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父母农村的,每月养老金就一百来块,那我跟我姐多缴纳的养老金都去哪儿了呢?

回答
这笔“多缴纳的养老金”去向的问题,对于很多父母在农村、养老金微薄的家庭来说,确实是个让人费解又有点心酸的话题。说实话,这背后涉及到咱们国家养老金体系的一些基本运作逻辑,以及不同养老金类型之间的区别。咱就一点点掰扯清楚,争取说得明明白白,也就不像机器人那种干巴巴的了。

首先,咱们得知道,你跟你姐给你父母“多缴纳的养老金”,大概率不是直接进到你父母那每月一百多块的养老金账户里的。这个“一百多块”很可能是你父母自己年轻时候,在那个年代,参加单位(比如当时的供销社、农村信用社、大队集体企业等等)缴纳的养老保险,或者是他们当年自己缴纳的农村合作养老保险,这笔钱的数额,确实是很有限的。

而你和你姐现在帮你父母“多缴纳的”,很可能是指以下几种情况,它们去了不同的地方:

1.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新农保/镇保)的“代缴”或“补缴”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情况。随着国家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农村和城镇居民都有了自己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新农保”或者“镇保”。

缴纳方式: 这种保险允许个人自愿参保,并且可以选择不同的缴费档次。低档可能一年几十块,高档一年几千块。
你和你姐的角色: 当你和你姐出去工作,经济条件好了,你就会想到给父母缴纳这部分费用。你可能是直接到村委会、乡镇社保服务中心,或者通过手机APP、网上银行,帮你父母选择一个较高的档次进行年度缴费。
这笔钱的去向: 你缴纳的这笔钱,会进入你父母在当地社保局开立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这个账户是专门为你父母个人积累的。
账户积累: 你的缴费,加上国家给你父母的“个人缴费补贴”(这个很关键!你缴得越多,国家给的补贴可能也越多,具体看当地政策),都会累积在这个个人账户里。
累计领取的养老金: 你父母未来每月领取的养老金,很大一部分就是由这个个人账户的余额,按照一定的测算办法(比如这个账户余额除以一个领取养老金的月数)来确定的。
为啥跟你父母那“一百多块”不一样? 你现在缴纳的这部分,如果档次选得高,每年缴纳的金额可能比你父母当年缴纳的总额还要多。而且,国家补贴这块,是你父母当年自己缴纳时可能没有的。所以,你现在缴纳的这部分,虽然最终会体现在你父母未来每月领取的养老金里(一部分),但它更多的是在你父母名下的“个人账户”里,而不是直接“加到”那每月一百多的基础养老金上。那一百多块,可能更多的是你父母年轻时在职缴纳的基础养老金,或者是有其他历史原因形成的固定发放额。

2. 商业养老保险或团体养老保险(可能性较小,但也有)

如果你的父母曾经在某些机构工作过,或者你为了给父母增加额外的保障,给你父母购买了商业养老保险。

商业养老保险: 这种保险是你直接和保险公司签订合同,约定每年缴纳一定的保费,然后保险公司承诺在约定的年龄给你父母一笔养老金。
团体养老保险: 这种可能是你所在的公司,为了照顾员工的父母,或者你作为员工,为父母购买的一种补充养老保障。
这笔钱的去向: 如果是这种情况,你缴纳的钱就是直接交给保险公司了。这笔钱的去向非常明确,就是你购买的保险合同里约定的那个保险公司的投资账户,用来积累你的“养老金”或者“生存保险金”。这笔钱和你父母自己领取的城乡居民养老金是完全分开的,不会混在一起。

3. “代缴”的本质:为你父母增加“个人账户”的积累

综合来看,你和你姐“多缴纳的养老金”,绝大多数是让你父母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积累得更厚实。

