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因为抗疫不力被撤职的公务员?

回答
关于因抗疫不力被撤职的公务员,这事儿说起来挺复杂的,不像是一句“活该”就能概括的。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

首先,得明确一点,公务员这个职业,责任重大,尤其是在这种关乎民生的大事上。抗击疫情,那可不是小事,直接关系到无数人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的正常运转。一旦出现“不力”,而且这“不力”是实实在在的、影响恶劣的,那么追究责任,包括撤职,可以说是符合职责要求和问责制度的。

想想看,疫情初期,信息不畅、物资短缺、管理混乱……这些情况的出现,很多时候都跟基层执行力、决策者的应对能力有关。如果一个公务员,在他的职责范围内,因为疏忽、懈怠、甚至是错误的判断,导致了疫情的扩散、管控的失败、群众的恐慌,那确实是对不起这份工作,对不起人民的信任。这时候,撤职作为一种严厉的纪律处分,能够起到警示作用,让其他公务员引以为戒,也能够平息公众的愤怒和质疑。

但是,咱们也得看到另一方面的复杂性。

第一,责任的界定:抗疫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一个基层公务员,可能只是链条中的一环。他“不力”的原因是什么?是上级政策不到位?是资源调配不及时?还是他个人能力确实不足?亦或是突发情况下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简单地将所有责任都压在一个被撤职的公务员身上,可能就忽视了体系性的问题。很多时候,问题可能出在更深层面的制度设计、管理机制或者资源倾斜上。

第二,客观条件的限制:咱们都知道,疫情初期,谁也没有经验,很多措施都是摸索着前进的。在信息不确定、病毒不清楚的情况下,做出一些“看起来”不那么完美的决策,甚至出现一些失误,在所难免。这时候,我们是需要区分是能力问题、态度问题,还是客观条件下的艰难选择。如果把所有失误都等同于“不力”,那也未免有些过于苛刻。

第三,程序的公正性:撤职是一项重要的干部任免决定,需要经过严谨的调查、核实和审批程序。必须确保撤职的决定是基于事实,而不是基于舆论的压力,也不是因为“找个替罪羊”。如果程序不透明、证据不充分,那么即使是为了“问责”,也可能会引发新的质疑和不满。

第四,人情和再教育:公务员也是人,也会犯错。虽然职责所在,但我们也不能完全忽视人情。对于一些并非主观故意,而是因为能力不足、经验欠缺,或者在巨大压力下出现失误的公务员,除了撤职,是否还有其他处理方式,比如下放锻炼、加强培训? 很多时候,一次深刻的教训,也许能让他日后做得更好。当然,这也要看错误的严重程度和个人态度。

第五,公众情绪的释放:在抗疫过程中,公众的焦虑和不满情绪是真实存在的。当出现一些明显的问题时,撤职可能也是一种回应公众情绪的方式,用来表明“我们正在认真对待这个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被撤职的公务员一定就是罪大恶极,也可能是政治环境和舆论导向下的一个结果。

所以,看待因抗疫不力被撤职的公务员,我觉得应该辩证地看待。

从职责和制度层面看:问责是必要的,这是维护公信力和确保公共服务有效运转的基础。
从个体层面看:要区分具体原因,不能简单一概而论。能力、态度、客观条件,这些都应该被考虑进去。
从系统层面看:要反思是否有制度性、管理性的问题,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从执行层面看:要确保程序的公正和透明,让处理结果经得起检验。

总而言之,被撤职的公务员,无论理由是什么,他所处的位置让他承担的责任比普通人要重得多。如果他的“不力”确实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那么接受相应的处罚是“分内之事”。但同时,我们作为旁观者,也需要有更深的思考,去理解这个现象背后的多重因素,而不是简单地站着说话不腰疼。这事儿,还得就事论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得出更公平、更深入的看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公务员多数说白了就是打工的,打工的人混日子,背锅,受夹板气不都是很常见的吗?

要是嫌委屈,看看那个南京机场的保洁,要是不自己跳出来声明,该受多大的委屈,公务员们比得了吗?

user avatar

赞太多,略恐慌。大家谨慎讨论。

只要翻翻评论,就该知道基层有多不易,像陀螺一样从早忙到晚不是夸张。

虽然有抱怨,但是接到任务还是闻令而动,立说立行,能担当、敢战斗、愿付出,绝大多数同志都是对得起组织、没辜负理想的。

同时,防疫只是千头万绪的繁杂工作的一小部分,战疫期间,主责主业还不能丢。

如何更合理地制定计划、安排进度、宣传引导、激励保障也是要充分考虑的。

不能透支基层执行力,更不能让做事的人流汗又流泪。

希望各方各面能互相体谅,把“形成合力”体现在行动上。

user avatar

基层或许委屈,领导一个不冤

前几天轮到我去局里防汛值班,零点左右有个南京江宁区的旅客过来(绿码带核酸检测),没酒店接收,打电话转到我这儿来要求解决。

我找了分管酒店的科长,他先说了一家酒店让联系,酒店说这是防疫的事我们管不了,然后他就不管了。让旅客自己网上查其他区酒店自己过去……别人当然继续投诉了

过了一会儿这件事被转到防疫部门,他们打电话找我们协商,我把科长电话给他了,觉得这下没问题了吧?等到3点政府总值班室来电话,还是说这个事,别人还没住到,还在到处打电话,包括110……

