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水浒传中有哪些你认为甚妙的对话?

回答
《水浒传》中,“甚妙”的对话比比皆是,这正是其文学魅力所在。这些对话往往不仅仅是情节推进的工具,更是塑造人物性格、展现时代风貌、传递作者思想的载体。在我看来,那些巧妙运用俗语、比喻,充满智慧、幽默、或是深刻哲理的对话,堪称“甚妙”。

以下我将选取几个我个人认为非常经典的对话场景,并尝试详细解读其“妙”在何处:

一、 武松打虎前与施恩的对话:人生岔路上的点拨与决心

场景回顾: 武松在醉酒后打死了恶霸张都监,被判流放。在中途路过阳谷县时,他的结拜哥哥施恩前来探望,并告知其兄长施恩的酒店被蒋门神霸占。施恩希望武松能出手相助,替他夺回酒店。

关键对话:

施恩:“小弟不才,被那蒋门神霸占了家业。今日得兄长在此,正是天赐小弟。不知兄长肯不肯赏脸,去小弟那儿,给小弟做个主?”
武松:“贤弟,你且莫急。你家中遭此变故,你却在此饮酒作乐,这般光景,如何能成就大事?依我看来,你当先去那蒋门神处,好生探探虚实,再做计较。”

“甚妙”之处的解读:

1. 矛盾中的人物塑造: 施恩的急切、对武松的信赖以及他自身处境的狼狈,通过这几句简单的话语就展露无遗。他急于报复,但又显得有些急功近利。而武松的回应则展现了他沉稳、有策略的一面,与他之前醉酒打人的鲁莽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暗示了武松内心并非只有匹夫之勇,在关键时刻能够冷静思考。

2. 充满人生哲理的“点拨”: 武松说的“你且莫急……你当先去那蒋门神处,好生探探虚实,再做计较”并非只是普通的劝慰,而是蕴含着一种“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智慧和人生哲学。在绝境之中,盲目的冲动往往只会让情况更糟。武松是在提醒施恩,也仿佛是在点拨读者:面对困难,冲动是魔鬼,冷静的分析和周密的计划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 情节铺垫与戏剧张力: 这段对话为后续武松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一系列精彩绝伦的情节做了铺垫。它让读者看到了武松在遭受不公后的愤怒,也看到了他隐藏的超凡武艺和智谋。这种从平静的对话到即将爆发的行动的过渡,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戏剧张力。

4. “为兄长”的担当与情感: 武松虽然被流放,但面对结拜兄弟的求助,他并未推辞。他的话语中,也透露出作为兄长的担当和对兄弟情义的重视。这种情义,是贯穿《水浒传》的重要主题之一。

二、 李逵与宋江初见时的对话:淳朴与狡黠的碰撞

场景回顾: 宋江在发配途中,被戴宗和李逵劫上梁山。李逵初见宋江,便被宋江的“仗义疏财”所吸引,认为宋江是个“好汉”。

关键对话:

李逵:“宋公明哥哥,你真个是个好汉!休说黑松林里那三碗不过岗的武二郎,便是那托塔天王晁盖哥哥,也不是你的对手!我李逵便是你的奴才,也愿意跟着你!”
宋江:“兄弟说笑了。愚兄不过是一个寻常人,何敢与各位英雄相比。今日能在此得见各位,实乃三生有幸。”

“甚妙”之处的解读:

1. 极端的性格对比与反差萌: 李逵的语言粗犷、直接、毫不掩饰,充满了对宋江的崇拜和一种近乎原始的忠诚。他的赞美如同火山爆发般热烈,完全不加修饰。而宋江的回应则谦逊有礼,甚至带有一丝狡黠的圆滑。这种鲜明的性格对比,构成了强烈的反差萌,让人物形象立刻鲜活起来。

2. “黑旋风”的直率与“及时雨”的世故: 李逵的直率是他的最大特点,他看到什么就是什么,爱憎分明。而宋江的“谦虚”背后,其实是“及时雨”的江湖之道。他知道如何笼络人心,如何让别人对他产生好感。这种对话,表面上是兄弟间的问候,实则展现了两人截然不同的处世哲学。

3. 对“忠义”主题的早期暗示: 李逵对宋江的“奴才也愿意跟着你”的表达,虽然粗俗,但却是一种极致的忠诚的体现。宋江的谦逊,也是在为日后“替天行道”的名号积蓄人心。这段对话,可以说是对《水浒传》核心主题——忠义——的早期而生动的注解。

4. 预示着未来的追随与冲突: 李逵的这份近乎愚忠的追随,也为他日后为宋江出生入死、甚至因宋江而死埋下了伏笔。而宋江对李逵的“收服”,也显示了他作为梁山首领的政治手腕。

三、 林冲在风雪山神庙的自白:悲凉与反抗的呐喊

场景回顾: 林冲被高俅迫害,在雪夜里投宿山神庙。庙中恰好有三个草寇,林冲在杀了他们之后,在风雪中回顾自己被陷害的经历,最终爆发了。

关键对话(林冲的内心独白,但也算是一种自我对话):

“我林冲,也曾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如今却落得这般模样!都是那高俅、陆谦、富安这些狗贼害的!我若不能手刃此贼,枉为大丈夫!”