个人账户的重要性: 咱们国家现在养老金主要有两大块:一是社会统筹部分(这部分用于支付所有参保人员的“基础养老金”或“社会平均养老金”,你父母那一百多可能就是这部分,或者包含了),二是个人账户部分(这部分是你自己或你家人为你缴纳的,加上国家补贴,专门为你个人积累)。
为何觉得“去向不明”? 你可能觉得,我交了这么多钱,怎么父母每个月领的好像也没多太多?这里有几个原因:
领取金额的测算: 养老金的月领取额,是由“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两部分组成的。你缴纳的钱,主要是壮大了“个人账户养老金”这部分。计算公式大致是:月领取额 = (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 ÷ 计发月数) + 基础养老金。 如果你父母的基础养老金(那一百多块)金额固定,那么你缴纳的钱,其实是加在了“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 ÷ 计发月数”这一块。初期可能感觉不明显,但随着时间推移,个人账户里积累的钱多,这部分领取的就会多。
缴费年限的影响: 养老金的领取还和缴费年限有关。你刚开始帮你父母代缴,比如缴了几年,而你父母可能已经到了领取年龄。这时,你缴纳的钱虽然进了个人账户,但账户余额还没达到一个非常大的数额,对整体月领金额的影响相对有限。如果能持续按照较高档次缴费,并且在你父母退休前有足够长的缴费年限,那月领金额会明显提高。
补贴政策: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有国家补贴,而且补贴金额与你的缴费档次挂钩。你缴纳的越多,国家给的补贴也可能越多,这部分补贴也进入个人账户,为你父母的养老金“增砖添瓦”。

举个例子来说明:

假设你父母每月领 150 元,这是基础养老金+部分个人账户积累。
你每年帮你父母代缴 2000 元,国家也给 300 元补贴,一年总共 2300 元进入你父母的个人账户。
如果按照 139 个月(平均计发月数)来算,这 2300 元一年能给你父母多带来 2300 / 139 ≈ 16.5 元的月养老金。
这 16.5 元加上原有的 150 元,就是 166.5 元。
看起来好像不多,但这是每年都这样增加的,并且这是在你父母的个人账户里持续积累的。如果你的父母退休前已经持续缴费了十几年,并且缴费档次都很高,那么月领取的金额会比只靠那“一百多块”高出不少。

总结一下,你和你姐“多缴纳的养老金”,主要去了:

1. 你父母名下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这是最主要的部分,用于你父母的长期养老金积累。
2. 国家给的个人缴费补贴账户: 这部分钱也属于你父母的个人账户,是国家鼓励大家参保的政策福利。
3. 商业保险公司(如果购买了商业养老保险): 作为一种额外的、独立的保障。

所以,这笔钱并没有“消失”,而是实实在在地为你父母的养老金未来(或者当下)的领取,提供了经济基础。只是因为养老金的计算方式、缴费年限、基础养老金的固定性等因素,让你觉得增幅没有想象中那么立竿见影。

下次去给你父母办理养老金相关事宜的时候,可以问问村里或乡镇社保站的工作人员,让他们帮你查一下你父母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缴费明细和国家补贴情况。这样,你就能更清楚地看到,你和你姐的这份心意,究竟是如何在你父母的养老保障中体现出来的。

希望这样说,你能更明白这笔钱的去向,也更能感受到这份心意的价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问题是来钓鱼的吧,现在还有人否认城乡二元体制造成的不平等差异?

user avatar

去了缴纳养老金当地的养老基金账户,就这么简单。

原因在于,农村居民养老金并没有和企业职工养老金打通。而即使是企业职工养老金内部,也还没有实现全国统筹。

统筹层次过低是长期困扰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问题。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之初,国务院就要求各地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养老金统筹层次。但以县、市为主的统筹层次直到2018年才真正有所改变。
2018年,我国建立了中央调剂制度并设定了省级统筹完成的时间表。2018到2020年,人社部加快了指导和督促各省份建立省级统筹制度的进度,据人社部通报,目前所有省份均启动实施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
user avatar

