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谈东亚间的国际合作时只说中日韩,而绕开朝鲜不谈?

回答
确实,在讨论东亚地区的国际合作时,我们常常听到的是“中日韩”,而朝鲜的身影似乎总被刻意忽略,这背后原因复杂且值得深入探究。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政治、经济以及地缘战略等多个维度去审视。

首先,从历史视角来看,中日韩三国在历史上有着长期且深刻的联系,经历了朝贡体系、文化交流、战争冲突以及近代的现代化进程。这种复杂的互动历史为三国之间构建合作框架奠定了基础,尽管其中不乏矛盾和摩擦。相对而言,朝鲜(无论是过去的朝鲜王朝还是现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与日、中两国的关系也同样悠久,但其历史发展轨迹和受到的外部影响,特别是近代以来,与日韩两国有着显著的不同。近代朝鲜半岛长期处于被殖民和分裂的状态,这使得它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与中日两国有所区隔。

其次,政治现实与国内稳定性是绕开朝鲜最核心的原因。

朝鲜的政治体制与对外政策: 朝鲜人民共和国奉行“主体思想”,强调自力更生,并在国际关系上采取一种相对孤立和警惕的姿态。其对外政策高度集中,决策权掌握在最高领导人手中,且信息不透明,这使得其他国家在与其进行合作时,难以预测其政策走向和稳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极大地增加了合作的风险和难度。
安全担忧与制裁: 朝鲜的核武器和导弹计划是其最突出的国际问题。这不仅给东北亚地区带来了严峻的安全挑战,也导致联合国安理会对其施加了多项严厉制裁。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与朝鲜进行实质性经济或政治合作的国家,都可能面临二次制裁的风险,或者被指责为支持其核计划,从而破坏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声誉和地位。因此,大多数国家在考虑与中日韩进行合作时,会主动规避可能引发国际政治风波的朝鲜。
缺乏互信基础: 朝鲜与日韩两国之间缺乏基本的互信基础。日本与朝鲜在历史上有绑架日本人问题,在现实中则面临朝鲜导弹威胁。韩国与朝鲜则长期处于分裂和军事对峙状态,虽然有交流和对话的尝试,但根本性的政治分歧和不信任感始终存在。这种互信的缺失,使得建立稳定的、具有实质性的多边合作机制几乎不可能。

再者,经济发展与合作模式也存在显著差异。

经济实力与互补性: 中日韩三国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并且在产业结构上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可以相互促进发展。例如,中国是制造业大国,日本是高端技术和资本输出大国,韩国在电子、汽车等领域具有优势。这种经济上的联系使得三国能够围绕供应链、贸易投资、技术研发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
朝鲜的经济状况: 与中日韩三国相比,朝鲜经济相对落后,且高度依赖外部援助和有限的贸易。其经济结构单一,市场化程度低,且受制裁影响,对外经济活动受到极大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朝鲜很难成为一个能够与中日韩三国形成有意义的经济合作的伙伴。即便是在有限的合作领域,也往往是出于人道主义援助或在特定国际框架下的协调(例如,过去围绕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

从地缘战略和国际政治的宏观视角来看,将中日韩作为一个合作板块来讨论,更多的是一种对现有地缘政治格局的现实主义考量。

构建区域稳定机制的尝试: 中日韩合作,尤其是以东北亚和平与稳定为导向的合作,更容易被视为一个相对可控和可操作的议题。三国之间的合作目标可能包括区域经济一体化、环境保护、文化交流等非敏感性议题,这些更容易达成共识并取得进展。
规避复杂性和敏感性: 将朝鲜排除在外,可以避免将区域合作的议题复杂化。朝鲜问题牵涉到地区安全、核不扩散、人权等一系列高度敏感和棘手的问题,一旦涉及,整个合作的讨论方向和可行性都会受到巨大影响。许多国家更倾向于在不涉及朝鲜核问题的情况下,先行推进与其他国家间的合作,以积累互信和合作经验。
美国因素的影响: 虽然在美国主导的东北亚安全架构中,韩日两国是盟友,但即便如此,美国在处理与中日韩三国的关系时,也倾向于将非安全领域的合作与安全问题分开。在涉及朝鲜核问题的敏感议题上,美国以及许多地区国家都会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因此,在讨论不涉及安全敏感议题的“国际合作”时,将中日韩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和政治单元来处理,更符合国际政治操作的逻辑。