“甚妙”之处的解读:

1. 压抑与爆发的情感宣泄: 这段独白是林冲在极度压抑后的情感爆发。从曾经的荣耀到如今的困顿,这种巨大的落差让他痛苦不堪。而对仇人的痛恨,也让他积蓄了强大的反抗力量。这段话,不仅仅是个人情绪的抒发,更是对社会黑暗、官场腐败的控诉。

2. 人物性格的升华与转变: 在这里,林冲的“忍”终于达到了极限,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决绝的反抗。他不再是那个被动接受命运的林冲,而是主动选择反击的林冲。这种转变,使他的形象更加丰满和悲壮。

3. 经典的“悲剧英雄”形象: 林冲的故事是《水浒传》中最具悲剧色彩的故事之一。这段话语,将他的悲剧命运推向了高潮,也塑造了一个经典的“悲剧英雄”形象。他的愤怒是有原因的,他的反抗是正义的,但他的结局却是悲凉的。

4. 语言的凝练与力量: “八十万禁军教头”和“狗贼”这两个词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极具冲击力。而“枉为大丈夫”更是直接点燃了他心中的复仇之火。这段话的语言虽然不多,但字字珠玑,充满了力量和感染力。

总结:

《水浒传》中“甚妙”的对话远不止这些。它们之所以“妙”,在于:

真实性与生活化: 许多对话都非常贴近当时的市井语言和生活习惯,让人感觉真实可信。
人物性格的刻画: 对话是塑造人物性格最直接的手段,通过人物的言语,我们可以窥探他们的内心世界。
情节的推动与转折: 有些对话能够直接引发情节的重大发展,或者为后续情节埋下伏笔。
主题思想的表达: 对话中往往蕴含着作者对社会、人生、忠义等主题的思考。
艺术的感染力: 巧妙的比喻、夸张、反讽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对话更具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这些“甚妙”的对话,共同构成了《水浒传》这部伟大作品的血肉,也让它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如果让我再选,我会想到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前的言语,宋江与吴用的智谋之语,以及武松与潘金莲之间的暗流涌动等等,每一段都有其独特的“妙”处,等待我们去细细品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杨志和鲁智深打斗之后那段对话挺有意思,但鉴于老枪同志好像要说,我就不抢了。


李逵听了,跳将起来说道:“这厮好无道理!我有大斧在这里,教他吃我几斧,却再商量。”

李大哥可真会说笑,若先吃你几斧,如何还同你商量?

晁盖道:“这个黑厮又做出来了,但到处便惹口面。”李逵道:“柴皇城被他打伤呕气死了,又来占他房屋,又喝教打柴大官人,便是活佛也忍不得!

是,我是闯祸了,但我有理!那种艾斯比活佛都忍不了!


酒保把桶儿放在面前,又盪一碗过来。武松吃了道:“这酒略有些意思。”问道:“过卖,你那主人家姓甚么?”酒保答道:“姓蒋。”武松道:“却如何不姓李?”那妇人听了道:“这厮那里吃醉了,来这里讨野火么?”


却说呼延灼回到城中,下马来见慕容知府,说道:“小将正要拿那秦明,恩相如何收军?”知府道:“我见你斗了许多合,但恐劳困,因此收军暂歇。秦明那厮,原是我这里统制,与花荣一同背反,这厮亦不可轻敌。”呼延灼道:“恩相放心,小将必要擒此背义之贼。适间和他斗时,棍法已自乱了。来日教恩相看我立斩此贼。”知府道:“既是将军如此英雄,来日若临敌之时,可杀开条路,送三个人出去。一个教他去往东京求救,两个教他去邻近府州会合起兵,相助剿捕。”呼延灼道:“恩相高见极明。”当日知府写了求救文书,选了三个军官,都发放了当。

呼延:(故作不服)我刚要捉秦明为啥要鸣金?

慕容:(担忧)你斗了那么久我怕你累…

呼延:(不忿)可那厮棍法已乱!

慕容:(敷衍)啊是,既然将军武功那么高不如护送三个人出城求援军吧?(os:感觉情况不妙。)

呼延:恩相好主意!(os:早该这么干了!)