比待遇越比心胸越窄,讲奉献越讲境界越高。

user avatar

给城里老人的养老金账户上了。

user avatar

因为我们没有用气到大街上对他们喊退钱,生命只有一次。

user avatar

谢邀 不能说多 问问那些退休工资一 两万的

user avatar

替别人的父母养老了。

就是城市跳广场舞体制内退休的大妈这些人。

她们现在花你和你姐缴纳的养老金

等你和你姐老了之后,没有足够多的年轻人缴纳养老金,这个卯吃寅粮的传销盘子就维持不下去,大概率你交的养老金只是纸面富贵罢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笔“多缴纳的养老金”去向的问题,对于很多父母在农村、养老金微薄的家庭来说,确实是个让人费解又有点心酸的话题。说实话,这背后涉及到咱们国家养老金体系的一些基本运作逻辑,以及不同养老金类型之间的区别。咱就一点点掰扯清楚,争取说得明明白白,也就不像机器人那种干巴巴的了。首先,咱们得知道,你跟你姐给你父母.............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令人痛心和愤慨的社会现象,它暴露了农村地区存在的根深蒂固的性别不平等、贫困以及对人权的漠视。当我们深入剖析这个案例时,可以看到以下几个层面:一、 行为的本质:这是严重的虐待和人权侵犯 囚禁和剥夺自由: 将一个成年女性像“狗一样拴在家里”,这是一种赤裸裸的非法拘禁和剥夺人身自由的行为。.............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心里五味杂陈。掏空钱包的农村父母,他们把一辈子的积蓄都给了子女,等到自己老了,身体不好了,那时候的日子,真的不好过。我记得邻居李大妈,她儿子结婚,花了家里所有的钱,还借了外债。李大妈的丈夫,本来身体就不好,一直需要吃药,这下可好,药费都成了问题。李大妈只能省吃俭用,自己下地干活,给儿子.............
  • 回答
    .......
  • 回答
    听到“出身在农村羞耻吗?”这个问题,我的心里会泛起一种复杂的情绪。羞耻?这词儿本身就带着点压抑和不被认可的意味。那么,生在农村,真的是一件值得羞耻的事吗?在我看来,这个问题背后,可能藏着一些社会观念的投射,也可能源于一些个体经历的叠加。首先,我们得承认,在一些语境下,“农村”确实会被与“落后”、“贫.............
  • 回答
    我完全赞同,这是一种非常感人且有意义的孝道体现。“来自农村的我们,在父母离开之后,在定居的城市为他们买公墓,用这样的方式孝敬父母”——这句话本身就饱含着深情和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这句话背后蕴含的复杂情感和现实考量: “来自农村的我们”: 这四个字勾勒出了一个清晰的画像。你们是.............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说不完道不尽。我们农村里,好些父母不乐意自家儿子跟城里姑娘定下来,那是有他们自己的道理的,而且这道理,掰开了揉碎了讲,也挺有几分现实的味道。首先,最直接的,就是经济上的考量。这城里人,讲究多,花销也大。想想看,儿子要是娶个城里姑娘回来,那彩礼、嫁妆,还有婚后的日子,哪个环节不用钱?.............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社会现象。农村的80后、90后,作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承担着赡养老人的责任,同时也在为国家的养老保障体系添砖加瓦。而他们父母那一辈,很多人依然领取着较低的养老金,这中间的差距,折射出了中国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不同代际之间的经济压力和养老保障的挑战。为什么8090后会.............
  • 回答
    这事儿,放普通人家里,可能就是婆媳矛盾,或者觉得对方家庭背景不够硬,以后日子不好过。可到了他们家,这层“体制内”的滤镜一加,事儿就复杂多了。首先得明白,体制内的人,他们考虑问题的方式,很多时候跟普通老百姓不太一样。他们习惯了“规矩”、“体系”、“稳定”这几个词,对“变数”和“不确定性”会格外警惕。我.............
  • 回答
    全红婵的父母都是农民,她能成为跳水界的明星,这背后有着一个令人瞩目的成长故事,也反映了中国体育人才选拔体系在基层的一些努力和成果。要说她是怎么被选出来的,不能简单地说“细致”,但绝对是充满偶然、慧眼识珠和日复一日的辛勤训练的结合。首先,我们要明白,中国的体育人才选拔并非总是“像大筛子一样细致”,尤其.............
