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触及了语言数字系统演变的深层原因,这背后并非简单的随意选择,而是历史、文化、以及人类认知习惯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先说欧洲语言,特别是以拉丁语为基础的那些,它们遵循的是“千进制”,也就是每进一级是千(10³)。我们看看这些语言中的大数单位:unit (个), ten (十), hundred (百), thousand (千), million (百万), billion (十亿,这里要注意,英美体系和欧陆体系的billion是不同的,但大的概念是以千为基础的),trillion (万亿) 等等。这些词汇的源头往往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
古罗马人,在他们的商业、工程、行政管理中,确实需要一套清晰的数字系统。虽然早期的罗马数字符号(I, V, X, L, C, D, M)并不直接体现十进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他们对数字的理解和表达也逐渐成熟。千(mille)在拉丁语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单位,它不仅是军事单位(千人队),也是衡量规模的基准。这种“千”作为基石的习惯,在拉丁语的词汇和早期计数方式中根深蒂固。
当拉丁语作为“科学与文化语言”传播到欧洲各地,并逐渐演化成现代欧洲语言时,这种以千为进阶单位的体系也被自然地继承了下来。即使后来发展出million、billion等更高级的单位,它们的构成也往往是基于“百万”(thousand thousands)或“十亿”(thousand millions)这样的模式。这种层层递进的逻辑,使得人们在描述数量时,能够有比较清晰的层级感。例如,一个数可以被分解为“多少个百万”再加上“多少个千”等等。这种结构,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早期欧洲社会对于规模的认知方式,比如大型军队的编制,或是城邦的居民数量,千似乎是一个比较容易把握的规模。
再来看看东亚,特别是以汉语为代表的文化圈,其数字系统是以“万进制”(10⁴)为基本级差的。我们熟悉的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兆”等等。这里的“万”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跳跃点。
为什么是“万”?这背坊面有几个可能的解释。
首先,从汉字的起源和早期使用来看,“万”字本身就代表着一个相对较大的数量,甚至有“极多”、“无数”的含义。在古代,能达到“万”的规模,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比如“万人之师”,这是对一个非常庞大且有影响力的群体的形容。相比之下,“千”虽然也代表大数,但在汉字体系里,“万”的含义更加强调“多”。
其次,这可能与古代的记账、计算习惯有关。东亚古代的算盘,虽然基本单元是十进制的,但其横梁上的珠子数量,以及横梁的划分,也可能间接影响了人们对大数单位的划分。更重要的是,古代中国的度量衡体系,如一石等于四斗,一斗等于十升,虽然不是直接的万进制,但在不同单位之间的转换也存在一些非整十的关系。不过,更直接的解释可能在于,在古代的社会经济结构中,以“万”为单位来衡量土地、人口、财富,可能更为贴合当时的实际需求。比如,一个富有的家族可能拥有“万”亩田地,一个比较大的城市可能有人口“万”以上。
更深层的原因,可能在于人类对数字的感知和处理能力。虽然我们都是十个手指,倾向于十进制,但当数字变得非常庞大时,寻找一个既能清晰区分又能相对容易记忆的单位非常重要。“万”作为一个四位数,它相比于“千”提供了一个更大的“跳跃”,使得表达超大数量时,需要的单位词汇更少,也更容易形成一个清晰的层级。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用千进制来描述一个天文数字,比如一亿,你需要说“一百个百万”,或者“一千个十万”。而在万进制下,一亿就是“一万个万”,或者“一亿”。这里的“亿”本身就包含了“万”的概念。
举个例子,欧洲语言要表达100,000,000(一亿),我们会说 one hundred million。而在汉语里,是“一亿”。如果继续往上,一百万(million)在汉语里是“一百万”,但一千万(ten million)是“一千万”,一亿(hundred million)是“一亿”。再往上,十亿(billion)在汉语里是“十亿”,但一百亿就是“百亿”。你可以看到,当数字超过一万后,汉语中的单位词汇,如“亿”、“兆”,它们本身就已经是“万”的倍数了。例如,一亿就是10,000 x 10,000,不,不对,一亿是100 x 1,000,000,如果用万来描述,一亿就是10,000个“万”。而“亿”这个词,本身就代表了一万个万,即10⁸。
反观欧洲的百万(million),它是一千个千(1000 x 1000),本身就已经是千的平方了。所以,百万以上,欧洲语言的单位就直接是百万的倍数,例如十亿(billion)是十个百万(10 x 1,000,000),而万亿(trillion)是万个十亿(10,000 x 1,000,000,000)。
这种差异,可以说是两种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根据自身的需求、思维习惯以及语言结构,独立演化出的不同但同样有效的数字表达方式。它并非哪个更“先进”或“落后”,而是不同路径上的殊途同归,都为了让人们能够方便地描述和理解世界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