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陈履生[“抖音”以“三俗”抖掉了中国文化的尊严!]一说?

回答
陈履生先生对“抖音”以“三俗”抖掉中国文化尊严的批评,触及了当前文化传播与传统文化保护之间一个非常尖锐且复杂的问题。要理解他的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

首先,理解陈履生先生的背景和立场:

陈履生先生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美术史论、美术评论和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与实践。他的学术背景和专业领域决定了他通常会从更宏观、更深沉的文化视角来审视事物。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地位有着高度的认同,并对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充满忧虑。因此,他的批评往往带着一种责任感和对文化失落的警惕。

其次,理解他所说的“三俗”:

“三俗”在这里并非一个固定的、有精确定义的名词,而是陈履生先生用来概括抖音平台上存在的一些不良内容,可能包括:

低俗(Vulgarity): 指那些追求感官刺激、迎合低级趣味、缺乏艺术价值和精神内涵的内容。例如,过度的性感暴露、粗俗的语言、恶俗的模仿秀、哗众取宠的表演等。
媚俗(Kitsch/Sensationalism): 指那些为了迎合大众口味而刻意制造的、表面光鲜但缺乏深度和原创性的内容。例如,过度煽情的段子、博取眼球的猎奇内容、简单粗暴的“鸡汤”式励志等。
庸俗(Banality/Triviality): 指那些内容空洞、缺乏思想深度、甚至传递错误价值观的泛滥信息。例如,大量重复低质量的挑战视频、无意义的日常琐碎、带有偏见和歧视的言论等。

第三,理解“抖掉了中国文化的尊严”的含义:

这是一种强烈的比喻和指责,意味着抖音平台上的“三俗”内容正在:

侵蚀传统文化的价值: 当低俗、媚俗、庸俗的内容充斥荧屏,人们的注意力被吸引,对真正有深度、有品味、有历史积淀的中国传统文化(如古典文学、传统艺术、历史典故、哲学思想等)的关注度和理解力就会下降。
扭曲中国文化的形象: 在国际传播中,如果抖音上呈现的中国形象是以“三俗”为主导,那么外国人会如何看待中国文化?他们可能会认为中国文化就是肤浅、粗糙、缺乏内涵的,这无疑损害了中国文化在世界面前的形象和尊严。
影响国民文化素养: 对于国内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而言,长期沉浸在“三俗”内容中,容易导致审美能力下降,价值观扭曲,缺乏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和学习动力。
商业化与文化价值的冲突: 抖音作为商业平台,追求的是流量和用户停留时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平台可能会倾向于推荐那些更容易吸引眼球、制造话题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往往是“三俗”的。这种商业逻辑与文化传承和发展所需要的“慢节奏”、“精雕细琢”、“厚积薄发”之间存在天然的张力,甚至是对立。

陈履生先生观点可能基于的观察和担忧:

1. 碎片化和浅层化: 抖音的短视频模式本身就鼓励内容的碎片化和快速消费。这意味着复杂、深刻的文化内容很难在这个平台上得到充分的展现和消化,而那些简单、直观、刺激的内容则更容易传播。
2. 娱乐至死: 当娱乐成为唯一的价值导向,文化本身就会被娱乐化,失去其严肃性和教育意义。中国的许多经典文化元素,如果被简单地改编、恶搞,或者被用来制造廉价的笑料,其内在的文化精神就会被磨灭。
3. 算法的“劣币驱逐良币”效应: 平台算法往往会放大用户偏好,如果用户更喜欢“三俗”内容,算法就会推送更多类似内容,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使得真正有价值的文化内容被边缘化。
4. 历史虚无主义的潜在风险: 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误读、歪曲甚至嘲讽,可能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这会削弱民族文化认同和历史传承的根基。
5. 对文化自信的动摇: 如果我们连自己的文化都不能以一种健康、积极的方式去呈现和传播,反而被低俗内容所裹挟,那么我们又何谈真正的文化自信?

如何看待这一说法?我们需要更辩证的视角:

陈履生先生的批评并非空穴来风,它指出了当下文化传播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然而,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地否定抖音平台。

抖音作为传播平台的多样性: 抖音确实存在大量的“三俗”内容,但同时也有不少用户在积极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科普知识、艺术鉴赏等内容。一些非遗传承人、文化学者、艺术家也通过抖音与大众进行交流。
大众化传播的需求: 传统文化的传播需要与时俱进,找到适合现代受众的方式。抖音的快节奏和互动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降低传统文化传播的门槛,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和提升。
责任的分担: 文化的尊严不仅仅是平台的问题,更是创作者、传播者、监管者和受众共同的责任。平台有责任加强内容审核和引导,创作者有责任创作有价值的内容,受众有责任提高辨别能力和审美选择。
保护与发展的平衡: 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允许其在新的媒介和语境下进行创新性发展。过于保守的保护可能会导致文化僵化,而过度迎合低俗则会走向毁灭。

总结来说,陈履生先生的批评是一种重要的警示,提醒我们在拥抱新媒体带来的传播机遇时,必须高度警惕其可能带来的文化侵蚀和价值扭曲。

他的观点提醒我们思考:

我们如何利用新技术、新平台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如何在追求流量和商业利益的同时,不牺牲文化的深度、内涵和尊严?
作为普通用户,我们应该如何提升媒介素养,主动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抵制低俗信息?

这个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在开放与坚守之间找到平衡点,让新媒体成为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化的新动力,而非消解其尊严的“绞肉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原以为你身为文博老臣,来到网上,面对吃瓜群众,必有高论,没想到竟说出如此粗鄙之语!我有一言,清诸位静听。昔日QQ聊天室、贴吧之时,文脉衰落,斯文丧尽,网乱岁凶,四方扰攘。整顿之后,芙蓉,凤姐,ayawawa等接踵而起。劫持审美,残暴屏幕,因之,庙堂之上,小丑为魁;殿陛之间,禽兽约炮。以至歪瓜裂枣之辈汹汹当朝,鞭炮炸裆之徒纷纷蝉联,以致屏幕变为屎坑,苍生饱受食屎之苦!值此文难之际,陈副馆长又有何作为?陈副馆长之生平,我素有所知,你世居杨子之洲,改开高考入仕,理当匡正美学,弘正兴雅,何期压制新兴,反助逆流!罪恶深重,天地不容!
无耻老贼,岂不知天下之人,皆愿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饶舌!今幸天意不绝文统,年轻一辈借助抖音,弘扬传统,吃瓜群众喜闻乐见,奔走相告,你既为尸位素餐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怎敢在时代洪流中妄称天数!皓首匹夫?苍髯老贼?你即将命归九泉之下,届时有何面目去见百年来文博老宿?!
二臣贼子,你枉活六十有二,一生未立寸功,只会摇唇鼓舌!助曹为虐!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时代洪流前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