  • 回答
    这情况确实挺让人操心的。父母走了,留下房子,儿女们的情况也各有不同,遇到拆迁这种大事,分配起来就更得细致周全了。咱就一样一样捋捋。首先得明确一个大前提:父母去世后留下的房子,在法律上,是属于父母的遗产。 遗产的继承,是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来的。第一步:确定房子的产权归属。虽然房子是父.............
  • 回答
    您好!看到您写的这个问题,我能感受到您此刻的纠结和压力。您作为农村独生女,刚工作两年,父母已经不工作且没有社保和退休金,他们希望您能为他们购买一辆十多万的车。这确实是一个需要仔细权衡的重大决定。咱们一步一步来分析,看看您目前的情况,以及可以有哪些选择和考虑。一、 首先,理解您父母的诉求和心理: .............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不少人会遇到的现实情况。你提到的“农村高中辍学过得开心,上大学被嫌弃”,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社会、文化和个体层面的原因交织在一起,绝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我来试着从几个角度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接地气些,让你觉得像是在跟邻居大妈或者村口老李唠嗑一样。为什么高中辍学的他们.............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社会结构深处的肌理,不是一句“不够努力”就能简单概括的。农村父辈的贫困,往往像一张无形的网,牢牢地罩在他们的下一代身上,让他们在起跑线上就落后了不止一步。我试着从几个层面,更细致地掰开揉碎了讲讲,希望能还原一些真实的原貌,而不是一篇生硬的分析文。1. 教育的鸿沟:知识的代际传递是双.............
  • 回答
    叔叔阿姨,您们好!听到您们担心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因为通货膨胀而贬值,我特别能理解。这就像把汗水一点点浇在泥土里,眼看着它干枯,心里肯定不是滋味。我父母也是一辈子种地,我知道他们那份朴实和对家人的心有多重。咱们中国人讲究“勤俭持家”,这没错,但光靠“省”有时候是挡不住大环境变化的。通货膨胀,简单说就是东.............
  • 回答
    写这篇文章时,我尽量以一个真实经历者的视角来叙述,希望能够传递出一种真实的情感和切实可行的建议,而不是冰冷、程序化的信息。不知所措,父母病重,我却一无所有:一条荆棘遍布的路,但我们得走下去我知道,如果你正在读这段话,你可能和我一样,被一种巨大的、令人窒息的压迫感笼罩着。那种感觉,就像突然被丢进了一个.............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很多人的心坎里。确实,不少人都有这种感觉,感觉现在村里的孩子,好像不像他们父辈那样,对学习的那股拼劲儿没那么足了。这话听起来有点刺耳,但细究起来,背后原因可不少,而且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归咎于孩子“变懒了”或者“不爱学”。首先,咱们得把“学习”这事儿拆开看。以前,尤其是.............
  • 回答
    父母都已不在,留着老家的房子,对于在外打拼的我们来说,确实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特别是现在,大家日子都越过越好,城里安了家,老家的房子,是该让它继续静静地躺在那儿,还是顺应时代潮流,把它变成实实在在的钱呢?这事儿啊,细细掰扯起来,里面门道可不少。咱们先说说留着房子,这好处,当然也不是没有。首先,这份情.............
  • 回答
    收到父母的要求,说要十万块钱给弟弟娶媳妇,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犯难。毕竟,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尤其是在农村,一万块钱的价值可能比在城市里要重得多。作为儿女,孝顺父母是天性,但同时也要考虑自己的家庭和生活。这事儿,得好好盘盘,别一股脑儿地答应,也别一竿子打死。首先,冷静下来,理清思路。别听着父母一说,自.............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