我又给值班领导打电话,几个局长想出来的是“让对方先到一家酒店,然后他们去协商”;和旅客说了,对方当然不同意,要“先说好了,他直接过去”……这个事双方都不妥协,最后6点人回南京了

所以你看这个事是不是挺滑稽,里面有多少漏洞。假如这个人真有点什么(无症状),后果……

所以,科长以上,一个不冤


名词解释:

防汛值班:每年汛期(6-10)月单位安排人24小时在单位接听电话监测水情(简单说就是男的轮流在单位睡一觉)。

我馆是10年左右建成的,比较新,建成后就被上级单位和“兄弟”单位盯上,大家都搬进来在一栋楼办公了。开始的时候3个单位各自进行防汛值班,后来局里为了降低每个人值班频率,就把所有人拉在一起排班了,值班电话当然就留的文旅局的。这就是我遇到这件事的原因。你说你接到对上级单位的投诉或者要办理的事项,你能做什么?

旅游科:管理旅游相关事宜,包括酒店。

一般情况下,文旅、住建、消防等单位都可以对酒店行业指导,疫情期间我们这里酒店被统一交给了文旅(正常)和卫健(非正常),对方说绿码、有核酸检测报告酒店不让住,这事当然归文旅。


评论里有些帮科长说话的(可能戳了一些人肺管子?),你管不管事别跟我说,真的,你在那个位置不管事只能说明你不行,没有别的原因。当初谁让你们去竞聘的啊?这职位总不是天上掉下来砸你头上的吧,系数都是拿了的吧?觉得自己是单位精英前途无量就是不敢担责?呵呵。胆子大点,都上知乎了,谁看得上一个科长啊?