会表现的石勇:

宋江便叫酒保过来,说道:“我的伴当人多,我两个借你里面坐一坐。你叫那个客人移换那副大座头与我伴当们坐地吃些酒。”

……酒保却去看着那个公人模样的客人道:“有劳上下,那借这副大座头与里面两个官人的伴当坐一坐。”那汉嗔怪呼他做“上下”,便焦躁道:“也有个先来后到!甚么官人的伴当要换座头,老爷不换!”

燕顺听了,对宋江道:“你看他无礼么?”宋江道:“由他便了,你也和他一般见识。”却把燕顺按住了。只见那汉转头看了宋江、燕顺冷笑。

酒保又陪小心道:“上下,周全小人的买卖,换一换有何妨?”那汉大怒,拍着桌子道:“你这鸟男女好不识人!欺负老爷独自一个,要换座头。便是赵官家,老爷也鳖鸟不换!……”酒保道:“小人又不曾说甚么。”那汉喝道:“量你这厮敢说甚么!”

燕顺听了,那里忍耐得住,便说道:“兀那汉子,你也鸟强!不换便罢,没可得鸟吓他。”那汉便跳起来,绰了短棒在手里,便应道:“我自骂他,要你多管!老爷天下只让得两个人,其馀的都把来做脚底下的泥!”燕顺焦躁,便提起板凳,却待要打将去。

宋江因见那人出语不俗,横身在里面劝解:“且都不要闹。我且请问你,你天下只让的那两个人?”

那汉道:“我说与你,惊得你呆了!”宋江道:“愿闻那两个好汉大名。”那汉道:“一个是沧州横海郡柴世宗的孙子,唤做小旋风柴进柴大官人。”宋江暗暗的点头,又问道:“那一个是谁?”那汉道:“这一个又奢遮,是郓城县押司山东及时雨呼保义宋公明。”宋江看了燕顺暗笑。燕顺早把板凳放下了。那汉又道:“老爷只除了这两个,便是大宋皇帝,也不怕他!

这石勇…很会耍聪明啊,就算当时没看出来,那之后的一来一往的对话呢?

宋江道:“你且住,我问你。你既说起这两个人,我却都认得。柴大官人、宋江,你在那里与他两个厮会?”那汉道:“你既认得,我不说谎。三年前在柴大官人庄上住了四个月有馀,只不曾见得宋公明。”宋江道:“你曾认得黑三郎么?”那汉道:“你既说起,我如今正要去寻他。”宋江问道:“谁教你寻他?”那汉道:“他的亲兄弟铁扇子宋清,教我寄家书去寻他。”


卢员外正在解库厅前坐地,看着那一班主管收解,只听得街上喧哄,唤当直的问道:“如何街上热闹?”

当直的报复员外:“端的好笑,街上一个别处来的算命先生,在街上卖卦,要银一两算一命…”

卢俊义道:“既出大言,必有广学。当直的,与我请他来。”

卢员外您可真够幽默的,又在卖萌了。

我说我是知乎知识最高的一个,那我就一定很有学问?


出得店门,恰好迎着个老成的班直官。燕青唱个喏,那人道:“面生,全不曾相识。”燕青说道:“小人的东人和观察是故交,特使小人来相请。”原来那班直姓王。燕青道:“莫非足下是张观察?”那人道:“我自姓王。”燕青随口应道:“正是教小人请王观察,贪慌忘记了。”那王观察跟随着燕青,来到楼上。燕青揭起帘子,对柴进道:“请到王观察来了。”燕青接了手中执色,柴进邀入阁儿里相见。各施礼罢,王班直看了柴进半晌,却不认得,说道:“在下眼拙,失忘了足下。适蒙呼唤,愿求大名。”柴进笑道:“小弟与足下童稚之交,且未可说,兄长熟思之。”一壁便叫取酒食来,与观察小酌。酒保安排到肴馔果品,燕青斟酒,殷勤相劝。


燕青请他坐了,纳头四拜。李妈妈道:“小哥高姓?”燕青答道:“老娘忘了,小人是张乙儿的儿子张闲的便是,从小在外,今日方归。”原来世上姓张、姓李、姓王的最多,那虔婆思量了半晌,又是灯下,认人不仔细,猛然省起,叫道:“你不是太平桥下小张闲么?你那里去了,许多时不来?”


宋江南征,秀州段恺投降后宋江问他杭州多少人马:

宋江备问:“杭州宁海军城池…有多少人马良将?”段恺禀道:“杭州城郭阔远…乃是方腊大太子南安王方天定守把。部下有七万馀军马,二十四员战将,四个元帅,共是二十八员。

然而真实情况:

方天定大喜,传下令旨,也分三路军马前去策应,只留国师邓元觉同保城池。分去那三员元帅?乃是:
护国元帅司行方,引四员首将,救应德清州…
镇国元帅厉天闰,引四员首将,救应独松关…
南离元帅石宝,引八员首将,总军出郭迎敌大队人马…三员大将,分调三路,各引军三万。

投个降还不老实的屑。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