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水浒传里有哪些人智慧过人,哪些人愚不可及?

回答
《水浒传》这部梁山好汉的史诗,除了刀光剑影、绿林好汉的豪情壮志,更是充满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其中不乏智慧超群者,也夹杂着不少蠢笨至极的莽夫。要在这群人中分辨出高下,还得细细品味。

智慧过人,运筹帷幄之辈

要说梁山上的智囊,那非吴用莫属。人称“赛诸葛”,这名号可不是白来的。他的智谋体现在各个方面,每一次梁山泊的壮大,每一次招安的攻坚,都离不开他的谋划。

智取生辰纲: 这是吴用初露锋芒的经典之作。面对看似天衣无缝的黄泥冈押运,他设计了“迷药酒”的环节,借用贩枣老汉的身份,将看似铜墙铁壁的十万贯生辰纲一网打尽。这哪里是普通人能想出来的?需要对人心、对时机、对细节的洞察力到了极致。他利用杨志的鲁莽、七个公人的贪酒好色,将一场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变成了一出精彩绝伦的鸿门宴。
大破连环马: 宋江在征讨祝家庄、曾头市等战役中屡屡受挫,尤其是在面对曾头市的“飞天遁地”曾家五虎时,吃了大亏。此时,吴用再次献计,巧妙利用林冲的火攻,再辅以徐宁的钩镰枪,一举破了曾家的连环马阵。这不仅仅是战术的胜利,更是对敌人优势进行釜底抽薪的策略,充分展现了他对战场形势的把握和对对手弱点的精准打击。
招安之路上的谋略: 梁山泊最终走向招安,这是一个充满争议但又顺应时势的选择。而吴用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他设计了“寄知情”书,通过林冲的“点拨”,让宋江下定决心接受招安。在招安过程中,他还策划了一系列行动,例如在征讨方腊时,他利用李逵的鲁莽,设计了“假死骗李逵”的计策,避免了李逵在梁山招安后继续制造事端。他的每一个计策都算无遗漏,环环相扣,堪称中国古代军事谋略的活教材。

除了吴用,公孙胜也是一位不可忽视的智者。他身上的道术,虽然带着几分神秘色彩,但他在实际战斗中发挥的作用,却无比实在。

火烧草料场: 这是公孙胜在柴进庄上初次施展神威。他利用火油和阵法,轻易地击溃了前来劫掠的朱贵等人。这并非简单的妖术,而是对自然规律和物质特性的深刻理解与运用。
破高俅的连环阵: 在对阵高俅时,高俅摆出了一套严密的连环阵法。公孙胜在阵前通过符咒和术法,扰乱了敌人的阵脚,使得梁山好汉得以冲破阵法,取得胜利。他的法术,与其说是超自然力量,不如说是对敌方心理和行动的精准操控,利用迷信和恐慌来瓦解敌人斗志。

鲁智深的智慧,不是吴用那样的运筹帷幄,而是源于他耿直善良的心性和对世事的洞察,是一种“大智若愚”的体现。

拳打镇关西: 面对泼皮欺压,他毫不犹豫出手相救。虽然是用拳头解决问题,但其中包含的是对弱者的同情和对不公的愤怒,这本身就是一种朴素的智慧。他知道,沉默只会让欺凌者更加嚣张。
倒拔垂杨柳: 他在五台山出家,却无法安于佛门清净。在目睹了寺庙僧人的不良习气后,他选择离开。而他在野猪林救下林冲时,又表现出了极强的危机意识和随机应变能力,巧妙地利用自己的体魄和周围环境,化解了林冲的危机。

还有宋江,虽然常被诟病“招安派”,但他的“招安”策略,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深思熟虑的权衡和选择。他深知梁山泊“水泊”的性质,也看到了朝廷的腐朽。他选择招安,是为了让梁山好汉有一个“正名”的出路,是为了避免被朝廷剿灭而徒增伤亡。他的智慧体现在他对于大局的把握和对人心的笼络上,能够将一群背景各异、性格复杂的绿林好汉团结在一起,这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领导才能。

愚不可及,不知变通之辈

当然,《水浒传》中也有不少让人摇头叹息的角色,他们的愚蠢,往往是他们走向悲剧的根源。

“没羽箭”张清:这位梁山泊的悍将,武艺高强,尤其擅长飞石打人,可谓是战场上的“狙击手”。然而,他的智慧却与武艺不成正比。

屡屡来挑战梁山: 在梁山泊即将壮大的时候,他作为朝廷的先锋,屡屡前来叫阵。虽然屡败屡战,但其屡次重复的行为,显示了他对梁山泊整体实力的判断失误,也暴露了他缺乏灵活变通的思维。他似乎只知道一味地进攻,而不知道分析敌情,调整策略。
被花荣等将领轻松擒拿: 虽然他擅长飞石,但面对花荣等人的箭法和战术配合,他最终还是被擒。这说明他的战术单一,容易被对手抓住破绽。