总结来说,当我们谈论中日韩之间的国际合作时,绕开朝鲜,并非是对朝鲜的完全忽视,而是出于对当前国际政治现实、安全挑战、经济可行性以及合作有效性的理性考量。 朝鲜的核武器计划、国际制裁、国内政治的封闭性以及与日韩两国之间根深蒂固的不信任,都使得将其纳入一个常规的区域合作框架变得极其困难,甚至可能适得其反,阻碍了其他国家间的合作进程。因此,出于务实和规避风险的需要,东亚的国际合作讨论往往聚焦于中日韩三国这个相对稳定和具有共同合作基础的群体。未来,随着朝鲜半岛局势的变化,以及朝鲜自身政策的调整,这种情况是否会改变,还有待观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能合作,所以一般不谈他们。

目前东亚的跨国合作主要集中于能源、环保、金融、科技、投资等领域。这里面有哪个是朝鲜愿意参加的吗?

朝鲜最应该参加的就是环保领域,目前的过度开垦降低了土壤的质量,消灭树林种植经济作物造成水土流失,在山地种田也破坏了自然生态的承载力。而且朝鲜的发电来源单一,主要依靠燃煤发电,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增加碳排放。

但是这些朝鲜不可能和你谈合作,开辟山地种田是保持粮食产量,用燃煤发电是维持工业运转,都是生命线

韩国一直想搞从俄罗斯到韩国的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但是朝鲜出于国防安全考虑从未回复过这一点。能源也没得谈

