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在军事上有所夸胜讳败,也是正常现象,只不过各部史书因为作者史德、史才不同,所表现的程度也不一样。
南北朝方面的史书,在军事兵力记载上最扯的无过魏书和梁书,其他诸如宋书、北齐书、南齐书、周书、陈书在这方面都自叹不如。
举例说明,我们先看看魏书有关拓跋鲜卑初期的军事实力记载:
【二十九年,宾临终,戒其二子,使谨奉始祖。其子不从,乃阴谋为逆。始祖召杀之,尽并其众,诸部大人,悉皆款服,控弦上马二十余万。】
魏收表示在公元248年拓跋力微就让鲜卑各部臣服,自己有控弦上马二十余万。
这是什么概念呢?
当年轲比能整合鲜卑诸部,根据陈寿的记载,也不过控弦十馀万骑,而在公元235年轲比能被刺杀后,仅仅过了13年,拓跋鲜卑便迅速崛起,甚至超越了当年轲比能的势力。
当然,这种事情也是有可能实现的,但好奇的是拓跋鲜卑在248年就如此强大了,那为何在此后的时间里面曹魏一方没什么特别反应呢?要知道对付轲比能的时候,曹魏不仅加强边境戒备,还用离间策略,甚至派刺客,就是为了防止鲜卑壮大。
但现在拓跋鲜卑比轲比能还强,曹魏却无动于衷,而且既然陈寿记载了轲比能的事迹,为何对比轲比能更强的拓跋鲜卑反而不记载呢?我觉得真是怪事。
不过到目前为止,还在可以理解的范畴,毕竟陈寿也是人,或许真的是疏忽了,但后面的记载,魏收却更加放飞自我了。
【昭皇帝讳禄官立,始祖之子也。分国为三部:帝自以一部居东,在上谷北,濡源之西,东接宇文部;以文帝之长子桓皇帝讳猗统一部,居代郡之参合陂北;以桓帝之弟穆皇帝讳猗卢统一部,居定襄之盛乐故城。自始祖以来,与晋和好,百姓乂安,财畜富实,控弦骑士四十余万。】
这段就说在拓跋禄官在位时期把拓跋鲜卑一分为三,而其中拓跋猗卢一部就控弦骑士四十余万!
这一部有骑兵四十多万,那三部加起来,还不有百万骑兵!?
而这仅仅是公元295年的事情。
后来刘渊脱离成都王司马颖,回到匈奴后起兵反晋,刘渊刚刚起兵的时候,势力不强,地盘只有一两个郡。
用魏收自己的话说,当时刘渊只有五万军马。
【渊至左国城,刘宣等上大单于之号,二旬之间,众便五万,都于离石。】
然后魏收在帝纪第一里面记载到:【十年,晋惠帝为成都王颍逼留在邺。匈奴别种刘渊反于离石,自号汉王。并州刺史司马腾来乞师。桓帝率十余万骑,帝亦同时大举以助之,大破渊众于西河、上党。】
拓跋猗迤和弟弟拓跋猗卢一起出兵帮助司马腾,魏收表示仅仅拓跋猗迤就出动了十余万骑兵。
那要是再算上拓跋猗卢带的骑兵和晋军,这联军怕不是有三四十万吧?
刘渊就五万人,还是刚刚组建的部队,真亏他能苟住,不愧是关二爷转世。
不过有趣的是,魏收在帝纪第一中这么记载,但是到了后边刘聪载记时,对于拓跋鲜卑的兵力记载又变了:
【桓帝十一年,晋并州刺史司马腾来乞师,桓帝亲率万骑救腾,斩渊将綦母豚,渊南走蒲子。语在《序纪》。】
之前魏收表示拓跋猗迤率领十几万骑兵,到了刘聪载记又说拓跋猗迤只率领一万骑兵,这操作真是令人迷惑。
更奇葩的是,魏收还在后边贴心的来了一句【语在《序纪》】,我说大哥,你自己写的东西自相矛盾了,你非但没发现,还叫别人再去看之前自己矛盾的地方。
这种操作,真是让陈寿等一干史官自愧不如。
而且这种情况也不止一次在魏书中出现,比如尔朱荣到底是用七千人还是七万人击破的葛荣,也是个问题。
后来拓跋猗卢一统三部,但是又因为儿子拓跋六修的叛乱,导致自己被杀,这期间有一部分拓跋鲜卑治下的部众投奔了刘琨。
不久后叛乱被平定,几经波折后拓跋郁律上位,魏收表示此时的拓跋鲜卑虽然经历了些变乱,但依然控弦上马将有百万。
【二年,刘虎据朔方,来侵西部。帝逆击,大破之。虎单骑迸走。其从弟路孤率部落内附,帝以女妻之。西兼乌孙故地,东吞勿吉以西,控弦上马将有百万。刘聪死,子粲僣立,为其将靳准所杀。渊族子曜僣立。帝闻晋愍帝为曜所害,顾谓大臣曰:"今中原无主,天其资我乎?"刘曜遣使请和,帝不纳。是年,司马睿僣称大位于江南。】
拓跋鲜卑有近百万骑兵,怪不得刘聪自暴自弃,天天躲在后宫里面了,毕竟没准明天就被拓跋鲜卑灭了。
帝纪第一是魏书的开篇,而魏收就充分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在军事内容的表述上面。
至于梁书,除了已经被别人吐槽无数遍的陈庆之北伐战果问题外,还有比如钟离之战的战果记载:
【元英见桥绝,脱身遁去。魏军趋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其余释甲稽颡,乞为囚奴,犹数十万。】
姚思廉表示这钟离之战,魏军先是落水而死十余万,然后被斩首了十余万,之后还投降了数十万。
好家伙,梁军一战消灭北魏六七十万军队。
至于魏收,你要是问他钟离之战魏军死伤多少,他会告诉你三个答案!
【四月,水盛破桥,英及诸将狼狈奔走,士众没者十有五六。】(魏书卷十九下,列传第七下)
【淮水泛溢,宝夤与英狼狈引退,士卒死没者十四五。】(魏书卷五十九,列传第四十七)
【明年,中山王英败绩于淮南,士卒死者十八九。】(魏书卷一百五之四,志第四)
除此之外,同一场战役,对于敌方的兵力,姚思廉也能整出两个版本来,如涡阳之战,北魏到底有多少人?陈庆之传记载是【魏遣征南将军常山王元昭等率马步十五万来援】,而在韦放传则记载道【魏又遣常山王元昭、大将军李奖、乞佛宝、费穆等众五万来援】
对此,只能说这两个哥们在军事记载方面可谓旗鼓相当的对手。
对了,顺便一说刘裕一个人追逐数千人,这是资治通鉴记载,不是宋书记载,沈约表示我不背这个锅啊。
【二月,牢之至吴,而贼缘道屯结,牢之命高祖与数十人,觇贼远近。会遇贼至,众数千人,高祖便进与战。所将人多死,而战意方厉,手奋长刀,所杀伤甚众。牢之子敬宣疑高祖淹久,恐为贼所困,乃轻骑寻之。既而众骑并至,贼乃奔退,斩获千余人,推锋而进,平山阴,恩遁还入海。】(宋书武帝纪)
宋书记载对比资治通鉴的记载,显得正常多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