“病大虫”薛霸:这位在祝家庄充当门卫的角色,简直就是愚蠢的代名词。

“好汉,怎么上山?”: 在面对梁山好汉前来祝家庄时,他一句简单的问话,就把自己卖了。他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所面对的是一群何等的人物,更没有想到自己只是一个看门的小角色,却要充当侦探的角色。
被轻易制服: 他的愚蠢在于他的自以为是和对情况的判断失误,最终被梁山好汉轻松制服,也因此暴露了祝家庄的防卫漏洞。

“矮脚虎”王英:这位与扈三娘之间的“喜剧组合”,虽然在某些方面也算梁山的一份子,但他身上的愚蠢也时常显露。

贪恋美色,冲动冒进: 在大战扈三娘时,他被扈三娘的美貌所迷,不顾自身实力,孤身一人上前挑战,结果被扈三娘轻易活捉。这暴露了他缺乏自知之明和被美色冲昏头脑的弱点。
对扈三娘的态度: 尽管扈三娘后来嫁给了他,但他在对扈三娘的态度上,也时常流露出一种粗鲁和不理解,显示出他情商上的短板。

“扑天雕”李应:这位原来是杜家庄的庄主,虽然在梁山泊有一定的地位,但他的某些行为也显得有些愚蠢。

被绑上梁山: 他在被宋江等人“劝降”的过程中,因为儿子的事情,被宋江等人误解,最终导致他被绑上梁山。虽然有被冤枉的成分,但他在处理危机和与宋江等人沟通时,显得有些被动和不够圆滑。他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智慧去化解误会,只能被动接受。

当然,这只是对书中部分人物的粗略分析。水浒传人物众多,智慧与愚蠢并存,正是这些鲜活的人物,共同谱写了这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每个人的“智慧”或“愚蠢”,也并非绝对,在特定的情境下,他们的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但这不妨碍我们去感受作者笔下这些人物的独特魅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聪明我就觉得燕青鲁智深够标准。