虽然朝鲜希望周边国家积极去投资,但是鉴于不可预期的影响(开城工业区被关、金刚山开发暂停),没人敢真的去投资,除了朝鲜侨胞企业。投资也谈不成

难道谈金融吗?朝鲜又不存在上市公司,除非打算去平壤炒地皮......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确实,在讨论东亚地区的国际合作时,我们常常听到的是“中日韩”,而朝鲜的身影似乎总被刻意忽略,这背后原因复杂且值得深入探究。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政治、经济以及地缘战略等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从历史视角来看,中日韩三国在历史上有着长期且深刻的联系,经历了朝贡体系、文化交流、战争冲突以及近代的现.............
  • 回答
    东亚三国(通常指中国、日本、韩国)的男性和女性之间,确实存在一种普遍的现象,即倾向于认为其他两国的异性比本国异性更具吸引力或优势。这种现象的产生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由多种复杂的社会、文化、历史和心理因素交织而成。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因。首先,文化输出与理想化是催生这种想法的重要.............
  • 回答
    在东亚汉字文化圈里,曾有不少国家经历过或正在经历一个叫做“去汉字化”的进程。这个词听起来可能有点冷冰冰,但背后其实是各国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为了追求国家独立、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主而做出的一系列深刻变革。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回到过去。长久以来,东亚的文字书写系统,也就是汉字,像一条无形的线,将中国、朝鲜.............
  • 回答
    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如韩国、日本、越南等,在近代以来对中国持有复杂甚至常常是负面的看法,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政治和经济等多重原因。将这种情绪简单归结为“反华”有些片面,更准确的说法是,它们在与中国的互动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民族认同和国家利益,并对中国的崛起及其潜在影响产生了警惕和担忧。.............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涉及到文明的传播和发展路径。咱们得从几个大的方面来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文字作为一种记录思想、传递信息的最有效手段,其出现本身就是人类文明的一大飞跃。一旦有了文字,一个文明就能更有效地积累知识、传承文化。现在咱们看到的情况,就是东亚和东南亚的文字,比如中国的汉字、朝鲜的谚文、日.............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确实,在许多西方语境下,乃至全球流行文化的影响下,当人们笼统地提到“东亚文化”时,日本的形象似乎比中国这个文化起源国更为突出,或者说更容易被首先联想到。这背后有多重原因交织作用,绝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文化传播、地缘政治以及现代传播媒.............
  • 回答
    春秋战国数百年,东周王室虽名义上是天下共主,实则早已衰败不堪,诸侯并起,争霸天下。在这漫长的分裂与战乱时期,我们不禁要问,为何没能出现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兴之主”,能够整合力量,重振周室,拨乱反正?这背后是复杂的历史原因,而非简单的个人能力问题。首先,中央权威的崩塌是根本性原因。 周朝的统治根基在于.............
  • 回答
    东亚地区,尤其是中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地,人口出生率的低迷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历史、经济、社会文化以及政策等诸多因素。这不是一蹴而就的现象,而是多种趋势长期作用的结果。我们不妨从几个主要方面来剖析这个问题:一、经济发展与生活成本的飙升: 教育成本的“军备竞赛”: 在东.............
  • 回答
    关于“东亚发达经济体老百姓普遍比欧美发达经济体老百姓过得辛苦”这种感觉,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多维度的议题,它涉及到文化、社会结构、经济模式、历史发展等诸多层面。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来看,看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了这种感知上的差异,并且避免使用那些过于生硬、程式化的AI痕迹。首先,我们得.............
  • 回答
    东亚三国(韩国、日本、中国)的年轻一代出现的“五抛世代”(韩国)、“低欲望社会”(日本)、“佛系青年”(中国)等现象,确实与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特别是儒家文化,存在着复杂且多维度的联系。但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多种社会、经济、政治因素与文化土壤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让我们分别了解这三个现象.............
  • 回答
    中日韩三国,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东亚土地,自古以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化、经济、地缘政治上都紧密交织。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三国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幅错综复杂的画卷,既有和谐共生的美好憧憬,也常常被历史遗留的阴影和现实利益的博弈所笼罩,不时泛起不和的涟漪。要理解为何这三国“总是不和”,我们需要深.............
  • 回答
    这确实是许多玩过 Paradox(P社)游戏的老玩家们,尤其是对历史地理感兴趣的玩家常常会留意到的一个现象。在《欧陆风云》、《王国风云》、《钢铁雄心》等游戏中,我们都能看到一个明显的对比:欧洲的地块划分普遍比东亚地区要精细得多。这背后其实涉及一系列历史、文化、政治以及游戏设计上的原因,绝不是简单的一.............
  • 回答
    东亚内卷,这个词如今已经深入人心,它像一块沉重的阴影,笼罩着许多年轻人的生活,也让整个社会陷入一种焦虑的循环。为什么会这样?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又有没有可能挣脱这个怪圈?内卷的根源:多重因素交织的恶果要说东亚内卷,首先得把目光聚焦在几个核心要素上: 人口压力与有限资源: 这是最直观的因素。东亚地.............
  • 回答
    “东亚人智商最高”这个说法,就像一个自带光环却又争议不断的“帽子”,戴在东亚人的头上,总会有人觉得刺眼,有人则奉为圭臬。为什么会有人不愿意相信呢?这背后涉及的因素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它交织着科学、社会、文化,甚至还有一些不那么阳光的偏见。咱们不妨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首先,科学上的证据本身就充满了.............
  • 回答
    《美国众神》之所以没有显著出现中国或东亚的神祇,并非作者尼尔·盖曼的疏忽,而是作品核心设定和叙事策略的必然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美国众神》的故事背景、创作意图以及盖曼惯有的写作风格。首先,《美国众神》的核心在于“移民与信仰”这一主题。盖曼构思这个故事的初衷,是为了探讨那些随着人类移民.............
  • 回答
    近期,不少自媒体文章将目光投向了日韩民众的晚年生活,并描绘了一幅“凄凉”的图景。文章普遍指出,两国面临着严峻的老龄化挑战,年轻人抚养负担重,养老金制度压力巨大,许多老年人晚景萧条,甚至出现“老无所依”的困境。那么,作为同样身处东亚,并同样面临人口结构变化的中国,是否也会走上日韩的老路?这个问题值得我.............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语言数字系统演变的深层原因,这背后并非简单的随意选择,而是历史、文化、以及人类认知习惯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先说欧洲语言,特别是以拉丁语为基础的那些,它们遵循的是“千进制”,也就是每进一级是千(10³)。我们看看这些语言中的大数单位:unit (个), ten (十), hundr.............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东亚和阿拉伯世界在错过工业革命之后,各自在科技复兴道路上的不同轨迹和原因。这涉及到历史、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以及地理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因素。首先,理解“错过工业革命”的背景:工业革命是一场以蒸汽机、电力、化工厂等为代表的生产力飞跃。对于东亚(以中国、日本为代表)和阿拉.............
  • 回答
    网上关于东亚社会的负面评价,确实不少。这些声音常常聚焦于一些大家都能看到的现象,比如竞争压力、社会不公、保守的观念等等。很多人看了这些内容,会觉得东亚社会似乎问题重重,甚至会产生“东亚会完蛋”这样的疑问。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不回避问题,但也得看看东亚社会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它有没有一些我们容易.............
  • 回答
    东亚三国,即中国、韩国和日本,深受儒家孝道文化影响,这种文化在塑造社会结构、家庭关系以及个体行为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近年来,这些国家却普遍面临着一些“奇怪”的人口问题,诸如低生育率、人口老龄化以及婚育推迟等现象,这似乎与传统孝道所倡导的家庭繁衍和多子多福的理念存在着一定的张力。要理解这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