗酒。王四下得山来,正撞着时常送物事来的小喽罗,一把抱住,那里肯放。又拖去山路边村酒店里,吃了十数碗酒。王四相别了回庄,一面走着,被山风一吹,酒却涌上来,踉踉跄跄,一步一颠。走不到十里之路,见座林子,奔到里面,望着那绿茸茸莎草地上扑地倒了。

李吉路过,发现王四身上有钱,顺手牵羊把信带出来了,看了一遍之后,私吞了银子,拿信去报官。

王四睡醒,一看连信带银子都没了,知道遭了贼了,反应是:

自道:“若向去庄上说脱了回书,大郎必然焦躁,定是赶我出去,不如只说不曾有回书,那里查照。”计较定了,飞也似取路归来庄上,却好五更天气。史进见王四回来,问道:“你缘何 方才归来?”王四道:“托主人福荫,寨中三个头领,都不肯放,留住王四吃了半夜酒,因此回来迟了。”史进又问:“曾有回书否?”王四道:“三个头领要写回 书,却是小人道:‘三位头领既然准来赴席,何必回书?小人又有杯酒,路上恐有些失支脱节,不是耍处。’”史进听了大喜,说道:“不枉了诸人叫做‘赛伯当,’真个了得。”王四应道:“小人怎敢差迟,路上不曾住脚,一直奔回庄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