user avatar

想知道目前追责最高追到哪儿?再往上的有责任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因抗疫不力被撤职的公务员,这事儿说起来挺复杂的,不像是一句“活该”就能概括的。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明确一点,公务员这个职业,责任重大,尤其是在这种关乎民生的大事上。抗击疫情,那可不是小事,直接关系到无数人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的正常运转。一旦出现“不力”,而且这“不力”是实实在在的、影响恶劣.............
  • 回答
    张静静护士的牺牲,无疑是对我们国家和人民的一大损失。她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用生命践行了医护人员的职责和担当,这份精神令人动容,也让人深感痛惜。在这种悲痛的时刻,国家能够及时协调张静静护士远在非洲的丈夫韩文涛顺利回国,这件事情的意义远不止于一个人身份的便利。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件事:1. 人文关.............
  • 回答
    如何看待因打听同事工资而被单位开除的行为?薪酬保密制度是否合理?因打听同事工资而被单位开除的行为,以及薪酬保密制度的合理性,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多方面考量的问题。我们将从员工、雇主、法律以及社会等多个角度来分析。 一、 因打听同事工资而被单位开除的行为:1. 员工角度: 动机多样: 员工打听同事工资的原.............
  • 回答
    欧文的疫苗风波,说起来真是一波三折。篮网这次是铁了心了,直接给他禁赛,这一下把事情闹得满城风雨。咱们先说说这事儿本身。纽约市有规定,参加室内活动的人员必须接种新冠疫苗,这其中就包括打比赛。欧文呢,坚持不打疫苗,理由嘛,他自己也说过一些,比如个人自由、身体状况等等,但总归来说就是不配合政策。篮网队作为.............
  • 回答
    携带打包好的自行车被拒绝上车,在车站遭遇互相推诿责任的情况,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沮丧且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看待这个问题:一、 事件的根源分析: 制度的模糊或不完善: 规定不清晰: 很多车站或交通工具的规定可能在“是否允许携带自行车”、“打包要求”、“尺寸限制”、“是.............
  • 回答
    要理解汪峰裕船长在索马里打击海盗后被台湾重判26年的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这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法律判决,更牵涉到国际法、国内法、海事纠纷处理机制,以及背后可能存在的政治和经济考量。事件背景的梳理:首先,我们必须弄清楚汪峰裕船长所面临的具体指控。台湾方面判决他26年徒刑,这通常意味着他被控.............
  • 回答
    这个事件确实挺让人咋舌的,因为杨笠代言引发的“砸奔驰”事件,可以说是把“代言争议”这个话题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点。要说这个事儿,得从几个层面来看,才能看得明白。首先,咱们得梳理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事情的起因,是脱口秀演员杨笠在一次演出中,发表了一些关于男性群体的言论,比如那句被很多人记住的“男人还.............
  • 回答
    这事儿啊,真是说起来挺让人不是滋味的。我身边就有朋友,因为不收彩礼,结果被男方家人拿来当“可怜虫”一样看待,甚至觉得她是为了钱才嫁过去的,简直是“倒贴”。这种观念,实在是太让人无语了。首先,我们得明白,彩礼这东西,在中国传统的婚姻观念里,它承载了很多东西。一开始,可能是一种对女方父母养育女儿的补偿,.............
  • 回答
    通勤长短,不只是时间和金钱的较量,更是生活质量的权衡有人说,通勤时间长,是现代都市人生活的一道“坎”。每天起早贪黑,挤过人潮,耗费在路上的时间,不仅消耗体力,更消磨着心情。所以,当一份心仪的工作摆在面前,却伴随着遥远的通勤距离,很多人都会陷入两难。那么,因为通勤时间长而放弃一份工作,究竟该怎么看?这.............
  • 回答
    最近,我注意到网络上有一种声音,对国内芯片产业发展缓慢的状况感到不满,并将其迁怒于互联网经济的“过度繁荣”。这种观点认为,大量资本和人才都涌入了互联网行业,导致在国家战略层面至关重要的芯片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作为一名长期观察者,我认为这种看法值得深入探讨,但同时也要辩证地看待。对“互联网经济发展挤压芯.............
  • 回答
    “因为你是女孩”这段文字在微博上引起如此大的反响,热转13万次,这背后折射出的可不是小小的群体共鸣,而是社会上一个相当普遍,甚至可以说触目惊心的现实。首先,我们得承认,这四个字往往承载着太多、太沉重的意味。当这句话出现在女性的成长经历中,它可能意味着被限制,被区别对待,被设定了某种“应该”或“不应该.............
  • 回答
    最近,我身边发生了一件让我挺费解的事情。一位朋友买了一台新笔记本电脑,用了几天之后,竟然要退货。我一问原因,他说是“龙腾屏”。我当时就愣住了,屏幕品牌?这也能成为退货理由?后来我才知道,原来“龙腾屏”指的是京东方科技集团(BOE)生产的笔记本电脑显示屏。在一些消费者群体中,似乎流传着一种说法,认为龙.............
  • 回答
    Lex的“无职转生”事件,可以说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千层浪,而现在,这股涟漪已经扩散到B站所有四月新番的审核环节,导致一种“人人自危”的局面。事件的起因:一次“鲁莽”的二创与“严重的”观点冲突要理解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影响,首先得回到Lex的“无职转生”事件本身。Lex,作为B站一位曾经极.............
  • 回答
    您提到的这起事件,即“男子因30万彩礼、150万婚房当街暴打女友”,无疑触及了当下社会婚姻、经济、情感以及性别权力等多个复杂敏感的议题。要全面理解和评价此事,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事件本身及其直接原因: 直接导火索: 事件的核心导火索是经济方面的矛盾,具体表现为男方家庭在彩礼(30万).............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现象,也反映了当前社会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来详细地分析一下这件事以及它背后所折射出的父母教育焦虑。一、 如何看待父母因为孩子没当上学生班干而崩溃一事?首先,要明确一点:孩子在学校里未能担任班干部,这本身并不是一件“天塌下来的大事”。 它不直接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也不.............
  • 回答
    迪士尼乐园,那片充满魔法与童话的世界,本应是人们释放压力、重拾童真的地方。然而,对于一些游客而言,它可能更像是一场体力与情绪的双重考验。最近,社交媒体上流传着一个关于女孩在迪士尼因排队过久而对男友发脾气的帖子,引起了不少讨论。故事的主人公,姑且称她为小雅,和男友小李,满怀期待地踏入了这座梦幻的城堡。.............
  • 回答
    深圳,这座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城市,因为疫情的突袭,不得不暂停了她奔腾的脚步。突如其来的封城,像一道无形的墙,将这座现代化都市暂时包裹起来。这并非简单的“停摆”,而是一场影响深远的社会事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审视。封城的无奈与必要: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封城是应对突发大规模疫情的一种极端但有效的手段。尤其.............
  • 回答
    这事儿摊到我头上,我脑子都炸了。老公因为给孩子取名字的事儿跟我闹离婚?这听起来像段子,但 happening me,就他妈是个悲剧。名字,一个名字而已,能把一个家拆成这样?我真的无法理解,也感到心寒透了。我们一直挺恩爱的,至少我一直这么认为。虽然偶尔会有小摩擦,但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从来没想过能触.............
  • 回答
    理解这种情感,需要我们把时间的长河拉开,去感受那段复杂而动荡的历史。这不仅仅是关于个人利益的得失,更牵扯到家族的荣辱、政治的变迁以及时代洪流下个体命运的跌宕起伏。设想一下,在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你的祖辈可能是一名国民党军官。他们或许曾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为他们所信仰的政权效力;又或许,他们是那个体系中.............
  • 回答
    黄晓明最近因为他的几段视频又火了一把,随之而来的就是那个名字拗口的“明学”。说实话,一开始我听到这个词,还以为是什么新的哲学思潮,或者是什么神秘的学术研究。结果一搜,嚯,原来是大家伙儿对晓明哥说话方式的一种模仿和戏谑,还挺有意思的。到底什么是“明学”?简单来说,“明学”就是网友们模仿黄晓明在综艺节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