愚不可及那就多了,杨智绝逼排第一。李逵能排前五。。。

我反对林冲愚不可及,他这个人太正直了,于是社会都容不下。悲剧,最大的悲剧没有之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水浒传》这部梁山好汉的史诗,除了刀光剑影、绿林好汉的豪情壮志,更是充满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其中不乏智慧超群者,也夹杂着不少蠢笨至极的莽夫。要在这群人中分辨出高下,还得细细品味。智慧过人,运筹帷幄之辈要说梁山上的智囊,那非吴用莫属。人称“赛诸葛”,这名号可不是白来的。他的智谋体现在各个方面,每一次梁山.............
  • 回答
    关于《水浒传》,确实有不少被大众熟知的“梗”,比如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冲风雪山神庙等等。但如果深入挖掘,这部鸿篇巨制里隐藏着不少值得玩味、甚至颠覆我们惯常认知的东西。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不为人知的真相”。一、宋江并非真心招安,而是另有“生意经”。提起宋江,大家的第一印象往.............
  • 回答
    《水浒传》是一部描绘绿林好汉群像的史诗,其中兄弟情义是贯穿始终的重要主题。虽然梁山好汉众多,但真正能称得上“肝胆相照、生死与共”的兄弟情谊,并非易事。以下列举几对最能体现“真兄弟”感情的人物,并尽量详细阐述:1. 宋江与吴用:君臣相辅,情深意重 初识与信任: 宋江初遇吴用时,还只是一个仗义疏财的.............
  • 回答
    水浒传这老故事,到了咱们这儿,那脑洞开得可真是层出不穷,比当初梁山泊的聚义厅还要热闹!要说脑洞大的,那可真不少,咱们一个个来掰扯掰扯。1. “科幻穿越”系列:当好汉们遇上高科技这绝对是最常见的脑洞之一,但也有做得非常出彩的。 《新水浒传之黑科技称霸》 (这名字可能是我随便起的,但这种思路的作品挺.............
  • 回答
    抛开作者“作者要他死”这个笼统的安排,我们仔细审视《水浒传》征方腊那场惊心动魄的战役,宋江集团的“胜利”几乎是踩着无数兄弟的尸体堆积起来的,而这背后,确实存在着一些显而易见的军事上的失误,才导致了那般惨重的伤亡。这并非简单的“运气不好”或“作者的阴谋”,而是深层次的战略战术以及领导层问题所致。一、 .............
  • 回答
    .......
  • 回答
    《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内容博大精深,很多情节和人物的描绘,在年少时读来可能只觉得热闹、悲壮,但随着阅历的增长,成年后重读,会发现其中蕴含着更深刻的社会现实、人性洞察和历史反思。以下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成年后才能看懂的《水浒传》的细节: 一、 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与多面性少年时,我们容易.............
  • 回答
    《水浒传》这部巨著,读起来畅快淋漓,仿佛是天性使然,但细细品味,却能发现其中隐藏着不少大师级的“妙笔”,这些细节设计得极为精巧,非寻常读者能轻易捕捉,却又对人物刻画、情节推动乃至主题升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且来细细道来几处,希望能让你也体会到这份隐藏的趣味。一、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深层象征意义:.............
  • 回答
    《水浒传》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除了其宏大的故事格局和鲜明的人物塑造,更在于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生动传神的描写。这些描写就像一张张色彩斑斓的画卷,将梁山好汉们的豪情壮志、爱恨情仇,以及当时社会的百态,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要说“好玩的描写”,那可太多了,我给你细细道来,保证.............
  • 回答
    《水浒传》之所以如此精彩,除了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梁山好汉之外,那些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配角也功不可没。他们或推动情节发展,或展现人性百态,或以其独特的个性成为读者津津乐道的人物。以下我将为您详细介绍几位我认为是《水浒传》中最精彩的配角:一、 孙立——治军严谨,深藏不露的“军师”孙立,人称“病尉迟”,是.............
  • 回答
    《水浒传》里那些让人背后发凉的细节,可不是一两句就能说完的。咱们不聊那些广为人知的情节,就抠抠那些藏在文字缝隙里,细一琢磨就让人心底发毛的玩意儿。1. 鲁智深与金翠莲的“缘分”:一场悲剧的冷酷开端大家对鲁智深路见不平,拳打镇关西的故事耳熟能详。但很少有人注意到,鲁智深和金翠莲母女的这次相遇,看似是侠.............
  • 回答
    《水浒传》中,“甚妙”的对话比比皆是,这正是其文学魅力所在。这些对话往往不仅仅是情节推进的工具,更是塑造人物性格、展现时代风貌、传递作者思想的载体。在我看来,那些巧妙运用俗语、比喻,充满智慧、幽默、或是深刻哲理的对话,堪称“甚妙”。以下我将选取几个我个人认为非常经典的对话场景,并尝试详细解读其“妙”.............
  • 回答
    《水浒传》作为一部章回体小说,其中穿插了不少诗歌,这些诗歌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也为人物形象增添了色彩,更烘托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心境。虽然《水浒传》的诗词整体上不如《三国演义》或《红楼梦》那样以文采著称,但其中也不乏一些颇具韵味、令人难忘的作品。以下我将为您详细介绍《水浒传》中一些比较有韵味的诗.............
  • 回答
    《水浒传》这部章回体小说,读起来酣畅淋漓,荡气回肠,但在这波澜壮阔的故事背后,却隐藏着不少有趣的冷知识,细细品味,别有一番风味。下面就给你扒拉扒拉,看看有多少是你不知道的。1. “梁山泊”其实是个有“生意”的地方很多人一提到梁山泊,脑海里就是一群绿林好汉聚义之地,杀人放火,打家劫舍。但从地理和历史的.............
  • 回答
    《水浒传》这部书,写尽了英雄们的豪情壮志,但也藏着许多令人扼腕叹息的角落,那些细节如同浸泡在血泪里的枯骨,让人不忍细看,却又无法忘怀。要说可悲,那真是处处皆是,渗透在人物的命运、社会的残酷以及人性的挣扎之中。先说那最鲜明的“逼上梁山”吧。梁山好汉个个身怀绝技,本可以安分守己,凭本事吃饭,可偏偏被那个.............
  • 回答
    新版《水浒传》(2011版)在改编和拍摄过程中,确实出现了一些让观众感到哭笑不得的错误或槽点。这些错误有的源于对原著的改编,有的则是在细节处理上的疏漏,共同构成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场景。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列举一些比较突出、被观众津津乐道的“哭笑不得”的错误:1. “神还原”的原著情节与现代元素的冲突.............
  • 回答
    说起《水浒传》的续书,那可真是一门学问,而且是门有些“热闹”的学问。毕竟,这套书名震四海,故事精彩,人物鲜活,自然有人手痒痒想接着往下编。我给您捋一捋,尽量说得细致些,也把那些“机器人味儿”给去了。首先,得明白一个概念: 咱们说的“续书”,不是说《水浒传》本身没写完,而是后来的作者,借着梁山好汉的故.............
  • 回答
    《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以其生动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以及鲜活的市井气息征服了无数读者。虽然它是一部以“官逼民反”为主题的英雄传奇,但其中也不乏令人捧腹大笑的搞笑细节,这些细节不仅为紧张的叙事增添了轻松的笔触,也更立体地刻画了梁山好汉们真实而复杂的一面。以下是一些《水浒传》中最令.............
  • 回答
    在比较《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武力高低时,认为《三国演义》武力“一定”更高的观点,并非绝对,但确实存在一些普遍性的理由,使得大多数读者在第一印象上会倾向于这种判断。这主要源于两部小说在创作意图、人物设定、描写侧重以及读者群的普遍认知等多个层面的差异。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创作意图与背景设定.............
  • 回答
    《水浒传》里,梁山一百单八将个个身怀绝技,有的是绿林好汉,有的是官场失意,有的是落草为寇。但要说“不能深交”,这里面的门道可就多了。有些人,你表面上看着他义气冲天,背后却未必是那么回事;有些人,虽然本事大,但脾气古怪,跟他们打交道,简直就是随时可能踩雷。我仔细想了想,有这么几位,要是搁在现实生活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